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教育讀后感
時間:2022-10-15 11:35:00
導語:愛的教育讀后感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對于“愛”這一字,各人有各人的感受。而在基督教中,則對這一字進行了充分的闡述:愛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夸,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而在最近,急匆匆地讀完《愛的教育》這一書后,則對“愛”這一字,有了更多的理解。
《愛的教育》是流傳世界各國的一本兒童名著,作者為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全書采取日記體形式,以淳樸的兒童語言,生動地描述了19世紀后期意大利一個外省城鎮小學生安利柯四年級時的課堂內外生活,記錄了一個少年道德情感的成長過程。《愛的教育》自1886年問世以來,一百多年來一直暢銷不衰。1924年,夏丏尊先生將此書譯為中文。夏丏尊先生著譯頗多,是著名的文學家、教育家、編輯出版家。而夏丏尊先生在譯序中說,自己第一次見到這書,曾激動流淚,日后翻譯時還時時被深深打動。《愛的教育》原名《心》,而夏丏尊先生則以為,“心”在漢語中不足以表達原文的含義,而譯為《愛的教育》。而我在讀完后,更是認為夏先生改得好,因為,在這一書里,承載的真的是滿滿的愛啊,而且,點點滴滴皆是愛!
《愛的教育》是以弘揚愛國精神為主要內容的一本著作,有很多描述愛國少年的感人篇目,如《少年偵探》、《少年鼓手》等。書中,大多篇目還宣揚了超越階級界限的人類平等之愛,如《賣碳者與紳士》、《小石匠》,而《貧民窟》等則表現了人與人之間的平等。書中的《少年筆耕》、《洛馬格那的血》、《六千英里尋母》等則告訴了每一個孩子,要熱愛父母,還要承擔對家庭的責任。安利柯的日記還充盈著師生之情,里面記錄了對老師的尊敬和熱愛。
而在文中,很多細節都深深地反映了“愛”這一主題。在《雪球》這一篇中,當安利柯的同學卡洛菲在路上玩雪球時的時候不小心把一位老人擲傷時,在圍觀群眾和同學的勸說下去道歉。這一幕也被安利柯和來接他的爸爸看見了,父親“在歸路上向我說:‘安利柯啊!你在這種時候,有承認過失負擔責任的勇氣嗎?’我回答他:‘我愿這樣做。’父親又問我:‘你現在能對我立誓說必定這樣嗎?’我說:‘是的,我立誓,父親!’”經過父親的追問和一再追認,相信安利柯今后有過失時必定會勇敢承擔了。在《友人的來訪》這一篇中,當安利柯的同學代洛西、可萊諦和耐利來他家做客時,他的父親悄悄地把食堂中平日一直掛在那里的駝背的滑稽畫除去了,因為耐利就是一個駝背。相信從父親的這個小小的舉動中,安利柯也能收獲些什么。在《卡隆的母親》這一篇中,在安利柯的同學卡隆因母親死了而缺課了好幾天后重新來上課的那一天放學,母親來接安利柯,“我因看見我母親來了,就跑過去想求擁抱。母親將我推開,只是看著卡隆。我莫名其妙,及見卡隆獨自立在那里,默不作聲,悲哀地看著我……我才悟到母親推開我的緣故,就不待母親攜我,自己出去了。”在這里,從母親的行動中,安利柯體會到了體貼的愛。而在父親寫給安利柯的《街路》中,更讓安利柯明白了尊敬、溫柔等也是愛——“今日你從先生家回來的時候,我在窗口望你。你碰撞婦人了。走街路是最要當心的呀!在街路上也有我們應守的義務,既然知道在家樣子要好,那么在街路也是同樣,街路是萬人的街呢!安利柯!不要把這忘了!遇見老人,貧困者,抱著小孩的婦人,拄著拐杖的跛腳,負著重物的人,穿著喪服的人,總須親切地把路讓開。”他的父親囑咐了許許多多在街路上要注意的事項,并說明了原因——“總之,街路是應該尊敬的,一國國民的教育程度,從街上行人舉動,最可看出,街上如果有不好的樣子,家里也必定有同樣的不好的情形的。”這一點一滴、一言一行中,皆含著滿滿的愛啊!而在《愛的教育》中,類似的細節還有許多許多!從中,也反映出了“愛”這人世間最寶貴的東西中所包含著的尊敬、同情、無私、體貼、溫柔、善良、純潔、誠實、勇敢等種種高貴品質了!
夏丏尊先生曾說:教育沒有了情愛,就成了無水的池。而蘇霍姆林斯基則說道:熱愛孩子是教師生活中最主要的東西。魯迅也曾說:教育植根于愛。……
眾多的偉人都指出了“愛“對教育的作用。《愛的教育》這一書不僅表現了愛,還告訴了我們如何去愛、如何去培養愛,這一切都是非常值得我們去研究、去效仿、去實踐的!
- 上一篇:黨內民主問題調研報告
- 下一篇:理論學習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