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醫療機構能力建設實施意見

時間:2022-07-23 04:41:32

導語:基層醫療機構能力建設實施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基層醫療機構能力建設實施意見

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省、市衛生與健康大會精神,堅持以“基層為重點”的工作方針,提高基層醫療機構(包括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服務站,下同)的服務水平,推進基層醫改深入發展,根據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省2016年深化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重點工作任務的通知》(皖政辦〔2016〕27號)和《市人民政府關于市進一步加強基層醫療機構能力建設實施意見》(政秘〔2016〕184號)文件要求,經縣政府同意,結合我縣實際,現就進一步加強基層醫療機構能力建設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原則

指導思想:以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及系列講話特別是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的講話精神為指導,以全方位落實中央、省醫改工作要求為核心,開展“五考評五提升”活動,進一步健全服務體系,創新管理體制,形成基礎設施有改進、醫療水平有提升、基層首診有能力、雙向轉診有保障、公共服務有實效的基層醫療服務新格局。

工作原則:堅持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的原則;堅持統籌規劃,自主創新的原則;堅持突出公益,注重效益的原則;堅持全面部署,重點推進的原則;堅持立足自身,財政獎補的原則。

二、目標任務

以加快基層醫療機構能力建設為總目標,實施“四年提升行動計劃”。

2017年度標準化鄉鎮衛生院和標準化村衛生室達到25%以上,“群眾滿意的鄉鎮衛生院”和“群眾滿意的村衛生室”達到20%以上,鄉鎮衛生院符合二級綜合醫院標準的比例達到10%以上。

2018年度標準化鄉鎮衛生院和標準化村衛生室標準達到50%以上,“群眾滿意的鄉鎮衛生院”和“群眾滿意的村衛生室”達到40%以上,鄉鎮衛生院符合二級綜合醫院標準的比例達到20%以上。

2019年度標準化鄉鎮衛生院和標準化村衛生室達到75%,“群眾滿意的鄉鎮衛生院”和“群眾滿意的村衛生室”達到60%,鄉鎮衛生院符合二級綜合醫院標準的比例達到30%以上。

2020年度標準化鄉鎮衛生院和標準化村衛生室達到100%,“群眾滿意的鄉鎮衛生院”和“群眾滿意的村衛生室”達到80%,鄉鎮衛生院符合二級綜合醫院標準的比例達到40%以上。

三、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一)科學規劃建設標準化鄉鎮衛生院。縣衛生計生委要協調規劃設計人員,按“一院一規”的要求,制定鄉鎮衛生院發展規劃,堅決杜絕“補丁式”建筑、“隨意式”建設,按照標準化鄉鎮衛生院標準、“群眾滿意的鄉鎮衛生院”標準和二級綜合醫院標準建設。各鄉鎮衛生院要立足自身能力,籌資配備標準化建設要求的基本醫療設備,切實提高醫療服務能力,增強群眾對在鄉鎮衛生院就醫的信任度。

(二)有序推進標準化村衛生室建設。縣衛生計生委要統一規劃、統一設計多個標準化村衛生室建設模板,使用統一標識;鄉鎮黨委、政府負責統籌協調、調度推進;鄉鎮衛生院為標準化村衛生室建設的主體單位,負責具體建設事宜。改擴建的村衛生室建筑面積必須達到160平方米以上,新建的村衛生室建筑面積必須達到200平方米以上。標準化村衛生室統一按“一場十室”建設,即一個健康廣場,十個功能室:診斷室、治療室、藥房、觀察室、資料室、值班室(以上六室需獨立)、健康教育室(健康小屋)、康復室(理療室)、廚房、洗漱室(包括水沖衛生間)等。

(三)開展環境整治活動。全縣經常性開展基層醫療單位環境整治活動,各基層醫療單位要徹底摒棄重醫療服務、輕環境衛生的舊觀念,堅決改變衛生單位不衛生的現象,實施院內院外環境大整治,達到院容院貌美化大提升。縣衛生計生委要組織專門督查人員實地督查,定期通報,將此項工作列入各級醫療衛生機構目標管理責任制考核。

