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公司“十一五”工作規劃
時間:2022-09-08 09:09:00
導語:紡織公司“十一五”工作規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指導思想:以全面落實科學發展展,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為總體指導思想。以提高國際競爭力為目標,以科技進步提升企業綜合水平為主線,以延伸加工增加產品附加值為重點,以承接國內外產業梯度轉移為契機,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以機制創新和技術創新為動力,實施“一業為主、多元發展”的戰略,做大做強主業,做特做專輔業,適時進入新產業,走系列化、特色化、精品化之路,加快棉紡織、農藥、首烏系列產品的開發。
2、戰略定位。到“十一五”末,把金昉公司建成具有較大規模、較高技術水平、較強科技創新能力,較高勞動生產率的省級紡織集團公司、國家大型紡織企業、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3、發展思路:①一業為主、多元發展。立足紡織主業,發展農藥和地方特產白首烏。
②主業延伸、發展特色、提高檔次、創造品牌。紡織業以軋花、紡紗(線)、織布(面料)、服裝一條龍配套發展,作為“十一五”主業發展的重點,占整個公司的70%份額。把農藥發展成環保型,把首烏發展成保健型。
③實施退二進三,集聚發展后勁。將搬進金昉工業園的紡織成員企業的幾塊土地進行投資開發,以集聚資金增強發展后勁。
④開拓多元化市場,開發物流產業,搞好現代服務,促進市場、產業互動協調發展。
4、發展目標:①擴大企業規模。規劃期末,棉紡錠規模達30萬枚,先進無梭織機500臺,服裝生產能力1200萬件。年銷售收入達30億元,工業增加值7.2億元,分別比2005年增長391%和388%,平均年遞增37.5%和37.3%。
②增強創新能力。規劃期內,要走產學研結合的道路,積極失言應用先進技術,增強技術創新能力,努力提高工藝技術水平和裝備水平,努力開發新產品,使新產品產值率達20%,棉紡織無卷化率、無結頭紗、精梳紗和高檔無梭布的比重提高到40%、80%、60%和80%。規模期內創省名牌3只,創省著名商標3只,爭取創中國名牌1只,創中國馳名商標1只,創建省級技術中心1個。
③提高產品檔次。要圍繞擴大出口、替代進口和滿足國內多層次的需求,對纖維、紡織品、服裝領域進行配套技術改造,研究關鍵技術,開發優質、高檔產品,做到棉天然纖維產品精細化、面料和服裝時尚化、功能化、舒適化。
④提高經濟效益。至2010年實現利稅3.3億元,比2005年實現的6106萬元增長44%,平均年遞增40.15%,其中實現利潤1.8億元,比2005年實現的3805萬元增長373%,平均年遞增36.5%。
⑤服務體系配套完善。規劃期內要建立健全物流、信息網絡,構筑企業創新平臺。
5、發展重點:①重點行業:在“十一五”期間仍然以發展棉紡織行業為重點。
②重點產品:著力發展5大類產品,做到原料多元化,結構多樣化,產品功能化、系列化、高檔化、時尚化:一是綠色生態棉紗、棉布系列產品;二是特種纖維混紡交織系列產品;三是針織復制專用紗系列產品;四是高檔時尚服裝面料系列產品;五是休閑服裝系列產品。
③重點項目:重點實施11個項目。
★擴大優質無結頭精梳棉紗生產能力項目。引進清梳聯及帶自調勻整的末道高速并條機、自動絡筒機,配套先進的國產精梳機、并條機、粗紗機、SKF或緒森牽伸細紗機等,形成20萬先進紗錠生產能力,生產成紗綜合質量指標達到烏斯特公報5%水平的優質無結頭棉紗4萬噸,總投資5億元,年新增銷售收入6.8億元,利稅6800萬元。
★開發高檔功能性針織專用紗生產項目。引進清梳聯、精梳機、帶自調勻整的高速并條機、全自動氣流紡紗機等,形成上產高檔針織專用紗1萬噸生產線,總投資1.4億元,年新增銷售收入2.5億元,利稅2500萬元。
★采用新型紡紗技術------緊密紡,生產高檔特種棉紗項目。引進世界先進水平的緊密紡,配套清梳聯、精梳機等前紡設備,生產高檔棉紗1萬噸,總投資1.5億元,年新增銷售收入2.5億元,利稅2500萬元。
★新增針織時裝生產規模項目。引進大園機、染色機、烘干機、定型機、縫紉機、整燙設備等,形成年產高檔針織時裝600萬件生產能力。總投資1.2億元,年新增銷售收入3億元,利稅4500萬元。
★新增高檔無梭布生產能力項目。引進國際先進水平的噴氣織機(劍桿織機),配套整經機漿紗機等設備,年產高檔面料2000萬米,總投資1億元,年新增銷售收入2億元,利稅2000萬元。
★研究多種天然纖維混紡與多組份化學纖維交織技術,開發高檔時裝面料項目。引進劍桿織機800臺,配套整經機、漿紗機等設備,生產高檔時裝面料2500萬米。總投資2.5億元,年新增銷售收入4億元,利稅4000萬元。
★新上服裝生產流水線,生產休閑服項目。新增高速縫紉機、裁剪機、整湯機等設備,年生產休閑服600萬件。總投資6000萬元,年新增銷售收入2億元,利稅2000萬元。
