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產監管工作意見
時間:2022-07-31 09:30:30
導語:食品生產監管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13年全市食品生產監管工作,要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導,以保障食品安全為底線,以服務經濟發展為主線,認真履行監管職責,努力提升監管能力,探索社會化參與監管機制,確保全市不出現區域性、系統性重大食品安全問題,力爭食品生產監管工作再上新臺階。
(一)嚴格生產許可,提升許可工作質量。
一是嚴格許可。嚴格食品生產許可,對不能持續滿足生產許可條件,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撤銷生產許可。二是嚴格考核。制定完善生產許可工作制度,對實施食品生產許可情況進行考核。三是嚴格把關。審查員和觀察員必須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和審查細則要求,嚴把生產許可核查關。四是權力公開。對生產許可工作全部實行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運行。
(二)落實主體責任,提升主動履責能力。
一是大力推進食品生產企業主動報告制度。按照上級部署,積極采取大培訓、大宣講的方式,要求企業主動向監管部門報告生產經營狀況和質量安全管控情況,推動企業主體責任的全面落實。二是全面實施食品生產企業法人約談制度。通過常規約談和特別約談、個別約談和集體約談,預防性約談和警示性約談等多種方式,對新獲證、存在問題、重點產品、過期換證、變更法定代表人等企業進行約談,宣傳質量安全規定,警示企業可能存在的或已經存在的問題。市局將對約談情況進行督查,并檢查各單位的約談記錄。三是堅持監管與幫扶有機結合。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提出處理建議,督促企業建立長效機制,提高食品質量安全水平,降低履職風險,實現質監部門履行食品監管職責與食品企業落實主體責任的有效銜接。四是加強對食品行業從業人員的宣傳培訓。按照《食品安全宣傳教育工作綱要》要求,加大對企業法人、質量管理、檢驗等關鍵崗位人員的培訓考核,并試點開展將考試成績作為企業獲證的必備條件。五是開展對食品企業典型示范和反面警示教育工作。樹立行業標桿企業,帶動同類行業共同發展。
(三)深化“三分監管”,提升監管工作效能。
一是有效整治食品安全隱患。切實發揮“三分監管”的作用,增強發現問題的能力,對確定的重點企業、重點地區、重點產品(行業)實施重點監管或整治,并將日常監管情況及時錄入省食品安全動態監管系統,錄入率達到100%。二是建立閉環監管機制。在監管方法上,建立以日常檢查為主,特別檢查、錯時檢查、交叉檢查、明查暗訪等檢查有機結合的檢查機制,嚴防企業逃避監管,使監督檢查有的放矢,確保不留死角。在監管措施上,對發現企業管理不規范、安全責任不落實等問題,一律督促認真整改;對發現企業存在違法行為,一律依法從嚴整治;對涉嫌犯罪的案件,一律移送公安司法機關;對監督抽查不合格及食品風險分析不合格產品的后處理率達到100%,形成監管閉環。三是進一步完善企業誠信檔案制度。將企業質量保障能力分級情況納入食品生產企業誠信檔案,對失信企業實施重點監管,試點將企業質量安全保障能力分級情況公示。
(四)推進“三位一體”,提升綜合監管合力。
一是有效形成內部監管合力。充分利用“三位一體”各項配套制度,有效調動食品監管、稽查、食品監控中心等人員積極性,不斷提升稽查、食品監控中心人員在食品監管工作中的參與度,全年達到60%以上,切實落實“三位一體”中的三方職責。二是保障“三位一體”有效運行。一季度,在興化局進行試點,將食品監管、食品稽查中隊、食品監控中心人員聯合辦公,理順工作機制,發揮部門聯動作用,確?!叭灰惑w”有效運轉。三是加強食品質量安全監控中心管理。加大食品質量安全監控中心指導、培訓和考核力度,使其輔助食品監管部門更好地開展各項監管工作。四是充分發揮快檢設備在食品檢測中作用,提升快檢設備在企業監管中的有效性作用。全年在適用快速檢測的食品企業中,開展快檢工作達到40%以上家次。
(五)落實三方責任,提升小作坊監管水平。
一是積極推動當地政府出臺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監管實施意見,明確小作坊監督管理具體程序和要求,并積極配合市、區政府加強無證無照黑作坊的取締。二是全年通過摸底建檔、日常巡查、快速檢驗、提檔發證等手段妥善處置當前在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監管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三是通過抓好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備案登記,以及與食品小作坊簽訂質量安全承諾書、發放限定銷售區域通知書等措施,讓小作坊業主明確承諾在生產加工中不偷工減料、摻雜使假、以假充真,不以非食品原料、發霉變質原料加工食品,不濫用食品添加劑,不偽造食品標識、冒用QS標志、虛假標注生產日期,明確承諾對所生產食品的質量安全負責,承擔起食品質量安全的第一責任。
(六)堅持防控結合,提升應急處置能力。
一是快速有效處置突發事件。按照《質監系統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要求,根據各類突發事件的特點,實施簡易處置程序,使突發事件處置程序更加簡捷、更加實用、更加有效。二是及時掌握食品安全輿情動態。組織人員及時搜集食品安全動態信息,進行分析研究,有效預防或減少突發事件的發生。三是發揮協會、專家的作用。建立與協會、專家的溝通機制,在突發事件中發揮其作用。四是研究突發事件新特點。針對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新形式、新特點,及早提出應對措施。五是建立健全重大質量安全問題雙向報告制度。
(七)強化培訓考核,提升監管隊伍能力。
一是加強食品“三員”培訓。對于監管人員,著重提高黨風廉政責任意識,提高有效應對媒體、妥善處置突發事件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等能力;對于審查人員,突出對各大類產品生產工藝、行業基本情況、行業可能存在的問題等方面的了解;對于檢驗人員,要針對新購檢測設備使用能力等培訓。二是提高“三位一體”人員素質。根據目前開展的“三位一體”綜合監管模式的需要,對相關人員采取筆試、面試、實踐考核等多種方式,考核相關人員應變能力,實際處理問題能力,并突出對監管人員、檢驗人員等協作配合能力的考核。三是加強對監控中心考核管理。完善監管制度及食品質量安全監控中心管理制度,確保各項制度的有效落實。
(八)探索社會化參與監管機制,提升社會化監管水平。
積極探索引入社會各界力量,擴大社會化監管參與度。轉變以往監管部門對食品企業這種單一線性監管與被監管,以及兩者被動接受社會輿論媒體監督的狀況,擴大社會參與對企業、監管部門的監督,營造全社會共同關注關心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圍。一是發揮社會各界作用。以“食品安全宣傳周”、“食品安全大家行”和“政風熱線”等為載體,依托各類新聞媒介,主動宣傳質監部門食品監管工作,通過“質監邀請看企業”“開門查質量”,與媒體、人大、政協代表、消費者共同實施對企業的檢查,提高全社會的參與度,讓社會各界成為監管的力量之一,為監管工作獻計獻策,促進食品監管社會化。二是主動接受監督。對新聞媒體、社會各界反映、關心的問題,要積極研究、解決、回應,并從中查找監管不足,爭取各方理解,變壞事為好事。三是關注消費大眾呼聲。要關注消費者飲食安全和訴求,及時解決消費者反映的問題,引導消費者正確消費、科學消費。四是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加強與食品行業協會的溝通交流,告知質監部門工作動態,了解食品行業對質監部門的意見和建議。鼓勵行業協會挖掘食品行業潛規則,做好行業自律管理工作。
- 上一篇:質監局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工作方案
- 下一篇:藥品零售市場環境整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