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教育培訓計劃
時間:2022-09-29 04:14:00
導語:干部教育培訓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全面提高我市干部隊伍整體素質和能力,推動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根據《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試行)》、《**—2010年青海省干部教育培訓規劃》和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的干部隊伍建設目標任務,結合我市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我市“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的工作大局,按照聯系實際創新路、加強培訓求實效和大規模培訓干部的要求,以增強執政意識、提高執政能力為重點,更新教育培訓理念,拓展教育培訓內容,創新教育培訓方式,著力提高干部教育培訓質量和效益,全面提高各級各類干部的素質和能力,為做大做強**,加快建設青藏高原區域性現代化中心城市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則
1、堅持以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牢牢把握教育培訓工作的正確方向。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廣大干部,把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大規模培訓干部的重點內容。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來謀劃、指導和推動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大力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把學習理論與指導實踐緊密結合起來。
2、堅持以圍繞全市工作大局為主線,為做大做強**提供服務。緊緊圍繞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和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來開展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堅持把黨和國家以及省市委的重大戰略部署作為重點培訓內容,把廣大干部群眾在實踐中創造的好經驗作為生動教材,把研究和解決改革發展穩定所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作為重要課題,為促進**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服務。
3、堅持“三支隊伍”一起抓,切實做到規模和質量、效益相統一。遵循干部教育培訓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按照分級分類、全員培訓和按需培訓的原則,統籌抓好黨政人才隊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的教育培訓工作,努力實現全員培訓的目標。把提高廣大干部的素質和能力作為根本目標和任務來抓,注重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提高廣大干部把握全局、科學決策、處理利益關系、務實創新等方面的能力,將素質和能力培養貫穿于干部教育培訓的全過程,不斷提高干部教育培訓的質量和效益。
4、堅持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不斷增強干部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按照“聯系實際創新路、加強培訓求實效”的要求,牢固樹立改革創新的意識。準確把握干部教育培訓的規律,緊扣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創新培訓內容,改進培訓方法,推進干部教育培訓的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不斷增強干部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加強國內外的交流與合作,學習借鑒國內外開展教育培訓工作的有益做法和成功經驗,推動干部教育培訓工作不斷發展。
二、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
(一)總體目標
進一步深化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為主要內容的理論學習,使廣大干部的理想信念更加堅定;深入學習和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一次、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進一步增強自信、開放、創新的青海意識和包容誠信、務實創新的**精神,進一步提高領導干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水平和干部隊伍綜合素質與整體能力,全面落實大規模培訓干部的戰略任務;以貫徹《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為主體的制度體系初步形成,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建設進一步推進;基礎建設繼續加強,培訓機構辦學水平進一步提高,培訓資源得到有效整合,干部教育培訓質量和效益全面提升;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分層次、分類別、多渠道、大規模、重實效的干部教育培訓格局更加完善。
(二)主要任務
把政治理論培訓作為首要任務,堅持對廣大干部進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經驗的教育培訓;圍繞實現“十一五”時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切實加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的教育培訓;緊扣廣大干部履行崗位職責的需要,廣泛開展各類業務知識和能力培訓;著眼于提高干部的綜合素質,積極開展科學文化素養培訓。把干部教育培訓的普遍性要求與不同類別、不同層次、不同崗位干部的特殊需要結合起來,把教育培訓與實踐鍛煉結合起來,在培訓中提高干部的素質和能力,在實踐鍛煉中培訓干部,增強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專業性和實效性。
