領導在鄉鎮調研時的發言范文

時間:2022-02-13 10:26:00

導語:領導在鄉鎮調研時的發言范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領導在鄉鎮調研時的發言范文

這次我和旗長、聯系鎮的領導到全旗鎮調研,主要是為了解各地的基本情況,尋找問題、尋求對策、統一思想、加快發展。通過實地察看和聽取匯報,我們覺得全旗各鎮干部作風務實、思路清晰、各項工作卓有成效。下面,我結合調研中的思考講幾點意見:

一、加強政府統籌,引導和促進農村牧區科學發展。

當前加快農村牧區經濟發展是各鎮的工作重點,我們一定要以發展為第一要義,將工作與學習實踐科學觀活動緊密結合起來,真正把科學發展觀的理念貫穿于工作實踐,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實踐、推動工作,高起點、高規格規劃,統籌各項建設。當前,各鎮在加快發展的過程中,普遍存在政府統籌不力,引導作用發揮不充分的現象。各級政府、特別是黨政主要領導要切實擔負起統籌考慮、安排各項建設的重任,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用發展的眼光評價問題、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問題,進一步提高政府統籌發展的能力,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扎實推進農村牧區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一是要充分發揮政府的規劃引導作用。要做好城鎮建設規劃,通過合理規劃,嚴格控制城鎮規模擴大,正確引導房地產商投資城鎮的改造和建設,提升城鎮品味,改善人居環境;要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的要求,統籌考慮人口和產業部局,認真做好新村莊布點規劃,引導農牧民向基礎條件好、有發展空間的地區集中,建立起生產、生活等相互支撐體系,發展農牧業循環經濟,切實解決“有建設、無規劃,有新房、無新村”等突出問題;要做好現代農牧業產業和園區規劃,引導農牧業向集中化、規模化、企業化的方向發展。

二是要充分發揮政府的投資引導作用。要調整和優化支農資金結構,進一步轉變支農方式,政府的支農資金要重點向支持規模化、集中化、園區化發展方面投放;金融系統要從“春放秋收”的支持單家獨戶的形式向支持組織化程度高、發展現代農牧業的企業、專業組織和經營戶轉變;旗直部門要從單一的扶貧式資助向支持現代農牧產業發展轉變。通過投資方向的轉變和投資重點的調整,整合資金力量,引導農村牧區經濟科學發展。

三是要充分發揮政府的政策引導作用。政府要制定出臺規范的土地、草牧場流轉辦法,引導土地、草牧場向種養殖大戶和企業集中,實現規模經營,提高集約化水平;各部門要緊緊圍繞園區建設、現代農牧業建設、專業合作組織建設、支農企業引進等對農村牧區建設性項目進行捆綁安排,用項目支撐發展,集中項目、集中精力推進農村牧區經濟社會發展;制定出臺有關鼓勵投資開發現代農牧業的扶持政策,在用電、用水、用地、工商登記、稅收等方面給予支持和優惠,提供優質服務,爭取以優惠政策吸引企業參與農業開發,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新農村建設注入新的活力。

二、樹立現代農業理念,在更高水平、更深層次上推進現代農牧業發展。

建設現代農牧業,雖說我們已經起步,但農牧業的發展方式,包括農牧業生產方式、經營方式和農民生活方式的轉變仍然滯后。因此,加快推進現代農牧業,必須用先進的發展思路和理念對現代農牧業進行再審視、再認識、再謀劃。當前,隨著我旗沿河現代農牧業基地、水權轉換工程的實施,使得沿河地區基礎設施基本完善,大型農機具基本配套,基本滿足現代農牧業的物質裝備條件,我們一定要在管理好現有設施、利用好現有條件的前提下,進一步樹立現代農牧業理念、現代農村理念和現代農民理念,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牧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牧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牧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牧業,用現展理念引領農牧業,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牧業,切實轉變農牧業生產方式和經營方式,轉變農民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實現農牧業種植規模化、養殖集中化、經營企業化、銷售品牌化、生活城鎮化、管理社區化、就業多元化,在更高水平、更深層次上推進現代農牧業發展。

