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縣文化發展工作要點
時間:2022-10-10 09:16:35
導語:全縣文化發展工作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14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省委十屆三次全會精神,按照縣委“一個加快、一個提升、兩個攻堅、四個加強”工作重點,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全縣文化系統要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總體要求,將改革精神貫穿文化發展始終,重點抓好以下工作,推動文化強縣建設取得新進展。
一、深入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認真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深入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提高文化宏觀管理能力,推動文化行政主管部門由辦文化向管文化轉變,推進文化治理能力現代化、科學化水平。
認真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為總要求,創新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管理運行機制,著重解決我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過程的存在問題。
二、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
以完善體系、提升效能、促進均等為重點,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網絡,擴大公共文化服務有效覆蓋。
1、縣級公共圖書館、縣文化館升級改造取得實質性進展。永寧新區青杠灣“兩館一中心”用地進一步落實。完成縣圖書館、文化館的規劃設計。爭取省文化廳對我縣“兩館”建設的立項和資金支持。
2、完善我縣圖書總分館制,擴大流動圖書車的服務范圍,推進全市圖書借閱“一卡通”工作。啟動數字圖書館建設和古籍善本修復保護工作。
3、試點建設縣文化館“農民工文化驛站”、縣圖書館“留守兒童文化之家”。打造水潦彝族鄉高坪村“鄉村文化院壩”縣級示范點建設等新型文化陣地。
4、繼續實施鄉(鎮、村(社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網絡建設,完成25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圖書室建設,再建50個村文化活動室和3個以上社區文化活動室。
5、繼續完善全縣231個村級農家書屋的圖書更新、文化共享工程網絡接入,保障農村文化體育活動的正常運行。
6、探索建立鄉鎮綜合文化站建、管、用機制和農家書屋多種管理模式。
三、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惠民活動,讓老百姓唱起來、跳起來、樂起來
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任務,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惠民活動,推出更多群眾所喜聞樂見的優秀藝術作品,讓老百姓唱起來、跳起來、樂起來。
1、組建縣文化(教師藝術團,培養一支相對穩定、常態化的,能勝任省、市、縣大型文化活動的人才隊伍。
2、組織開展文藝精品創作活動,以優異的文藝作品參加省第四屆群眾文化藝術節舞蹈、音樂專場比賽,省第七屆少數民族藝術節,省首屆農民藝術節和川南群眾文化展示活動。
3、探索創新“文化、百姓舞臺”運作模式,采取縣文化部門舉辦、鄉鎮參與相結合等形式,將該項群眾性文化品牌活動向鄉鎮延伸發展。
4、通過外請專家、內請行家等形式對文化藝術團成員、文藝骨干積極分子和鄉鎮文化干部進行集中培訓、常年培訓,提高其文藝才能、文藝素養或文化管理能力。
5、各鄉鎮要廣泛開展群眾文化活動,以“一鄉一品”或“一村一品”為特色,打造鄉村特色文化活動。
6、開展元旦、新春群眾文化活動、文化下鄉活動、“情系農民工關愛留守兒童”系列文化惠民主題活動,開展“文化、百姓舞臺”廣場文藝活動、民族民間文化活動和非遺項目展示活動,豐富城鄉群眾文化生活。
四、完善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強化文化遺產保護
著眼于塑造和弘揚民族精神,提高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守護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繼續加強文物保護力度,實施重大文物保護工程,推動文化遺產保護再上新臺階。
1、繼續開展春秋祠的維修保護及其周邊環境的治理。
2、完成重點項目——上下橋及松坡樓搶救維修工作。
3、完成縣木雕石刻陳列館的布展,啟動寺遺址保護方案,開展清涼洞摩崖造像群的保護維修及全縣可移動文物的普查工作。
4、完善省、市、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的數據資料。加強非遺傳習基地建設和采取生產性保護措施,鞏固縣非遺保護工作成果。
5、挖掘整理新的非遺資源,爭取在國家級非遺名錄項目上取得新的突破。
5、組織開展“文化遺產日”宣傳展示活動。
五、加強文化市場綜合執法三化建設,探索文化市場管理長效機制
1、深入推進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專業化規范化信息化建設,提升綜合執法隊伍監管市場和執法辦案的能力素質。
2、深化農村文化市場委托協管工作,改革網吧市場管理,推動網吧行業轉型升級。
3、開展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和“掃黃打非”專項行動,狠抓大案要案、典型案件辦理,維護市場秩序。
六、探索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推動文化旅游產業深度融合
1、制定縣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實施意見,促進文化產業的轉型升級。
2、制定兩個文化產業發展項目規劃,整合文化、旅游資源,重點打造兩條文化旅游線路。(春秋祠AAA級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規劃及其旅游線路、寺遺址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規劃及其旅游線路。
七、加強農村文化陣地和經費管理使用
1、探索建立鄉鎮綜合文化站管理辦法,在免費開放工作上按照“政府主導、多元化管理”(“1+N”的管理模式,推進鄉鎮綜合文化站免費開放工作,盤活鄉鎮綜合文化站陣地。各鄉鎮結合自身實際,探索建立鄉鎮綜合文化站免費開放管理工作新模式。
2、對鄉鎮綜合文化站免費開放經費和村級文化經費實行統籌安排、考核定補。基本原則是按照陣地管理和大型文化活動兩項進行考核,確定補助金額。
1鄉鎮綜合文化站確定專人管理,全面實施免費開放工作,開放時間每周5天以上,用好用活陣地的鄉鎮綜合文化站安排經費不少于2萬元。對沒有實施免費開放,文化站陣地仍然閑置不用的不予安排經費。
2對舉辦大型文化活動的鄉鎮,由鄉鎮綜合文化站向縣局專題報告并附活動方案,縣局根據活動規模、內容確定補助金額;沒有開展大型活動的不予安排。
3對文化活動開展好、資金缺口較大的鄉鎮綜合文化站可以加大補助力度。補助經費從減扣的其它鄉鎮綜合文化站免費開放經費中調劑安排使用。
4村級文化活動開展和必要的場地、設施建設,由各村向縣局專題報告并附活動方案或添置設施清單,鄉鎮分管領導審簽報縣局確定補助金額。沒有開展活動的村不予安排經費。
3、拓寬農家書屋圖書借閱渠道,在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建設“農家書點”,讓農家書屋的圖書資源充分發揮作用。
具體措施:以村“農家書屋”為基礎,按照“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原則,靈活確定農家書點場地,可建在農家大院、農家樂、路邊店、就近的農村企業等,不搞一刀切。
- 上一篇:文體廣電局半年工作總結
- 下一篇:農村衛生管理工作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