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教育工會工作總結
時間:2022-01-15 05:09:00
導語:地區教育工會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年來,在地區教育局黨組、地區總工會的領導下,地區教育工會充分發揮基層工會組織的作用,緊緊圍繞地區教育發展和改革實際開展工作。各基層工會認真履行職責,以教職工為主體,以活動為載體,激勵斗志,凝聚人心。圍繞“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系列活動,開展多形式多內容的教學競賽、征文比賽、知識競賽、演講比賽等,廣泛引導和調動大家學習新理論、提高新技能、掌握新教法的熱情;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豐富教職工精神文化生活,增強工會組織的向心力;強化校務公開,完善和規范教代會制度,把學習貫徹《工會法》、《教育法》、《勞動法》等法律法規貫穿教育教學實踐,基層民主管理水平不斷提高,教職工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全心全意依靠廣大教職工辦學的方針在地區得到了全面貫徹落實。200*年,地區教育工會榮獲自治區教育工會系統“先進工會”稱號。
一、基本情況;
地區教育工會所轄基層工會委員會125個(機關6個,事業單位119個),教職工8683人(女教職工4969人,少數民族3762人,分別占總數的57.9%、43.3%),入會率100%。工會干部配備:專職27人(其中:縣級3人),兼職246人(其中:科級18人),少數民族82人。
地區現有民辦學校86所,已建會46所,建會率為53.5%。
二、二○○*年的重點工作
(一)認真落實目標責任制
為保證地區教育工會對直屬12個基層工會實行的目標管理的責任考核任務不落空,年底組織各基層工會主席以相互觀摩方式,對直屬12個基層工會200*年度兩年的工作從五大項31個方面進行了考核。各基層教育工會也對所屬各學校簽訂了目標責任書,定期檢查考核,形成了層層抓落實、層層有責任、一級向一級負責的工作格局。絕大多數基層工會在爭取黨政支持、履行職責、宣傳引導、團結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工會組織的作用得到較好發揮。
(二)履行職責,切實加強民主管理與監督工作
進一步規范和完善了教代會制度。地區教育工會充分發揮基層工會組織的作用,把完善和規范教代會制度,發揮教代會作用,提高教代會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作為健全民主管理的重點來抓,在做好教代會提案征集、提案落實上狠下功夫。通過具體指導和監督落實,全地區公辦學校中100%建立了教代會制度,按規定每年至少召開1-2次教代會和會員代表大會,涉及學校發展、基礎建設、制度完善、工資及獎金分配等重大問題都能通過教代會討論解決,教代會民主評議權逐步得到了落實,教職工源頭參與民主管理的意識和能力得到了增強。
堅持校務公開工作,發揮工會民主監督作用。自1999年地區在教育行業逐步推行校務公開工作以來,地、縣市及基層各學校均建立健全了相應的考核評估體系和考核監督機制,明確了公開內容、公開程序,并列入教代會重要內容。凡事關教職工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均通過一定形式公開,公開的結果也通過教代會、教職工大會、家長會、學代會等多渠道、多層次接受評議和監督。地區教育工會,平時注意做好工作指導,每年與地區教育局聯合開展評估驗收。*年11月又聯合評估抽查7個學校。截止200*年底,地區公辦學校100%開展了校務公開工作,51所通過縣市及地區評估考核,占學校總數的40.8%,21所已經地區校務公開領導小組評估抽查,校務公開已逐步在各學校得到了規范和完善,公開的形式、內容、程序以及效果均得到了廣大教職工認可,有效促進基層民主政治和廉政建設,教職工主人翁地位得到了較好體現。
(三)提高建“家”水平,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創建和諧校園
教育工會把創建“模范教工之家”作為凝聚人心的重要工作認真落實,注重依靠和發揮各基層工會作用,加強工作指導和標準規范、推薦申報、驗收工作。各基層工會以建好“小家”促“模范教工之家”創建,關心教職工學習、工作和生活,凝聚教職工智慧,促進了“民主校園、和諧校園、溫馨校園”建設。200*年有2所學校榮獲自治區“模范教職工之家”稱號。截止200*年底,全地區已建成自治區級“模范教工之家”13個,地區級53個,縣市級61個,530個“教工小家”活躍在地區教學一線,建“家”活動形成網絡,建“家”內容已納入二級民主管理渠道,工會組織在學校發揮著重要作用。