四、創新用人機制

(一)優化管理體制。建立基層醫療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體制,形成黨委政府領導、衛生計生主抓、部門配合密切、分級權責明晰、目標管理科學的工作機制。即在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以縣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為主要責任單位,相關單位按職能分工予以配合,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建立直接隸屬關系,縣、鄉、村逐級實行目標管理,建立責、權、利統一,人、財、物統管的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新格局。鄉鎮區域醫療衛生工作實行鄉鎮衛生院負責制,鄉鎮衛生院院長作為法人代表管理鄉鎮衛生院工作,作為全縣目標管理責任人管理鄉鎮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村衛生室工作。村級區域醫療衛生工作實行村衛生室負責制,室長作為鄉鎮衛生院院長聘任的村室法人代表,負責村衛生室的日常管理和落實基本醫療、基本公共衛生、家庭醫生簽約、健康脫貧等工作。

(二)完善鄉鎮衛生院院長聘任制。縣衛生計生委對鄉鎮衛生院院長實行三年一聘任,聘期內實行績效考核,建立以公益性為導向,以服務數量、質量和效率為重點,以崗位責任為基礎的獎懲機制。對空缺的鄉鎮衛生院院長職位,由縣衛生計生委實行公開競聘。

(三)實行交流和回避制度。凡在同一鄉鎮任衛生院院長、防保所長職務滿六年的原則上必須交流,由縣衛生計生委負責組織實施。因特殊情況不宜交流的,由縣衛生計生委書面報告市衛生計生委,經批準后予以延期聘任。凡在同一鄉鎮與鄉鎮衛生院院長、防保所長有夫妻、直系血親、三代以內旁系血親、近姻親關系的,實行回避,其他需要回避的按照事業單位回避規定執行。村衛生室人員回避辦法參照此規定執行。

(四)探索實施編制管理制度。實行鄉鎮衛生院編制總額限定、合理調劑制度。鄉鎮衛生院人員編制要以規劃定床位、以床位定人員,在總額固定的基礎上,可根據實際需求在鄉鎮之間實行編制調劑,編制向服務能力強、服務人群集中的中心衛生院適當傾斜。編制總額出現空余的,縣衛生計生委要會同編制、人社部門及時招聘,彌補基層醫技人員缺額。滿編后主要醫技人員仍不能滿足醫療服務要求的鄉鎮衛生院,可向縣衛生計生委申報,由縣衛生計生委參照事業單位人員招聘辦法,依據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招聘人員,新招聘人員實行鄉鎮衛生院聘任合同制,其工資及社會保障待遇按同工同酬落實,資金由鄉鎮衛生院承擔。積極推進醫療衛生人事制度改革,有條件的鄉鎮衛生院可以聘任主要業務科室精尖帶頭人,報縣衛生計生委審查批準后,以聘任合同方式確立雙方權利、義務、責任、待遇等。收不抵支等不具備聘任人員條件的鄉鎮衛生院不得聘任。

(五)試行村醫準入機制。鄉鎮衛生院按照統一規劃、科學設置、符合實際原則合理調配村醫,對缺少的村醫,按照鄉鎮衛生院上報用人計劃、縣衛生計生委組織實施的程序統一招錄,縣衛生計生委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和《鄉村醫生從業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嚴格村醫資格審核,加強準入管理。新進入村衛生室從事預防、保健和醫療服務的人員,必須取得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資格;從事護理、藥事及醫技工作的人員,必須取得相應執業資格。新錄用人員實行鄉鎮衛生院聘任制,由鄉鎮衛生院統一管理,其薪酬由鄉鎮衛生院承擔,養老保險按《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皖政辦〔2015〕18號)規定執行。現有在崗鄉村醫生養老保險比照村干部政策執行。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人員招聘管理辦法另行下發。

(六)加強鄉村醫生培訓。縣衛生計生委要高度重視鄉村醫生培訓,強化組織領導,完善政策措施,確立培訓目標,制定實施辦法,明確時間進度,有序組織推進。每年度對鄉村醫生輪訓一次,嚴格培訓過程管理,保證培訓效果。健全鄉村醫生培養激勵機制,把鄉村醫生培訓納入繼續醫學教育管理,將參培過程及培訓結果作為鄉村醫生考核、聘用、執業再注冊及資金補助的重要依據。

