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人才振興工程工作總結

時間:2022-12-22 09:48:21

導語:衛生人才振興工程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衛生人才振興工程工作總結

自2018年全省啟動深度貧困縣人才振興工程以來,我縣衛生人才工作在州衛健委的正確指導下,在縣委、縣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黨的精神和脫貧攻堅戰略部署,大力實施深度貧困縣衛生人才振興工程相關工作,為深入推動健康扶貧和衛生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強的人才保障,現將衛生人才振興工程任務完成情況總結如下:

一、取得的成效

根據《關于印發〈州深度貧困縣衛生計生人才振興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認真實施定向培養、在職培訓、人才招引、人才援助、人才穩定五大工程,為我縣定向培養人才34名(其中本科生13名、專科生9名、鄉村醫生12名),在職培訓750余人次,招錄招聘217人,人才援助74人,全縣衛生人才總量達到590人(含臨聘和對口支援人員),其中專業技術人員556人,全縣每千人擁有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達到7.2人,全面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通過人才振興工程項目的實施為我縣引進了部分緊缺專業和高學歷人才,培養了一批本土業務骨干,全面壯大了衛生人才隊伍,期間縣人民醫院完成了泌尿外科、婦產科州級重點學科申報工作,開展了新技術和新業務40余項,鎮中心衛生院開展新技術4項,縣婦計中心開展新業務5項;縣婦計中心、疾控中心順利通過二級乙等婦幼保健院和二級乙等疾控中心創建、民族醫院順利通過二級甲等民族醫院創建。經過三年的努力醫務人員整體素質得到提高,醫療技術水平得到提升,醫療機構的服務能力明顯增強,為縣肺炎疫情防控取得的成績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深入推動衛生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強的人才保障。

二、工作開展情況

(一)定向培養醫學生

1.定向培養醫學本科生項目。依托國家實施的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項目,面向參加全國統一高考的高中畢業生簽訂《省農村定單定向醫學生(本科)培養及就業協議》13份,學制5年,畢業后按規定參加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培訓結束后到我縣醫療衛生機構至少服務3年。自2010年定向培養項目實施以來,我縣共簽訂定向培養醫學本科生協議36份(其中違約1人,在崗9人,參加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8人,18人在讀),通過該項目的實施解決了我縣高學歷人才引不進的問題。

2.定向培養醫學專科生項目。依托國家實施的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項目,面向參加當年省招生委員會統一組織的對口高職招生考試合格,錄取到省內醫學院校臨床醫學專科專業學習的考生簽訂《省農村定單定向醫學生(專科)培養及就業協議》9份,學制3年,學生畢業后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至少服務6年。自2012年定向培養項目實施以來,我縣共簽訂定向培養醫學專科生協議18份(其中違約1人,在崗8人,9人在讀),通過該項目的實施解決了緊缺人才引不進、留不住的問題。

3.鄉村醫生定向委培項目。按照《深度貧困縣鄉村醫生定向委培計劃實施方案》文件要求,積極動員符合報名條件的鄉村醫生參加中專學歷教育,三年內共組織12名鄉村醫生參加中專學歷教育培訓(其中景區2名)。目前12名參加中專學歷教育培訓的鄉村醫生除1人去世外,其余人員均在崗,通過該項目的實施提升了鄉村醫生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操作水平,使其能為當地群眾提供基本的公共衛生服務。

(二)醫務人員在職培訓

1.執業資格考試考前培訓。按照《中共州委州人民政府關于促進醫療衛生質量提升的實施意見》精神,近三年按照州級下達任務數選派43人參加執業資格考試考前培訓,通過執業助理醫師和執業醫師考試40人,經過培訓提升了醫務人員的能力素質,從而提高了醫務人員的從業資格持證率。

