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發展效益農業切實增加農民收入

時間:2022-06-13 06:29:00

導語:積極發展效益農業切實增加農民收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積極發展效益農業切實增加農民收入

在駐村期間、走訪農戶當中,我有一點感觸頗深,就是很多村民都覺得現在做農民是越來越難了。一方面是農產品的成本價格的不斷上漲,如肥料、農藥等物價都呈上升趨勢;另一方面,農產品本身的價格卻是逐年下降,特別是糧食作物,下降得尤為厲害,一年種下來幾乎賺不到錢。因此村里有許多農戶寧可讓農田空著,也不愿種上糧食作物。其實,現階段農民收入問題是個全國性的問題。農民要提高收入,除了依靠國家政策的調整外,更要主動轉變思路,調整種植結構,發展有特色的效益農業,只有這樣才能在有限的土地上挖掘出農業發展的潛力,扭轉這種不利的局面。

效益農業就是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進步為動力,以農業產業化經營為載體,以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和農業經濟效益為核心,以增加農產品有效供給和農民收入為目標,實現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產業化經營、企業化管理、社會化服務的現代農業。發展效益農業,對于化解當前農業生產面臨的矛盾,啟動和擴大內需,增加農民收入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效益農業首先是市場農業。市場需要什么農產品,就生產提供什么農產品。只有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才能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隨著生活條件的大大改善,人們的消費需求逐漸發生了變化,已從過去滿足于“吃得飽”轉到現在講求“吃得好”上來了。而一批“綠色”農產品的應運而生,正符合了人們的這種需求,同樣是白菜、芹菜、黃瓜等蔬菜,不施農藥、化肥的,即使價格要貴上好幾倍,也格外受歡迎。在象山菜場近年來推出的“放心菜”就是這種類型,一經上市,大受好評。因此,綠色農產品是非常有市場前景的,農戶可以順應這一市場需求,調整種植結構。

其次,效益農業是精品農業。市場競爭的實質是產品質量的競爭。抓優質、出精品是農業增效的重要保證。我國已由過去的賣方市場進入了現在的買方市場,因此,迫切需要農民轉變觀念,調整農業種植結構,調減市場上不受歡迎的質次價低的品種,增加質優價高的品種,實現農產品的優質高效,這樣才能贏得市場,增加農民收入。

第三,效益農業是科技密集型農業??萍荚谵r產品中的含量越高,農業資源的利用率也就越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也就越高。當前,在發動農戶搞效益農業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大力幫助農戶引進優良品種,真正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同時,更要注重運用各種方式,廣泛推廣農業科普知識,進一步提高農民素質,幫助農民掌握發展效益農業的技能。特別要積極開展科技聯姻活動,與大專院校、科研單位結成緊密型科技協作關系,利用他們的科技優勢來發展本地的農業。

第四,效益農業是產業化農業。農業產業化是效益農業的重要載體,它是一種生產、加工、銷售相結合的經營機制,是農產品變一次性產值為多層次增值的有效途徑。走上產業化的道路,除了農戶的思想變通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有政府的引導。要引導農民積極發展各種運銷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各類技術協會、研究會,發展跨地區、跨行業的產加銷專業聯合社,更好地推動農產品有組織、有秩序地進入市場。如我所駐的烏嶼山村,大部分村民都種有柑桔,但基本上都是分散作業,難以形成規模經濟,而且柑桔的銷售大多數是靠一些購銷商主動上門來收購,銷售上受制于他們,價格自然難以上去。

第五,效益農業是區域化特色農業。特色是效益農業的立足之本,沒有特色就難以形成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優勢,難以獲得較高的效益。形成效益農業的特色,應依靠本地的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相關可行的農業。象山縣涂茨鎮中堡村,就是依靠村里適宜種植花卉的優勢,主動調整農業結構,積極發展花卉種植,目前已經形成一定規模、一定特色的花卉產業。還有如茅洋鄉文山村的魚鲞加工、墻頭鎮井頭村的大棚草莓以及定塘鎮的蔬菜種植,都是有特色的效益農業的典型,在市場上形成了特有的競爭優勢,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