1、黨政干部
(1)領導干部。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質為重點,圍繞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著力提高各級領導干部科學發展的能力、駕馭復雜局面的能力、處理利益關系的能力和務實創新的能力,努力培養造就一支以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武裝頭腦,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水平、作風上過得硬、人民群眾信得過、能夠擔當起建設繁榮文明和諧新**重任的高素質黨政領導干部隊伍。突出抓好黨政正職領導干部的教育培訓,著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和宏觀決策、駕馭全局、綜合協調的能力。每年在省內外舉辦3期領導干部專題培訓班,培訓縣級領導干部150名左右,并選派25名左右的同志赴外省市和省直機關對口掛職,每人5年內累計參加3個月以上的脫產培訓。
(2)后備干部。采取到黨校、行政學院參加中長期脫產培訓,到省直機關、經濟發達地區和基層多崗位鍛煉等措施,不斷強化后備干部的理論武裝、實踐鍛煉和黨性修養,提高其綜合素質和能力。制定后備干部培訓計劃,每年在市委黨校、友好城區各舉辦1期中青年干部培訓班,培訓100名左右的副縣級后備干部,5年內將后備干部輪訓一遍。
(3)女干部、少數民族干部和黨外干部。根據各級領導班子建設的需要,做好女干部、少數民族干部、非中共黨員干部的教育培訓工作。在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本領的同時,對女干部要加強馬克思主義婦女觀教育,引導她們自尊、自信、自立、自強;對少數民族干部要加強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宗教觀教育和黨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提高他們維護團結、推動民族地區改革發展穩定的本領;對黨外干部要加強黨的統一戰線理論和方針政策培訓,提高他們政治把握、參政議政、組織領導和合作共事的能力。組織、統戰、婦聯等部門要繼續辦好女干部、少數民族干部、黨外干部專題研究班。社會主義學院要認真開展非中共黨員干部的教育培訓。各區縣、各部門在選調學員和舉辦有關培訓班次時,要安排一定數量的婦女干部、少數民族干部、黨外干部參加培訓。
(4)基層干部。充分利用黨校、行政學院、遠程教育和我市干部外培基地等渠道,加大以鄉鎮干部為主體的農村基層干部、以街道干部為主體的城市基層干部的教育培訓力度。特別要抓好對農村基層干部的培訓,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努力提高他們貫徹執行黨在農村各項政策的能力,民主管理、依法辦事的能力,帶領群眾發展經濟、增收致富的能力,做好群眾工作、促進社會和諧的能力。每年在蘇州農村干部學院舉辦一期40人參加的農村基層干部培訓班;在市委黨校舉辦一期40人參加的街道干部、社區書記(主任)培訓班。各區縣、各部門要按照大規模培訓干部的要求,做好本地區、本部門干部的培訓。
(5)其他干部。按照強化公共服務、嚴格依法辦事和提高行政效率的要求,扎實開展公務員的初任培訓、任職培訓、業務培訓、在職培訓,提高機關公務員的政治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提高依法行政、公共服務、學習創新和處理復雜問題的本領。市委黨校每年舉辦2期、100名左右科級干部參加的培訓班,科級以下干部的教育培訓由各區縣、各部門自行組織。各級黨政機關干部每人每年累計脫產培訓時間不少于12天。
2、企業經營管理人員
進一步加強非公有制企業中經營管理人員的政治理論、職業道德和政策法規、現代企業管理知識及能力的培訓,著力提高戰略決策、經營管理、市場競爭、自主創新、戰略思維等能力,努力培養造就一支具有現代企業管理水平、開拓創新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的企業經營管理人員隊伍。積極探索非公有制企業和社會組織人員培訓的新路子,充分利用各種教育培訓資源,多渠道、多形式開展培訓。組織部門會同市工商聯繼續辦好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培訓班,每年選派60名左右的企業經營管理人員赴外地培訓考察,60名左右的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在省內參加培訓。鼓勵和支持企業組織開展自主培訓。鼓勵各類干部教育培訓機構為非公有制企業提供師資、課程、教材、管理、信息等方面的服務。
3、專業技術人員
按照實施人才強市、科教興市戰略的要求,加強專業技術人員的繼續教育和培訓。著重加強高新技術、優勢資源、農產品加工等優勢產業領域專業技術人員的繼續教育,重點培訓“十一五”時期我市重點領域、優勢產業、特色產業和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人才。注重對優秀中青年專業技術骨干的培養。每年選拔50名左右,年齡在40歲左右,有發展潛力的中級以上職稱專業技術人員到上海浦東進行帶教培訓;**年-2009年每年選派200名專業技術人員到上海徐匯區參加培訓;繼續做好中小學校長、教師和衛生系統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工作,每年在**市教師繼續教育中心培訓教師1500名,在上海師范大學培訓教師200名;衛生系統每年自主培訓專業技術人員6000名左右。充分發揮專業人員所在單位、學術組織和科研院所的作用,組織好自主培訓。
三、主要措施
(一)創新培訓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堅持和完善組織調訓、在職自學等制度,積極為干部參加培訓學習提供多樣化的途徑。加強培訓需求調查分析,科學設置培訓班次,不斷完善課程設計和培訓內容。結合干部崗位職責要求和不同層次、不同類別干部的特點,切實完善以政治理論、政策法規、業務知識、文化素養、技能訓練為主的培訓內容。在完善現有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基礎上,根據干部學習培訓的特點,引入以學員為中心的現代培訓理念,推行現代培訓方法,把教育培訓和調查研究結合起來,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切實增強干部理論聯系實際和分析、研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力推廣網絡培訓、遠程教育、電化教育,提高干部教育培訓教學的信息化水平。創新培訓管理方法,加強培訓過程管理,嚴格培訓教育措施,不斷提高培訓的管理水平。把干部教育的普遍性與不同類別、不同層次、不同崗位干部的特殊需要結合起來,使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更好地適應提高干部素質和能力的要求,適應干部個人成長的要求,適應**各項事業發展的要求。
