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農業綜合開發實施要點
時間:2022-09-10 08:34:41
導語:全市農業綜合開發實施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根據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省市農村工作會議、全省農業資源開發局長會議和市委、市政府會議精神,今年全市農業綜合開發工作的指導思想是:認真貫徹全省農業資源開發局長會議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緊緊圍繞“項目建設好、資金使用好、隊伍打造好”的總體要求,繼續大力弘揚“開拓、開創、開放"的新時期農開人精神,以服務農業現代化工程為主線,以推動農業綜合開發轉型升級為重點,以做強“三大支撐”,推進“農業三化”為抓手,承繼良好工作態勢,著力塑造“勤備、務實、清廉”的新形象,再創農開事業發展新局面。
2013年,我們要堅持“一個中心、兩個著力點”的總體工作思路,即:以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工作為中心,著力多爭取農業開發項目,著力建設好農業開發項目;堅持“多爭大項目、建設好項目、打造硬隊伍”的總體工作目標,全力做強項目區“三大支撐”(基礎支撐、產業支撐、科技支撐),實現項目區“農業三化”(園區化、產業化、品牌化),全面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
今年的主要工作任務是:完成新建高標準農田1萬畝、丘陵山區開發高效農業1.5萬畝、改造中低產田1.7萬畝、扶持4-5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扶持2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工作任務,爭取1個土地治理增量項目,實現爭取財政資金共計5500萬元以上的目標,帶動其它各類資金投入農業5.2億元。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連片規模開發,提升高標準農田裝備新水平
2013年,土地治理項目要緊緊圍繞“三條線、三大片、30萬畝”的總體規劃思路,集中連片規模開發,提升開發總體效益。即以249省道、323省道、古鎮大道和沿湖大道“三條線”沿線開發為輻射,形成東部時集、邵店、阿湖、高流等鎮10畝高標準農田,西部草橋、港頭、瓦窯、合溝等鎮10畝高標準農田,中部新店、棋盤、馬陵山、唐店、新安鎮10萬畝高標準農田,共計建成三大片、30萬畝的連片高標準農田項目區,使之在全省區域開發規模中居領先位次。通過3-5年時間,達到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渠相連,水利設施配套齊全,旱能灌、澇能排,田間道路平整暢通、土壤肥沃、樹木成林的目標,全面提升現代農業的裝備配套水平。堅持以建設高標準農田、發展現代園區建設、加快科技能力提升、大力扶持農民專合組織為重點,以提高規劃設計水平、強化工作質量、提高管理水平為突破口,以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為主線,努力實現“規模開發上臺階、產業開發有亮點、園區開發創品牌”的總體目標。按照工業化思路謀劃、產業化思路實施、市場化思路推進,實行規模開發、產業開發、科技開發,努力把土地治理項目區建成發展現代農業重要基地,為推進我市農業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今年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工程項目,安排在草橋鎮,建設面積1萬畝,總投資1342.85萬元,其中財政投資1200萬元。一般土地治理項目,安排在邵店鎮和港頭鎮,建設面積1.7萬畝,總投資1664.3萬元,財政投資1513萬元。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試點項目,安排在瓦窯鎮,建設面積0.15萬畝,總投資146.85萬元,財政投資133.5萬元。項目總投資3154萬元,其中財政投資2846.5萬元。積極爭取增量項目一個,財政投資不低于500萬元,面積不低于0.5萬畝。2013年,要繼續保持第一,全省領先位次,爭創全國一流,實現全面發展。
二、堅持區域特色開發,做強丘陵山區開發新品牌
