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辦脫貧攻堅年度工作總結
時間:2022-03-01 10:12:24
導語:扶貧辦脫貧攻堅年度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今年以來,縣堅持以扶貧開發重要戰略思想和兩次視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為指導,圍繞“一達標兩不愁四保障”和“兩增收兩提升一兜底”目標任務,實行戰時機制,以戰時狀態過篩子、補漏洞,扎實推進脫貧攻堅“雙清零”及各類問題整改,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成效,確保脫貧攻堅決戰完勝。
一、強化“三項機制”,以“戰時狀態”抓落實
指出,“打贏脫貧攻堅戰,組織領導是保證”。今年以來,面對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我縣堅持“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以“戰時狀態”決戰脫貧攻堅。
強化決策機制。建立指揮部。始終以脫貧攻堅工作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成立了縣脫貧攻堅決戰指揮部,縣委書記、縣長任總指揮,分管領導任指揮長,設2個副指揮長以及5個工作組,統籌指揮全縣脫貧攻堅工作,精準下達指令,推動各項舉措落地落實、執行到位。健全專業隊。從農業、人社、水務、民政、財政、宣傳等“兩增收兩提升一兜底”主要部門選派掛職干部。執行例會制。共召開指揮部周例會23次、發出指令153次,緊緊圍繞問題整改“十個清零”逐條逐項、逐村逐戶集中研判,匯總工作進展,統籌指揮全縣脫貧攻堅工作。
強化執行機制。縣委縣政府牢牢扛起脫貧攻堅問題整改主體責任,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以上率下,認真履行第一責任人責任,對整改落實中的重大決策親自部署,重大問題親自調度,重要情況親自過問。各責任單位迅速行動,各負其責,以“1+8”工作機制為抓手、9個工作組協同作戰,22個專項行動強力推進,舉一反三查問題,即知即改抓落實,形成上下聯動、合力整改的整改工作格局。
強化督辦機制。組建縣委縣政府督查辦公室,對縣委縣政府關于脫貧攻堅的各項決策部署和指揮部指令落實情況進行跟蹤督辦,對整改落實不到位的進行專題反饋,形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再篩查——再整改”問題整改模式,組織開展脫貧攻堅專項督查5次,形成督查專報5期,確保了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音。
二、聚焦“清零行動”,以“密實態度”過篩子
強調,“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要逐項逐戶對賬銷號,確保不留死角”。在排查整改過程中,我們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各項工作部署,圍繞“雙清零”行動,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打出了一套“連環組合、高效協同”的脫貧攻堅組合拳。
聚焦問題過篩子。把各級督查反饋問題整改作為重中之重,與考核督查、扶貧審計等發現問題的整改統籌起來,全面盤點整改情況。一查問題整改完成情況;二查整改責任落實情況;三查問題整改成效;四查同類問題舉一反三情況。截止目前,省巡視整改反饋問題4方面20個問題159條整改措施,完成159條,整改率100%;省級交辦問題6類63條問題,整改63條,整改率100%;省級掛牌督戰問題5條,整改5條,整改率100%,各類反饋問題實現整改清零。
逐人逐戶過篩子。全縣202支工作隊、3368名結對幫扶黨員深入貧困戶和邊緣戶家中,一戶一戶走訪,一人一人篩查。重點篩查“兩不愁三保障”有沒有保障,持續增收有沒有保障,五保低保貧困戶兜底有沒有保障,有沒有因病因學返貧現象等問題。及時發現問題、找準根脈、列出清單、扎實整改,實現了建檔立卡貧困戶全覆蓋,篩查發現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確保成色過篩子。堅持掛牌督戰、地毯式排查,對照貧困退出驗收標準,逐村、逐戶、逐人篩查貧困人口脫貧5項指標和貧困村退出13項標準落實情況。一查穩崗就業、產業扶貧情況,確保各類損失有效彌補;二查動態監測、兜底保障、易地扶貧搬遷情況,確保脫貧成果不斷鞏固;三查短板弱項、集體經濟發展質量效益,確保工作落實精準到位;四查數據質量,確保扶貧數據準確、全面、真實。目前,各項篩查整改任務已完成,21個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入住率、拆除率、復墾率均為100%,有勞動能力的1252人穩定就業,扶貧信息系統錯誤數據實現清零。
