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播技術指導意見

時間:2022-08-02 09:13:09

導語:秋播技術指導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秋播技術指導意見

秋播在即,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為貫徹農業部全國秋冬種工作視頻會議精神,積極落實各項惠農政策和技術措施,全面提高秋播質量,打好明年夏熟豐收基礎,爭取夏糧生產“九連增”,現提出今年秋播技術指導意見

一、落實惠農政策,穩定秋播面積

今年秋播要認真落實糧食保護價政策、商品有機肥應用補貼、綠肥種植以獎代補、麥油政策性保險以及農機綜合補貼、農機購置補貼等各項扶持糧食生產的優惠政策,特別是要嚴格規范操作麥油良種和農資綜合補貼等政策,要加強補貼工作的組織管理,認真做好面積登記核實、村級公示,及時做好補貼資金足額發放工作,以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要圍繞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的目標,按照“穩面積、攻單產、提效益”的總體要求,確保2012年夏糧穩定在117萬畝(小麥114萬畝、大元麥1.4萬畝、二豆1.6萬畝)、小麥畝產330kg水平以上、總產不少于37萬噸;油菜生產要種足35萬畝、畝產保持在145kg以上、總產不低于5萬噸。要充分利用桑茶果園、預留水稻秧田、萬頃良田建設中的冬閑田種植菜肥兼用型冬綠肥,力爭種足8萬畝,畝鮮草產量2000-3000kg。要加快冬季農業開發步伐,全面推廣高效稻蔬種植模式。今年秋播各地要示范推廣一批水稻-馬鈴薯、水稻-秧草、水稻-甘藍、水稻-蠶豌豆、水稻-蔬菜、水稻-蘑菇等高效種植模式,提高冬閑田、秧田的綜合效益。

二、合理品種布局,優化茬口安排

稻麥(油)輪作是我市主要的種植制度,隨著種植方式的改變,水稻播栽期推遲以及生產上稻麥品種熟期偏遲,稻麥“騰茬晚接茬遲”的矛盾不斷激化,已成為我市稻麥(油)高產的一個主要限制因素。針對我市水稻騰茬偏遲、畝均機械動力偏小和秸稈還草量大的現狀,要選擇熟期偏早、綜合抗性好、能有效避開干熱風的小麥品種,既有利于減少小麥高溫逼熟的風險,也有利于早騰茬搶栽水稻。油菜品種要選擇耐遲播、發苗早、有利于機播、機收的雙低品種,確保油料生產平穩發展。

綜合考慮我市溫光資源、茬口安排、機械動力和秋播特點,小麥品種選用熟期偏早的揚麥16號當家,搭配種植揚麥14號,嚴格控制揚輻麥4號等生育期偏晚的小麥品種;油菜以秦優7號為主,搭配種植秦優10號和鎮油5號。蠶豆品種以上海青皮、襄陽大腳板為主,紫云英品種以“弋江紫”為主。

三、集成配套技術,確保高產高效

要圍繞高產高效,大力推廣群體質量栽培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技術、晚茬麥高產高效栽培等配套技術,提高創新集成能力,為夏糧生產提供技術保障。

(一)大力推廣群體質量栽培技術

針對今年水稻收獲期偏遲、小麥大面積適期播種滯后的現狀,麥油播栽要做到:(1)根據我市小麥播期偏晚、總葉減少、分蘗成穗低的特點,合理安排群體起點苗數。10月26日-11月5日期間播的小麥,播量10-12.5kg;11月6日-20日播的小麥,播量12.5-16kg;11月21日后播的小麥,播量增加到16kg以上。(2)精細整地,提高播種質量。改撒播為寬幅條播或機條播;改滅茬、播種一次作業為“一旋一平一播一蓋”分次作業。(3)改播后內外溝一起開挖為播前清理外三溝、播后開挖田內溝。(4)油菜生產要立足于“搶”。要根據茬口、墑情、天氣等情況,加快播栽進度,提高適期移栽比例,力保移栽油菜不遲于9月底前完成育苗,直播油菜不遲于10月中旬前完成播種;力保旱地油菜10月底前搶栽結束,稻田板茬油菜11月中旬搶栽結束,直播油菜在11月中旬前定苗結束。紫云英、蠶豆、黃花苜蓿等綠肥于10月20日前完成播種。

(二)全面普及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目前我市夏熟生產肥料使用中存在“有機肥投入量少、化肥施用量多;前后期施肥量少、中期施肥量多;氮鉀肥施用量少、磷肥施用量多”等問題,測土配方施肥要重點做好四方面工作:(1)引導農民增施有機肥。推廣多種形式的秸稈適量還田,畝秸稈還田量掌握在150kg左右。大力推廣商品有機肥,畝用量150-200kg。(2)根據晚茬小麥生長特點調整施肥比例:基肥中氮肥占總氮量的50-60%,撥節孕穗肥比例提高到30-40%,磷鉀肥一次性基施。(3)根據目標產量合理安排施氮量。小麥目標畝產達到400-450kg時,畝氮肥(N)總量16-18kg;小麥目標畝產350-400kg左右時畝氮肥(N)施用總量達到15-16kg。“雙低”油菜目標畝產150-200kg的施氮量要達到17-18kg,目標畝產200kg以上要增加到18-20Kg。(4)合理施用微肥。對近兩年來未基施過鋅肥的小麥田,要基施硫酸鋅肥1kg/畝。對近兩年來未基施過硼肥的油菜田,要基施硼肥0.5kg/畝。(5)中后期結合病蟲防治全面推廣藥肥混噴。

