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區社會管理綜治工作要點

時間:2022-01-04 10:28:22

導語:風景區社會管理綜治工作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風景區社會管理綜治工作要點

一、深化綜合治理,扎實推進“平安”建設

1、廣泛開展平安創建活動。以發案少、秩序好、社會穩定、群眾滿意為基本目標,因地制宜開展“平安村居”、“平安校園”、“平安單位”、“平安家庭”等系列創建活動,不斷擴大創建范圍、充實創建內容、提高創建層次和水平,積小安促大安。充分利用綜治工作宣傳專欄、固定標語、橫幅、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平安創建的意義和內容,確保人民群眾對平安創建的知曉率、參與率達到90%以上。

2、完善“三級治安巡邏”機制。堅持把治安巡邏作為提升群眾安全感和治安滿意度的有效舉措,深入持久地開展“三級治安巡邏”。進一步加強對巡邏工作的組織領導,落實經費保障,完善巡邏機制,增強巡邏效果。進一步提高群眾見警率、增強群眾安全感。

3、完善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按照社會化、網絡化、信息化的要求推進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加強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的內部安全防范。在漁場、村落實治安網點,實行定人、定崗、定責,全面加強社會治安防控網絡建設。積極推進“社會治安保險”、電話“十戶聯防”工作,覆蓋率達到50%以上。進一步擴大社會治安監控系統覆蓋范圍,加大聯網整合力度,切實提高防范水平。加強“三電”設施保護等專項工作。

4、集中排查整治重點地區和突出治安問題。密切關注社會治安出現的新特點、新動向,僅僅抓住影響群眾安全感的突出治安問題,有的放矢地組織開展“打黑除惡”、打擊“兩搶一盜”、治爆緝槍等專項行動,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以農村治安混亂地區、學校周邊、企業及周邊治安環境、農產品收割收購市場等為重點,深入開展治安排查整治行動,及時消除治安盲點。

5、促進公共安全體系建設。完善安全生產監管機制,強化企業安全生產基礎建設,力爭使安全事故數量進一步下降。完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機制,防止發生食品藥品安全事故。加強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預防和減少特重大交通事故,特別是維護好學生上學放學交通安全。推進社會消防安全“防火墻”工程,預防和遏制重特大火災尤其是群死群傷火災事故。建立健全突發事件應急體系,著力提升基礎已經管理能力水平。

二、加強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切實維護社會穩定

1、加強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定期開展矛盾糾紛分線、分塊、分級排查。堅持黨政領導帶頭排查化解矛盾糾紛和不穩定因素,把問題解決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解決在當地。加強村級綜治信訪維穩工作站建設,完善“黨政主導、綜治協調、各方參與”的大調解工作體系。

2、注重源頭預防矛盾糾紛。將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預防化解社會矛盾的源頭工程,著力解決“衣食住行、業教保醫”等基本民生問題。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渠道。健全科學民主依法決策機制、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從源頭上預防、減少矛盾糾紛和不穩定因素。

3、切實維護社會政治穩定。及時發現、堅決制止敵對勢力打著維權旗號插手人民內部矛盾以及利用非政府組織從事各種滲透破壞活動,嚴防發生非法聚集活動。深入開展對“”、“全能神”等邪教組織專案工作,加強對非法宗教活動綜合治理。建立健全網上輿情監測研判機制,提高網上輿論引導能力。完善群體性事件、突發性事件預警處置機制,形成源頭治理、動態管理、應急處置相結合的社會管理機制。

三、深入推進社會管理創新,不斷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

1、完善流動人口管理服務機制。大力宣傳《省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條例》,進一步落實“以房管人、以證管人、以業管人”等措施。加強技能培訓,進一步提高流動人口勞動就業水平;加強社會保障,不斷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加強法律援助和社會救助,切實維護流動人口合法權益。

2、加強特殊人群服務管理。嚴格落實對刑釋解教人員、社區矯正對象、“”等邪教癡迷者、易肇事肇禍精神病人等各類特殊人群的教育、幫扶、矯治、管理措施,建立健全關懷幫扶體系。對易肇事肇禍精神病人落實“四個一點”(醫保農保報銷一點、民政大病救助一點、市鎮財政負擔一點、家屬親友承擔一點)的辦法,切實解決救治費用無著落的問題。

四、廣泛開展法制宣傳,大力推進“法治”建設

1、扎實開展法制宣傳活動。緊密結合“六五”普法,深入持久地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活動。扎實做好送法進企業、進學校、進家庭、進機關等活動,推進依法治理工作。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短信等宣傳工作,開展以案說法、開辦法治專欄、編排專題節目等,提高法制宣傳教育覆蓋面積和群眾知曉率。

2、全面推進“法治”建設。認真貫徹落實《全面推進法治建設的實施意見》,教育引導廣大干部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切實將法治貫穿于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工作全過程。加強法治文化建設,積極開展“法治風景區”、“法治行業”、“民主法治示范漁場(村)”等法治創建活動,弘揚法治精神、塑造法治文化,促進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