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企業文化建設 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時間:2022-07-20 10:50:00

導語:加強企業文化建設 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文化建設

企業文化從廣義上講,是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從狹義上講主要是指企業的精神文化,也就是在企業長期的經營活動中形成的員工共同持有的理想、信念、價值觀、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的總和。這里所研究的主要是狹義上的企業文化,它是在吸取民族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應用先進的管理思想和手段,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逐漸形成的,相對于企業的物質財富來說,企業的精神財富更為寶貴,它是一種無形資源,它所形成的企業核心競爭力不易被競爭對手效仿,以獨特的能力給企業帶來超額利潤,是企業堅不可摧的根本原因。

一、企業文化的傳承與作用

企業文化理論形成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它的產生是人們自覺地研究企業文化現象和企業文化管理方式的本質、特征以及運行規律的結果。企業文化由自發的現象、到自覺地實踐、再上升到理論,標志著企業管理上的一場革命,以研究企業文化的產生、發展規律為對象的企業文化理論不僅是企業管理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是企業管理理論繼科學管理、行為科學、現代管理科學之后的第四個里程碑,標志著當今企業管理理論發展的最高層次。

企業文化是在一定的社會大文化環境影響下,經過企業領導者的長期倡導和全體員工的積極認同、實踐與創新所形成的企業整體價值觀念、信仰追求、道德規范、行為準則、經營特色、管理風格以及傳統習慣的總和。企業文化理論的核心就是堅持以人為中心,這與黨中央號召的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理念是一致的,它強調尊重人、信任人,把人放在企業管理的主體位置上,強調文化認同和群體意識的作用,反對單純的強制管理,注重在吸取傳統文化精華和先進管理思想的基礎上,為企業建立明確的價值體系和行為規范,以此實現企業目標和個人目標的有機結合,實現企業與社會以及企業內部物質、制度、精神的最佳組合和動態平衡。因此,研究企業文化理論,推進企業文化建設,對企業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優秀的企業文化具有強大的凝聚、導向作用和激勵約束功能,集中的體現了企業的基本宗旨、經營哲學和行為準則,對企業經營管理起到優化作用,有助于培養員工的高尚情操和提高員工的生產經營、管理能力,有助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促進企業制度創新,促進企業管理由以物為中心向以人為中心的轉變,有助于改進和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推動企業的精神文明建設,有助于發揮民族文化傳統的優勢,推廣優秀的企業管理經驗,創造適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情的企業管理特色。

二、以人為本,推進企業文化建設

企業文化建設的主體是企業員工,在企業經營中從普通員工到企業家,盡管分工不同、責任與權利不同,但都是企業文化建設的主體,企業文化建設的過程就是企業員工在生產經營活動中不斷創造、不斷實踐的過程。

企業員工在創造物質文明的同時,也在創造著精神文明,企業文化不僅體現著企業家的智慧,更體現著員工的智慧,正是靠著這個集體的聰明才智,不斷豐富企業文化,促進企業文化不斷的革新與進步。企業文化需要企業家的積極倡導和精心培育,企業家引導著企業文化發展的方向,任何一個企業,如果沒有具有超前文化意識的企業家,就不會有先進企業文化的產生,沒有企業家的積極倡導和培育,就沒有企業文化生存發展的沃土,只有領導帶頭,才能帶出一種生機勃勃的具有鮮明個性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具體地說,就是蘊藏在員工頭腦中的一種意識、一種觀念、一種思想,從實踐的角度來說,更是一種行為方式、一種辦事規范、一種作風、一種傳統和習慣、一種精神風貌。必須把企業文化通過員工的具體行為表現出來,否則只是停留在虛幻而空洞的口號上,就完全失去了價值。只有通過全體員工在工作和生活中積極實踐企業所倡導的優勢文化,以正確的行為方式和規范、優良的工作作風和傳統習慣、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愛崗敬業,做好本職工作,才能創造出最佳的經濟、社會效益,真正產生由精神變物質的積極效應,員工實踐的好壞,直接決定著企業文化建設成果的優劣。企業文化建設需要通過一定的提煉、灌輸和宣傳推廣等活動來進行,但這些活動都是手段,目的在于實踐。

企業員工創造并實踐企業文化,企業文化作為員工成長和發展最重要的環境,也改造并提高員工的思想素質、道德素質和文化素質,企業文化與員工素質就是在這樣的相互作用中共同提高。

三、努力構建企業文化的基本體系

企業文化有一個完整的體系,由企業價值觀、企業精神、企業倫理道德、企業風貌、企業形象五個基本要素組成。

企業價值觀是這五個要素的核心,它是整個企業文化系統,乃至整個企業經營運作、自我調節、自我控制與實踐日常作業的文化內核,是企業生存的基礎,也是企業追求成功的精神動力。許多優秀企業家都認為,一個企業的長久生存,最重要的條件不是企業的資本或管理技能,而是正確的企業價值觀,企業的命運最終是由價值觀決定的。企業價值觀決定著企業的發展方向,為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對企業及員工的行為起著導向和規范作用,使員工很容易在具體問題上達成共識,上級的決策易于為下級理解和執行,下級會自覺地按照企業整體目標調整自己的行為,從而減少內耗,大大節省企業的運營成本,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同時激發廣大員工的工作潛能,增強員工的凝聚力,把企業內部的各種力量凝聚到一個共同的目標上,最大限度的發揮其潛能。

企業精神是企業個性與時代意識相結合的一種群體精神追求,它來源于企業的經營實踐,集中的反映了企業家的事業追求、理想目標和主導意識,往往以簡潔而富有哲理的語言形式加以概括,把抽象的企業價值觀詮釋、演繹成一種具體的信念,對增強企業向心力和凝聚力,把企業各方面的力量集中到企業的經營目標上來起著重要的引導和激勵作用。

企業是一個小社會,企業內部存在著股東、管理者、普通員工相互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企業外部與社會公眾也有復雜的社會關系,正確處理和協調好這些關系,促進企業健康發展,就必須要有相應的倫理道德。企業的倫理道德是企業處理各種經濟關系時遵從的特定道德規范和道德要求,具有鮮明的獨特性,并滲透在企業的規章制度中,通過有關的制度、準則、規程等形式發揮作用,企業倫理道德一經形成就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企業形象是一個企業在用戶和消費者以及社會公眾心目中的總體印象,既是企業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又是企業文化的載體。企業形象作為企業的無形資產,集中的表現在“文化資本積累”的價值上。隨著社會進入信息、文化時代,企業經營資源的重點已經由物質資本轉向文化資本,因此,企業形象的競爭是企業競爭的制高點。

總之,人創造文化,文化也改造人,當企業的精神文化與生產經營活動及其發展目標相一致時,企業就會呈現出勃勃生機,反之就會衰敗。在全球經濟發展一體化的時代,文化的力量已經成為同資本力量一樣重要,甚至比資本力量更為重要的企業推動力。培養高素質的員工隊伍,建設優秀的企業文化,將成為現代企業謀求提高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