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實施方案(試行)

時間:2022-03-17 01:18:00

導語:市“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實施方案(試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實施方案(試行)

為認真貫徹市第三次黨代會精神和《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加大組織實施“科普惠農興村計劃”的力度,提高農民科學素質,實現農業率先突破發展,促進新農村建設,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服務新農村建設為指針,著眼于建立和完善面向農民特別是農村黨員、基層干部的科普服務長效機制,著力提高廣大農民的生產技能水平和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讓科普服務持續惠及廣大農民,為加快構建和諧漢中做貢獻。

二、目標任務

(一)通過抓重點、抓示范,每年在全市創建、評比、表彰一批有突出貢獻的、有較強區域示范作用的、輻射性強并得到農民群眾廣泛認可和好評的的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農村科普示范基地、農村科普帶頭人等先進集體和個人,并在此基礎上擇優推薦參加中、省“科普惠農興村計劃”項目申報。

(二)以評比、表彰先進典型為載體,帶動科技培訓、“一站一欄一員”建設、一村一品“雙百包聯”活動、科普宣傳、農職評等工作的深化發展,奠定良好的農村科普推廣工作基礎。

(三)在推薦、評比過程中通過農民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廣泛宣傳,以點帶面,切實發揮榜樣示范的作用,引導引導廣大農民提高學科技、用科技的熱情,養成自覺學習和應用科技知識的良好習慣;提高廣大農民的科技意識和依靠科技脫貧致富、發展生產、保護環境、改善生活質量的能力。

(四)積極探索開展農村科普工作的有效機制,開拓創新農村科普工作,逐步建立完善符合新農村建設要求、滿足農民群眾需要的科普工作新體系。

二、推薦范圍和條件

(一)農村專業技術協會

推薦范圍:經社團管理部門依法登記、在農村科普工作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縣級以下(含縣級)農村專業技術協會。

推薦條件:

1.組織機構健全、產權明晰、遵紀守法、管理規范;

2.獲得縣級(及其以上)農村科普工作獎勵;

3.會員農戶在50戶以上,擁有一項或多項適用技術,在科學普及、技術推廣、協會管理方面具有較強的示范帶動作用;

4.成立1年以上,具有較強的持續發展能力,會員年均純收入高于本縣農民年均純收入20%以上;

5.致力于農村科普事業,普及科技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崇尚科學文明,反對愚昧迷信;在提高農民科學素質和專業技能,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方面成效顯著,得到當地群眾的廣泛認可和好評。

(二)農村科普示范基地

推薦范圍:建立在農村、直接面向農民和農村青少年,以講座、展覽、培訓、示范、咨詢、服務等方式普及科技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致力于提高農民科學素質,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出突出貢獻的場所。

推薦條件:

1.有明確的科普工作規劃和任務目標;

2.獲得縣級(及其以上)農村科普工作獎勵;

3.具有一定規模,種植業在100畝以上,養殖業經常存欄100頭或家禽3000只以上,加工業的年總產值在150萬元以上。科技創新水平較高,經濟效益前景較好,示范輻射帶動面大,應用良種良法在縣域內處領先水平。

4.具有開展科普活動的固定場所和科普設備,定期更新科普內容。常年開展面向農民和農村青少年的科普講座、展覽、培訓、咨詢等科普活動。每年開展活動的時間100天以上、受益群眾1000人次以上,推廣的實用技術形成產業化優勢,在提高農民科學素質和專業技能,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方面成效顯著,得到當地群眾的廣泛認可和好評。

(三)農村科普帶頭人

推薦范圍:長期在農村面向廣大農民開展科普工作,作出突出貢獻的農民專業技術人才和農村科普志愿者。

推薦條件:

1.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宣傳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模范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

2.獲得縣級(及其以上)農村科普工作獎勵;

3.依靠科技增收明顯,年純收入5萬元以上。具有奉獻精神,熱心農村科普事業,能主動為周圍群眾提供良種良法等技術服務,崇尚科學文明、反對愚昧迷信,帶領群眾依靠科技共同致富。

4.在農村開展科普工作連續1年以上。在組織開展農村科普工作和依靠科技帶領農民致富,提高農民科學素質和專業技能,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方面成績顯著,能夠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得到當地農民群眾的廣泛贊譽。

三、組織實施

(一)基層申報。每年9月開始,由各縣區科協組織符合條件的單位(基地)和個人進行申報,各縣區分別申報農村專業技術協會1個,農村科普示范基地1個,農村科普帶頭人2名;縣區科協應將推薦名單在有關鄉村公示10天,廣泛征求意見;公示期滿無異議的,由縣區科協將正式推薦名單和相關材料上報市科協。申報材料一式兩份,要求提供申報文件電子版WORD文檔(相關表樣在“漢中科協網”網站下載,網址,電子郵件發至)。

(二)組織評審。市科協組織專家評審組對申報材料進行審核、評審,提出擬受市級命名表彰的先進單位(基地)和個人名單,并在市上有關媒體公示10天;公示期滿無異議的,市上進行命名表彰。

(三)擇優推薦。市科協按照中、省“科普惠農興村計劃”項目申報的要求,在受到市級命名表彰的先進單位(基地)和個人范圍內,擇優向中、省推薦。未受到市上命名表彰的單位(基地)和個人,不能申報中、省“科普惠農興村計劃”項目。

四、保障措施

1、加強領導。實施“科普惠農興村計劃”是科協工作服從服務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載體。各縣區科協要高度重視,認真組織實施,要主動爭取黨委、政府的重視,爭取相關部門的配合和支持,保證工作內容順利實施。

2、加強培養。各縣區科協要緊緊圍繞當地新農村建設,發展綠色農業的主導產業,認真培養、扶持一批農技協、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普帶頭人,使其成為落實和推動科協工作任務的主陣地,成為當地科普工作的重要典型和工作亮點。

3、加強管理。對已建成的先進典型要加大宣傳力度,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效應。要指導、幫助他們不斷完善管理體制,改善管理條件,充實活動內容,提高管理水平,確保已建成的典型沿著積極、科學、健康的軌道正常發展,并不斷沖刺更高層次的稱號。獲獎單位(基地)和個人,不能繼續發揮示范帶頭作用或有損害農民利益行為的將取消榮譽稱號。

各縣區科協負責本區域內的獲獎者的日常監督、考核和管理,并將此項工作的單項工作總結和年度工作計劃上報市科協。工作實施過程中的新情況請及時向市科協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