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變強三個重要因素交流
時間:2022-04-30 04:41:00
導語:企業變強三個重要因素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這樣的事例,從古到今,源源不斷;國家趨強如此,企業變強亦然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志”是企業變強的神、志不可一日三變,這件事情還沒弄清就去想另一件事情、古人說得好:“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一具良心。什么事兒該做,什么事兒不該做,有道德準則,有是非之心,決不掛羊頭賣狗肉,決不用“頑石”充“和氏璧”,決不在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決不合謀做假賬、騙錢財,縱使惡風推千浪,正氣照樣在頭上、懂得“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有感恩之心、無論自己有多少名氣,上級有多少表揚,媒體有多少贊譽,社會有多少口碑、“人”是企業變強的本、要“得賢”,就要注意“三不”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一個企業能否由弱變強,不在其規模的大小,而在其是否有志、有正、有人。
這樣的事例,從古到今,源源不斷。
譬如,在春秋戰國時期,當初的秦國只是一個西方的小國。但在秦穆公的治理下,迅速成為一個西方的霸主。對此,當時比秦國大的齊國的國君齊景公非常想不通,便利用一次到魯國訪問的機會,向孔子請教其原因。孔子明確回答道:“秦,國雖小,其志大;處雖僻,行中正;身舉五羖,爵之大夫,起縲紲之中,與語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雖王可也,其霸小矣。”
在這里,孔子實質上就是總結并首次指出了秦國由小變大、由弱變強的三個原因:一是有大志,二是行為端正,三是重視人才。
國家趨強如此,企業變強亦然。
“志”是企業變強的神。這個神是企業的精髓。只有志定,才有無不可定、可成之事。這里的關鍵是,志定要“實”,不可好高騖遠,脫離實際。搞企業,必須首先弄清自我、認識自我:明白自己是“誰”?明確企業所處的方位在哪里?最終要走向哪里?目標、價值是什么?怎樣才能走到那里?這是其一。
其二,志定要“穩”。志不可一日三變,這件事情還沒弄清就去想另一件事情。實踐證明,只有用志不分,乃凝于神,行動起來才有可能到達光輝的頂點;反之,天天立志,日日改行,最終很可能是一事無成。
其三,志定要“強”。古人說得好:“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有志誠可嘉,及時宜自強。前進的道路上誰也弄不清有多少斷路塌橋、叢生荊棘在等待著你。面對如斯,不僅要直面之,而且要設法克服之。“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志強就是無論如何看風看水,目的只有一個,向前向上,始終如一。
“正”是企業變強的魂。這個魂決定著企業的品質。只有正規正矩,才能保證企業在前進的道路上安全行駛不出錯,廣得人心贏戰果。正,就是行為端正,有是非標準。否則,“訟而無正,則莫得其性也。”
要正,就要做到“三具”:一具良心。什么事兒該做,什么事兒不該做,有道德準則,有是非之心,決不掛羊頭賣狗肉,決不用“頑石”充“和氏璧”,決不在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決不合謀做假賬、騙錢財,縱使惡風推千浪,正氣照樣在頭上。
二具愛心。懂得“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有感恩之心;懂得“百人譽之不加密,百人毀之不加疏”,有仁愛之心;懂得處人不可任己意,處事不必任己見,有悉人之心;懂得“鄰曲時來往,抗言談往昔”,有故舊之心。由此愛員工、愛供貨商、愛分銷商,愛一切幫助過自己的人,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心甘情愿地多為社區及一切需要幫助的人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幫助。
三具虛心。無論自己有多少名氣,上級有多少表揚,媒體有多少贊譽,社會有多少口碑,始終頭不熱、語不狂、行不亂,堅守不是自己什么都行、都最好的信條,堅守山外有山、樓外有樓的理念,堅守自高無卑則危、自大無眾則孤的古訓,始終虛心做人,學人長,補己短,即便自己力如牛,也不與牛爭力;哪怕自己走如馬,也不與馬爭走;就是自己智如士,也不與士爭智,相信只要在上不驕,就會高而不危。
“人”是企業變強的本。這個“本”決定著企業的成敗。無人就無企業,更遑論做強企業。這個人,就是人才。孔子講得好,只要有了人才、用了人才,就“雖王可也,其霸小矣”。畢竟,立企治企做強企,不在于自賢,而在于知賢;不在于治人,而在于擇人,惟有“得賢則能為邦家立太平之基也”。
要“得賢”,就要注意“三不”:一不拘一格。用人不能有“圈內”“圈外”之分,更不能以我劃線。當初的百里奚只是虞國的大夫,當虞亡于晉而成為晉國的俘虜并變為奴隸后,他只是作為“陪嫁品”隨著嫁給秦穆公的晉獻公女兒來到秦國的。這個百里奚不甘于做奴隸的命運而出逃秦國被楚國抓獲。就是這樣一個人,當秦穆公聽說他才干出眾、品德優秀后,下決心要贖回他,但又擔心楚國識破自己的真正目的不同意,就故意用五張公羊皮,即“身舉五羖”而贖回百里奚,并“爵之大夫”,“授之以政”,從而使秦國迅速走上稱霸之路。這就告訴我們,揀金于沙礫,決不能以類賤而不收;度木于澗松,決不可以地卑而身棄;鴉窩可出鳳凰,糞堆能產靈芝。
二不去求全。人都有缺點、弱點和不足。關鍵是用其所長。不可使貍去搏牛,不可用虎去捕鼠。須知,世界上,從來是“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力弱者,不可讓其負厚;才卑者,不可使其位隆;德薄者,不可委以重任。不去求全,就要看主流、論大節,舉大美而少責細瑕,慶大功而少錄小過,如此才能用好才,用足才,使各路人才近悅遠來,一顯身手。
三不讓無權。用人當不疑,疑人當不用。古人說得好:“用人之術,任之必專,信之必篤,然后能盡其材而可共成事。”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用賢不能專,與不用同。用,就要使其責權相符。不能讓其只有責任,沒有權力;只有任務,沒有手段。須知,手中沒有一把米,小雞也不走上前。只有權責相符,“問責制”實行起來才會讓人心悅誠服,“失街亭”后,馬謖才會服斬。
同志早就指出:政治路線確定以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企業要變強,“志”與“正”重要,“人”更重要。治本在得人。得人在慎舉。慎舉在核
真。核真就要力避“三不詳”,即“有賢而不知,一不詳;知而不用,二不詳;用而不任,三不詳”。如是,才可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獨辟蹊徑,做出非常之事,立下非常之功,取得非常之績。畢竟,天下興奮由人事,自古以來人第一。
- 上一篇:信托稅制度存在問題與建議
- 下一篇:企業文化創建一流品牌
精品范文
10企業市場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