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鄉水電農村建設總結
時間:2022-03-09 02:34:00
導語:縣鄉水電農村建設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基本情況
內鄉縣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伏牛山南麓,南陽盆地西沿,東接鎮平,**、*,北鄰*縣,南與*縣接壤。全縣總面積2465平方公里。全縣轄16個鄉鎮288個行政村,4*6個村民小組,20*年全縣總戶數18.8萬戶,總人口61.4萬人。20*年(當年價格計算)國內生產總值49.3億元,人均生產總值779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6*元。內鄉縣屬長江流域,唐白河、丹江兩大水系。水力資源蘊藏量豐富。全縣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44560千瓦,可開發量30895千瓦,主要分布在湍、默等較大河流上。
二、電氣化建設情況
(一)電源工程建設
在電源點建設工程上,主要完成的項目有:一是將軍嶺水電站增容改造和湍河梯級燕山邊電站、斬龍崗水庫電站技術改造及三道河電站恢復改造。完成投資1*8萬元,建設期2.5年,四個電站裝機容量由1675千瓦增加到2390千瓦,增容715千瓦。二是葛條爬水電站,投資350萬元,設計裝機500千瓦。三是牡珠琉電站投資300萬元,規劃裝機450千瓦。以上電源工程累計完成投資1698萬元。
(二)電網工程建設
在電網工程上,完成了三大工程建設:一是110千伏線路及變電站建設。投資1100萬元,新建110千伏符嶺變電站1座,主變1臺,容量31500千伏安。投資475.2萬元,新建110千伏線路4條,長23.76公里。二是35千伏線路及變電站建設。投資210萬元,新建赤眉35千伏變電站1座,主變1臺,容量4000千伏安。投資242萬元,增容改造變電站4處。廟崗變電站容量由2400千伏安增容為4000千伏安;鄭灣35千伏安變電站,由6350千伏安增容為10000千伏安;靈山35千伏安站新增1臺3150千伏安主變;西茨園變電站更換主變1臺,主變容量由8700千伏安增容為12600千伏安。投資367萬元,共架設35千伏線路3條,長21.2公里。三是10千伏及0.4千伏線路建設。新增10(6)千伏線路7條長245公里,0.4千伏線路新增1*條長527公里,10(6)千伏配電變壓器增加328臺,容量33950千伏安,完成投資3021萬元。
三、主要成就
(一)、經濟效益
1、水電發電行業增加收入
湍河梯級電站增容改造后,增加裝機容量715千瓦,年增加發電量200萬度,新建兩座水電站,裝機容量950千瓦,年增加發電量400萬度,全年增加發電量600萬度,按0.3元/千瓦時計,可增加售電收入180萬元,上繳增值稅10.8萬元。
2、供電行業增加收入
達標年全縣總用電量由14147萬千瓦時增至27323.2萬千瓦時,凈增13176.2萬千瓦時,按綜合電價0.56元/千瓦時計算,每年可增加售電收入7378.67萬元,實現利稅1106.8萬元(純利潤741.56萬元,所得稅365.24萬元)。
(二)、社會效益
1、促進全縣經濟全面增長
通過電氣化縣建設,到達標年使國內生產總值由基準年的28*00萬元增至493000萬元,增長75.8%;工業增加值由基準年10.28億元增至20.94億元,農業增加值由0.9億元增至17.7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基準年1900元增至3000元,增長58%,財政收入由基準年的9114萬元,增至13392萬元,增長47%。其次,電氣化縣建設使全縣戶用電普及率由基準年的98%達到100%,增加2個百分點,加快了農村城鎮化步伐,并加快了畜牧、林果業等優勢農業資源的開發配套加工的發展;通過增加用電面,使農副產品加工裝機由0.81萬千瓦增至1.85萬千瓦,增加1.*萬千瓦,農村勞動力累計轉移12.5萬人,年可創收6.25億元。同時由于用電量增加,使達標年電力灌溉裝機由3000千瓦增加到6500千瓦,使有效灌溉面積從基準年的1.02萬公頃增至1.52萬公頃,使得農業產業結構中糧食作物指數從75%加大到82%;增加農業產值17.7億元,同時解決了灌區周圍群眾的人畜吃水問題,使農民人均收入由基準年的1900元增到3000元,增長58%。第三、電氣化縣建設帶動了我縣旅游業的發展,為旅游開發提供了更多的景點。
2、促進了我縣的精神文明建設
由于電氣化縣建設使我縣邊遠地區通電率和保證率提高,人均用電量和戶均生活用電量的增加,使得廣播、電視迅速發展,電視差轉臺從10座增至16座,增加60%,衛星電視接收站發展到20個,開闊了廣大農民的視野。通過信息的捕捉,開拓了致富之路,同時廣大農民還可以通過廣播、電視了解國內外新聞事物,收聽、收看文藝節目,勞作之余,村民們在電話旁,聚在電視機下,縱橫世界了解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入夜,村民們匯集在夜校的課堂里,活躍在娛樂中心學科學、學文化、學技能,落后的村風民俗被打破,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市場競爭觀念逐步深入人心。隨著電氣化建設的深入,農民們不斷地“改路、改電、改廚、改廁、改圈”,使農村逐步實現美化、綠化、亮化、凈化、電氣化的新面貌。
3、提高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
隨著用電量的增加,全縣家庭擁有電視機、收錄機、洗衣機、電風扇等家用電器有較大幅度增加,每個家庭上述電器平均擁有量約2.0191臺,比基準年增加226.4%,高耗能家電空調器也從每個家庭0.*25臺,增至0.1170臺,增加260.0%,農民人均收入由基準年的1900元增至3000元,增長58%,極大地提高了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
4、電氣化建設將進一步壯大水電企業實力