三、落實“四項措施”,以“創新精神”建機制
指出,“完成脫貧攻堅工作任務,需要不斷改革創新扶貧機制和扶貧方式”。我們始終把制度創新、措施創新、辦法創新放在首位,以創新精神健全機制、補齊短板、堵塞漏洞。
創新制度補短板。針對易地扶貧搬遷、產業發展、特殊貧困家庭基本生活救助等問題,出臺了《縣光伏扶貧電站收益管理辦法》《縣產業扶持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縣促進電商企業發展扶持辦法(修訂)》《縣無勞動能力建檔立卡貧困戶救助意見》等一系列政策辦法。針對駐村幫扶工作,選派20名覺悟高、素質好、能力強的機關事業單位干部到村擔任黨支部書記,制定下發考勤管理、履職清單、工作保障等十項制度,實現了干部駐村幫扶和單位結對幫扶“精準全覆蓋”。
創新辦法堵漏洞。針對貧困勞動力就業難問題,拿出財政資金2500萬元,為貧困勞動力提供就業崗位500個。針對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兜底保障問題,出臺了基本生活救助政策。針對防止返貧問題,出臺防貧救助辦法,建立了防貧救助基金。針對老年人穩定脫貧問題,出臺了“孝贍養老”助力脫貧攻堅措施。針對扶貧資金效益問題,制定了產業扶持資金不同階段適用政策。針對“戶貸企用”問題,研究明確了扶貧小額信貸資金后續規范監管措施。針對農村深度貧困問題,統籌扶貧移民與農村養老資金1000萬元,興建了8個“幸福大院”和201個日間照料中心。
創新機制夯基礎。始終把防止返貧監測預警作為鞏固脫貧成果、提升脫貧質量的有效抓手,嚴格落實“四不摘”要求,建立返貧致貧預警監測和動態幫扶機制。針對收入不穩定戶和存在返貧風險戶五類人口146戶372人,分類幫扶,入戶對接,一戶一策,精準扶持。有勞動能力的73戶246人中已就業73戶98人,無勞動能力的73戶126人中符合條件的全部實現兜底保障,實現貧困人口動態清零達標。
創新舉措提品質。把公路建設作為推進鄉村振興、鞏固脫貧成果的重要載體,投資3.3億元建設“四好農村路”68條340公里,帶動沿線鄉村養殖、種植、旅游等產業和865個農村合作社蓬勃發展,形成了“一帶一廊”示范、各鄉村跟進的農林文旅康產業融合發展新格局,被國務院扶貧辦、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命名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去年全省“黃河一號、長城一號、太行一號”旅游公路首批建成路段啟用儀式在我縣召開。把“三農”領域改革作為激發內生動力的重要途徑,凋敝宅基地處置改革省市領先,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經驗在全省交流,“農村房地一體”確權登記發證國家級改革試點成果顯著,實現了農村土地增效、集體農民增收、社會資本增投、人居環境增色。
四、實施“八項內容”,以“較真勁頭”交總賬
強調,“脫貧攻堅戰不是輕輕松松一沖鋒就能打贏的,從決定性成就到全面勝利,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依然艱巨,決不能松勁懈怠”。今年以來,我們持續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全面落實“兩增收兩提升一兜底”要求,以“較真勁頭”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成色和成效。
產業扶貧帶增收。堅持以特色農業、旅游、光伏、電商四大產業為支柱,將產業項目申報與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就業掛鉤,以“一村一品一主體”為抓手,抓項目、擴規模、創品牌。近年來,共安排扶貧專項資金1.5億元,實施產業項目近400個,28個貧困村全部實現了“五有”全覆蓋。特別是養蜂產業,成功注冊“蜂蜜”國家地理標志,積極探索“公司+合作社+農戶+基地”產業聯合體模式,精準助推脫貧增收,先后榮獲全國蜂業優秀之鄉、全國養蜂精準扶貧示范縣。同時,結合生態優勢,狠抓生態產業扶貧,全縣聘用生態管護員677人,其中貧困戶管護員412人,占比61%,戶均增收8123元,探索出了一條以發展生態為核心的產業脫貧之路,被生態環保部授予“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榮譽稱號。
