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空巢老人現象普遍

時間:2022-08-24 04:01:00

導語:農村空巢老人現象普遍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空巢老人現象普遍

空巢老人是指無子女或子女不在身邊,獨自生活的老年人,包括長期帶未成年的孫輩一起生活的老人。近年來,隨著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的不斷增多,農村的空巢老人越來越普遍,給社會保障帶來了嚴峻的挑戰與考驗。國家統計局重慶調查總隊對萬州區四個村進行了典型調查,發現空巢老人生活狀況令人擔憂,急需得到各界關懷。

一、農村空巢老人現象普遍

調查涉及萬州區高梁鎮新店村、新田鎮譚紹村、分水鎮郎咀村和長嶺鎮涼水村四個村4759戶農戶,共有1902戶空巢老人,比重高達40.0%。也就是說,四個村莊中高達四成的農戶,家中常住成人只有老人。

空巢老人戶基本可以分為無人贍養、自愿獨居和子女外出務工三類。調查的空巢老人戶中4.6%戶的空巢老人無子女或沒有得到子女或親屬的贍養,新店村712戶空巢老人中有5戶的后人已離家10年,開始時還能打個電話、寄點錢,到后來不寄錢贍養老人,甚至都失去消息幾年了。有34.6%戶的空巢老人自愿獨居,他們多數夫妻健在,身體比較健康、生活能夠自理。他們認為單獨居住,生活更加自在,并能夠減少各種原因帶來的家庭矛盾。譚紹村320戶空巢老人戶中有40戶就屬于這種情況,老人不愿和子女住在一起,兒子結婚后就分家,各自獨立生活。剩下的60.8%戶的空巢老人,希望能與子女一起生活,但子女為了生活離家外出務工,將老人留在家中,有的還將年幼的子女留在家中交由老人照看。如郎咀村558戶空巢老人戶中有405戶空巢老人戶是由子女外出務工造成。

二、農村空巢老人存在的生活困境

通過調查發現,農村空巢老人主要存在以下六方面的困境:

(一)生產能力差。空巢老人年老體弱,從事生產勞動的能力低下。調查顯示,空巢老人絕大多數都只是從事農業生產,沒有能力從事較重的生產勞動和外出務工。

(二)收入水平低。根據萬州區460戶農村住戶調查資料顯示:空巢老人一年人均總收入只有2200元左右,比全區農村人均總收入少3700元。收入主要來自于第一產業和轉移性收入。新店村空巢老人劉允興,兒子外出務工已10年,目前音信全無。自己2009年的收入一共只有2264元,但全年生活費用已達2200元,如果不是得到了1000元的無償救助,春節就沒辦法過。

(三)生活質量差。少數空巢老人還居住在土墻房屋中,家里電器除電燈外只有一臺破舊的黑白電視機,而且還接收不到清晰的節目頻道。新店村有20戶空巢老人還居住在土墻房屋。農村空巢老人特別是無人贍養的空巢老人生活十分拮據,飲食主要靠自產的糧食和蔬菜,肉類食品很少涉及,幾年難買一件新衣服,更別說其它方面的消費。即使手里有一些錢,也過得十分節儉。根據萬州區460戶農村住戶調查資料顯示:空巢老人一年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只有1700元左右,比全區農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少1900元。

(四)負擔較重。一是空巢老人“隔代教育”負擔重。因子女長期外出務工,自己承擔了留守孫輩的養育責任,即使條件較好的家庭,老人們對自己也十分節約,把好的全部留給了孫輩。二是人情負擔重。農村用于紅白喜事、新居搬遷、壽辰等的人情花銷越來越大,戶均一年的禮金花費多達數百甚至上千元。這給收入不高的空巢老人們帶來了很大的支出負擔。三是醫療負擔重。空巢老人最怕生病,即使合作醫療能補貼一部分醫療費用,但剩余部分仍難以承擔,并且病后農田無人耕作,留守孫輩無人照看。

(五)擔憂自身的養老保障。雖然各項扶持政策不斷落實,農村低保、農村養老保險和合作醫療等政策能夠讓空巢老人維持基本生活,但他們仍然擔憂自己的生活無法得到有效保障、生病時無人過問、完全失去勞動能力時無人伺候等。公務員之家:

(六)存在心理健康問題。農村空巢老人大多物質生活條件較差、年老力衰、體弱多病、與外界的接觸很少,生活的困境嚴重影響了他們的身心健康。據調查,大多數空巢老人都不同程度地患有“家庭空巢綜合癥”,沒有子女陪伴讓空巢老人很孤獨失落,部分老人認為自己身體不好、沒有用處。特別是沒有配偶的空巢老人,甚至對生活失去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