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備干部工作制度
時間:2022-10-10 03:05:00
導語:后備干部工作制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建設一支能擔重任、結構合理、年輕優秀、富有潛力的后備干部隊伍,根據《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黨政領導班子后備干部工作規定》及省、州有關后備干部管理的相關規定,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選拔后備干部工作必須堅持以下原則:
(一)黨管干部的原則;
(二)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
(三)注重發展潛力、重視培養提高的原則;
(四)備用結合、動態管理的原則;
(五)服務工作大局、統一調配使用的原則。
第三條本規定適用于全縣鄉鎮(街道)、縣直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的后備干部。
第二章后備干部的條件和資格
第四條后備干部應當具備《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所規定的基本條件。
第五條后備干部應當具備以下資格:
(一)正科級后備干部,應是實職副科級干部。副科級后備干部,應是股級干部或特別優秀、發展潛力大的一般干部;
(二)正科級后備干部年齡不超過40周歲,副科級后備干部年齡不超過35周歲。少數民族、婦女、非黨后備干部的年齡可適當放寬1—2歲;
(三)后備干部一般應具有大學專科以上學歷。30歲以下的后備干部必須具備大學本科以上學歷;
(四)在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及本職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不受職級、年齡、學歷限制;
(五)身體健康。
第三章后備干部的數量和結構
第六條后備干部的數量一般按照不超過領導班子正職1:2和副職1:1的比例確定。
第七條后備干部隊伍結構要合理:
(一)正科后備干部要以年齡在35—40歲的干部為主體,35歲以下的后備干部所占比例不少于30%,30歲以下的后備干部所占比例不少于10%。副科級后備干部要以年齡在30—35歲的干部為主體,30歲以下的后備干部所占比例不少于30%;
(二)后備干部中,少數民族干部所占比例不少于30%,婦女干部所占比例不少于15%,非中共黨員干部所占比例不少于8%;
(三)后備干部隊伍應保持合理的專業知識結構;
(四)后備干部中,近期培養對象一般不少于同級后備干部總數的三分之一。
第四章后備干部的選拔
第八條選拔后備干部主要采取公開選拔和年度調整補充的方式。
第九條公開選拔后備干部的程序:
(一)公告。制定公選方案,并通過新聞媒體或其它方式向社會公告;
(二)組織推薦,資格審查。按照公選方案確定的報考條件進行推薦,以組織推薦為主,也可采取領導舉薦、群眾推薦和個人自薦的形式。縣委組織部對相關人選進行資格審查,符合條件的,準予參加考試;
(三)考試。主要采取筆試的方式進行,重點測試公共基礎知識、州情、縣情掌握情況和公文寫作能力等。依據筆試成績擇優確定考察對象。定向選拔年輕后備干部和“三方面”后備干部,原則上還要進行面試;
(四)考察。由縣委組織部對考察對象的德、能、勤、績、廉進行全面考察,注重考察工作實績和群眾公認度;
(五)討論決定。縣委組織部部務會議根據考試、考察等情況,按照擬公開選拔后備干部人數1:1的比例提出初步人選,報縣委主要領導審定,在一定范圍內公示后,正式確定后備干部名單;
(六)在州、縣公開選拔領導干部中,綜合成績進入前5名,但因職數限制等原因暫時不能提拔使用的優秀年輕干部,經組織考核,可直接確定為后備干部。
第十條后備干部年度調整補充主要以民主推薦的方式進行。民主推薦后備干部按照組織推薦、確定考察對象、組織考察、縣委組織部部務會討論、縣委主要領導審定、在一定范圍內公示的程序進行。
第五章后備干部的培養
