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在教育行政推介會講話
時間:2022-03-24 10:36:00
導語:領導在教育行政推介會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
今天的會議我感覺到,會議的出席對象沒有變,但是一些面孔有了變化,看到了一些新面孔,不見了一些老面孔;會議的形式沒有變,但會議的內容和主題有了變化。我認為,這些變化意味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更意味著教育的發展。這次會議的主題是“加強作風建設,優化師資隊伍”,可見,教育局對全縣教育行政干部是關心、關注的,同時也是關愛的。半年來,全縣廣大教育工作者在各位的領導和指導下,教育教學成績顯著,師資隊伍建設成效明顯,縣委、縣政府是滿意的。今天的會議,標志著各位新一任期的開始,無論是到新單位履新,還是在原單位繼續奮斗,都意味著在更高的目標上追求,在更高的層面上作為。平時看了一些報刊雜志,聯系今天的會議主題和全縣教育工作,通過幾條事例得到了一些啟示,借此機會,跟全縣教育行政干部們交流一下三點想法,與大家共勉。
一、從“鼻子精神”想到的
吳官正同志在任山東省委書記的時候說過一段關于“鼻子”的話,給我很多啟示。今天“批發”給教育戰線的領導同志們,相信大家會有所思考和感悟。吳官正同志說:人長有兩只眼睛、兩只耳朵、一個嘴巴,就是要你多看、多聽、少說。但眼睛有時會看錯事、看錯人,耳朵有時會偏聽偏信,嘴巴容易說錯話。有人甚至為了好看,還割個雙眼皮、掛上耳環、涂層口紅。相比之下,鼻子的優點就很多:一是有同情心,眼睛流淚,它也跟著流鼻涕。二是很勇敢,人一旦傷風感冒,它先打噴嚏、發信號。三是順其自然,不求粉飾。四是很講團結,兩孔溝通,互相配合。五是很開朗,什么氣味都能吸進去,也能吐出來。縱觀鼻子的“五個優點”,我的認為是:一是鼻子的情商高;二是鼻子的主觀能動性強,能積極工作、主動作為;三是不虛榮、不浮躁、不折騰,具有平實、務實、踏實的作風;四是講團結、善協作;五是擁有包容的寬廣胸懷。
吳官正的“鼻子論”其實講的就是“鼻子精神”,就是“只求奉獻,不求索取”的精神。這種精神,看似境界太高,但是對于我們的教育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而言,在特殊崗位、特殊要求和特殊意義下,這種精神與我們的教育事業是吻合的,與賦予教師的許多美稱是契合的。因此,今天我引用這段話與大家交流、探討三個問題,希望在座的各位并通過你們傳達給全縣廣大教師,有所思考、有所啟發、有所收獲。
1.自己的定位是什么?鼻子按照自己的定位履行職責,得到了贊賞,贏得了尊重。因此,如何定位應該成為大家首先思考的問題。按照我的理解,大家是學校的領導者、決策者和高級管理者,是學科帶頭人,是學校領導集體的帶頭人、領跑人。
我認為,要進一步挖掘教育行政的內涵,進一步拓寬教育行政的外延。要在學校管理的目標、原則和方法上動腦筋,要在師生管理、德育培養、質量提升上下功夫。所以,大家要進一步思考學校的發展與教學改革,增強全體師生對學校發展的信心,增強家長對辦學成效的信賴,增強社會對學校管理的滿意。因為只有不斷自我更新的引路人,才能引領好師生向更遠大的目標邁進。
2.自己的責任是什么?崗位意味著責任,責任意味著服務。鼻子在它的崗位上發揮了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既做好了份內事,還講究團結合作。這與我們教育精神中的“特別善協作”是不謀而合的,是能夠融于我們的工作之中的。我想,各位的責任來源于社會期待、家庭期待、教師發展和學生的成長,各位的崗位職責最基本、最重要的一條應該就是“堅守一切為學生全面發展服務不動搖”。不管是素質教育,還是應試教育,大家必須要有自己的管理理念,團結一班人,發揮大家的合作潛能,帶領教師按教育規律去做教育教學工作,堅守自己的一方水土,拋棄“功利性”辦學,對學生的終身幸福負責。
3.自己的價值是什么?俗話說,“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新形勢新要求下,學校教育對大家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應該說,做領導干部難,做教育上的領導干部更難。為什么這么講?我的理解是,要實現教育行政干部的價值,大家既要做一名“外交家”,學會處理學校以外的復雜事務,協調各方面的關系;還要做一個“大管家”,各方面都要精打細算,把學校的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把學校的每一件事做到位;還要是一名“教育家”,能夠引領教師在專業上不斷追求精致;還要是一位“心理學家”,當教師或者學生出現不良情緒時,能夠精心給予幫助,維護一方穩定;最后,大家還應是“形象大使”,不僅代表個人形象,還代表學校形象,更代表教育的形象。我想,大家作為全縣教育行政隊伍的一員,如何在紛繁的事務中準確地找到自身的定位,這就是價值所在。
總而言之,我們每個教育行政干部,只有深刻領會并具備“鼻子”精神,一心想著教育,一心想著學校,一心想著師生,更好地為師生服務,更好地為教育服務,才會有使命感、成就感和榮譽感。
二、從“拆墻理念”想到的