為適應不斷發展的教育發展形勢,規范完善“教工之家”活動,各級教育工會積極探索建“家”新方法,有效發揮“家”的作用。200*年10月在地區教育系統(含民辦學校)圍繞貫徹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開展了以“如何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創建和諧學校(單位)”的主題征文比賽活動,共征集論文76篇,21篇分獲前三名,獲獎作品已向上級工會、新聞媒體推薦。還組織開展了問卷調查,圍繞教職工關心的問題征集意見,及時掌握教職工思想動態向黨政領導匯報。
(四)以師德建設為重點,開展“三育人”、“樹創獻”活動
各基層工會在配合學校黨政推進和諧校園建設,開展了以尊師重德為基礎的師德建設活動,把青年教師的師德教育作為重點,積極創新載體營造青年教師成長的氛圍和環境,通過老幫新“結對子”、樹標兵及典型事跡宣傳等,為青年老師成長進步搭建平臺,有效促進了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和教學業務協調發展進步,從而推動了教職工隊伍建設和校園三個文明建設。地區教育工會積極開展“三育人”、“樹創獻”活動,通過抓試點、樹典型,用典型引路,通過抓推廣,以點帶面,推動工作整體上水平。200**,巴里坤縣一中工會被授予“全國師德建設先進集體”,地區一中吐爾遜·艾肯木老師被評為自治區“師德標兵”。為全地區166名執教30年的教師頒發《榮譽獎牌》(全地區已有309名獲此殊榮)。目前,“三育人”、“樹創獻”活動已步入制度化,成為基層各學校激發教職工熱情,弘揚愛崗敬業、開拓創新精神,推動學校發展不可缺少的實踐活動。
(五)深入開展“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教工”活動
地區教育工會結合實際,正確引導基層結合教學實際,圍繞“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教工”主題開展活動。各學校以加強“學習型組織”建設為切入點,圍繞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實際,在最大限度地調動教職工工作熱情和創造力方面做文章,廣泛開展了以崗位練兵、教學技能競賽等主要內容的群眾競技活動。通過拜師結對、教學技能比賽、新課改理念研討、征文等有效形式,促進教師觀念轉變和教學水平提高。積極組織參加自治區教育工會舉辦的《關于在教育系統開展職業技能暨多媒體課件大賽活動的通知》精神,經過基層學校工會推薦、初賽,教育工會組織復賽,從20名選手中選出6名優秀者參加全疆大賽,并取得良好成績。
(六)學習宣傳《工會法》,認真履行職責,增強廣大教職工源頭參與維權的意識
各級教育工會按照“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的方針,心系教職工,以喜聞樂見形式,組織開展學習宣傳《工會法》活動,使《工會法》滲透到學校及每個教職工中,進一步增強教職工維護合法權益的自覺性和能力。“五·一”期間,地區教育工會組織開展了《工會法》知識競賽、書畫比賽,參加地區工會組織的“百日文化廣場”、“勞動者之歌”電視訪談等活動,圍繞“當前教職工隊伍急需向黨委政府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組織開展《工會法》知識問答、工會干部及女教工問卷調查等活動,積極配合地區教育系統人事制度改革,及時向上級反映群眾心聲民意,為維護教職工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做出了積極努力。
絕大多數基層學校都建立和完善了黨、政、工聯席會議制度,建立了“校長接待日”,工會組織能參加涉及教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決策、改革方案和規章制度的制定與實施,代表教職工提出合情、合理、合法的意見和建議,在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廣大教職工合法權益和根本利益方面出謀劃策,做好監督。
按照“哪里有職工,哪里就有工會”要求,加強與其他部門協調,主動為民辦學校做工會工作培訓,幫助指導建會。
(七)深入開展“送溫暖”工程,建立教職工幫困機制
各級教育工會繼續開展了扶貧幫困“送溫暖”活動,在經費困難的情況下,對如何做好“送溫暖”活動想了許多辦法。各基層學校都建立了困難教職工檔案,有些還建立了特困學生檔案,建立長效幫扶機制。如:建立教師互助濟困儲金會,壯大教職工互助互濟力量;建立教職工定期體檢制度和健康檔案;辦理教職工意外傷害保險、大病互助保險,解除教職工后顧之憂;組織教職工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娛樂及健身活動,配合教育基金會組織優秀骨干教師外出參觀學習,開展健康及心理知識講座,幫助教職工緩解心理負擔和在醫療等方面遇到的困難,促進教職工的身心健康。