20*年,我縣水電裝機達4570千瓦,每年可為系統提供1320萬千瓦時的電能,年收入392萬元,實現利稅49.74萬元,成為我縣的穩定稅源。同時新建的電站及變電站將為本系統和縣下崗職工提供新的就業機會,有利于安定團結及社會穩定。
5、有利于保持水土,改善生態環境
內鄉縣是國家生態建設示范縣,是國家林業部、省林業廳確定的林業科技推廣縣、山區綜合開發試點縣,所以生態建設是我縣環境保護的重點。農村水電電氣化實施后,通過大力開發我縣豐富的清潔可再生能源,減少了水資源浪費,有利于促進生態建設。隨著用電量的大幅度提高,用電面的擴大,用電保證率的提高,約有18.2%的群眾實現“以電代柴”,使用電炊,減少了空氣污染,加上實行“禁伐”,提高了森林覆蓋率,保持了水土,改善了生態環境。
四、電氣化建設主要經驗和做法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在全縣形成關心、支持電氣化建設的局面
小水電建設是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項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為促進農村小水電電氣化建設事業的健康發展,加快小水電建設步伐,提前順利實現建設目標,縣委、縣政府將這一“興縣富民”工程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成立“電氣化建設領導小組”,由縣長、縣委副書記任組長、副組長,由縣計委、縣水利、電業、財政、農業、林業、土地、銀行等有關單位負責人任領導小組成員,建立健全相應辦事機構,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各部門相互協作,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全力組織實施電氣化建設。縣委書記翟幸福、縣長李建濤不僅定期召開電氣化工程建設工作會議,而且經常深入工地檢查、督促解決實際問題和困難。
(二)、加大宣傳力度,制定優惠政策
為了保障電氣化項目的順利實施,我們一方面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等媒體大張旗鼓地宣傳電氣化縣建設對促進農業生產、加快富民興縣步伐的重要意義,提高廣大干群對電氣化縣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動員全縣上下、各行各業共同關心支持電氣化縣建設。另一方面,縣政府、物價局、電業局、地稅局等單位制定各項優惠政策,鼓勵全縣各行各業積極支持參與電氣化縣建設,確保了投資者的合法利益,促進了電氣化建設步伐。
1、組建內鄉縣水電開發公司,負責全縣水電資源統一管理和開發、建設,規格為副局級,編制20人,事業性質,企業管理,獨立法人,單獨核算,自負盈虧。
2、水電農村電氣化建設項目區有關鄉鎮,要全力支持,積極配合,所有土方任務,砂石料物儲備等要納入年度農建計劃,利用勞動積累工,組織當地群眾投工投勞完成。
3、鼓勵政策。對引進資金在內鄉縣投資辦電的有關人員和以各種形式參股的群眾,給予相應獎勵。
4、稅費適度減免政策。投資者在收回成本前,稅費可適當減免,工程建設期間不收取規費。
5、新電新價政策。新建電站實行優惠上網價,鼓勵用電企業和廠家、電力部門聯合辦電,實行電量互抵和促售。防洪、水保、灌溉效益顯著的電站工程,縣財政年給予適當事業費補貼,以促進以電養電,實行滾動發展。
6、優化服務。縣委規定,凡經過規劃的電站,有關職能部門必須在半月內批復,且不允許收任何費用,在建設過程中,遇到問題,由縣政府成立專門的協調小組進行解決。
(三)、強化管理,規范運作,確保電氣化項目順利實施
項目前期工作直接關系到項目的立項、工程建設的質量、工程效益的發揮,為此,縣水利局對小水電工程從規范化、制度化、標準化入手,對水電工程的規劃、可研、初設,嚴格按照基本建設程序,在項目審批時,嚴格依據有關規劃,使項目審批做到科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工程建設中,嚴格按照工程建設基本程序,實行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合同管理制。電站業主、監理單位、施工單位、質監單位四方面有機結合,建立了“施工單位保證、建設單位負責、政府質檢單位監督”的質量監督保證體系。為加強對項目建設過程全過程的監督和檢查,縣水利局還對項目建設的工程質量、工程進度、資金使用、安全生產各項制度落實進行督促、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解決。
(四)、開拓融資渠道,大力吸引社會資金辦水電,強力推進電氣化建設
堅持國家、集體、個人一起上,內資、外資一起引的多形式、多途徑、多渠道籌措資金,是確保“十五”水電農村電氣化建設資金的一條重要原則。其中股份合作制是開發小水電的一種重要形式。“十五”期間,我縣的葛條爬、牡珠琉、三道河都是通過吸收非公有資本實現的,大大加快了我縣小水電建設的步伐,促進了我縣小水電開發建設。
五、存在問題及建議
(一)、存在問題
1、在電力構成中,已建成并網發電的小水電站發電量為1320萬千瓦時,僅占整個電力系統售電量27323.2萬千瓦時的4.8%,明顯偏低,大部分由電網返供。
2、內鄉縣水力資源蘊藏量4.456萬千瓦,目前可開發量有3.0895萬千瓦,僅開發4570千瓦,占可開發量的14.7%,開發利用率低。
3、現已并網的小水電站,自動化程度低,急需實行微機自動化監控,以適應整個系統調度自動化的要求。
(二)、幾點建議
1、農村小水電建設,是貫徹落實《可再生能源法》的具體行動,要大張旗鼓地宣傳貫徹實施《可再生能源法》,為農村電氣化的建設創造新的發展機遇。
2、要積極調研,爭取出臺《小水電法》,依法保護水電資源的開發利用,確保“十一五”水電農村電氣化工程順利實施。
3、對小水電水資源費征收應重新進行測算,以減輕小水電企業負擔,促進小水電產業發展。
- 上一篇:縣農村水電化建設總結
- 下一篇:縣農村水電電氣化建設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