2.崗位大練兵大競賽。牢固樹立“規范醫院管理、提升醫院服務質量”理念,堅持“預防為主、治療并重”的工作方針,采取臨床實踐、考核考試和技能競賽方式,組織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衛生技術人員學習常見病、多發病治療等專業理論知識,強化技能操作訓練、掌握基本診療技術,以練促學、以賽促練,切實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綜合服務能力,2018-2020年組織各醫療衛生機構270名醫務人員開展技能大比武,分別評選出一等獎22名,二等獎44名,三等獎81名,并選派12名優秀人員參加省、州崗位技能大比武,榮獲州級團隊二等獎3枚,個人一等獎5枚,二等獎7枚,三等獎13枚,通過崗位技能大比武提高了醫務人員的專業知識和醫療技術水平。

3.藏醫藥人才師承教育項目。《根據州深度貧困縣中藏醫師承人員培訓實施方案》,我縣遴選縣人民醫院、縣民族醫院中藏醫人才共6人進行中藏醫藥人才師承教育培訓,周期三年,培訓采取跟師學習、獨立臨床實踐、理論學習的形式進行,其中培訓指導老師2人,繼承人4人。通過培訓,繼承人能較好地繼承掌握老中藏醫藥專家的臨床經驗與技術專長,成長為中藏醫藥理論基礎扎實、臨床(實踐)能力較強、具有良好醫德醫風的中藏醫藥骨干人才。

4.民族醫藥人員知識與技能培訓項目。貫徹“中西醫并重”的衛生工作方針,充分發揮中藏醫專科優勢,積極運用中醫藥在疾病防控、應急處置以及醫療救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近三年選派縣民族醫藥專業技術人員7人次,參加省州衛生部門舉辦的中藏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培訓,通過培訓提高了民族醫藥人員的中藏醫藥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與現代醫學知識、技能和臨床經驗有機結合,熟練地運用中藏醫藥、中西結合方法防治疾病,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中藏醫醫療保健服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5.疾控人員崗位培訓項目。按照關于舉辦省深度貧困縣疾病預防控制人員崗位培訓班的相關文件要求,近三年,我縣選派衛健局副局長、cdc副主任和疾病預防控制人員共31人參加了省級衛生部門舉辦的疾病預防控制人員崗位培訓,培訓包括“疾病預防與控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疫情報告及健康相關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監測與干預、實驗室檢測分析與評價、技術管理與應用”等內容,通過培訓全面提升疾控人員的疾病預防控制能力。

6.衛生管理干部培訓項目。按照省衛生健康委關于舉辦深貧縣衛生健康管理干部培訓班的通知要求,近三年組織縣衛生健康局局長、公立醫院院長、專業公共衛生機構領導干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負責人參加了衛生管理干部培訓班,受訓25人次,通過培訓提高了我縣醫療衛生機構管理人員的綜合管理素質和行政管理能力。

7.技術骨干進修項目。按照深度貧困縣縣級衛生技術骨干進修培訓項目要求,2018年-2020年選派縣級醫療機構及部分鄉鎮衛生院12名技術骨干到對口支援單位進修,進修時間為半年,培訓內容包括臨床醫學、護理、檢驗、醫學影像、口腔等專業,通過進修增強了醫務人員的醫技水平,同時也提高了縣級醫療機構的服務能力。

8.全科醫生轉崗培訓項目。按照上級下達的目標任務三年共完成全科醫生轉崗培訓25人次,培訓采取學時制與學分制相結合、集中培訓與分散自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截止目前,我縣有全科醫生61名,全科醫生持證率為63%,通過該項目的實施消除了鄉鎮衛生院全科醫生空白點,完成了“一鄉一全科”的目標,也為鄉鎮衛生院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落實分級診療制度等工作提供了人才保障,鄉鎮衛生院的服務能力得到明顯增強。

9.鄉村醫生達標培訓項目。根據《州深度貧困縣“一村一醫”培訓提能實施方案(2018-2020年度)》要求,結合我縣實際制定了我縣“一村一醫”培訓實施方案,對培訓工作做了詳盡的安排和部署,邀請市第五人民醫院“傳幫帶”老師和衛健系統業務骨干對鄉村醫生進行授課,三年共培訓村醫456人次,通過理論學習和臨床實踐,增強了鄉村醫生的診斷和處理一些常見病、多發病和地方病的能力,強化了無菌操作意識,掌握了常用操作技能,熟悉了合理用藥方法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疾病預防控制和婦幼保健衛生知識,增強了責任心,改變了服務意識。

