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支持計劃文化工作者專項工作總結
時間:2022-06-10 05:12:35
導語:人才支持計劃文化工作者專項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自2013年以來,我縣嚴格按照國家、省、市關于“三區”文化工作者專項選派培養管理工作有關要求,把“三區”文化工作者專項選拔培養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并作為加強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的有效抓手,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督促協調,落實專項經費,嚴格考核評估,主要采取脫產培訓、崗位鍛煉、基層各類團體等培養方式,有力有序地組織開展了“三區”文化工作者專項選派培養管理工作,為我縣文化繁榮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現將此項工作開展情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縣從2013年開始,截止2020年累計選培文化志愿者14人,選派文化志愿者50人,招募文化志愿者107人,共收到資金335.6萬元,支出335.5萬元。其中2014年選培文化志愿者2人,選派8人,招聘12人,落實項目資金61.6萬元,當年支出56.4萬元;2015年選培文化志愿者2人,選派10人,招聘12人,落實項目資金44萬元,當年支出44萬元;2016年選培文化志愿者2人,選派10人,招聘22人,落實項目資金64萬元,當年支出6萬元;2017年選培文化志愿者3人,選派10人,招聘22人,落實項目資金64萬元,當年支出14.3萬元;2018年選培文化志愿者3人,選派4人,招聘11人,落實項目資金30萬元,當年支出103.2萬元(含上年結轉);2019年選培文化志愿者2人,選派4人,招聘14人,落實項目資金36萬元,當年支出61.2萬元(含上年結轉);2020年選派4人,招聘14人,落實項目資金36萬元,當年支出46.8萬元;2021年支出3.6萬元,目前結余為140元。我縣“三區”經費按照《“三區”人才支出計劃文化工作者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切實保證資金管理規范,接受財政、審計部門對“三區”專項經費的監督管理,明確使用范圍,嚴格撥付程序,保證專款專用。對“三區”文化人才支持計劃上級給予的補助資金專項工作經費,我們嚴格按照上級要求,用于下派人員的工作補助、差旅費和培訓等,做到支出有據,專款專用。
二、項目實施情況
1.著眼需求務求實效
為使“三區”文化工作落到實處,我局組織相關部門和人員就服務工作開展調查研究,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制定工作計劃。一是縣圖書館針對鄉鎮文化站及村共享工程服務點和圖書室管理的薄弱環節,下派技術骨干,積極開展共享工程服務和古跡(地方文獻)普查登記、圖書分類、編目、上架等業務培訓。二是縣文化館針對我縣十八鄉鎮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小曲》傳承問題,選派“三區”文化人才深入到鄉鎮調研、采風,搜集具有代表性的小曲表演形式,將搜集的素材加以篩選、整理,形成圖像資料,將整理好的圖像資料、音響制品進行推廣,進一步激發了當地群眾傳承發展小曲的積極性和熱情。同時,文化館又根據鄉鎮村實際精神文化需求,派遣招聘的文化人才深入各村為村民排練廣場舞和秦腔戲等。這些幫扶一方面有力地促進了當地文化工作,另一方面也提高基層文化工作者的業務素質。三是結合精準扶貧“扶志扶智”工作,組織全縣18鄉鎮的文化站長、文化專干和260個行政村的文化社團負責人參加“三區”人才培訓,通過聘請參加過全省“三區”文化人才選送的袁雅峰、緱紅斌等文化人才系統講授農家書屋管理、農村文化活動開展、農村數字放映等課程,極大地提高了基層文化工作者的理論水平和業務素質。同時,我縣堅持每年組織開展宣傳理論骨干、文化專干、文物保護、圖書管理、非遺傳承人等各類鄉土文化人才培訓班,累計培訓1600多人(次),充分發揮了人才引領的作用。四是豐富城鄉群眾文化活動,加快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不斷深化圍繞全縣的發展思路和重點工作的目標任務。利用“三區”人才文藝骨干做好文化宣傳;堅持文化下鄉活動,廣泛開展元旦、春節等重大節日的系列文化活動;不斷豐富廣場文藝匯演、群眾歌詠比賽、群藝大舞臺等覆蓋城鄉行業社區的民間文化活動;不斷規范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鄉鎮文化站和農家書屋的開放活動;推廣普及音樂、美術、書法、舞蹈、武術等大眾文化;加強未成年人、老年文化事業,讓群眾廣泛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不斷滿足群眾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
2.真抓實干,突出特色