就業扶貧助增收。按照樓陽生書記“人人持證、技能社會”要求,創新培訓模式,利用職培云、釘釘、云課堂、電子課件等方式開展線上線下培訓,全年完成培訓貧困勞動力3885人,實現了全縣貧困勞動力“應培盡培、愿培盡培”全覆蓋,培訓率、持證率均達到100%,其中有634人取得了技能鑒定證書,占貧困勞動力的16%。通過產業項目帶動、技能培訓助推、扶貧車間吸納、外出務工轉移、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五條途徑,幫助4216名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確保全縣貧困勞動力戶中至少有一人務工就業。
兜底保障穩增收。通過特困人員供養、低保、基本生活救助、殘疾人“兩項補貼”等政策,及時將符合救助條件的無勞動能力的貧困對象全部納入救助范圍,全縣1895個無勞動能力貧困戶實現兜底保障全覆蓋。將建檔立卡等貧困家庭學生納入資助范圍,全面落實貧困家庭子女資助政策,義務教育階段適齡貧困兒童就學保障全覆蓋。積極推進“雙簽約”提質增效,對農村貧困人口患病情況實行動態監測,確保貧困戶基本醫療保障全覆蓋。
住房飲水雙提升。實施農村危房隱患、飲水安全隱患清零行動,建立工作臺賬,確定責任人、時間表、路線圖,倒排工期,掛圖作戰。截止目前,共完成4266戶房屋鑒定、507戶農房質量提升工程、7414戶農房外立面提升工程,實現了貧困戶危房隱患清零。針對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實施了全縣飲水困難村雙水源行動,完成874處水質檢測任務和54處農村飲水鞏固提升工程,實現飲水安全隱患清零。
環境整治促提升。把住房安全提升、用水保障提升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拆違治亂相結合,在全市率先打響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攻堅戰,開展了拆違治亂、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廁所改造、衛生鄉村“五大專項行動”,農村面貌煥然一新,全縣12個村榮獲市級“村莊清潔行動”先進村,竇莊村成功創建省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范村。
以點帶面強引領。先后在樊村河鄉、土沃鄉、固縣鄉組織召開了全縣農村房屋安全提升現場推進會、全縣脫貧攻堅“雙清零”暨基礎資料現場推進會、全縣加強脫貧攻堅易地搬遷小區黨組織建設工作會議,通過現場觀摩的方式交流經驗、查找不足、明確要求,為全縣“雙清零”工作和脫貧攻堅工作樹立樣板。
緊盯重點抓難點。積極主動推進小額信貸投放工作,截止9月底,扶貧小額信貸累計完成1837.25萬元,占全年任務的108%,同時,加強風險防控,建立風險臺賬,嚴格落實扶貧小額信貸風險防控措施,把風險降到最低。通過全面清查、摸清底數、分類固化、確定權屬、建章立制、長效管理,進一步加強扶貧資產管理,完善扶貧資產監督機制,提高了扶貧資產的規范性、安全性、有效性。
總結宣傳全力抓。全方位、多維度、大力度開展脫貧攻堅總結宣傳工作,明確各部門責任分工,多層次、分類別總結脫貧攻堅工作,大力度宣傳脫貧攻堅顯著成就,形式多樣、特色鮮明開展“10.17”國家扶貧日活動,多渠道集中展示扶貧特色和脫貧攻堅成果,生動講好扶貧故事,弘揚脫貧攻堅精神,增添持續奮進動力。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緩;滴水穿石,一滴不可棄滯。我們將堅持以扶貧開發重要戰略思想為指導,堅持精準方略、下足繡花功夫,切實抓好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工作落實,以“戰時狀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向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全縣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六、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堅持“四個不摘”,做好過渡工作