(七)開展醫德醫風教育。始終把醫德醫風教育擺上重要位置,建立和完善教育引導、監督制約和激勵機制,切實增強醫務人員的義務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培養一支技術精湛、醫德端正、醫風高尚的基層醫療隊伍。

五、提升基層服務水平

(一)精細落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積極開展健康教育,建立健康檔案,落實健康體檢,促進健康行為,實施健康干預,做真服務項目、做實軟件資料、做亮慢病管理,切實減少和延遲重大疾病的發生,當好群眾健康守門人。

(二)全力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質量。進一步弘揚“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精神,以保障人民健康為宗旨,強化自身素質,提高醫技水平。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按地理區域選擇草溝、黃圩、大莊、劉圩等四個重點鄉鎮衛生院確定為大病救治點;選擇城鎮衛生院和縣人民醫院結成緊密型縣域醫共體試點單位。由縣級醫院定期選派專家進行駐點執業,進行指導和醫療幫扶,方便基層群眾就近得到高質量醫療服務。縣級醫療資源要向基層傾斜,切實提升基層醫療服務的承載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安全、便捷、經濟的醫療衛生服務,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鄉,重病不出縣。

(三)積極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充分融合縣、鄉、村三級醫療服務能力,實行“寶塔式”組團簽約服務模式。村醫為簽約服務第一責任人,為簽約居民提供優質、實用的健康服務;鄉醫和縣醫負責對簽約村醫醫療技術指導和幫帶、為簽約居民提供逐級轉診服務。縣衛生計生委要統一設計符合本地實際、服務內容豐實、費用分擔合理的分檔簽約服務包,提供基本醫療、健康管理、轉診預約等服務。簽約服務費用由醫保基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簽約居民付費三方分擔,簽約協議要明確簽約醫生和簽約居民的權利義務,切實形成群眾保健康、醫生得報酬的互利互惠格局。

(四)努力保障貧困人口健康。為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每人建立1份電子健康檔案,依據農村貧困人口健康檔案,區別不同健康狀況,將農村貧困人口分類為疾病患者、高危人群、一般人群三大類,實施分類健康干預,因戶因人精準施策。對高危人群、一般人群加強健康教育、健康促進,調動干預對象維護自身健康的自覺性、主動性,逐步減少和有效控制農村貧困人口各類疾病的發生、發展。積極宣傳貧困人口就醫“五免兩降四提高一兜底”綜合醫療優惠政策,切實保障貧困人口就醫少花錢、不花錢;建立貧困人口“一站式”結算信息系統,實現貧困人口就醫補償零障礙,徹底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難題。

六、保障基層醫務人員待遇

(一)完善鄉鎮衛生院薪酬制度。實行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的績效工資制,保障主要學科帶頭人薪酬待遇。鄉鎮衛生院工資總額與服務數量、質量掛鉤,與醫療服務收入占醫院總收入的比重掛鉤,與控制基本醫藥費用增長掛鉤,與控制醫院資產負債率掛鉤。鄉鎮衛生院業務收入收支結余用于人員績效獎勵部分應不低于50%。

(二)實行村醫績效薪酬辦法。鄉鎮衛生院對村衛生室應依據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辦法,科學設置績效考核指標,對村衛生室進行定期考核,按照考核結果兌現績效薪酬。其薪酬資金來源于藥品零差率補助、一般診療費、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費、鄉鎮衛生院補助等。動態調整村醫補助標準,將農村地區每年新增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資金重點向村醫傾斜,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費用70%以上用于簽約村醫,使村醫的平均收入達到或接近鄉鎮衛生院職工平均收入水平。

七、實行目標管理

縣、鄉(鎮)、村(社區)逐級實行目標管理,制定年度目標任務,簽訂目標管理責任書,落實目標考核獎懲。

縣衛生計生委實行分區域、分類別目標管理責任考核獎懲制度。分區域為分別對農村區域的鄉鎮衛生院和城市區域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考核獎懲;分類別為農村區域的所有鄉鎮衛生院分一類、二類兩個類別進行考核獎懲。將所有鄉鎮衛生院依據綜合服務水平、年度考核成績均等劃分為一類、二類兩個類別,上報市衛生計生委。