(三)人才招引

1.招募“三支一扶”計劃自愿者。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大學畢業生到深度貧困縣工作相關優待政策,積極引導大學生向我縣流動,2018-2020年招募“三支一扶”計劃自愿者支醫人員13人。截止目前衛生系統共招募“三支一扶”計劃自愿者17名,其中8人已轉為醫療機構在編人員,另有9人在服務期內。該項目的實施解決了我縣基層衛生院人少事多,缺編少人的現況,進一步增強了基層衛生院人才隊伍建設,也為解決大學生就業、促進社會事業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2.暢通人才招引渠道。2018-2020年采取考核、考試招聘,縣外調入等方式招聘在編衛生人員29人,招聘員額制人員38名(其中專業技術人員33人中辭職2人),各醫療衛生機構招聘編外人員137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15人)。

(四)醫療衛生對口支援。

1.“傳幫帶”工作。加強與市第五人民醫院、縣、市人民醫院對口支援幫扶工作,充分發揮“傳幫帶”作用,三年來,接受省內對口支援單位選派“傳幫帶”人員74人(其中35人次,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8人次,市第五人民醫院31人次),通過“傳幫帶”師帶徒為我縣培養衛生人才160名。在“傳幫帶”專家的大力支持下,縣人民醫院提前完成了泌尿外科、婦產科州級重點學科申報工作,使泌尿外科從沒有專科手術開展到能開展多項泌尿外科手術,從沒有專科人才到逐漸形成泌尿外科專業團隊,從常見病多發病到疑難、危重、腫瘤病例的治療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婦產科能開展一系列婦科腹腔鏡手術如腹腔下異位妊娠、子宮切除、卵巢囊腫等手術;在“傳幫帶”專家的帶教下,縣婦計中心開展了股靜脈穿刺、兒童被動操、聽力篩查、宮頸錐切、剖腹產等新業務。

2.醫聯體建設。2019年5月,縣人民醫院與市人民醫院開展了醫聯體建設以來,由市人民醫院選派1名副院長、8名兒科醫生和16名護理人員輪流到縣人民醫院開展兒科診治工作,打破了縣人民醫院無兒科的現狀。

3.人才培養幫扶。各醫療機構先后派出醫務人員18批次共計100余人次到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第五人民醫院和縣就醫院管理、醫療、護理、檢驗、放射、執法、公共衛生、慢病管理、衛生城市創建等方面工作開展為期3天至1年不等的免費進修學習,為縣培養了一批本土醫療衛生專業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

4.援建項目。我縣選派7名業務骨干到省市中醫院跟班學習1年,選派人員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系統學習相關疾病的臨床診治工作,同時省舉辦了助產士、全科醫生及現代醫院管理等培訓班9期,為我縣培訓了32名醫務人員及管理人員。

對口支援幫扶工作采取“請進來”、“送出去”方式,帶教人員通過組織查房、手術示教、疑難病例討論、專題講座等各種臨床帶教形式,為我縣培養優秀的專業技術人才,使他們成為醫療技術骨干,有效緩解了醫院人才技術短缺的問題,提升了醫院整體醫療技術水平,為我縣打造了一支愿承擔、有能力、可支撐的本土醫療衛生人才隊伍。

(五)人才穩定工程。

1.鮮明用人導向激勵機制。各醫療機構把專業技術人才在臨床一線、疫情防控的工作經歷作為職稱晉升、崗位聘用、評優評先、提高待遇的重要依據;積極組織醫務人員參加各類優秀人才推薦評選工作,其中推薦12名長期在一線工作且成績突出的醫務人員申報全省民族地區基層優秀人才基金獎項,經省衛生健康委評選出6名基層優秀人員,發放全省民族地區基層優秀人才基金2萬元/人。為樹立典型,表彰先進,激勵廣大黨員干部職工和醫務工作者積極投身抗擊疫情工作,今年經縣人事部門批準同意,評選出縣人民醫院等14家醫療衛生機構為嘉獎集體,劉娟等66人為嘉獎個人。