2013年,丘陵山區農業綜合開發工作要緊緊圍繞“鞏固馬陵山,提升踢球山,突破北馬陵”的總體規劃思路,集中布局,集中打造,推進規模開發、特色開發、產業開發、效益開發,即以馬陵山、踢球山和北馬陵山3大片區為輻射,發展壯大水蜜桃、花卉苗木、生態觀光、中草藥和優質葡萄5大主導產業,積極實施“鞏固、提高、突破”6字方針。對馬陵山項目區,要放大規模再提升,使之充分發揮丘陵山區區域特色規模效應,進一步鞏固發展生態有機茶、生態觀光游、休閑自駕游,提升山區整體形象,打造山區農業開發新亮點;提升踢球山項目區的品位,重點在綠化、硬化、產業化、文化、美化等方面做好文章,率先在全省實現集生產、觀光、銷售、文化為一體的丘陵山區現代農業園區;要沿205國道和323省道加強對北馬陵山項目區的連片規模開發力度,做強做亮鮮切花、中草藥、葡萄等3大產業,使北馬陵山項目區產業化經營水平實現新突破。把丘陵山項目區建成四季花果飄香、游人留連忘返的現代農業觀光園、產業園。今年,丘陵山區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計劃治理面積1.5萬畝,總投資5000萬元,其中爭取省財政投資1500萬元。今年的工作要確保第一,全省領先,全面發展。
三、圍繞產業效益開發,確保產業化項目建設新突破
2013年,是我市農業開發產業化經營項目突破年,要緊緊圍繞“四個扶持、兩個重點、一個突破”總體規劃思路,實現產業化項目建設新突破,即突出扶持“產業園區、扶持加工園區、扶持流通市場、扶持專業合作組織”四個扶持,要突出“重選項、重規范”兩個重點,實現“爭取資金數量和項目建設質量”上的突破。
按照產業園區結構調整“大、高、新、特”的要求,把項目區基礎設施的高標準建設、高層次配套和產業鏈建設結合起來,注重農業綜合開發和其他支農資金的有效整合,扶持培育瓦窯、草橋、港頭、時集、高流等鎮農業產業園區建設,致力把園區建成農業科技成果集成區、轉化區和示范區;積極扶持運作規范的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推動具有產業特色和區域優勢的農產品生產,提高農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進一步帶動產加銷,促進小生產與大市場的對接,增強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培育、引導龍頭企業向經濟技術開發區、無錫—工業園以及農產品加工集中區集聚、集群、集約發展,重點扶持衛崗、魯花、明帝、遠大、阿勇、良晨等農產品加工企業;加強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拓展完善服務功能,推動市場基礎設施的改造升級,通過幾年的扶持,將北方農產品批發市場打造“國家級”農副產品博覽中心,培育壯大時集果蔬、高流花木等交易市場。
2013年,財政補助項目主要為實施衛崗乳品有限公司9600噸發酵乳飲料加工擴建項目、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養殖基地項目,總投資3000萬元,其中財政投資410萬元。財政貼息項目主要扶持魯花濃香花生油有限公司、遠大前程牧業有限公司等具有帶動功能和特色的產業化龍頭企業,貼息資金爭取200萬元以上。今年的產業化項目建設要保持“全省一流、第一”的工作目標。
四、不斷強化工作措施,實現農業開發工作新跨越
要緊緊圍繞工作目標,理清工作思路,排定工作措施,結合我市農業綜合開發工作實際,全面貫徹省局開發局長會議精神,推進我市農業綜合開發工作實現新的跨越。
(一)進一步推進“三權分離’機制改革,推動農開事業不斷向更高的層次邁進。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要進一步深化思想認識,按照省局要求,積極與省局、市局對接,結合自身實際,明確工作流程、實施步驟和操作要點,切實將“三權分離"改革的理念貫穿于管理工作的全過程,杜絕少數人說了算,確保行政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二)不斷加強規范化管理,切實提升開發水平。按照“三權分離”新的管理體制的要求,切實加強制度建設,全面清理廢止不合時宜的制度、規定,加快制定和完善一系列科學的管理章程和辦法。在入庫管理上,堅持注重調查摸底與鄉鎮推薦相結合,堅持注重平時入庫與集中入庫相結合,堅持注重資源稟賦與產業發展相結合,進一步提高科學規劃水平,做到成熟一個,入庫一個,形成可進可出、動態可控的管理機制。