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十六屆六中全會 如何構建和諧企業
時間:2022-12-13 08:37:00
導語:學習十六屆六中全會 如何構建和諧企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作出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是我們黨順應歷史發展變化,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作出的重大戰略舉措。構建和諧企業,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組成部分。國有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支撐、引導和帶動作用,一定要按照十六屆六中全會要求,加速構建和諧企業,努力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積極貢獻。
一、構建和諧企業,必須堅持科學發展
十六屆六中全會指出,“社會要和諧,首先要發展,必須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為社會和諧創造雄厚的物質基礎。”企業是國民經濟的載體,是社會就業的主渠道,沒有企業的發展就沒有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也就沒有整個社會的穩定和諧。因此,構建和諧企業必須抓住發展主題不動搖,堅持科學發展不放松。
煤炭企業屬于資源型企業,由于長期受傳統發展觀的影響,存在著產業產品結構不合理、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可持續發展。近年來,平煤集團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持“以煤為本,相關多元化”發展方向,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在煤炭主業發展上,加快建設高產高效礦井,積極參與國家大型煤炭基地建設,面向省內外、國內外不斷擴大資源占有量,在成功整合省內6家地方國有煤礦后,又成功競拍到陜西彬長礦區10億噸煤田探礦權。在相關產業發展上,積極延伸煤電、煤焦、煤化工三條產業鏈,提升產品附加值,形成多元支柱產業群。在搞好實業經營的同時,以資源引資金、以存量帶增量,通過戰略合作、項目合作、發行企業債券等方式實施資本運作,為企業快速發展提供充足資金保證。特別是最煤天安順利通過了中國證監會發審委的審核,預計年底前發行,屆時將融資30億元左右。去年平煤集團原煤產量、銷售收入、利稅總額等10項指標再創歷史新水平,今年銷售收入有望突破200億元,企業進入了健康快速發展的新階段。貫徹六中全會精神,加速構建和諧企業,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始終抓住發展第一要務,積極探索資源型企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進一步加深對資源的新認識,樹立“大資源”觀念。既重視礦產資源、廠地、設備等有形資源的利用,又注重企業文化、客戶網絡、品牌信譽等無形資源的挖掘,科學配置和有效利用各種資源。按照“布局更集中、產業更集群、要素更集聚、資源更集約”的要求,重點建設煤鹽聯合化工產業園、精細化工產業園、煤電產業園,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二、構建和諧礦區,必須堅持以人為本
十六屆六中全會指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職工是企業的主人,是推進企業改革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的主體,也是分享改革發展的主體。
煤炭屬于艱苦行業,職工常年在險重危難環境工作。要加速構建和諧企業,煤炭企業更要貫徹好以人為本原則,切實維護好職工群眾利益。多年來,我們把“建設和諧礦區”作為企業發展的重要目標,堅持職工利益高于一切、造福職工重于一切、實現職工愿望先于一切,努力實現企業發展、職工富裕。加強維護職工權益制度建設,不斷強化以職代會為主體的政治維權機制,以平等協商、簽訂集體合同為主要形式的經濟維權機制,以廠務公開為切入點的監督維權機制。在企業發展的同時,千方百計提高職工收入,積極改善職工生產作業環境,抓好住房建設這一“民心工程”,建設環境優美、和諧文明的生活小區。高度關注生活困難職工,加大扶貧解困力度。開展“與希望同行”、“金秋助學”等活動,努力實現“不讓一名困難職工生活過不下去,不讓一戶困難職工子女上不起學,不讓一名患大病職工看不起病”的保障目標。對農民工實施“組織上一樣健全、政治上一樣平等、事業上一樣發展、待遇上一樣公平、生活上一樣關心”的維權措施,切實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大力開展建設和諧家庭、和諧鄰里、和諧小區活動,形成礦區政通人和、和諧發展的生動局面。
三、構建和諧企業,必須搞好安全生產
安全是人類最基本的需要,是國泰民安的重要目標。構建和諧企業,安全生產是重要的前提和保障。只有實現了安全生產,職工才能平安健康,家庭才能幸福安寧,企業才能和諧發展。
就煤炭企業而言,安全生產對于和諧企業、和諧社會的構建更具有針對性、直接性和現實性。長期以來,平煤集團積極致力于建設有安全保障能力的和諧企業,連續10年杜絕重特大事故,2005年原煤百萬噸死亡率0.09,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近三年來,累計投入安全資金近30億元,極大地改善了安全生產基本條件,使礦井防災抗災能力進一步增強。加速構建和諧企業,必須進一步搞好安全生產。要把安全文化、制度、責任、技術、投入五要素貫穿于安全生產的全過程,積極構建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加強安全文化建設,加大安全宣傳教育力度,樹立“安全是第一責任”、“安全不能代表一切、但能否定一切”等安全新理念。加強安全制度建設,認真貫徹執行《安全生產法》等法律法規,進一步健全完善規章制度,逐步形成嚴密、完整、有序的安全管理體系。強化安全責任,把安全責任嚴格落實到企業決策、執行、監督各個層面和生產經營各個環節。充分發揮科技在安全生產中的基礎性、先導性作用,突出“一通三防”和水患防治,努力解決影響安全生產的一系列難題。堅持按需投入,深化安全治理整頓,全面加強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努力實現本質安全。
總之,構建和諧企業,是國有企業的一項長期而緊迫的重大戰略任務。我們必須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的高度,深刻理解黨中央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全面把握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方針原則和戰略重點,自覺把構建和諧企業融入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體布局中,貫穿到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的全過程,準確定位、發揮優勢、銳意進取,以扎實有效的工作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