貧困群眾的穩定脫貧不是終點,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是脫貧群眾邁向富裕幸福生活的起點,要實現這一目標,中央提出了設立脫貧鞏固期。就我縣來說,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發展不充分、不平衡問題依然十分突出,設立并做好脫貧鞏固期工作的任務艱巨,責任重大,將脫貧群眾扶上馬、送一程是我們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四五”期間,我縣扶貧工作必須堅持和落實好中央確定的“四個不摘”,即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做好脫貧攻堅過渡期各項工作。
(二)堅持持續幫扶,實現致富目標
我縣脫貧群眾雖實現了穩定脫貧,但有很大部分群眾是靠各級的幫扶“輸血”實現的,貧困戶的自我發展能力差,“造血”機能不全,仍需持續扶持,恢復其“造血”機能。針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需進一步扶持其發展增收產業,使其實現自我發展并逐步致富的目標。“十三五”期間,我縣共新建21個易地扶貧集中安置點,有1278戶3201人實現穩定脫貧,但群眾搬遷后,還需進一步持續扶持,才可能實現富起來的目標。針對移民的扶持要全方位進行,一是加大產業扶持力度,逐步實現由“輸血”到“造血”的轉變,實現貧困戶自我發展致富。二是繼續進行技能培訓,提高勞動力素質,實現就業致富。三是設立提供公益崗位,讓弱勞力、半勞力的貧困戶實現穩崗就業,解決移民后顧之憂,逐步致富。四是創新機制,完善移民社區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體系,讓移民實現穩得住、能致富目標。
(三)完善監測機制,實現返貧即扶
脫貧過渡期,進一步完善返貧監測機制和網格,實現返貧即扶是基層扶貧工作的重點,要堅持“未貧先防防扶結合 分級管控精準施策”的原則,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織緊織密返貧預警網,建立完善防止返貧預警監測和動態幫扶機制,探索建立網格化扶貧監測機制,實施動態管理、動態幫扶政策,下好精準幫扶棋。真正實現“未貧有預警返貧即扶持”的目標,不斷提高低收入群眾的生活滿意度、幸福感,做到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四)織牢兜底保障制度,實現應保盡保
進一步完善五保、低保兜底保障制度網格,實現現有條件下的應保盡保。逐步完善擴大兜底保障范圍,把子女贍養力弱的低收入老人、部分或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低收入老人納入低保保障對象。通過社會資助和加大政府投入,進一步完善和逐步提高農村養老金標準,逐步縮小養老標準的城鄉差距,逐步解決農村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真正實現城鄉一體化均衡發展目標。
(五)加強資金資產項目管理,建立長效機制
進一步健全完善資產管理制度,明確范圍、建立臺賬、摸清底數、明晰職責、精準管控、注重實效、完善監管,充分發揮扶貧資金項目效益,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
(六)加大職業技能培訓力度,實現穩崗就業
以建檔立卡貧困戶為重點,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深化“人人持證、技能社會”建設,以技能帶動就業增收。
(七)提高脫貧成效,實現有效銜接
鞏固脫貧成果,提高脫貧成效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前提和基礎,我縣過渡期扶貧工作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縣鄉村振興戰略的進程。“十四五”期間實現脫貧成果與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銜接,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汗水與加倍的努力,在脫貧過渡期間,我們要進一步提高脫貧質量與成果,才能有效地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化機制體制、規劃、政策、人才等方面有效銜接,為鄉村振興做出更大的貢獻。
- 上一篇:文旅局工作總結及工作計劃
- 下一篇:安全生產執法檢查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