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基層黨組織對農民經濟行為的引導

時間:2022-04-24 04:27:00

導語:農村基層黨組織對農民經濟行為的引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基層黨組織對農民經濟行為的引導

農村問題,從根本上說,就是如何組織、引導農民問題,農村經濟問題,核心是如何組織引導農民進入市場,促進其收入較快增長。所以,農村基層黨組織農民經濟行為進行有效引導,既是當前的緊迫任務,又是長期的工作;既是重大的經濟問題,又是重大的政治問題;既是本職所在,又是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途徑。

一、農村基層黨組織對農民經濟行為引導的優勢

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是我黨的一個傳統,也是一個重要原則。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十三年來,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基層黨組織功不可沒,同時積累了許多寶貴的農村工作經驗,在引導農民經濟行為上有著較強的基礎和獨特的優勢。

組織優勢。黨的農村基層組織是黨在農村工作中力量增長的主要源泉,是黨在農村的神經末梢。農村基層黨組織有黨委(黨總支)、支部等健全的組織網絡,黨小組分布于農村每一個村小組,覆蓋了農村工作的全部層面,為貫徹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提供著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人才優勢。農村基層組織是黨在農村工作中的有機的活躍細胞。廣大的農村黨員都是農村工作和農業產業領域的先進分子,他們思想活躍、經濟意識較強,大多數都是當地致富能手,科技小能人,土專家,這支隊伍可以說是人才濟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群眾工作優勢。黨的農村基層組織是黨聯系農民群眾以及農村千家萬戶與社會化大市場相連接的橋梁。我黨一貫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農村基層組織和廣大農民黨員更是來自群眾,植根群眾之中,他們可以把有關政策、信息、技術及時地宣傳到每戶,甚至每一個人。廣大黨員都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同群眾聯系廣泛,并善于做群眾工作,所以對農民經濟行為進行有效引導,正是基層黨組織和廣大農民黨員的專長所在。

二、農村基層黨組織對農民經濟行為進行有效引導的途徑和方法。

思想引導。作為傳統意義上的農民,“種地打糧、養畜賣錢”的粗放型經營理念比較濃厚。傳統農業產業格局并圍繞這種傳統的產業結構,形成了相對落后,甚至原始、半原始的農村結構和產業結構,長期的“小農意識”的束縛,使他們難以把握市場的脈搏。因此在引導中,首先是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也就是要把農民的思維方式提高到經濟全局的高度,引導他們用大農業的觀念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并“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和農業綜合效益。

科學引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興農加速了農村經濟發展的步伐。作為農村基層黨組織,要積極地收集、分析各類最新農業科學技術知識和信息,并及時送到群眾手中,運用到了生產上。同時,積極與農業科研單位和農業技術人員合作,走農科教、產學研相結合的路子,引導支持農技人員建基地、辦企業、跑市場,促使農業科技和生產經營結合,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促進產銷的有機銜接。

載體引導。作為基層黨組織在引導農民發展經濟的具體工作中,必須依靠一種或多種載體來實現,如產業協會+農戶、公司+農戶、公司+基地+農戶、公司+科技人員+農戶、市場+經濟人+農戶、大戶+農戶等一些成功的做法。他們普遍具有典型的示范引導作用,適應農民經濟行為的趨同性特點。如藍田縣創建的“雙輪齊驅,三方聯動”的黨建工作機制把黨的基層組織建立到村組專業協會上。充分發揮了黨組織和黨員的組織、骨干示范引導作用,這樣把廣大農民吸納到這些經濟聯合體后,有效地降低了農民個人的市場風險,提高了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同時也克服了農民經濟行為的隨意性、短期性和個體性。

服務引導。農村基層黨組織對農民經濟行為進行引導本身就是一種服務。當前,城郊農業和農村經濟正在進入一個發展階段,出現了分戶經營的農民面臨走進統一的大市場的困難,面對市場,農民種什么、養什么把握不準,他們渴望得到干什么、怎么干的信息,渴望得到銷售上的便利和收益上的保障。因此,不斷優化農村經濟環境,建立多渠道、多層次的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就業服務體系,及時掌握勞動輸入地就業信息,做好輸出地與輸入地需求對接,有序引導農民外出務工;做好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培訓與就業以及農業產業化的實用人才對接,為農民盡一切可能提供資金、技術、信息方面的服務,并千方百計地幫助建立健全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引導農民走無公害、有機、高效農業的路子,完善產業市場體系,組織打造經濟聯合體等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努力提高產品市場競爭水平、產業規模化經營水平,積極構建地域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