(二)拓寬培訓渠道,創新培訓方式。繼續加強與友好城區的聯系,以內引外聯為重點,積極拓寬干部培訓渠道。結合**市的實際,堅持請進來、走出去相結合的培訓方法,充分利用國內外名牌大學、培訓機構、科研院所和企業培訓資源,廣泛開展交流與合作,積極爭取資金和人才培訓的支持和幫助。科學設置培訓項目,擇優選派培訓對象,合理確定培訓機構。逐步探索和完善以培訓需求為導向,以研究問題為中心,以提高能力為目標,以評估考核為保障的培訓方式。
加強和改進干部赴外培訓工作,進一步規范境外培訓工作程序和縣級以上干部赴外培訓工作,嚴格培訓紀律,切實加強組織管理。堅持縣級干部外出培訓批準制度和報備制度、計劃調訓制度、領導干部學習制度、培訓考核制度。認真落實以我為主、為我所用、更有成效的方針,堅持突出重點、從嚴掌握、擇優安排的原則,結合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進一步明確培訓目標,科學選調培訓對象,著力改進培訓方式,突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專題培訓,切實增強赴外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整合培訓資源,加強基地建設。加強干部教育培訓基地建設,構建分工明確、優勢互補、布局合理、競爭有序的干部教育培訓機構體系。
市委黨校、行政學院、社會主義學院要充分發揮干部教育培訓主渠道作用。要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深化教學改革,強化組織管理,提高干部理論教育、黨性鍛煉的實際效果。要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科研為基礎,以咨詢為導向,突出公務員培訓、公共管理研究和政策咨詢的辦學特色。全面加強軟、硬件設施建設,改善辦學條件。
(四)提高師資素質,深化教學改革。按照素質優良、規模適當、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原則,加大干部教育培訓師資建設的力度。
加強專職教師隊伍建設。黨校要采取在職進修、掛職鍛煉、業務交流、專題競標、競爭上崗、承擔科研課題等方式,培養一批思想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強的教學科研骨干。建立專職教師知識更新機制,保證專職教師每年參加教育培訓時間累計不少于1個月,每3年參加社會實踐或掛職鍛煉時間不少于1個月,每年繼續選派教師到浦東進修。逐步建立符合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特點的師資隊伍考核評價體系。
發揮兼職教師的作用。根據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特點和需求,積極選聘政治素質好、理論水平高、實踐經驗豐富的黨政領導干部、企業經營管理者、專家學者擔任兼職教師。推行黨政領導干部講課制度,適當聘請省內外行業先進典型、模范人物授課,增強培訓的質量和實際效果。
四、組織領導
(一)加強對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領導
各區縣、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在推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把干部教育培訓工作作為一項戰略性、基礎性工作來抓,列入重要議事日程,重點研究規劃制定、改革創新、強化保障等方面的問題。把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納入本地區、本部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統籌安排,整體部署,精心組織,務求實效。黨委主要負責同志要加強調查研究,定期檢查、總結工作落實情況,幫助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
(二)強化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宏觀管理
堅持和完善在市委領導下,由市委組織部主管,有關工作部門分工負責,分級管理、相互配合的干部教育培訓管理體制。市委組織部履行整體規劃、宏觀指導、協調服務、督促檢查、制度規范職能,組織實施市委管理的黨政領導干部和中青年干部的教育培訓。市委宣傳部負責指導干部的理論學習,組織宣傳文化系統干部的培訓。市人事局指導協調公務員的培訓和專業技術人員的繼續教育。市財政局負責制定和落實干部教育培訓經費的有關政策。市經委、市工商聯負責全市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教育培訓。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工作職能,認真抓好本系統的業務培訓,避免多頭調訓和重復培訓,形成統一協調、分工協作、齊抓共管、有序運行的工作機制。
(三)構建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激勵約束機制
認真抓好《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及實施意見的貫徹實施,堅持和完善組織調訓、項目管理、黨校教學、赴外培訓等方面的制度,推進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建設。逐步開展干部教育培訓質量評估工作,按照干部管理權限和職責,建立和完善干部教育培訓檔案管理制度,準確記載培訓情況和考核結果,作為干部選拔使用的重要依據。嚴格按照干部調訓計劃,認真做好學員的選調工作。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訓的權益保障、競爭擇優、考核激勵機制和監督約束制度。
(四)提高干部教育培訓經費投入
市、區(縣)要將干部教育培訓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并隨財政收入增長逐步提高。各區縣要設立干部教育專項經費,確保重要培訓項目的組織實施。
各地區、各部門要根據本規劃,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具體的培訓計劃,認真加以落實。
- 上一篇:機關公務員培訓條例
- 下一篇:淺談職工安全素質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