一是要完善和創新農牧業經營形式,提高現代農牧業經營水平。要促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以轉包、出租、入股或者其他符合法律、政策的方式流轉,向種養殖大戶和企業集中。要實施企業化經營,土地整合、整理后,要最大可能地集中到現代農牧業企業,由企業按照全旗現代農牧業產業規劃和市場規則開展經營活動,從始至終以公司化運作的模式建設現代農牧業,有效降低分散經營、農戶經營的風險。

二是要加強農牧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現代農牧業裝備水平。要按照現代農牧業項目區水源條件和農作物品種,確定一種最經濟、最適宜的灌溉方式,按照確定灌溉方式開展農業水利建設。要加快推進養殖園區和蔬菜大棚建設,大力發展設施農業,提高農牧業集約化水平。要圍繞現代農牧業產業規劃,購置適合產業發展的各種農機具,成立農機服務隊,鼓勵企業自行購置農機具,推進現代農牧業全程機械化作業。

三是加強農牧業產業體系建設,提高現代農牧業生產水平。要確定現代農牧業主導產業,從現在的情況看我旗現代農牧業產業還沒有一個統一的、確定的認識。不論發展哪種主導產業,設施農業始終是現代農牧業的主要產業形態,設施農業不僅要發展蔬菜、食用菌等傳統種植業,也要發展苗木、花卉等特色種植業,還可以進行水產養殖,發展觀光農業和生態農業。要切實加強無公害設施農業基地建設,開展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認證活動。要依托獨貴塔拉鎮養殖園區,建設農畜產品加工區,圍繞農畜產品加工這個重點,積極推廣“公司+基地”的發展模式,大力培育、壯大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鼓勵現代農牧業企業從事農畜產品深加工,努力構建種養加、產供銷一體化農牧業產業化發展格局,拉長涉農產業鏈條,提高農畜產品增加值和市場競爭力。要強化市場營銷意識,完善包裝、物流體系建設,打通當地及周邊的農產品流通網絡。

四是多渠道引進和培養新型農民,提高現代農牧業的發展后勁。要通過農牧業開發公司和現代農牧業企業積極引進從事農牧業技術指導的專業技術人員,要通過現代農牧業企業的示范,培訓當地農民,感受和學習現代農牧業企業的經營、管理和現代農牧業實用技術,進入現代農牧業企業工作,并在現代農牧業企業中得到實惠,在實踐中成為新型農民,成為農牧業產業工人。同時,要有針對性地開展現代農牧業實用技術培訓,努力把當地農民培養成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牧民。

三是找準產業定位,加快鎮經濟社會發展步伐。

產業是經濟發展的關鍵,要實現經濟的突破,就要突出產業支撐,加強產業的培育和壯大,揚長避短,因地制宜,使特色更特,優勢更優。我旗根據地理位置、資源條件等因素,全旗劃分為沿河區、梁外區和沙區。這就要求各鎮要根據自身區位和資源特點,按照收縮轉移發展戰略和“三區”發展規劃,順迎自然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實事求是,科學制定發展思路,找準各自的優勢,明確各自的產業定位。旗政府要分類指導,在政策、項目建設、資源配置等方面給予引導和支持。