在立項管理上,堅持“連續投入,滾動開發,連線成面”這一思路,把一批產業基礎好、鄉鎮(企業)積極性高、輻射帶動能力強的項目率先立項,充分發揮建設效益。在計劃管理上,嚴格按照批復計劃和省文件精神組織招標和實施,對確需調整變更的項目,嚴格按照各級管理權限履行報批手續,保證計劃的嚴肅性。在工程管理上,積極推行主管部門、鎮村、監理、群眾四位一體的質量監管體系,實行質量進度保證金制度,嚴格管理考核。積極探索“統一調配,分段監理,聯合驗收”的工作機制,切實提高工程質量和監管效率,增強工程建設的計劃性,維護合同的嚴肅性,強化工程進度管理,加快工程建設。在項目移交管護上,根據受益范圍及時辦理完工工程、苗木移交手續,將管護主體和管護責任人落到實處。積極推行電灌站、機電井等受益主體明確工程的產權拍賣、承包和苗木分戶承包機制,多形式地籌措管護資金,確保項目效益長效發揮。要嚴肅認真執行好制度,高度重視執行制度的“首次效應”,努力增強制度的剛性、減少彈性。加大對執行各項制度情況的監督檢查,通過制度的嚴格執行,規范對農業開發工作的管理,不斷以制度的健全完善和執行保障農開事業的健康發展。
(三)積極創建農業綜合開發文化工程,引領農業綜合開發事業科學發展、和諧發展。
要在學習借鑒外地經驗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大膽創新,精心搭建好以振奮精神、鼓舞士氣為核心的導向載體,以播種溫暖、愛心互助為核心的關愛載體,以樹立典型、創建品牌為核心的爭先載體,以提升素質、增強本領為核心的培訓載體,以陶冶性情、豐富生活為核心的文體載體,以提升形象、推動發展為核心的宣傳載體。著力用創新文化鑄農開之魂,使之內化于心、外踐于行。通過創新農開文化,最大程度地體現人文關懷,不斷增強農業綜合開發的“軟實力",提高全系統干部職工的幸福指數,激發全系統干部職工愛崗敬業、主動作為,致力用文化引領農業綜合開發事業的科學發展、和諧發展。
進一步明確農業綜合開發文化建設工作任務。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提煉農業綜合開發文化核心價值理念、開發精神、開發形象、開發品牌等,形成一系列農業綜合開發文化要素,并充分利用市農業資源開發網站、局機關會議室、文化走廊、項目區等各類載體開展多種多樣的文化建設活動。不斷充實完善農業綜合開發文化建設理論,豐富文化要素內涵,使農業綜合開發文化建設規范化、制度化。搭建優質高效的服務平臺,建立和諧有序的工作規范,培育精誠合作的農發隊伍,樹立廉潔高效的農發形象,激發全市農業綜合開發乘勢而上,創造“全國一流、全省領先、全面發展”的農發品牌。
(四)創新農業綜合開發投資機制,提高農業綜合開發綜合效益。要摒棄“有多少錢就辦多少事”的陳舊觀念,牢固樹立“辦多少事就要籌多少錢”的現代意識。著力推進投資機制創新,按照項目區建設需要,以丘陵山區、各個產業園區(土地治理、產業化項目扶持支持的產業園和基地等)為主要載體,積極推動招商引資工作,在引進單體項目上取得重大突破,以此拓展農業綜合開發工作的內涵,提升發展質態。其他各類項目也都要遴選、打造一定比例的單體項目典型,借“力”發展農開事業,不斷放大開發的綜合效益。
積極探索農民利益聯結機制,結合實際情況,在省級項目中,試點推行從扶持的資金中拿出一定的比例用于企業自身發展,一定的比例以項目區農民入股等方式參與收益分配,并逐步向國家項目延伸。積極推動項目資金整合機制,按照“統一規劃,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各記其功”的原則,加強部門協調,為其它支農資金進入項目區發展農業生產創造有利條件。積極推進以農民為主體的開發運行機制,讓農民直接參與項目前期規劃、工程質量監理、工程運行管護等,把管護主體和公益性工程管護資金落到實處,讓一家一戶農民能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不讓國家財政投資讓極個別人受益。
實施“先建后補”運行機制。選擇“基礎好、實力強、效益高”的項目單位進行“先建后補”試點,完善項目管理手續,確保資金運行安全,切實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五)強力打造農業綜合開發品牌創建工程,推動農開工作不斷邁上新層次。要積極向省局、市局匯報和洽談銜接,認真調整有關項目安排導向,扶持一批以各種產業園區、農產品加工集中區為重點的示范工程,打造一批農業綜合開發優質產品,著力創建屬于自身的新品牌。通過品牌創建提升農業綜合開發的影響力和美譽度,以品牌創建推動農開工作不斷邁上新的層次。通過集聚農民專合組織試點項目、市級財政以獎代補項目、市財政專項扶持資金等,進一步提高瓦窯新農村試點項目區(現代農業產業園)整體建設標準和規模效益,大力提升踢球山項目區的品位,加大宣傳力度,爭取成為全省開發系統首批認證命名的園區,不斷增強農業開發在全社會的影響力。