(一)縣對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考核獎懲。縣衛生計生委要組織開展“五考評五提升”活動,通過運行考評提升經濟效益,通過學科能力考評提升醫療服務能力,通過內涵管理考評提升管理水平,通過公共衛生服務考評提升群眾健康素養,通過村衛生室運行考評提升基礎衛生網底服務能力。制定具體的量化目標管理責任指標和獎懲辦法,考核獎懲到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

要實行統一考核、分類獎懲辦法。對當年考核位于全縣一類鄉鎮衛生院前三名、二類鄉鎮衛生院前三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位于全市前五名的,予以表彰獎勵;對位于全市一類鄉鎮衛生院后十名、二類鄉鎮衛生院后十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后三名的,予以通報批評,列為“黃牌警示單位”。連續兩年被列為“黃牌警示單位”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列為“紅牌管理單位”,解除鄉鎮衛生院院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聘任合同。

實行進退類動態管理,即在年度考核中位于全縣一類鄉鎮衛生院后3名的降為二類鄉鎮衛生院,位于全縣二類鄉鎮衛生院前3名的升為一類鄉鎮衛生院。

(二)鄉鎮對村考核獎懲。鄉鎮衛生院對村衛生室要實行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實施績效考核獎懲辦法。

(三)開展評先獎優活動。發揮典型示范作用,弘揚衛生計生服務正能量,對每年度入選全市評選的四個“十佳”(十佳鄉鎮衛生院院長、十佳鄉鎮醫生、十佳鄉鎮公共衛生人員、十佳鄉鎮護士)和百佳村醫,予以表彰獎勵。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縣政府將加強基層醫療機構能力建設納入政府目標責任考核,在政策、項目上給予支持,并實行以獎代補,在制定規劃、資金保障、解決難題等重大問題上給予傾斜。縣衛生計生委牽頭組織實施,要充分調研,制定實施方案,明確建設時間表、路線圖,嚴格完成時限,確保基層醫療機構能力建設工作順利進行。縣直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齊抓共管、合力推進,縣發改、國土、住建、規劃、財政、編制、人社等部門按照部門職能優先保障基層醫療機構能力建設。

(二)加大資金投入。縣財政要按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省2016年深化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重點工作任務的通知》(皖政辦〔2016〕27號)文件要求,對公立醫院基本建設及大型設備購置、重點學科發展、人才培養、符合國家規定的離退休人員費用、政策性虧損補貼、承擔公共衛生服務和緊急救治、支邊支農等公共服務予以保障。縣衛生計生委建立資金統籌制度,統籌鄉鎮衛生院醫療收入10%的資金集中用于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基礎設施建設。鄉鎮衛生院將收支結余中的部分資金用于自身擴大服務能力建設的同時,每年負責獨立承建一個標準化村衛生室。村衛生室也應充分發揮能動性,積極將收入結余的部分資金用于村室自身發展,要積極爭取社會捐助,全面提升服務能力。要積極爭取市財政對新建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的預算獎補。縣財政每年預算3000萬元,用于獎補新建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

(三)嚴格督查調度。縣政府將加強基層醫療機構能力建設工作納入重點工作調度內容,建立月調度制度,縣衛生計生委每月召開一次調度會,縣分管負責人每季度召開一次調度會,縣政府主要負責人每年召開一次調度會;每季度進行抽查,每半年進行考評,對存在工作滯后、發展下行、收不抵支等重大問題的鄉鎮衛生院實施調度。

(四)強化輿論宣傳。縣直各有關部門要將此項工作列入重點宣傳范圍,多渠道、全方位宣傳加強基層醫療機構能力建設的目的、意義、目標任務和相關要求,引導社會認同、回應社會關切、提升行業形象。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微信、微博等媒體及時宣傳各地先進典型與事例,發揮示范作用,弘揚正能量。同時建立負面曝光制度,不定期抽查基層醫療機構,對運行管理、服務質量出現嚴重問題和環境臟亂差的予以曝光,引導輿論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