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老干部四就近服務工作總結

時間:2022-10-12 10:10:00

導語:社區老干部四就近服務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區老干部四就近服務工作總結

一、“四就近”工作開展情況

全區共有社區*個,自然社區占4*%。央屬、市屬、區屬混合社區占*%。軍隊大院社區占1*%。其余6%為鄉鎮。根據市老干部局資料顯示,目前居住在我區的離休干部共計6236人。其中,市屬離休干部有*人,區屬離休干部*人。(另外,央屬離休干部在我區居住的約有2000多人)。老干部平均年齡80歲,80歲以上有*人,城區居住的占98%,農村居住的占2%,能參加活動目前占40%,生活不能自理占17%,空巢老人占25%,患兩種以上老年疾病的占總數的98%。離休干部在社區的分布情況,多的幾十人,少的只有1人。

從以上數字我們不難看出,離休干部隸屬層級多,居住分散,并已經進入高齡期、高發病期。我區開展離休干部“四就近”工作已經七年了,從開展的整體情況看,效果是好的,得到了離休干部的認可,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一)領導重視,組織健全,資金支持。各街道成立了離休干部“四就近”服務工作領導小組,主管書記任組長。社區建立了離休干部“四就近”服務工作辦公室,書記為第一責任人,選出熱愛老干部工作、政治素質好、工作能力強的專兼職居委會工作人員和社區志愿者為離休干部提供服務。制定了《離休干部“四就近”服務工作意見》、《走訪慰問老干部制度》、《離休干部“四就近”服務工作人員的考核辦法》等,做到工作有計劃、有安排、有考核。去年,市區先后投入專項經費100多萬元,用于開展社區“四就近”工作。街道為社區老干部活動場地增加面積,購置電視機、投影儀、dvd、空調機、圖書資料等設備。為開展“四就近”服務工作創造了條件。

(二)利用老干部黨校社區課堂,確保老干部思想常新。離休干部雖然進入了“雙高期”,但他們對新形勢下的新思想、新事物、新政策,對國內、國際形勢,對市、區經濟社會發展仍然非常關心。為滿足他們的需求,我們先后在離休干部集中的28個社區開辦了老干部黨校社區課堂。定期為老干部播放理論學習輔導、國內外形勢、領導通報情況等光盤。年初,為了讓老干部們能夠更加深刻地領會“十七大”報告精神,我們組織了老干部“十七大”理論學習報告團到部分社區進行宣講。

(三)結合實際搞活動,豐富老干部精神文化生活。根據老干部的居住情況、特長愛好和身體狀況,利用社區活動站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今年,按照全市“高舉旗幟促和諧,攜手奧運樂晚年”主題實踐活動的要求,積極開展“紀念建黨87周年”和“攜手奧運”活動,組織老干部參加市、區組織的“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我參與、我奉獻、我快樂”知識競賽和唱響奧運的演唱會。以書畫、攝影、專題片的形式,參與市里組織的展覽和展播。八里莊街道定慧東里社區,根據離休干部愛好、特長,經常組織才藝展示、棋藝競賽、文藝演出、演講、花卉展、攝影展和書畫展。北太平莊街道薊門里社區開辦了離休干部“茶聊室”,給老干部提供交流的平臺。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受到了老干部的普遍歡迎。

(四)提供生活服務,開展“五個一”活動。為了把離休干部“就近得到關心照顧”落到實處,在社區中開展了“五個一”活動。即:一是為每名老干部發放一張“社區聯系卡”,上面印有社區老干部工作人員的姓名、聯系電話,保證老干部在有困難時能及時和社區取得聯系;二是為每名老干部建立一份社區健康檔案,使工作人員對老干部的身體狀況做到心中有數;三是為“空巢”家庭以及身體較弱的老干部安排“一助一”服務對子,時時關心照顧老干部;四是利用社區醫療服務隊,為老干部開展定期上門服務;五是為老干部提供家庭保潔、上門理發等服務。