五、狠抓工作措施落實,取得宣傳信息工作新成效
要進一步抬高定位、提升標準,在建好用好自身載體的同時,突出省級以上主流媒體,加強溝通和聯系,傳遞并放大農開人的聲音。要在《中國農業綜合開發》雜志發表文章3篇以上;在人民日報、新華社、經濟日報、中央電視臺、農民日報及新華日報、電視臺等新聞媒體宣傳報道農業綜合開發工作不少于5次;在農業開發簡報上用稿1次以上;在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日報宣傳報道農業綜合開發工作5次以上;在市委、市政府兩辦信息上稿5次以上;邀請市人大或政協視察農業開發工作1次以上;編發<<農業綜合開發簡報>>36期以上;在省農業資源開發網站發表信息20條以上、和文章5條以上;在省開發網市級平臺上稿100篇以上;省農業開發網站及市級平臺全年點擊率不少于3000次。
突出宣傳重點,緊緊圍繞“三權分離"改革、農開文化、項目建設典型,以及工作中涌現出來的先進人物、先進事跡,進行開拓性的深度挖掘、集成性的宣傳報道、持久性的媒體聚焦,不斷擴大農開工作的對外影響,爭取黨委政府、社會各界更多的關注與支持,調動各方力量推動農開事業不斷實現新的跨越。要強化措施,一是要把宣傳信息工作當做項目工作牢牢抓在手上。要始終把宣傳信息工作擺在農業開發項目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列入年度工作目標任務并一同進行考核。安排專項經費保障宣傳信息工作需要。二是要明確目標任務,強化考核。制定《市2013年度農業綜合開發宣傳信息工作要點》,對宣傳信息工作的目標和重點提出具體要求。制定《市2013年度農業綜合開發宣傳信息工作考核辦法》,對宣傳信息工作實行量化管理。實行“一票否決”,凡宣傳信息工作末位的個人,年度考核不得評優評先。要加強工作調度,及時對各科室及每個同志的投稿和被采用率等情況進行通報,按時兌現稿費。三是要加大獎懲力度,嚴格督促指導。實行上稿激勵機制,在《中國農業綜合開發》雜志、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人民日報》上稿每篇獎勵1000元;在《農民日報》、《經濟日報》、《中國財經報》、《新華日報》、電視臺《新時空》上稿每篇獎勵600元;在《日報》主要版面、電視臺《新聞》上稿,每篇獎勵200元。四是要加強宣傳信息人員培訓,提高業務素質。制定年度宣傳信息工作業務培訓計劃。邀請不同級別的媒體編輯來局舉辦宣傳信息培訓講座。同時聘請資深新聞撰稿人為我局業余通訊員。
2013年,農業綜合開發宣傳信息工作要確保在開發系統第一、全省第一、全國有影響。
六、提升干部隊伍整體素質,培樹農開隊伍新形象
要進一步推進新時期農開事業跨越發展,對全市廣大農開干部職工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要在更高的層次上推進新一輪思想大解放。要推動農開事業更好更快發展,只有讓一切有利于創新的思維充分涌流,讓一切有利于發展的活力競相進發,農開事業的發展后勁才能更足。一是要根據需要解放思想,致力解決“思想不解放”的問題。思想不解放是保守,結果只會導致保守僵化、因循守舊,無法有效解決發展變化中遇到的任何問題。二是要針對難題解放思想,致力解決“思想假解放”的問題。思想假解放是虛偽,口上說要解放思想,實際做卻墨守成規,容易的事也會變得復雜,簡單的事也會變得困難。三是要從我做起解放思想,致力解決“思想不會解放”的問題。思想不會解放是無知,有的人雖然能夠認識到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卻找不到阻礙發展的主要癥結和破解難題的有效辦法,結果貽誤了發展進程。農開干部職工要做思想解放的表率、銳意創新的表率,以解放思想來推動實踐,以實踐錘煉來解放思想,做到有的放矢、因需而解,切中要害、據難而解,以身作則、從己而解,以思想的與時俱進推動農開事業再上新的臺階。