基層各學校工會堅持開展“送溫暖、獻愛心”活動,不斷拓展扶貧幫困途徑,積極籌措資金慰問和幫扶因災、因病等原因致貧的教職工,努力為他們排憂解難。如地區電大、師范、一中等學校組織對家庭生活困難或重病老師、學生損資幫扶。地區職業教育中心、二中等學校還建立了“特殊黨費”制度,每人每月多交10元黨費幫助特困學生就學;許多女教職工自發參加“愛心媽媽”隊伍,每月每人捐款10元錢,集中力量資助特困孩子上學……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送溫暖、獻愛心”等活動已在教育系統變成自覺行動。
堅持開展走訪慰問活動。200*年“三節”期間,由地區教育局、教育工會籌資走訪慰問46名教育系統支持工會工作的黨政領導;幫扶和慰問鹽化總場下崗職工,送去大米、青油等生活用品;教師節前夕,籌資10400元慰問地區教育一線33名優秀教職工代表。各級基層教育工會也充分利用各重大節日,積極做好調查摸底工作,籌措資金,以不同形式慰問和關心教育一線的教職工。
(八)加強女教職工工作,維護女教職工的特殊權益
地區各級教育工會女工委,積極組織廣大女教職工參與學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開展“巾幗建功”活動。活動以提高女教職工綜合素質為宗旨,多層次多角度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宣傳女教職工的先進事跡,幫助女教職工樹立自尊、自立、自強、自信思想,依法落實女教職工“五期”保護規定,堅持每年定期“婦檢”的制度。各學校工會還結合實際,邀請專家深入學校開展健康、儀容、禮儀等知識講座,充分關心女教職工身心健康及綜合素質提高。“三·八”、“教師節”期間,開展“五好家庭”“優秀女工委”等評選表彰。同時做好各類先進的推薦評選工作,200*年,地區表彰的十大女杰1名,2個女工委被評為“自治區優秀女工委”。各級女工委積極作用越來越顯現出來,廣大女教職工主人翁意識和參政議政的熱情,得到了較好發揮。
(九)加強工會自身建設,提高工會履行職責的能力和水平
加強信息宣傳,暢通教育工會信息渠道。地區教育工會充分利用教育行業的現有資源優勢,為廣大教職工搭建好信息現代化平臺,200*年提出了教育工會系統信息現代化“四步走”計劃。8月30日建立開通了“哈密地區教育工會網”,邁出了地區教育工會系統信息現代化可喜的第一步,并逐步規范完善,直屬大多數單位已建立自己的網站或欄目,工會工作的服務意識、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不斷提高。
圍繞宣傳貫徹《工會法》、《勞動法》,構建和諧校園建設等內容,組織開展優秀調研報告和論文評選推薦。加強了教育工會信息宣傳員隊伍,結合實際,將原《地區教育工會簡報》更名為《哈密教工》,并不斷加大信息容量,多層次、多角度宣傳和反映基層工作情況。200*年,地區教育工會信息投稿采用情況有了較大突破,采用量為全疆各地州第三名,信息宣傳工作逐步得到了加強和規范。
(十)強化管理,健全機構,明確職責
200*年5月,地委調整了地區教育工會領導。工作上認真銜接,通過召開基層工會主席聯系會、深入學校調研等形式,及時了解基層開展工作情況。積極協調落實了內設科室,明確職責,健全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增強了單位的戰斗力和凝聚力,為搞好工作打好基礎。同時,加強對基層工會工作的指導,針對換屆及補缺、經費等具體問題進行協調落實,促進了整體工作不斷規范完善。
今年已經過去3個月了,簡單回顧一下,第一季度所做的重點工作:一是深入縣市舉辦了三期教育系統工會主席和信息員培訓班,地區公辦學校(單位)工會主席和信息通訊員150多人受訓。二是為活躍節日氣氛,春節前與地區教育局聯合開展“迎新春”局機關小型體育比賽,108人次參加了比賽。三是“三•八”婦女節期間,邀請原西安醫科大退休老教授來哈密為基層學校做“職業女性健康•美麗”專題講座13場,聽講500多人,受到了廣大女教職工好評。四是規范完善管理制度,修訂完善2007年度目標管理責任書。
三、存存的問題:
(一)工會經費尚無全部到位。經費是制約教育工會開展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至200*年底,地區教育系統工會經費沒有按《工會法》有關規定落實,哈密市教育工會經費總體只落實了很少一部分,兩縣經費沒有落實,對推動工作影響大。
(二)工會自身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為適應新形勢新任務需要,地區教育工會將進一步加強內部管理,外樹形象,內強素質,在提高素質、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加大對基層的指導幫助等方面狠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