(三)積極推進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技術

近年來,我市夏熟生產突出表現為雜草發生趨重,尤其是惡性雜草增多,小麥紋枯病發生范圍不斷擴大,小麥腥黑穗病零星發生。要采取“農業防治與化學措施并重、耕作技術與栽培技術并舉”的方針,開展綜合防治。(1)協調運用有效的農業措施。一要因地制宜,合理輪作。大力推廣稻菜、稻油輪作,有效減輕草害發生程度;二要做好種子篩選,汰除麥種中的雜草種子,不得使用含有小麥腥黑穗病、赤霉病粒的麥種;三要清除田頭、溝邊的雜草。(2)適時開展化學防除。一要進行藥劑拌種。預防種傳小麥黑穗病的發生,同時控制好苗期紋枯病和蚜蟲的為害;二要抓好冬春草害防除。麥田在播后芽前墑情適宜時封殺雜草,越冬前對播種時未封閉化除或效果不理想的田塊,選擇藥劑開展一次莖葉處理,壓低雜草基數。在春后溫度回升時,對于草量達標田塊,依據草相選擇合適藥劑在小麥拔節前進行化除。油菜田越冬前要做好雜草化除工作,特別是免耕播栽油菜田,越冬前要針對草情草相,選準藥劑化除一次;三要加強安全用藥技術指導。麥田使用異丙隆,應選擇高溫晴好天氣用藥,避免在寒潮來臨前用藥。小麥田嚴禁使用綠、甲磺隆及其復配劑,油菜田嚴禁使用胺苯磺隆。

四、提高秋播質量,奠定高產基礎

(一)提高小麥播種質量。主要做到:(1)搶抓播期。對遲熟中粳水稻茬口要在11月上旬前完成小麥播種,對早熟晚粳水稻茬口要在11月20日前完成小麥播種。(2)提高秸稈還田麥田的播種質量。旋耕還草深度不少于12cm,還草量以半量較好。無論何種還田方式,必須做好播后“鎮壓”,提倡隨播隨壓。

(二)提高油菜播栽質量。主要做到:(1)在做好搶播的同時,精心培育壯苗。按“擴床、培肥、移播、適齡、壯苗”的要求,增加苗床面積,育足適齡壯苗。(2)合理密植。各地應積極嘗試推廣“一穴雙本”移栽,將移栽密度提高到8000株/畝左右,以保證有足夠的種植密度。移栽遇連陰雨天氣時,應避免帶爛移栽;遇天氣干旱時,應澆足活棵水。直播油菜基本苗一般宜在3萬株左右。

五、立足防災應變,保障生產安全

立足防災抗災是夏糧高產穩產的重要條件,必須從秋播抓起,打好基礎。

(一)配套三溝,提高抗旱防澇降漬能力。要高標準清理外三溝,深度不淺于0.8-1m。丘陵地區要開挖里坎溝,深度不淺于0.6-0.8m。要大力推廣機械開溝,每3-4m開挖一條豎溝,溝寬20cm,溝深20-30cm;較長的田塊每隔50m增開一條腰溝,溝寬20cm,溝深30-40cm;距田埂兩端2-5m各挖一條橫溝;田頭出水溝要求寬25cm,深40-50cm,確保內外三溝相通。

(二)落實稻草還田配套措施,做好防凍保苗。還草量大的田塊要減少豎溝畦寬,提高田內溝密度和深度,增加溝系取土量對畦面覆蓋,防止露籽現象;加強小麥播后鎮壓,防凍保苗,尤其是秸稈全量還田的小麥田,提倡單獨重壓鎮壓。

(三)因時制宜,提高秋播作物抗凍能力。在冬季久旱或土壤墑情偏干時,要對油菜普澆一遍越冬水。有條件的地方,推廣行間鋪蓋稻草,既具有保墑作用,又能提高抗凍能力;在連陰雨時要清溝排漬,防僵苗不發。

六、推進高產創建,強化示范效應

各地要繼續深入開展糧油高產創建工作,狠抓關鍵措施的落實。

(一)加強組織領導。要把高產增效創建作為促進糧食油料穩定發展、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的重要抓手,要成立高產增效創建領導小組和技術指導小組。各萬畝示范片要建立領導掛帥、專家掛鉤的聯系制度,明確分工,責任到人,使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二)科學制訂方案。根據近兩年高產創建的實踐經驗和教訓,要認真制定并扎實落實好工作方案和技術方案,確保方案切實可行,要重點突破晚茬小麥高產栽培技術。

(三)做好專業化服務。要創造條件組建農機、植保、產銷等專業合作社,技物結合,提供專業化服務,將主推技術落到實處。

(四)加強技術指導。萬畝示范片應明確指導專家和技術負責人,要充分發揮技術專家的作用,積極開展農技人員蹲點包干技術服務,經常組織專家和技術骨干深入田間,了解苗情長勢,開展現場巡回指導。

(五)開展考核獎勵。由市糧食高產增效創建領導小組制定嚴格的高產創建考核獎勵辦法,并對高產創建工作開展動態檢查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