通過選派人員和志愿者的不斷創新舉措、狠抓落實,打造了具有特色的地方文化品牌。一是把“三區”文化同精準扶貧相結合,助力精準脫貧,文化志愿者深入鄉鎮引領農村文藝骨干編排并設計了精彩的文藝節目,有小品《打工哥哥回來了》、快板《精準扶貧宣傳車》等創作文藝作品,劇目成功演出并贏得觀眾一致好評,相繼延續在全縣范圍內的30多個村舉辦了節日文藝晚會,為廣大人民群眾節日文化生活送上了一場文化盛宴。二是文藝志愿者積極主動聯系各包抓的鄉鎮,挖掘和整理了當地的民間文化,排練了小曲、《跑驢舞》、《跑旱船》、《武術》、《秧歌》、《剪紙》和《木人摔跤》等節目,這些節目均參加了2019年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精彩紛呈,有聲有色,贏得廣大觀眾陣陣掌聲和歡呼。三是針對今年疫情期間特殊情況,縣文旅局組織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文藝人才和志愿者開展“網上大練兵”“網上圖書館”“非遺“快手”網上直播”“文旅快手大V”等活動,通過多種創新形式,積極創作傳播抗擊疫情系列主題文藝作品,謳歌奮戰在抗疫一線的白衣天使和時代英雄,向廣大群眾展示了新時期文化工作者的責任和擔當,用積極向上、青春活力、振奮人心的文藝作品,展現了開放、發展、美麗的軒轅故里新形象,切實把主題教育激發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轉化成為建功新時代、爭創新業績的實際行動。四是選派的文藝人才為各鄉鎮指導排練的廣場舞參加了縣“泰華商城杯”慶“三八”廣場舞大賽,成績斐然。五是文旅局主辦的“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暨縣“紅色文藝輕騎兵”文化惠民演出活動中,有12名文藝人才用喜聞樂見形式宣傳了黨的精神,為廣大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鼓舞了人心,樹立了信心。六是衛視《扶貧第一線》欄目組走進縣山門鎮旺興村進行實況錄制,所表演的節目中有三區文化人才表演的小曲《李三娘推磨》、舞蹈《春天的芭蕾》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藝節目,為旺興村周邊父老鄉親送上了一道文化大餐。七是整合各鄉鎮文化資源,由縣文旅局舉辦了近幾年來的首次《農耕文化展演》活動,期間各鄉鎮選派去的文藝人才各顯才藝,使展演活動各具特色,仿佛讓人們追尋農耕文化在的形成過程和發展軌跡,昭示傳承農耕文明、發展現代農業、實現科學發展的智慧。
3.扎實推進、取得實效
我縣通過認真落實“三區”文化人才支持計劃工作,各項工作扎實推進,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下派“三區”工作人員與受援鄉鎮進行無縫對接,摸清受援單位文化工作整體情況,明確工作重點和責任目標,發揮個人文化專長,結合受援單位文化工作實際,主要利用雙休日和節假日,廣泛開展鄉鎮文化站免費開放、群眾性文化活動、文化遺產挖掘、保護、傳承、農家書屋管理等工作,有針對性地開展幫扶和指導。同時,還結合農村工作特點和鄉土人情,采取農閑長期幫教與農忙短期項目服務相結合。根據農村工作自然規律,農閑時節群眾業余時間充足,采取集中時間重點培訓、集中培訓;農忙時節群眾勞動時間長、強度大,利用文化項目支持、組織文化活動演出,把握好原則性與實際工作的靈活性。上掛人員也按照要求,及時到崗到位。通過選派優秀文化工作者下鄉扶持,有力地促進了當地文化工作,提高了基層文化工作者的業務素質,充分展現了我縣文化人才良好的精神風貌。
三、機制建設情況
一是及時成立了以文旅局局長為組長,分管局長為副組長,縣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和行政股、財務股、文化文物股、規劃技術股等相關單位、股室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三區”文化工作者專項選派培養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文化文物股,具體負責項目實施的日常工作。二是結合我縣實際,完善了《“三區人才”支持計劃文化工作者專項實施方案》,縣文旅局及相關單位對“三區”人才支持計劃的目標任務、工作原則、基本要求、保障措施等方面,進一步理清了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標,靠實了工作責任。三是精心選拔人員。依據講政治、守紀律、顧大局、品德好、能吃苦、有特長的條件,從文旅局、縣文化館、圖書館、選派了4名業務骨干作為幫扶人才;從社會上招聘14名具有文藝特長的“三區”文化人才充實到我縣文化館及各鄉鎮開展文化工作。四是加強對招聘人員的管理。為了進一步加強對招聘的“三區”文化志愿者管理工作,我局從年初按照每個人員工作性質制定工作計劃,半年要求工作總結,全年對每個文化志愿者進行考核,對在工作中不積極、不主動的文化志愿者予以辭退,從而激發志愿者的內生動力,搞好本職工作。通過以上措施,我縣“三區”文化工作者專項選派培養工作得到了有力的組織保障。
四、存在的問題和原因
雖然我縣的“三區”人才支持計劃實施取得了較大的成效,但仍存在著一些的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志愿者工作開展情況參差不齊,喜憂參半;文化志愿者開展基層文化工作創新能力不足,難以充分發揮自身特長;資金不足,志愿者招聘效果不理想,資金使用有局限,志愿者工作很難以提升。
五、下一步項目實施發展的建議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建議:一是文化部、文化廳能制定相關扶持大綱、提供相關培訓使用的資料等,明確基層幫扶人員的輔導目標。二是增強幫扶的針對性。因地制宜,每年實實在在地幫助幫扶對象完成一兩個項目,力求見實效,有實績。三是希望幫扶要有連續性,上屆未完成的項目,下屆應主動繼續完成,確保幫扶效果。四是“三區”人才支持計劃資金使用應根據工作實際,靈活使用。
- 上一篇:文化旅游市場掃黑除惡回頭看工作方案
- 下一篇:水務局安全生產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