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質能源發展工作總結
時間:2022-03-30 08:47:51
導語:生物質能源發展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接市發改委關于開展生物質能源發展情況調研工作通知要求,我局高度重視,組織專人,對我縣“十二五”以來生物質能源發展情況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是農業大縣,也是全國生態示范區、商品糧基地縣、糧食生產先進縣。全縣擁有耕地面積近200萬畝,農作物秸稈分布在全縣23個鄉鎮,糧食種植(復種)面積達320萬畝,常年種植小麥150萬畝,水稻80萬畝,玉米60萬畝;全縣現有成片林47萬畝,農田林網140萬畝,活立木蓄積量360萬立方米,生物質原料豐富,發展生物質能源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全縣年產各類農作物秸稈150萬噸左右,除用于肥料、飼料、基料以及打捆外銷外,約有20萬噸農作物秸稈可作為能源使用。全縣年出欄生豬137萬頭,出欄家禽2145萬羽,現有大型奶牛場7家,奶牛存欄量1.8萬頭以上,年產各類畜禽糞便300萬噸以上,有利于我縣鼓勵廣大規模養殖場進行大中型沼氣工程建設,并將之與生態農業、綠色農業、有機農業相結合,發展循環型農業。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把生物質能源的開發利用作為調整能源結構、助推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大力引進和推廣生物質能利用技術,積極發展生物質能源產業,取得了初步成效:(一)生物質能發電:現有嘉豪生物質能發電有限公司在青陽工業園投資興建的縣生物質能發電項目一個,占地233.2畝,新上2×75t/h次高溫次高壓生物質秸稈直燃鍋爐+2×N15MW汽輪機發電機組,建廠房、冷卻塔、煙囪,總建筑面積30508㎡。項目計劃總投資2.96億元,建成后年可發電2.6億度,每年可消化麥稈、稻草等約28萬噸,節約標煤11.4萬噸。項目于2009年7月開工建設,目前,土建工程已基本竣工,設備安裝已完成50%;(二)垃圾發電:現有即欣潤生活垃圾發電有限公司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一個,2015年7月獲省發改委核準,該項目為生活垃圾綜合利用,余熱進行發電。一期建設規模日處理生活垃圾為300t/d,配備1臺日處理300t/d的機械爐排式垃圾焚燒爐,裝機規模為1×7.5MW純凝機組,二期預留500t/d焚燒處理線擴建。一期建成后,年平均上網電量2723萬kwh,年處理垃圾總量為10.95萬噸;項目計劃總投資16542.48萬元;(三)沼氣工程:“十二五”以來,全縣共建設養殖場沼氣治理工程68處,其中:50立方米地下式沼氣發酵工程1處,200立方米地下式沼氣發酵工程31處,300立方地下式沼氣發酵工程23處,300立方地上式沼氣發酵工程6處,1000立方米大型沼氣發酵工程3處,1200立方米大型沼氣發酵工程3處,1500立方米大型沼氣發電工程1處,年發電量55萬KWh,在建規模養殖場沼氣工程3處;新增8立方米戶用沼氣600個,設施大棚沼氣增溫工程一處,其中建設8立方米小型沼氣工程150個,新增農村沼氣鄉村服務網點7處,每個網點可為400戶左右的沼氣農戶提供服務;建設循環農業示范區2個,畜禽糞便處理中心3處,循環農業示范點5處。
二、存在問題
(一)產業總量小,產業體系有待完善。
縣生物質能源產業目前還處在初級發展階段,尚未形成一條從建設、管理、使用到后續服務完整的產業鏈條,企業數量少,單體規模普遍不大,相當一部分產業項目還處于建設期,市場競爭優勢尚未形成,產能有待進一步深度釋放。
(二)產業層次低,科技力量薄弱。
我縣生物質能源產業發展起步晚,科技人才隊伍力量薄弱,企業研發能力不足,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和技術,導致發展潛力和核心競爭力不強。技工素質低,全縣現有沼氣技術人員11人,沼氣生產工人107人,大多是經過市級短期培訓上崗的,有些技工的責任心不強,從而出現個別沼氣池建設質量不過關,如管道安裝不規范、不產氣、漏氣等現象。
(三)建設融資難,缺乏資金支持。
企業項目建設存在貸款難、融資難問題,建設資金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企業的規模擴張和發展。此外,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價格居高不下,粗放式的種植方式導致農業資源浪費較重,農業可持續生產能力不強,發展農村沼氣產業和循環農業建設受客觀經濟條件制約。
