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思考
時間:2022-04-21 04:30:00
導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鎮是福建省上杭縣東南部的經濟文化中心和主要的商品貿易集散地,東南與永定合溪鄉相鄰,東北與本縣太撥鄉相接,西南連稔田,西北鄰廬豐,地形以丘陵山地和山間盆地為主,全鎮土地面積約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5819畝,山林面積80279畝。全鎮轄12個行政村,23個自然村,171個村民小組,5128戶,19716人。屬于人多地少的典型農業鄉鎮。
2005年全鎮生產總值2.62億元,工農業總產值2.12億元,財政總收入352萬元,其中本級收入31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408元。我鎮一直以來受資源條件限制,經濟結構較為單一,發展后勁嚴重不足,鎮財政收入主要來源烤煙特產稅和國有土地開發收益金等,工業企業發展緩慢,缺乏新的財源增長點。農民收入主要依靠傳統產業“糧、煙、豬”收入和外出務工收入。
傳統產業“糧、煙、豬、菇”一向是我鎮鎮村兩級的支柱財源,特別是通過近幾年的發展,農業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調整優化。大田種植推行“煙——稻——稻”、“煙——稻——菜”的結構,落實科技興煙各項技術措施,烤煙產業得到鞏固和發展,近幾年來,年種烤煙6000畝以上,收購煙葉160萬斤以上。生豬規模養殖業也得到健康發展,成立了瘦肉型豬養殖營銷協會,大力發展了瘦肉型豬規模養殖業,積極推行了“豬—沼—果”、“豬—沼—菜”、“豬—沼—漁(鴨、雞)”等生態養殖模式,發展生態型養殖業。而蘑菇產業在近幾年受市場影響,菇農種菇積極性不高,種植面積一直下滑,到去年年底為止,種菇面積僅有2萬平方米,呈低谷狀態。“柚子、青梅、大頭典竹”等種植業,由于種種原因,從九十年代中期發展到現在,雖有一定規模,卻未得到長足發展。
近年來,鎮黨政領導班子團結協作帶領全鎮人民,通過外爭項目資金,內抓財政收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不斷改善。至目前,我鎮基本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村村通廣播電視、村村通自來水,實施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和煙基工程項目,推進農業生產發展。但從近幾年鎮村所實施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來看,基本上是通過向上爭取項目補助資金,才得以實施的。根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求,目前我鎮還需投入大筆資金用于公共配套設施建設,而鎮村兩級財政一向較為困難,這就要求我們一方面要大力培植新財源,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上級出臺的扶持補助政策,逐步實施農村生產生活環境改善工程。
一、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若干問題
1、農村勞動力轉移力度有待于進一步加強。關鍵是如何加強對農民群眾的技術培訓。一是需要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二是需要經費保障等物質條件。目前在縣內就業的多為30至45的強勞力,但因技術含量低,工資偏低,轉移就業渠道不夠通暢。
2、村級規劃建設隨意性較大。要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村級建設規劃勢在必行,但由于各村普遍存在土地資源緊缺,用地矛盾突出,而農村又是大片大片的舊宅基地閑置未用。上級能否出臺相關政策促進舊宅基地的征收使用。同時建議強調村村要有較為嚴格的規劃,使村級規劃建設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大的作為。
3、村容村貌整治工作缺乏資金保障。由于傳統農村生產生活習慣,排污隨意,畜禽放養,要建設文明新村,必須加快農村改房改廁、通路通溝和公共照明工程,這需要上級出臺強有力的扶持補助政策。
4、群眾自主發展能力不強。如何教育、引導和扶持群眾、特別是困難群眾自主發展,是擺在面前的一項重要議題。輸血固然重要,增強群眾自身造血功能是長久之計。
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思路
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體要求,全鎮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堅持以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作為中心任務,按照總書記指出的抓好五個方面的工作,統籌兼顧,落到實處。
一是發展壯大農村經濟。要積極制定和全面落實各項支農政策,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前,我們已經通過林權制度改革、水利產權制度改革,以及增加大田種植科技含量、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等措施,發揮傳統農業生產優勢。同時特別要重視農村勞務就業培訓與推介,促進勞動力有序轉移。而且要打開和擴大農產品銷售渠道,繼續引導成立民間產業協會。
二是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去年以來,在完成通自然村道路硬化的基礎上,持續推進了村村通水工程。下一步將繼續嚴格實施村鎮規劃建設,全面開展村容村貌整治工作,爭取上級出臺的扶持補助政策,加快農村改房改廁、通路通溝、和公共照明工程,切實解決努力實現規劃到村、建設到戶、服務到家的目標。
三是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去年我鎮實現了明強中學三級達標校的檢查驗收,加快了對黃潭村明德小學、載厚小學、龍豐小學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村教育教學水平。鎮衛生院與市二院掛鉤,充分利用市二院的設備技術條件發展農村醫療事業。充分發揮了黃潭村木偶劇等優勢發展農村基層文化市場建設,豐富農村基層文化場所建設,今后要進一步加強農村其他社會事業的發展。
四是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以深入學習、宣傳、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為主線,積極開展文明村鎮創建活動、“講文明樹新風”活動和“爭做文明公民”等系列活動,扎實推進公民道德建設。以移風易俗為重點,繼續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廣泛倡導開展科學、文明、健康的群眾性體育活動,豐富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是加強村級班子建設。以村級換屆為契機,堅持把懂經濟善管理、會辦事肯奉獻的能人選入村兩委班子。以第三批先進性教育活動為載體,建好一支能領導群眾發展生產致富的村兩委班子。同時,充分利用我鎮的省級示范性文化技術學校,積極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提升廣大農民的文明素質和農村社會的文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