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紀檢監察總結

時間:2022-10-13 04:46:00

導語:三農紀檢監察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三農紀檢監察總結

為“三農”服務是供銷社辦社宗旨,是供銷社的立社之本。搞好“三農”服務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主題,也是供銷社開展“第二次創業”的首要任務。而黨風廉政建設是關系到一個企業、一個單位、甚至于國家的命運和前途的大事。如何開展從源頭上治理腐敗,不斷推進黨風廉政建設,是擺在供銷社紀檢組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今年,縣社紀檢組采取有效監督,在服務農業、農村、農民中積極發揮供銷社的主導作用,大力加強農村流通服務體系建設,有效地增強了企業經濟實力,提升了供銷社服務“三農”的品位,有力地加強了作風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進一步促進了企業穩定發展大局。

一、抓領導責任意識,進一步增強黨風廉政建設緊迫感和使命感。

黨風廉政建設搞得好不好,關鍵在于領導。沒有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和親自過問,僅僅靠紀檢監察干部的積極努力是難以開展工作的。因此,在工作實踐中,如何加強對“一把手”的有效監督,我們注重把握了“領導抓、抓領導”這兩個關鍵環節。在“領導抓”的環節上,按照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要求,對黨風廉政建設的各項工作進行細化、量化、具體化。一是建立健全了組織機構,成立了黨風廉政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了責任范圍,形成了上下聯動的責任制工作網絡,有效地增強了責任意識;二是各基層單位和縣供銷社簽訂了《黨風廉政建設目標責任書》,明確了各單位之間的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具體工作任務,做到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形成了齊抓共管的態勢,有力地促進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順利開展;三是嚴格履行“一崗雙責”工作機制,堅持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與各項工作同決策、同部署、同檢查、同考核、同獎懲。在“抓領導”的環節上,一是嚴格要求企業“一把手”做廉潔自律的表率,做到清正廉明,“一把手”費用開支必須要有證明人簽字,再由一位副職審核簽署意見后方可報銷;二是嚴格要求企業“一把手”要講民主,重大事情要經班子會集體討論決定方可實施;三是嚴格要求企業班子要注重務實,班子內部要團結,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要遵紀守法,不斷增強拒腐防變能力;四是嚴格要求領導干部深入基層調查研究,講究工作方法,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做職工的表率;五是嚴格要求領導干部在治理商業賄賂工作中,堅決杜絕不正當交易行為的發生,不吃回扣,不收紅包,不進入高檔娛樂場所,正確把握好商業賄賂的危害性,做到警鐘長鳴,進一步增強反腐敗斗爭的緊迫感和使命感。

二、抓特色產業,服務“三農”,創效益最大化,進一步維護企業的穩定大局。

當前,正處在新農村建設的高潮時期,供銷社如何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主渠道作用,服務好“三農”,創造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從而使人心安定,企業發展穩定。我們認為,關鍵在于抓好四大經營服務網絡建設。

一是積極參與農副產品流通服務網絡體系建設。一方面,供銷社在農副產品流通服務網絡建設上,立足當地特色,利用資源優勢,大力開展油田小竹筍加工業務,通過引進技術,組織農戶采集山上資源。今年,收購加工小竹筍15萬余斤,為農民創收10多萬元,企業增收8000元;另一方面,以服務“三農”為宗旨,大力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把當地主導產業的發展列入供銷社履行為農業、農村、農民服務和振興供銷社經濟的主要任務來抓,興辦了以橫江葡萄、永和車前籽、固江黃牛、永陽蘿卜等為主的專業合作社,為農民創收獲20余萬元,不斷壯大供銷社的經濟實力,為供銷社的振興創造發展前程。

二是合力構建農資物技結合服務網絡體系建設。一方面,供銷社通過培育農資龍頭企業,整合網絡資源,組建了農資連鎖經營體系。農資連鎖經營公司組建后,特別是加入商務部“萬村千鄉”市場工程以來,大力開展“四個統一”服務機制,即:統一采購、統一配送、統一標識、統一服務規范,有效地打造了供銷社品牌,提升了服務品位,擴大銷售業務,更好地為農業生產提供質量保證。今年,農業生產資料銷售額完成3190萬元,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合力打造農資物技結合“一站式”服務,一是進一步完善供銷社農資連鎖經營服務體系,通過政府和相關部門的支持,成立專業服務機枸,為農民提供一站式服務。二是對農資連鎖配送中心實行升級改造,構建現代農資流通安全通道,為農業發展、農民需要提供物質和信息咨詢服務平臺。

三是建立完善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服務體系。為了促進廢舊物資的充分回收利用,有利于節約資源和環境保護,利國利民,縣供銷社實行行業的良性競爭和發展。一是強化管理,采取扶強淘弱的方法,對全縣各鄉鎮網點統一整合,規模小、布局不合理的網點實行撤、并、聯、構建網點24個;二是發揮行業協會的服務作用,開展業務指導和市場信息交流;三是在加工利用上尋找新的亮點,采取引進資金、人才,以聯辦、創辦的形式,把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做大做強。

四是聯合發展日用消費品連鎖經營網絡體系建設。利用供銷社傳統網點優勢,以現代流通方式改造傳統經營網絡的辦法,組建各種日用消費品農家店60個,為農民購物提供了便利,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

通過“四大經營服務體系”網絡建設,農業、農村得到了發展,農民增加了收入,供銷社經濟進一步壯大,企業健康發展,人心安定,社會和諧。

三、抓關鍵環節,強化管理,進一步強化監督力度,不斷樹立廉政觀。

企業的收支和企業的改制資金管理,是職工反映的熱點問題,我們對此實行規范和“陽光操作”。一方面,把握好“切入點”,增強廉政建設的針對性。將企業的收支作為廉政建設的切入點,從遠處著眼、小處入手,企業的財務實行收支兩條線、報帳制、統一管理。一是企業的門面、廠房、倉庫等出租,實行公開招標投標,并嚴格按照《合同法》的要求簽訂租賃合同;二是企業的經營收入實行公開,家用具和低值易耗品的處置張榜公布,有效地防止了人情帶來的不利因素,杜絕了腐敗滋生;三是對企業的各項支出,如招待費、水電費、電話費、經營費用以及工資、福利待遇全部按季度實行公開,并嚴格制訂了獎懲措施,從嚴管理,做到廉政與業務有機地結合;對于企業領導違反規定亂開支、超額開支,縣社不予報帳,由企業領導自行負擔,并相應承擔一切責任。另一方面,把握好“關鍵點”,提高廉政建設的實效性。對于企業的改制工作和改制資金的管理,堅持規范運作,實行“陽光操作”。一是嚴格按照程序,召開職工大會,產生職代會;二是籌集企業改制資金,資產的處置,實行掛牌,公開、公平、公正進行;三是嚴格制訂改制方案,并經過職工代表大會通過;四是張榜公布企業職工的基本情況、債權債務、置換身份資金等問題,接受群眾監督;從而有效地推進了黨風廉政建設的深入開展,企業得到了轉制,職工得到了安置,人心穩定;再次,把握好了“落腳點”,加強了黨風廉政建設與源頭治理腐敗的有機結合,強化了制度建設,促進了黨風廉政建設規范化。一是從制度上構建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二是從源頭上加強腐敗治理力度,系好“安全繩”,裝好“安全閥”,防止一線的同志,特別是領導干部“觸電”和“落水”;三是堅持督促檢查,確保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落到實處,自覺樹立廉政觀。

當前,供銷社正面臨改革發展重大關鍵時期,要使企業更快更好地發展壯大,服務好“三農”,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對于不斷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尤其重要。(供銷社紀檢組羅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