(四)沼氣產業化經營滯后,后續服務跟不上。
沼氣池特別是養殖場沼氣工程產出的大量沼液、沼渣,有的得不到合理利用,成為農村新的污染源。由于農村能源產品市場比較混亂,運作方式不成熟等因素制約,農村沼氣的后續管理和服務還跟不上,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縣沼氣產業的發展。
(五)“三沼”利用工作有待加強。
我縣養殖場畜禽糞便治理工程的沼氣大多為自用,盛產沼氣季節時氣用不完、存在直接向大氣排放的現象,溫度低時氣又不夠用。沼渣、沼液由于沒有配套的種植業基地而無法消納,造成新污染。
三、措施建議
(一)強化宣傳,提高認識。
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面向社會廣泛宣傳實施生物質能源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目的、意義和內容。通過科技下鄉和生物質能源專題講座、綠色能源示范區觀摩、生物質能源宣傳片等多種形式,向社會公眾廣泛宣傳生物質能源發展的政策、知識、技術與產品,增強全民對生物質能源技術開發和發展深遠意義的認識,激勵全民使用生物質清潔能源,形成全社會重視、關心和支持農村生物質能源建設的良好氛圍。
(二)典型示范,總體推進。
宣傳以沼氣為紐帶的“豬(牛、羊、禽)—農作物秸稈—沼—菜(果、糧)”的循環農業模式的先進典型,采取組織干部群眾參觀、召開現場會、技術培訓等多種形式深入宣傳發展生物質能源的重大意義,進一步激發和調動基層干部群眾參與生物質能源工程建設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強化示范園區、示范片點、示范村的建設,輻射、帶動農村沼氣和生物質能源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三)多方籌資,加大投入。
在充分發揮項目業主或農戶自主投入主體作用的同時,采取“四個一點”的辦法籌集生物質能源建設資金,即:申報國家項目向上級財政爭取一點、從本級財政安排配套一點、各有關部門幫扶一點、發動和鼓勵社會各界人士捐助一點,建立起多元化的投入機制。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通過國家、地方、企業、社會多種途徑,采取企業自籌、銀行貸款、社會融資、利用外資、國家補助、地方配套等多種方式,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層次的生物質能源資金投入體系。
(四)科技創新,加強培訓。
鼓勵引導縣各生物質能源企業把科技創新放在首要位置,支持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結成產學研聯盟,共同致力于項目攻關、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工作,力爭突破一批關鍵技術,不斷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立健全相應機構和縣級沼氣服務站,面向農戶提供“一條龍”式服務,幫助搞好沼氣池的設計、建設、安裝,沼氣配件的維修、供應,沼液、沼渣的綜合利用等方面的服務推廣等工作。加強技術人員培訓,將品德高尚、技術過硬的技術人員吸收到沼氣建設隊伍中,切實提高技術水平。要充分發揮農村基層組織和服務組織作用,從推廣成熟實用技術入手,加強技術交流、信息傳播和知識普及,提高農民綜合利用秸稈技能。
(五)完善政策,優化服務。
各級政府應在政策、資金和服務等方面對生物質能源發展給予重點扶持,國家應擴大補貼范圍,提高補貼標準,不斷提高生物質能源建設建設水平;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完善鼓勵生物質能源發展扶持政策,在生物質能源建設投融資、稅收減免、價格補貼、低息貸款、信貸擔保等方面給予針對性的支持;加強部門溝通、協調、合作,建立聯席制度,定期會辦解決生物質能源重點企業在建設、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的技術、資金等相關問題,形成促進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合力和凝聚力。
- 上一篇: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創新模式研究
- 下一篇:新興產業發展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