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探索符合實際的新農村建設路子

時間:2022-06-27 07:23:00

導語:積極探索符合實際的新農村建設路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積極探索符合實際的新農村建設路子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新的歷史時期解決“三農”問題的總思路、總要求、總抓手。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應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準確把握新農村建設的內涵,在認識上消除誤區,在工作上抓住重點。

消除認識誤區

新農村建設不是新村莊建設。中央關于新農村建設的20字總要求,即“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是一個有機整體,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四位一體”總體布局在“三農”工作中的具體體現。按照這一要求推進新農村建設,既要發展生產力,又要調整和完善生產關系;既要加快經濟發展,又要加快社會事業發展;既要加強經濟建設,又要加強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搞好新村莊建設,有利于改變農村面貌和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是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但它不等于新農村建設。目前,一些地方在這個問題上存在片面認識,以至出現了不顧現實情況、不分輕重緩急、不尊重廣大農民意愿而大拆大建的現象。這樣做的結果,必然造成資源浪費,加重農民負擔,損害農民利益。

新農村建設不能急于求成、盲目攀比。我國已經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在總體上具備了建設新農村的基礎和條件。但是,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決非易事,建設新農村是一項長期的艱巨任務。特別是對于欠發達地區來說,建設新農村的難度更大。因此,必須克服急于求成、盲目攀比的思想,樹立長期奮斗、穩步推進的意識,防止出現熱情很高但思路不清、口號很響但行動不力的問題,使新農村建設真正能夠不斷取得進展。

新農村建設沒有統一模式。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情況千差萬別,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實際,一個村莊有一個村莊的特點。這就決定了推進新農村建設,必須堅持科學規劃、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統籌兼顧、突出特色等原則和思路,允許各地起點有差別、進程有快慢、水平有高低、方式有不同,而不能搞“一刀切”和模式化。各地應注意結合自身實際,積極探索符合客觀規律和農民意愿的新農村建設路子,防止在新農村建設中搞“政績工程”、“形象工程”。

新農村建設不能單純依賴國家扶持。推進新農村建設,必然要上項目、搞建設、打基礎,這就需要大量投入。解決投入問題,不能有“等靠要”思想,不能單純依賴國家扶持,而應拓寬思路,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發揮各種力量的作用。比如,對于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事業發展等重大公益性項目,應主要由政府來投入;對于種地、建房等農民群眾自己的事情,應主要靠農民群眾來投入;而對于介于兩者之間的,則應由政府、農民、社會力量一起辦。

把握工作重點

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是新農村建設第一重要的任務。發展農村經濟,首先應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以現代科學技術改造傳統農業,不斷增加農業的科技含量,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推進農業標準化建設,促進糧食穩定增產,改善農產品品質,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推動農業產業結構升級,發展有機農業和綠色農業;發展各種農業產業中介組織,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和市場競爭力,實現規模效益。同時,積極發展包括鄉鎮企業和服務業的農村其他產業,不斷增強二、三產業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帶動力。

提高農民整體素質,培育造就新型農民。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是把農村巨大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的根本途徑,也是新農村建設持續推進的力量源泉。農業部門應搞好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的技能培訓,積極引進、推廣農業先進適用技術;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應搞好勞務資源普查,加強勞務資源管理,提供信息服務,建立健全外出務工經商農民合法權益保障機制;教育部門應在切實抓好農村基礎教育的同時,大力加強農村職業教育;科技部門應搞好農業科普工作,為農民提供科技服務;宣傳文化部門應著力搞好形勢政策教育,推進農村文化建設,引導農民轉變觀念、移風易俗,樹立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制定科學規劃,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沒有科學規劃,新農村建設就會事倍功半。制定規劃應立足現實、著眼長遠、統籌規劃、切合實際,充分考慮農村經濟社會特別是工業化、城鎮化的未來發展。當前,應著力加強水、電、氣、路等方面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使農民群眾感受到新農村建設帶來的實惠。同時,大力發展農村義務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為新農村建設積聚后勁。

發展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搞好農村社會化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提升農業生產組織化和標準化程度、增強農民市場競爭能力和抵御風險能力的有效載體。應堅持“以農民為主體、為農民服務”的基本方向,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健全和完善各類公共服務組織;圍繞農產品生產、加工、儲藏、運輸、銷售等環節,大力發展科技服務型、市場營銷型、綜合服務型的行業協會、農民協會和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不斷壯大經紀人隊伍,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和市場開拓能力。

加強農村黨的建設,發揮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作用。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工作的基礎,也是建設新農村的組織者、實施者。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村黨員干部不僅要有自己致富的能力,更要有帶領群眾、幫助群眾致富的能力。農村黨的建設應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這一主題,不斷探索新思路、新辦法,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組織領導作用,使廣大農村黨員成為農村發展、農民致富的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