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強化干部隊伍建設工作小結

時間:2022-11-13 11:30:00

導語:鄉鎮強化干部隊伍建設工作小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鎮強化干部隊伍建設工作小結

區作為新區的核心區,承擔著推進綜合配套改革、拓展城市承載空間、為新區功能完善提供保障的重要任務。完成好這一重要任務,需要高素質的干部隊伍作保證。為此,區采取多種措施,多方招賢舉能,不斷加強和改進干部隊伍建設。

一、將專家學者從著名高校“請進來”

為提升新區的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和水平,區政府于年底與大學醫學部簽署了合作共建市中心醫院的協議。為確保協議落實,使合作共建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區專門聘請大學醫學部的醫院管理專家擔任院長或常務副院長,全面負責醫院行政工作。根據協議精神,區委選派優秀干部擔任院黨委書記、紀委書記和副院長,支持配合院長工作。區政府投資6.9億元對醫院進行改擴建,并每年投入2000萬元用于醫院學科建設和醫療教育事業的發展。大學醫學部按協議選派管理團隊逐步接管醫院的管理工作,選派醫療專家舉辦為期兩年的培訓,幫助第五中心醫院培養專業技術人員50余名,并新建若干臨床學科,以創建三級甲等醫院為目標,全面提升醫院管理和醫療專業水平。目前,醫院已建立了大學醫學部專家周六、周日來開辦門診的制度,吸引了地區大批患者前來就診,使廣大群眾成為醫院改革的最終受益者。

為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資源,加快高層次專業干部引進步伐,區委副書記、區長張家星同志先后2次到清華大學發表演講,介紹區情,鼓勵專業人才到干事創業。在此基礎上,區委組織部于今年2月份與清華大學黨委組織部簽署了加強干部交流、人才引進工作的協議。按照協議規定,區委組織部每年提供部分崗位,由清華大學黨委組織部選派優秀青年教師和優秀博士、碩士畢業生到區掛任有關部門領導職務或科級職務。區對掛職干部給予一年的適應期,適應期滿后,對表現優秀者予以留任。在協議簽署的同時,清華大學黨委組織部就選派了1名博士和1名碩士畢業生到區建委和區規劃局掛職。此后,區又組織了30多個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組成的人才招聘團,到清華大學招攬人才。其中,區委組織部又提供了5個職位,由清華大學黨委組織部推薦2名博士和3名碩士畢業生于近期到掛職。

二、將高級人才從知名企事業單位“引進來”

在新區開發開放不斷加快的進程中,承擔著十分艱巨的任務,臨港工業區、中心商務區、海洋高新區、北塘地區開發及農村城市化等“三區一化”重點區域建設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后勁,同時也開辟了建設史上的許多新領域。在這些領域,區現有的領導干部還缺少實踐經驗,還不能完全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需要,急需引進“外腦”.為此,區委組織部積極創造條件,與中建六局、中建八局、市經協辦、泰達控股集團、市規劃設計院等知名企事業單位溝通協商,引進和計劃引進多名熟悉金融、招商、規劃和建設管理的高級人才,在區“三區一化”建設中從事管理和專業性工作,其中有2名干部被安排擔任處級單位“一把手”.一大批高級人才的引進,為加快推進新區開發開放提供了堅強有力的人才保障。

三、將優秀年輕干部從全國各地“選出來”

為不斷改善全區處級干部隊伍年齡、文化和專業知識結構,區切實加大公開選拔工作力度,大力選拔優秀年輕干部。自1993年以來,先后13次面向社會公開選拔了106名副處級領導干部。其中,先后3次面向全國公開選拔了23名副處級領導干部,這些干部分別來自全國9個省市,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2人、碩士學位的10人、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7人。通過公開選拔,一批“三高一低”(學歷高、專業層次高、綜合素質高、年齡低)的干部來到區工作,有效改善了全區處級領導班子的結構,提高了處級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并在社會上產生了良好的反響。

四、切實將優秀干部“用起來”

為切實把通過各種渠道選拔、引進的優秀干部安置好、使用好,充分發揮他們在新區開發開放中的作用,區認真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區政府投資購買了10套周轉房,提供引進干部購房前臨時居住。對試用期滿,經考核合格的引進干部給予8-10萬元安家費,并妥善解決他們的家屬隨調就業、子女就近入學問題。

在此基礎上,區堅持有計劃地把優秀年輕干部選送到全區重點工程、重大項目和重要崗位,交任務、壓擔子,讓他們在一線經受考驗,在實踐中鍛煉提高,促使優秀年輕干部不斷成長進步。僅近兩年,區委組織部就從全區55個單位(部門)選派了320余名處級干部、1000余名科級干部充實到“三迎”和“保增長、渡難關、上水平”等重點工作一線,為優秀年輕干部搭建了干事創業的舞臺。

通過培養鍛煉,一批優秀年輕干部先后走上重要崗位。在區通過招考引進的優秀年輕干部中,目前已有1名同志被提拔為副區級領導干部、5名同志被列為區級后備干部、8名同志被提拔為正處級領導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