“拆掉四堵墻”是錢偉長校長教育思想的精髓。即:拆掉學校和社會之墻;拆掉校內各系科、各專業、各部門之墻;拆掉教育與科研之墻;拆掉教與學之墻。我認為,“墻”雖然是隱性的,當變成顯性的現實時,就不僅僅是墻的問題了。我感覺到,針對我縣教育現狀,是不是也存在阻礙教育發展的墻,有沒有影響教育改革的墻,希望大家共同探討、一同解決。下面,我個人提出幾個方面的課題與在座的各位共同交流,是與不是,對與不對,僅僅是個比喻,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1.拆掉校長與教師之墻。大家是全縣教育系統的領導干部,大多數是校長同志。我覺得,校長與教師的關系應該是魚水關系,我們的校長既要浮在水面看得遠,也要沉在水中做得實;既要從上到下“輸氧氣”(新理念、新要求等),也要從下到上樹正氣(出經驗、出典型等)。當大家真的找到做“校長”的感覺時,說明你離教師越來越遠了,同時背離校長的職責也越來越遠了;當教師真的把你看作是“領導”時,說明他與你之間就有一定距離了,有時交流或工作時就會有一堵無形的墻,這堵墻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在內心中卻是真實存在的,甚至是很堅固的。因此,大家要及時轉換角色,既把自己當做“領頭羊”,又把自己看做是教師中的一員,這樣你的教職員工才會把你不當“領導”看,教師就會時刻感受到你們是在與他們并肩作戰,而不是僅僅做一個單純的“指揮官”。固然,我們的校長們精力確實有限,但我認為,大家是否可以擠些時間上些課,因為“一線工作”的經歷才會讓你思路更明、眼界更寬。如果你不親口嘗一嘗梨子的味道,你怎么會知道梨子因為品種的更新而發生的變化,因為時間的變遷而發生的變化。
2.拆掉學校與社會之墻。學校不可關門辦學,大家還要把自己看作一個“社會人”。開放辦學,要學會整合有效的家長資源,借助家長的力量促進學校的發展,學校的任何政策都要盡量讓家長了解,取得家長的支持,許多工作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為家長更迫切看到學生的成人、成長、成才。不可回避的事實是,我們的校長們應該與社會融為一體,但不能將大多數精力放在少數人的社交上,而要放在學生家長和熱愛關注教育事業的大多數人的社交上。
3.拆掉學校與學校之墻。各個學校都有各自的特色,但如果大家能夠取長補短,的教育品牌才能更大、更響、更亮。這一點,我縣做得還是很不錯的。不過我認為,這樣的交流不能僅僅局限于教學,也不能僅僅局限于同級學校。我們的小學與中學、鄉鎮學校與縣直學校,也可以在學校管理上交流,還可以在人才隊伍等方面有序交流。拆掉學校與學校之墻,全縣的教育教學才會百花齊放,滿園春色,才能夠更加實現全縣教育的均衡發展、和諧發展和科學發展。
三、從“培訓測試”想到的
有48位校長參加北京清華大學“現代教育管理”校長培訓班。培訓班結束時,人人躊躇滿志,個個覺得學到了很多東西,回到學校一定要好好干一場。這時,他們的教授組織了一項考試:教授讓每個校長拿出一張紙,用簡筆畫,畫自己未來的學校,讓大家互相學習學習。校長們沒有異議,埋頭作畫,很快作畫完畢。教授把校長們的畫認真看了一遍,什么也沒有說,當時只提了四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畫到人的請舉手?48位校長中只有12位舉手,大多數畫的是學校的大樓、樹木、花壇、設備等,就是沒有人。接著,教授問第二個問題:畫出了學生的請舉手?只有4人舉手,其中有一位校長在圖中畫了兩排人。他解釋說:第一排畫的是學校領導,第二排畫的是老師,但沒有畫學生;接著,教授問第三個問題:畫出了學校所在社會環境的請舉手?舉手的人很少。第四個問題是:畫出了學校特色的請舉手?基本上沒有人。四個問題提完了,教授當時沒有作什么解釋,但校長們震驚了。這是個真實的故事,去年刊登在《中國教育報》上,題目就是《畫學校,畫出了震驚》。今天我提出來,就是請大家思考一下,是什么讓校長們震驚了?這幾年來,我們的教育也花了不少的精力、財力、人力,在縣內外舉辦了各種培訓,寄予了深情厚誼,大家是不是也能從中得到啟示和感悟?希望大家要在以下三個方面提高能力:
一要提高學習力。學習的目的是為了開闊眼界,因為只有學習才有眼界、有思路、有實力。有眼界才有境界;有思路才有出路;有實力才有魅力。因此,大家要靜心學習,用心研究,努力提高學習力,大力培育富有特色的校園文化,在全員學習中共同轉變教育觀念,遵循教育發展規律和學校管理規律,有效提高個人和學校的發展質量。
二要提高轉化力。當前現代教育管理的核心是“學校要以人為本”“學校要辦出特色”。這些先進的教育理念,在培訓課上,校長們早已耳熟能詳,爛熟于心,在理論認識上一點障礙都沒有,然而落在一幅畫上時,卻很少體現出來。這說明什么?這說明:觀念理解容易,轉變行動困難,如果要把觀念變為自己血液中的東西,那就更是難上加難!所以,希望大家及時把觀念轉化為行動,把行動轉化為影響,把影響轉化為教育實實在在的成果。
三要提高執行力。希望大家繼續以“聽到看到+想到悟到+馬上做到”的執行力來謀劃、開展教育工作,以實干的精神,以前瞻的思路,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實現工作取得新突破。
相信大家在平時的培訓中會有所思考,在平時的工作中會有所轉變,在平時的發展中會有所促動。只有這樣,我們的學校教育才能真正做到以生為本,才能真正做到轉型升級,也才能最終實現大家的發展愿景!
- 上一篇:縣長在縣委權力運行會講話
- 下一篇:宣傳部長在高中教學推介會講話
精品范文
10領導視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