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黨工委與辦事處工作要點
時間:2022-07-15 04:10:49
導語:街道黨工委與辦事處工作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14年街道的總體工作思路是:堅持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貫徹落實區委“兩型引領、南提北拓、五輪驅動、領跑三湘”的總體部署,全面實施“服務經開區、主攻四板塊、推進一體化”的發展戰略,實現“建設五彩,爭創三湘名街”的發展目標,走出“規劃全面覆蓋,基礎設施先行;開發建設引領,產業培育提升;民生保障優先,管理服務轉型”的發展路徑,著力抓好“一強兩轉三建四保”工作。
一強:強基層打基礎
1、加強隊伍建設。加強基層黨組織和村民(居民)委員會隊伍建設。按照區委、區政府的統一部署,堅持德才兼備、群眾公認、注重實績的原則,嚴格程序,嚴肅紀律,開展村黨組織和第九次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打造一支守信念、講奉獻、有本領、重品行的支部書記隊伍和“團結協作、公道正派、敢于擔當”的村(社區)兩委干部隊伍。
2、夯實黨建基礎。嚴格控制黨員發展標準和程序;充分利用遠程教育系統組織黨員教育集中培訓;加強非公黨組織的規范化建設和管理,發揮非公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
3、培養后備力量。進一步建全村級后備干部人才數據庫,對優秀人才登記建檔,實施動態管理;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要求,明確培養目的,因材施教,切實提高后備干部的理論與技能水平。
4、發揮先鋒作用。安排優秀干部到精美城區建設、征地拆遷、城市管理、信訪維穩等重點工程和重要工作中,錘煉黨性、磨練作風、歷練能力,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的示范帶頭作用。
兩轉:轉變觀念、轉換方法
5、突出主題活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題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載體,大力開展學習教育活動,促進廣大黨員干部加強黨性修養,密切聯系群眾,整改“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等“四風”。
6、推動觀念轉變。以建設“學習型黨組織”為切入點,通過“領導帶學、干部自學、活動促學、調研深學”等方式,組織街村干部開展集中培訓、外出取經等學習活動,引導街村干部科學認識城市化帶來的新機遇和新挑戰,主動探求由鎮到街、由村到城的管理新思維。
7、促進方法轉換。通過對工作制度、辦事流程的科學化、規范化,促進管理模式的轉變,從單純的依靠行政手段、經濟手段管理方式轉向綜合使用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經濟手段。按照區委、區政府下達的目標任務,結合我街實際情況,對各部門、各村(社區)制定下發科學的目標管理考核辦法。加大法制培訓教育力度,實現依法治街、依法治村。
二建:項目建設年、制度建設年、精美城區建設年
8、全力推進項目建設。發揚“團結一致、攻堅克難、敢于擔當”的拆遷精神,加快統一二期、公交停保場兩個老項目的掃尾工作;推進傳化物流、二期、長青路、50萬伏沙星線、廣勝路南延線、大安路東延線等6個新項目的征拆;協助做好佳海二期、當代藝術研究院、石油公租房、、食品、統一一期擴建、醫藥健康產業園、標準廠房、保障性住房二期、湘穗機械、普菲克綜合生產研發中心等11個在建項目的服務工作;做好老橋改造工作;整合小鎮、民俗文化村等優質資源,按要求啟動國家4A級景區建設工作;督促完成60號令項目拆遷安置、農民安置房產權證辦理、保障住房分配工作。
9、著力落實制度建設。將財務管理、財經審批、村(社區)賬街代管、綜治、安全生產、勞動人事紀律、后勤、集體“三資”等37項管理制度形成制度匯編,并進一步完善城建、城管、計生、社會事務、農林水、經濟發展等方面的規章制度,逐步形成制度化、科學化、規范化的工作運轉體系,使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10、大力開展精美城區建設。按照“完善基礎設施、健全體制機制、建設智慧城管、提升管理質效”的要求,大力實施清潔工程、暢通工程、靚麗工程、清霾工程、碧水工程、治違工程、共建工程等“七大工程”;結合國土衛片執法檢查,對新增違章“零容忍”,力爭完成拆違13萬㎡;啟動“精美路段”、“精美單位”、“精美廠區”、“精美庭院”創建活動;全力開展老街綜合整治、長青路大明段兩廂提質改造和中青路兩廂違法違章建設整治行動,建設精美城區,打造品質。
三保:保民生改善、平安和諧、實力增強、工作績效
11、加強民生基本保障。加大就業培訓力度,建立就業信息網絡和服務平臺,組織街域企業和農村剩余勞動力舉辦2場招聘會,組織5次技能培訓,加強就業幫扶;扎實抓好城鄉低保工作,積極發展以最低生活保障、救災救濟、扶貧助殘、養老撫優、危房改造、慈善救助為重點的社會救助體系,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全面落實社區規范化建設,扎實推進和諧社區創建。