(五)搭建社區平臺,就近發揮作用。在老干部就近學習、活動、生活上得到照顧的同時,充分發揮老干部的政治優勢和豐富經驗。按照自愿量力的原則,較好地發揮了老同志自身優勢參與社區建設,為社區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幾年來,老干部經常為社區的發展獻計獻策,為社區居民排憂解難,始終保持著革命的本色,在參與社區黨建、維護社區治安,創建文明社區、文明家庭,凝聚人心、促進和諧和關心教育下一代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面對突如其來的5·12四川汶川發生8.0級的強烈地震,老干部積極捐款,真正體現了老黨員、老干部“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無私奉獻精神。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幾年來,我區“四就近”服務工作整體開展是比較好的,但是距離中央、市區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一是少數社區存在模糊認識,感覺做與不做關系不大。造成社區離休干部“四就近”服務工作不到位。二是少數離休干部存在著一定的顧慮,擔心組織上把他們推給社區管理,原單位不再關心他們。還有部分離休干部子女出于安全考慮,不愿老干部參加活動。三是社區離休干部分布不均,有的社區居住的有幾十人,有的只有1人,其中有央屬、市屬、區屬,也有的是軍隊的。老干部原來工作在不同部門,相互不太熟悉,給開展活動帶來困難。四是社區工作者多是身兼數職,工作量大,對離休干部“四就近”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社區因辦公條件簡陋,社區工作人員少,離休干部“四就近”服務工作進展遲緩。

三、2009年工作要求

今年3月,中組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離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見》(中組發〔2008〕10號,簡稱10號文件)。10號文件的出臺,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客觀需要,是離退休干部工作發展的內在要求。文件明確指出,要“利用街道、社區資源為離休干部搞好服務。在保持原有管理關系、服務關系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街道、社區的作用,讓離休干部就近學習、就近活動、就近得到關心照顧、就近發揮作用,逐步建立和完善單位、街道、社區養老機構、家庭相結合的離休干部醫療保健、生活服務體系,為離休干部提供醫療服務、學習活動服務和精神慰藉服務”。近年來,北京各城區充分發揮社區優勢,為離休干部高齡養老服務創新工作方法,利用街道、社區資源做好離休干部“四就近”服務工作。

根據中組部和市里的要求,2009年我區“四就近”服務工作要在鞏固、提高、發展上下功夫。已開展的要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鞏固,不斷提高工作水平,準備開展的成熟一個,發展一個。符合條件的社區要開辦老干部黨校社區課堂。

為更好地做好“四就近”服務工作。下面,講幾點意見:

(一)加強領導,健全機制。“四就近”服務工作是老干部工作向社區的延伸,各街道黨工委、鄉鎮黨委要高度重視“四就近”服務工作。主管領導要親自過問,明確責任人,層層抓落實。要定期研究“四就近”服務工作,健全工作機制,完善工作制度,做到年初有計劃,年終有總結。將“四就近”服務工作與社區黨建工作相結合,與構建和諧社區相結合,真正使“四就近”服務工作落到實處。不斷提高街道、社區黨組織和離休老干部對開展離休干部“四就近”服務工作重要意義的認識。

(二)認真學習,廣泛宣傳。市委組織部、市老干部局從2006年以來,先后制定印發了《關于進一步發揮社區優勢做好離休干部“四就近”服務工作的通知》(京組通〔2006〕34號)、《關于進一步辦好老干部黨校社區課堂的意見》(京組通〔2007〕31號)和《關于解決離休干部高齡養老社區“四就近”服務管理經費和工作指導經費問題的通知》(京組通〔2008〕4號)。10號文對做好離休干部“四就近”服務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9月份中組部副部長李智勇在全國離退休干部黨支部建設暨思想政治建設經驗交流會做了重要講話,對如何加強新形勢下離退休干部黨支部建設和思想政治建設提出了新要求。今天與會的同志會后要向各街道、鄉鎮的領導推薦學習這些文件,要組織老干部工作者、社區工作者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同時加強對離休干部的宣傳,讓老干部認識到,“四就近”服務是從離休干部進入“雙高期”的實際出發,是黨組織給他們的又多一層的關愛,是為他們享受晚年愉悅身心而搭建的一個服務平臺,使離休干部在享受服務的同時,盡其可能地為構建和諧社區做貢獻。

(三)加強協調,做好服務。“四就近”服務工作面臨的是進入“雙高期”的離休干部,涉及面廣,工作中要注意處理好幾個關系:一是處理好整體高齡化和大多數老同志體弱多病能否參加活動的關系;二是處理好社區服務與原單位服務管理的關系;三是處理好本地區、市屬、央屬離休干部資源共享的關系;四是處理好自愿量力與主動服務的關系。離休干部是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的先行者,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政治力量。我們要滿懷感情,主動服務,為離休干部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

要把“四就近”服務工作切實做好,街道、鄉鎮、社區是我們依靠的主要力量。基層工作千頭萬緒,街道、鄉鎮、社區的同志工作忙、任務重、非常辛苦,這里,我向在座的街道、社區的同志們表示感謝。我們要按照中組部、市區的要求繼續加大探索和實踐力度,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我區離休干部社區“四就近”服務工作水平,為老同志老有所養、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創造更好條件,為離休干部高齡養老服務開辟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