錫尼鎮:作為全旗經濟、政治、文化中心,要按照“控制、鞏固、完善、提高”的原則,做好城鎮建設規劃,通過合理規劃,堅決停止錫尼鎮區平房建設和建設用地審批,嚴格控制城鎮規模擴大,引導房地產商投資城鎮舊區改造,提升城鎮品味,改善人居環境;要把社區工作作為亮點、把農牧業工作作為重點,認真做好社區運行管理和服務工作,依托鎮區人口集中、文化集中的、產業多元的優勢,重點發展特色種養殖業和現代服務業,集中建設三產服務區,通過社會發展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通過經濟發展創造更優的就業條件。巴拉貢鎮:主要以農業、工業和旅游業為主,當前要重點做好現代農牧業建設、新農村新牧區建設和新型小城鎮建設三大工程,要按照“控制、鞏固、提高”的原則,加大現有鎮區的改造和建設力度,完善和配套鎮區各項基礎設施,打造城鎮建設新亮點;要大力發展反季節葡萄、精品西瓜種植等特色農業和農區舍飼養殖業,依托資源、區位、交通等優勢,引進“農”字號種植、生產、加工企業進入現代農牧業領域,建立健全農畜產品交易市場體系,形成產、加、銷一體化流通市場。巴拉貢創業區:主要以農畜產品加工、建材環保、裝備制造、清潔能源四大產業為主,當前要重點加快推進園區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項目的落地和開工建設。伊和烏素:作為全旗的唯一,草場面積大,畜牧業發展條件好,同時又儲有豐富的鹽、堿、硝等化工資源,現代農牧業和工業發展前景廣闊,當前要重點作好農牧業工作,要堅持“小開發、大保護”的原則,加強生態保護和建設,做到建設與管護并重,治理與利用并重,使生態建設成果轉化為社會經濟效益;要大力發展現代高效畜牧業,建立集規模種植、集中養殖、現代加工、現代生活園區和住宅園區于一體的、相互支撐的現代農牧業循環發展模式。呼和木獨鎮:屬于農業鎮,要重點依托豐富的土地資源,進一步加強現代農牧業管理和建設工作,積極引進企業進入現代農牧業建設領域,開發梭梭種植、肉蓯蓉種植、水產養殖等新的農牧業產業,調整產業結構,培育主導產業。當前重點要完善土地整理配套設施建設,制定土地流轉政策,處理和解決好大套子村四社58戶農牧民的轉移安置問題。吉日嘎朗圖鎮:作為全旗率先實施現代農牧業建設的地區,當前要在認真總結已有建設經驗的基礎上,積極探索符合地區實際的土地流轉、規模化種植、集中化養殖、企業化經營的新思路和新做法,在更高水平和更深層次上推進現代農牧業和新農村新牧區建設。

四是要加強基層干部隊伍建設,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提供組織保障。

在國家不斷加大對農村的投入、實施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情況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關鍵要靠我們基層干部帶領廣大農民群眾來完成,我們基層干部處在農村改革和發展的第一線,天天接觸農民,貼近群眾,了解農村,是團結群眾,帶領廣大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帶頭人;我們的人數多、分布廣,是貫徹執行黨的農村各項方針政策的骨干,是建設和諧農村的決策者、組織者和實踐者。可以說,農村基層干部素質的好壞是決定黨和國家路線、政策、方針是否充分執行,是否貫徹落實的根本所在。近年來,我們通過加強基層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基層干部的理論素質、文化程度、知識水平都有了極大的提高,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政治的穩定。但是,在新的形勢和條件下,基層干部做群眾工作投入的精力缺少了,對群眾工作存在不想做、不會做、不敢做的現象,導致宣傳、組織、引導、動員群眾的能力嚴重弱化,使得一些決策難以實施、政策難以落實、工作難以開展,一定程度上影響到農村牧區統籌發展、和諧發展的大局。

一是要樹立攻堅克難的信心和決心。隨著撤鄉并鎮的實施和農村牧區各項改革的全面推開,鎮工作面廣、量大、事雜,既要宣傳貫徹黨的方針政策,執行上級指令,又要尊重老百姓的意愿;既要改造舊環境求發展,還要維護穩定保平安等等。面對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必須樹立攻堅克難的信心和決心,深入調查研究,確立新思路、拿出新舉措,以創新的思維,創造性的貫徹執行上級方針政策,解決改革發展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實現農村牧區科學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二是要提高做群眾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群眾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做人的工作首先要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解決思想問題要靠耐心細致的說服教育。要善于與群眾平等交流,聽取群眾的各種意見,對正確意見虛心接受,對不同意見認真考慮,對錯誤意見進行教育和引導;要創造良好的氛圍,使有怨氣、有情緒的群眾心平氣和地聽取解釋。要強化示范引導,善于用淺顯的道理向群眾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善于用群眾中涌現出來的先進人物教育、啟發群眾。要堅持做到親民、務實、清廉,以實際行動為群眾樹立榜樣。

三是要積極培養新的基層干部力量。我們選調的大學生村官是新一代基層干部,文化程度高,接受新生事物快,發展潛力大,會給我們農村發展帶來新思想、新做法、新活力,是我們地區發展的未來和希望。各級領導和部門要充分理解和信任這些干部,保護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他們的生活和工作創造條件,為他們的發展拓展空間,讓他們在基層的工作中真正得到成長和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