(二)要著力提升干部隊伍的能力水準。當前,我們農開工作面臨的新課題、新挑戰越來越多,要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動權,不僅思想觀念要跟上節拍,知識水平更要有一個大的提升。廣大農業開發干部職工都要把更新知識作為必修課,爭做學習型、知識型、創新型的人才。努力把自己培養成“努力學習、認真工作、誠懇待人、干凈做事”的新型農業開發人。把學習教育放在第一位,制定年度學習教育計劃,規定學習時間、內容和形式。2013年全局力爭學習40次以上,80個學時,學習文章50篇以上,論壇發言40人次以上,交流干部職工學習心得體會和感受文章50篇以上。打造學習平臺,堅持每周一學習制度,每周一全局人員大學習兩個課時以上。創辦學習論壇,以每周一學習作為平臺,積極引導、鼓勵干部職工在論壇上踴躍發言,談學習、談感受、談心得、談收獲,互相交流學習。創新學習方法,創建豐富多樣的學習載體,采取異彩紛呈的學習形式,把個人自學與領導授課相結合,把“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繼續邀請大專院校教授、專家來局機關有針對性的進行業務培訓;組織全體人員到大專院校學習有關業務知識或外出考察學習。明確學習內容,要注重學習農業開發方面的知識,學習項目規劃設計、項目建議書編報、工程施工等具體業務知識,進一步提高全體人員的整體素質和服務三農的本領,增強工作的前瞻性和預見性,超前謀劃、探索和研究農開事業發展帶有方向性、根本性的問題,努力掌握最新最前沿的知識元素,進一步推動農業綜合開發工作又好又快發展。
(三)要切實增強敢于擔當的責任意識。要在任務、矛盾、困難、風險和挑戰面前具備勇挑重擔、敢于負責的精神。廣大農開干部要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心,要時時以事業為重、對發展負責,做到在成績面前不自滿、任務面前不推諉、困難面前不退縮、矛盾面前不回避,切實擔當起應負的責任,繼續發揚“吃苦耐勞,甘于奉獻”的農開人精神,對工作要做到精益求精,毫不懈怠,確保每一項決策不在自己手中落實有偏差、每一項工作不在自己手中推進有延誤、每一項任務不在自己手中完成打折扣;要在思想高度、工作深度、落實力度、待人誠度的修煉上狠下功夫,以此促進工作、推動發展。
(四)要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今年的發展任務相當繁重,明確了目標,理清了思路,排定了措施,下一步就是要狠抓落實。抓落實,必須要嚴明責任。目標責任明確到人、工作壓力傳遞到位。要正確地對待責任和壓力,明確責任分工,層層傳遞壓力,扎實推進落實。抓落實,必須要追求卓越。工作一定要致力于做好,做到精益求精。抓落實,必須要真抓實干。要敢抓敢管,不怕這怕那,患得患失;一定要說了就算、定了就干,一抓到底、抓出成效。要深入一線,做好調查研究,聽取基層的意見和建議,協調解決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矛盾和問題。要著力加強市局機關作風建設,帶頭改進作風、提升效能,帶頭加強指導、搞好服務,帶頭狠抓落實、推動發展。抓落實,必須要強化考核。進一步創新完善督查考核機制,以目標考核為主線,加強階段性和全過程的跟蹤督查,確保各項工作高效推進到位。
進一步完善我局對外服務和內部管理各項制度,制定、實施機關人員請銷假制度、文印管理制度等。同時,要嚴肅認真執行好制度,加大對各項紀律、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嚴格獎懲。通過紀律和制度的嚴格執行,改進作風,促進工作。
(五)要努力塑造農開干部隊伍清正廉潔的良好形象。全體農業開發干部一定要算清政治賬、經濟賬、親情賬、自由賬。要在是非面前有辨別能力,在誘惑面前有自控能力,走正確的路,做坦蕩的人,結有道之朋,斷無義之友。著力打造“做人要真實,待人要誠實,決策要落實,作風要務實,工作要踏實”的新形象。要充分發揮局紀檢監察組和兩個監督驗收組的職能作用,強化對項目實施的全程監督,不斷提高項目監督檢查的有效性;加強對全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指導,狠抓效能,狠抓監管,狠抓教育,提高實效。著力加強對局黨組重大決策部署貫徹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深入機關作風效能建設,開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崗位教育。認真排查項目管理過程中可能發生廉政風險的關鍵環節和關鍵部位,積極探索切實可行的防控新舉措。要在思想上始終保持一份清醒,在行動上始終恪守一份理智,以平和之心對待名、以淡泊之心對待位、以知足之心對待利、以敬畏之心對待權,永葆黨員領導干部的先進性、純潔性,致力打造“勤奮、務實、清廉”的新形象。
- 上一篇:農機局工作考核意見
- 下一篇:農業局宣傳信息考核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