2.保障待遇留住人才。縣衛生系統嚴格按照相關文件規定落實艱苦邊遠地區津貼、鄉鎮補貼、高海拔地區折算工齡補貼、績效工資、休假等政策。

3.嚴格政策穩定人才。嚴格按照人才引進項目規定,實行最低服務年限制度,2018年以來,我縣通過陽光天使計劃項目引進人員中有3人未滿服務期限提出辭職,按照項目規定共收回學費補助金12200元,并收取違約金6100元,收回資金已全額上繳國庫;定向培養醫學生有兩名違約,因未到縣報到,違約責任由州衛健委統一辦理。

4.嚴格考核約束人才。各醫療機構將衛生技術人員的工作業績、資格考試等情況納入年度考核考評,與績效發放、評先評優掛勾。

三、存在的問題

(一)引才不易,留才也難。一方面是由于工資待遇、環境條件等因素的制約,沒有吸引優秀人才的良好條件,要引進和留住高學歷、高素質專業人才難;另一方面是目前的專科、本科畢業生對就業形勢存在著脫離實際的高期望值,不愿到少數民族地區工作;三是人才流失嚴重,一旦有大醫院召喚,便有人抵不住誘感,2018年以來,系統內職工已有9人辭職另謀崗位(其中包括2名員額制人員),且大部分辭職人員是醫院培養的業務骨干或中堅力量。

(二)人才培養困難,遞隊建設難以形成。一方面是現有人員緊張,派出醫務人員進修、學習,往往會打亂醫院的工作安排,若派出學習人員過多,遇到突擊性任務,就會出現人員緊缺的尷尬局面,人員緊張,往往使醫院管理者放棄或壓縮進修人數。另一方面是經費緊張,主要是指基層衛生院,外出進修、學習需要大量的資金,然而目前基層衛生院財務狀況比較拮據,不可能拿出較多經費來保證醫務人員的進修、學習;三是縣級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年齡結構老化,存在青黃不接、中層斷檔的現象,缺乏經驗豐富的學科技術帶頭人;以上因素導致衛生人才梯隊建設難以形成,中青年業務骨干較為缺乏。

(三)定向培養項目制約了人才引進。一方面近年來實施定向生培養計劃為我縣簽訂了定向醫學生培養協議22份,解決了人才引進難的問題,但同時也因定向生占用了大量專業技術人員編制,導致醫療機構無法進人的現象。另一方面定向人才培養專業較局限僅有臨床醫學和中醫學,對基層醫療機構急需的兒科、影像等緊缺的專業性人才因受編制限制無法引進。

四、建議與意見

(一)調整定向培養醫學本(專)科生項目。定向培養項目周期長、投入大、服務時間短,且占用了部分醫療衛生單位的編制導致缺編少人。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希望通過面向大中專院校畢業生進行考核考試招聘方式引進人才,一方面招聘專業可由各單位根據當年需求申報計劃,另一方面招聘人員當年即可到醫療機構就業,減少缺編少人的現象發生。

(二)繼續實施鄉村醫生定向委培和達標培訓項目。現有鄉村醫生多數是由六七十年代的赤腳醫生和具備初中以上學歷的人員,醫療衛生知識老化或醫療衛生服務基礎知識較差,雖然大多數鄉村醫生獲得了《鄉村醫生執業證書》,但實際醫療服務能力卻達不到工作要求,只能作為一個哨點存在,希望通過繼續實施鄉村醫生定向委培和達標培訓項目,進一步提升鄉村醫生的服務能力和專業知識水平。

(三)持續開展在職培訓、人才招引、對口支援、人才穩定工程。通過以上項目的實施進一步加強醫療機構的服務能力和醫療水平,全面壯大衛生人才隊伍,為推動深度貧困縣健康扶貧和衛生事業發展提供堅強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