第十一條后備干部的培養工作,由縣委組織部和后備干部所在單位黨組織共同負責。后備干部選定后,要確定近、中、遠期培養方向,制定培養計劃,落實培養措施。各單位黨組織負責后備干部的日常培養工作,縣委組織部重點做好正科級后備干部和條件比較成熟、近期可提拔使用的副科級后備干部培養工作。
第十二條強化理論培訓教育。有組織地選送后備干部到各級黨校或各類培訓機構進行培訓。后備干部3年內必須脫產培訓一次,脫產培訓時間原則上不少于1個月,5年內累計培訓時間不得少于3個月。每2年舉辦1期中青年干部培訓班和“三方面”干部培訓班;不定期舉辦后備干部專題培訓班,提高后備干部理論、業務知識培訓層次。實行以獎促學,鼓勵和支持后備干部在職自學和參加學歷繼續教育。對經縣委組織部備案并取得本科學歷的,學費由縣財政和后備干部所在單位各承擔25%,個人承擔50%;取得研究生以上學歷的,學費由縣財政和后備干部所在單位各承擔30%,個人承擔40%。
第十三條加強實踐鍛煉。縣委組織部每年安排后備干部實踐鍛煉的人數不少于后備干部總數的20%。
(一)基層鍛煉。每年選派30名左右縣直機關后備干部到鄉鎮(村)、街道(社區)和企業等單位任職,加強鍛煉培養,積累工作經驗。
(二)上派、外派鍛煉。每年選派10名左右鄉鎮基層后備干部到縣直經濟部門掛職鍛煉。每年有計劃地選派10名左右不同層次的后備干部近期培養對象到省、州直部門或經濟發達地區掛職鍛煉,開闊視野,增長才干。
(三)交流輪崗鍛煉。每年選派30名左右后備干部,通過上下交流、橫向交流和同一部門中不同崗位的輪崗鍛煉,使后備干部在多個崗位上得到鍛煉。
第十四條建立領導干部聯系指導后備干部制度,進一步落實后備干部培養教育責任。所有后備干部都要落實培養人,由各鄉鎮(街道)、各部門領導班子中的黨員領導干部聯系指導,并制定明確的培養目標和培養措施。
第六章后備干部的管理
第十五條加強后備干部的日常管理。實行在縣委領導下,縣委組織部統一管理和分級管理相結合的辦法,由縣委組織部會同后備干部所在單位黨組織共同管理。
第十六條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健全后備干部考核考察制度、防腐預警制度、工作評議制度、聯系通報制度和后備干部身份隨調制度。
第十七條對后備干部實行動態管理。后備干部隊伍每3年進行一次集中調整,每5年重新確定一次。縣委組織部建立后備干部信息庫,主要內容包括后備干部的基本概況、平時考察和年度考核、學習培訓、獎懲等情況。對出現下列情形之一的,應調整出后備干部隊伍:
(一)政治思想、道德品質、廉潔自律等方面出現問題;
(二)工作失職,造成較大損失或不良影響;
(三)沒有完成年度工作目標任務,民主測評結果居同職級人員中等偏下,經組織考察認定需要調整;
(四)由于健康原因,不能堅持正常工作;
(五)超過后備干部資格中規定的年齡標準;
(六)因其他原因,不適宜作為后備干部。
對因超齡調整出后備干部隊伍的,實行備案管理,不影響其提拔使用。
第七章后備干部的使用
第十八條根據全縣鄉科級黨政領導班子建設需要,對德才兼備、實績突出、群眾公認的后備干部,予以統一調配,適時提拔使用。
第十九條擬提拔領導班子人選,原則上要從后備干部中挑選,除個別對專業技術有特別要求的崗位外,要從近期培養的后備干部中產生。堅持逐級提拔的原則,特別優秀的可破格提拔使用。
第二十條鼓勵和支持后備干部參加公開選拔領導干部和競爭上崗等活動。同等條件下,優先使用后備干部。
第八章后備干部的組織領導
第二十一條縣委組織部負責全縣后備干部工作的組織協調、宏觀指導和督促檢查工作;將后備干部選拔培養工作納入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績效考核評價體系。
第二十二條建立后備干部工作責任制。各單位黨組織主要領導是后備干部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是直接責任人。各單位每年必須將后備干部的選拔、培養和管理工作情況定期以書面形式報送縣委組織部。
本規定由中共**縣委組織部負責解釋。
本規定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 上一篇:醫療機構臨床實驗室制度
- 下一篇:不明原因肺炎病報告通知
精品范文
10后備干部考察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