★高檔鉤花童毯、休閑面料出口產品技術改造項目。引進(或購置國產)電腦提花大園機,整經機、經編機、剪毛機、定型機、染色機等,形成年產高檔鉤花童毯等針織絨休閑面料生產能力。總投資5000萬元,年新增銷售收入1.8億元,利稅2000萬元。
★白首烏保健系列產品開發。采用新技術,對首烏保健食品進行擴能改造,同時新上首烏酒生產線,項目總投資5000萬元,年新增銷售收入1億元,利稅1500萬元。
★農藥廠擴能改造。現在生產線遷至縣化工園區,項目總投資5000萬元,年新增銷售收入1億元,利稅1600萬元。
★電纜廠技術改造項目。對目前適銷對路產品進行擴能改造,項目總投資3000萬元,年新增銷售收入1億元,利稅1300萬元。
以上11個項目,總投資15億元,年新增銷售收入27.6億元,新增利稅3.07億元,新增利潤1.38億元。
三、對策措施
1、堅持科學發展觀,加快《企業工業園》建設
在目前完善320畝土地征用手續的基礎上,于2006年12月底前完成金昉工業園前期基礎設施配套和新上10萬精梳紗一期工程;2007年初開始對三紡部、二紡部、一紡部10萬錠進行搬遷;在2007年、2008年期間加速開發高檔功能性針織專用紗和緊密紗高檔特種紗,再上10萬錠二期工程,在2008年上半年開始考慮三期工程;在2009年度新增600萬件針織時裝項目,同時開發高檔時裝面料,新上500臺無棱織機,形成年產2000萬米高檔面料的生產能力,通過招商引資新上600萬件休閑服裝生產線;2010年度對整個園區規劃進行填平補齊,形成30萬紗錠、3萬線錠、一個高檔面料、一個針織服裝、一個休服裝廠的生產規模。
2、加速人力資源開發,造就高素質職工隊伍
要制度“十一五”人才培訓規劃,進一步建立、完善人才招聘制度、員工薪酬體系、員工培訓體系及人才激勵體系;要實行培養與引進并舉的方針,廣泛開展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多渠道培養造就一批復合型的高級科技、管理、營銷人才;要積極開展創建“學習型班組”,爭當“知識型職工”活動,開展先進操作法的評選、命名、表彰活動,建立起運態的技術激勵機制,努力營造企業職工學技術、學業務的氛圍,造就高素質職工隊伍。
3、增強企業創新能力,全面提高企業素質
一是以構建制造業高地為目標,加速技術創新進程
一方面構建技術創新體系,提高創新水平。要在2006年底前健全、完善市級技術中心,和江南大學、鹽城紡織學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委托培訓、引進人才、聘用專業研究人員。到2008年年底使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對企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35%。
另一方面加快技術改造步伐,提高企業裝備水平。以建設金昉工業園為契機,實現生產流程的合現整合,形成高質量、高水平的增長點。
再一方面實施品牌戰略,提高主要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知名度和競爭力。在規劃期內創省名牌3個,爭取創在國內外市場上叫得響的中國名牌1個。
二是以建設現代化企業為目標,加速管理創新進程。在加速管理創新,努力提高經濟運行質量上創新。積極推行績效評價體系和5S管理體系。在推進信息化建設,提高企業快速反應能力上創新。
三是建立企業運行機制為目標,加速制度創新的步伐。努力把企業建成以產品為龍頭、以資本為紐帶、以技術創新為動力、以增強國際競爭為目標的大型紡織企業集團。
4、用好用足激勵政策,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
一是上爭專項貸款一塊。在立足自我的同時,要瞄準國家農業產業化專項資金、食品專項資金等大盤子,擠進籠子,爭取獲得專項資金20000萬元。
二是提高效益籌一塊。通過強化內部管理,提高企業的效益水平,要提足設備折舊資金、大修理基金和新產品開發基金,即每年可提750萬元資金用于技改。
三是外資嫁接補一塊。通過紗錠擴能改造、產品后道引伸、首烏新產品開發等多種渠道、多種方法進行招商引資,廣泛地開展合資合作,成立金昉招商引資領導小組,引進外資55000萬元。
四是優化股權結構增一塊。企業所有股東將分紅資金繼續留廠發展生產外,再按股權結構比例籌資4000萬元。采用增量擴股的方法,增加股金5000萬元,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和股份結構多元化,使部分成員企業向混合所有制企業發展。
五是進二退三增一塊。成立鹽城金昉房地產開發公司,利用現有城區內的農藥廠、三分廠、電纜廠、軋花廠以及公司總部的土地資源,采取“一次規劃,分年實施,一步到位”的措施,從2006年開始發批進行房地產開發,置換資金6000萬元,用于金昉工業園二期、三期工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