12、提升計生服務水平。組織計生工作“百日行”活動;利用“5.29計生協會活動日”、“7.11世界人口日”、“9.25計生宣傳日”、“10.28男性健康日”開展計生宣傳活動;新建一座計生宣傳文化長廊、一家文化書屋,編印街道計生工作宣傳手冊、“之聲”小報,加大計劃生育宣傳力度;支持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選址建設,對村衛生室進行提質改造,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進行三次“查環孕檢”服務,確保育齡婦女參查率達100%;定期對村(社區)計生專干、衛生室醫生進行業務培訓,提升計生服務能力;認真做好計生網格化建設,確保“三房”關聯及全員人口數據準確無誤;抓好計生優質服務,確保免費孕前優生檢測指標完成;配合紅十字會做好無償獻血工作及募捐活動。
13、強化社會管理綜合治理。鞏固全市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平安街道成果,落實信訪包案、分級處訪、信訪排查、信訪處突等制度,運用法治思維和方式化解矛盾;發揮“三調聯動”作用,探索心理干預、情緒疏導等機制,化解信訪突出問題;依法打擊各類犯罪活動,維護平安和諧的經濟社會秩序;加大企業和項目周邊環境整治力度,優化外部發展環境,為經濟建設保駕護航;強化特殊人群的監督管理,落實社區矯正對象和刑滿釋放人員的幫扶措施。鞏固“全省安全生產示范街道”成果,加大安監隊伍建設,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與重點企業簽訂《安全生產承諾書》,推進安全生產“五進”活動,落實執法檢查、隱患整治監控、打非治違、安全文化宣傳培訓、專項督查等五個計劃。健全食品安全監管網絡,加大宣傳培訓,配合開展食品安全綜合整治行動,保障人民群眾飲食安全。
14、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將網格化管理權限下移至各村(社區),形成全面掌握實情、及時反映民情、迅速解決問題、有效化解矛盾的網格化管理服務長效機制;積極按照區“335”要求的基層基礎新模式建立便民服務中心、綜治維穩中心和網格管理中心,建立健全村(社區)專職調解員隊伍、網格信息員隊伍、志愿者隊伍、流動人口協管員隊伍、治安巡防隊伍;在公安、城管、計生、安監、綜治、食安等原有網格基礎上,整合各類信息平臺,采取全街統一網格、統一編碼、統一網絡、統一流程等方式,充分整合現有社會管理和信息化資源,最大限度形成工作合力。
15、健全財政服務體系。努力創新財源建設機制,健全全街動態稅源臺賬及土地出讓臺賬,繼續開展“三查三轉”行動,落實建設開發項目稅收屬地征繳制度,加強協稅護稅征管,壯大街道財政后勁;以“村賬街”為基礎,加強鄉村行政運行經費、項目經費的監管,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嚴格財政資金預算管理,探索部門公用經費預算管理,強化預算執行情況分析和年終決算;繼續做好惠農補貼“一卡通”發放工作;推進標準化財政所建設,不斷提高財務業務精細化管理水平。
16、促進經濟提速增效。成立街道工商聯協會、機械行業協會和當代藝術培訓中心;服務股份公司發展壯大;做好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建好經濟數據庫,建立健全臺賬;完成雙湖磚廠改制工作;扶持大明工業園企業發展,為引進工業企業做好服務工作;加大對全街規模以上企業經濟運行的綜合調度,做好上報數據的監測;加大節能環保及安全生產宣傳力度,提高企業、居民節能降耗與安全生產意識;配合經開區做好工業組團的引進工作,配合完善工業基地生產、生活配套,提升產業承接、產業融合能力;全面完成區下達的各項經濟考核指標。
17、做好農業農村工作。實施“三年造綠大行動”工作,在“村旁、路旁、水旁、宅旁”造林,以街道主干道為重點實施造林綠化,建設2個綠色村莊、50戶綠色庭院;做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管理工作,加強村(社區)三資管理工作;加強森林防火宣傳與應急演練;做好城鄉一體化建設、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動物防疫工作,支持成立防火專職隊;社區北部發展都市生態觀光旅游農業產業。
18、鞏固宣傳文化建設。開展“鄰里守望·情暖”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學雷鋒、講文明、樹新風”、“續寫雷鋒日記,爭當時代先鋒”等系列活動;積極組織“我們的節日”清明、端午、中秋系列活動,展示傳統文化,教育廣大市民,宣傳推介五彩;建設好1家街道(社區)綜合文化站,加強13個農家書屋的管理及運用,大力培養農民文化骨干;全面打造、4A級景區,挖掘、回族等我街特有的特色歷史和民俗文化資源,組織知名專家學者開展文化研討和旅游項目開發設計,策劃系列文化活動,樹立具有特色的文化品牌;針對全街宣傳線短板,邀請知名專家學者、區宣傳部領導、區委黨校老師開展輿情信息、公文寫作等專題培訓,著力解決工作中的突出問題;加強虛擬社會管理,進一步建立健全網上輿情監測、研判、重大案件快速反應、網絡突發事件應急響應等機制,做到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早發現、妥善處置。
- 上一篇:街道政協聯絡處工作計劃
- 下一篇:小學語文教學辦法研究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