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生產經營工作要點
時間:2022-03-31 10:54:33
導語:農業生產經營工作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16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決勝全面小康的首戰之年,為認真貫徹落實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明確工作思路,聚焦重點難點,壓實發展責任,確保2016年全市農業農村工作考核蟬聯綜合一等獎目標的順利實現。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為統攬,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目標引領,堅持問題導向,堅持改革創新,按照“任務項目化、項目目標化、目標節點化、節點責任化”的要求,以繼續完善推進家庭農場規范化建設,著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一步強化全程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為重點,擦亮“精準扶貧、高標準農田建設和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三大特色,致力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致力建設“強富美高”新,為經濟社會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基礎支撐和保障。
二、總體目標
2016年農業農村工作的總體目標是:農業機插秧工作整體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初見成效,農業全程社會化服務體系有序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協會發揮實效,雙增收工作得到鞏固提升,農業產業化進程不斷加快,農村財務管理規范運作,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順利實施,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增強。
三、工作重點
1、規范家庭農場建設。在整鎮推進土地集中流轉、全面組建以糧食種植為主的家庭農場的基礎上,進一步規范土地流轉合同管理、土地租金收取和分配,研究落實項目準入、科學把控發展規模,確保所有項目以糧食種植為主體,不得破壞土壤耕作層,家庭農場規模嚴格控制在300畝以內。制定支持家庭農場發展的政策性意見,加大對家庭農場的指導、服務和支持力度,積極開展示范家庭農場和星級專業合作社創建工作。
2、高標準農田建設。要不斷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全力建設灌排設施配套、田間道路暢通、農田林網健全、生產方式先進、產出效益較高的農業生產田塊,基本達到“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旱能灌、澇能排、漬能降”的目標;要以糧食產業園區建設為載體,切實解決“水包旱”、“旱包水”的問題,相關村居要幫助協調解決矛盾,實施連片式一體化種植;各新型經營主體業主要以破棱破框為突破,利用夏收夏種的間隔時間,加大高低不平農田的改造力度,確保水系暢通,通過增加種植面積,提高土地質量,提升整體經濟效益。
3、農業全程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新農會”要充分發揮協會主體在促進農民增收和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健康發展中的引領作用,根據家庭農場生產經營特征,切實防止農業機械、服務設施的重復投入、低效利用,切實整合鎮村現有農機資源,減少家庭農場固定投入,要因村制宜,通盤考慮,以“統籌協調、指導服務、監督管理”為宗旨,積極組建農機、植保、機插秧、農資統供等專業服務組織,為家庭農場主提供農業技術推廣、統防統治,機械化工作等全程社會化服務,走集約化、規模化、現代化農業發展之路。要按照鎮下達各村居的秧池面積,認真組織落實,全面推進,確保機插秧整鎮推進目標必成。
4、農村“雙增收”工作。要緊緊圍繞市下達的“雙增收”指標,多著并舉,綜合施策,確保全面完成增收任務;要繼續圍繞村級集體經濟增收六大類22條基本路經,進一步創新思路,明確措施,確保2016年村集體經濟收入村村達35萬元以上,增幅達10%以上;要圍繞整鎮推進標房建設,積極籌措投資資金,積極招引項目落戶,不斷增加稅收分成收入;要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鼓勵農民二次創業,大力發展個私經濟,多頭多路擴大就業渠道,引領農民增收致富。
5、農業產業化經營。各村居要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明確產業發展優勢,要堅持以為農服務為方向,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科技進步為先導,以市場需求為目標,加快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創新流通方式,不斷拓寬產業鏈條,推動龍頭企業集聚發展,增強龍頭企業輻射帶動能力,全面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要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鼓勵和引導工商資本進入農業產業化領域,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在農業產業化經營過程中的支撐作用,形成農業產業鏈,著力提高糧食產業園區的整體形象和帶動能力,提高產業集中、集聚、集約發展水平,大力推進園區提擋升級和轉型發展;要積極探索龍頭企業“公司+基地+農戶”、“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等經營模式,建立更加緊密、更加穩定的利益聯結關系。
6、村級財務管理。要繼續全面實行報帳制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崗位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凡是超標準、超范圍、程序不合理、手續不齊全的會計事項堅決杜絕入帳;要進一步完善制度和罰責,嚴控非生產性支出,堅持“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的原則,實行“定項限額、總量控制”的辦法,確保村級辦公費、通訊費、招待費、差旅費、會議費、考察費等6項非生產性支出每年壓縮10%以上,其他非生產性支出明顯下降;要控制現金支出行為,原則上所有支出都必須通過轉帳形式支付,確保非現金結算比例達95%以上;要強化村級經濟事項監管,規范“三資”平臺運作,嚴格執行農村產權交易相關程序,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實行公開招投標;要嚴格舉債審批程序,切實解決村級債務居高不下的狀況,確保村級運轉步入良性循環的軌道;要強化以農村財務公開為重點的“三務公開”,強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要嚴格執紀,強化問責問效和紀律追究,確保村級財務管理規范、健康、有序推進。
7、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落實“農民集體所有的不動產和動產,屬于本集體成員集體所有”的法律規定,明確界定農民的集體成員權,明晰集體土地產權歸屬,實現集體產權主體清晰。在全面完成土地確權登記頒證的基礎上,重點抓好農村集體資產的折股量化,以鎮組建資產營運公司,喚醒農村沉睡的資產,使其發揮最佳經濟效益,有效促進農村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
四、組織領導
1、強化組織領導,形成工作合力。農業農村工作是農村基層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戰略任務,精準扶貧是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重要舉措,各村居、各職能科站要將上述三項工作通盤考慮,統籌推進,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健全領導小組和工作班子,細化工作方案,排出工作進度,落實工作責任,全面抓好落實。
2、強化工作指導,提供技術服務。各職能科站既要整體聯動,切實做好本部門承擔的工作,又要主動溝通,密切配合,形成工作推進的強大合力。全面完善重大項目、重點問題現場會辦、協調制度,簡化程序,堅持急事急辦、特事特辦,在改進服務,提高效率上狠下功夫。
3、強化督查推進,嚴格考核獎懲。一是嚴明責任。切實加強過程控制,嚴格按照序時進度,確保所有工作必須責任到人、落實到位。二是嚴格督查。按照“周推進、旬督查、月點評、季評比、年終考核”的要求,建立定期督促檢查和情況通報制度,嚴格落實工作責任制。三是嚴肅紀律。對在工作實施進程中組織不力、行動不快、效果不佳的單位和個人,鎮紀委要迅速啟動問責程序,嚴格落實責任追究制,以剛性約束力推進工作的順利開展。
- 上一篇:傳統農業精華與現代生態農業探討
- 下一篇:生態農業現狀及發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