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稅局征管科工作計劃
時間:2022-01-12 09:34:00
導語:國稅局征管科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創新管理思路,實現稅收管理理念跨越發展
圍繞落實科學發展觀內涵,認真研究分析經濟與稅源、稅源與稅收的內在關系,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管理增加稅收的新思維、新方式、新方法,不斷提高科學管理水平。
一是要更新理念,使思想理念更加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更加符合科學發展的要求。二是要拓寬視野,將自身工作與上級要求、與先進單位相比較,從中找到差距,借鑒經驗,完善措施,改進工作。三是要銳意創新,要從有利于科學發展出發,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制度機制、方法手段,使各項工作更加符合客觀規律,更加富有生機和活力。
二、健全管理體系,創新管理機制,促進稅收管理水平高效、可持續的跨越發展
(一)制定稅收管理工作標準。明年4月底前,在對各個部門、崗位和人員的職責進行梳理、健全崗責體系的基礎上,制定《稅收業務工作質量標準》,構建我市的稅收業務工作質量標準體系,量化質量要求,細化工作標準,固化辦事程序,構建崗位職責、操作流程和質量標準“三位一體”的稅收工作標準化體系,并在此基礎上,建立科學規范的考評體系。
(二)建立覆蓋各部門、各崗位和主要環節的稅收征管質量評價體系。堅持以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為指導、以促進執法意識、管理質量和干部素質的全面提高為基礎,以過程控制為重點,以提高稅收征管質量和效率為目的,運用信息化手段,不斷完善和健全覆蓋各部門、各崗位和主要環節的稅收征管等級評定體系,促進全市稅收征管工作質量與效率跨越發展。
(三)充分發揮稅收分析預警體系在稅收管理中的效能作用。繼續開拓思維,創新理念,積極探索以稅源監控為核心,以稅情預警為手段,以強化管理為目標的稅收預警管理,突出過程控制,堅持持續改進,促進稅收管理能力大幅提升,實現稅收管理水平質的跨越。
(四)不斷完善協調聯動長效互動機制。一是以稅收征管流程為基礎,以綜合征管軟件為依托,以數據分析為手段,以協作、高效為目標,以納稅評估為重點,不斷深入良性互動工作。二是堅持市、縣(區)局、稅務分局三級縱向聯動,加強多部門橫向協調,加強對征管一線的督促和指導,建立和完善橫向與縱向相結合的良性互動機制,將稅源管理的分析、評估和稽查環節統籌考慮,通過優化工作流程,在內部相關職能部門之間構建信息共享、銜接緊密、良性互動、有機統一的工作格局,推進稅源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規范化。構建強化稅源管理的良性運轉互動協作長效機制。三是進一步完善“三級組織、四級評估”工作機制,加大評估集約管理,組建直屬于市局和縣區局納稅評估專門隊伍,不斷加大市局和縣區局直評力度。充分發揮縣區一級集體約談的作用,采取多種組織形式,實行分級分類的專業化評估,提高納稅評估專業化水平和聯動效應。
三、深化信息化應用水平,實現稅收管理手段和方式跨越發展
(一)以推行稅源管理平臺為主體工程,提升稅源管理的質量和效率。積極爭取明年初在我市試點推行稅源管理平臺的應用,以“風險管理、分析預警、協調聯動、下達反饋”為工作模式,利用科學的稅源監控預警指標體系開展稅收分析預警和納稅評估,進一步深化、優化“協調聯動”工作機制,實現“協調聯動”機制的電子化運行,有效提高協調聯動機制的運行效率和納稅評估水平,將使納稅評估的成效和質量實現大的提高和跨越。
(二)以推行網上開具普通發票監控系統為主要手段,實現發票管理科學高效。按照省局的統一部署,積極推行網上開具普通發票監控系統,有效解決普通發票管理中存在的開具假發票、真票虛開等突出問題,促進形成“要發票、開真票”的社會氛圍;增強以票控稅意識。加大發票比對和分析力度,發揮發票控管稅源的基礎性作用。積極推行微機開具普通發票工作,逐漸減少手工票。積極做好稅控收款機的推行工作。
(三)以推行“一窗通辦”為主要征收方式,實現辦稅服務廳的統一、規范、高效。在北戴河區局、海港區局、昌黎縣局辦稅服務廳試點推行“一窗通辦”成功的基礎上,明年初在其他單位辦稅服務廳全部推廣。并按照省局要求,采取“一人一機通”形式,以有效解決納稅人在辦稅服務廳重復多次排隊、辦稅效率低的問題,為納稅人提供便捷、高效服務方式。并通過實行“一窗通辦”為征收系列人員實行效能考核創造條件,奠定逐步推行能級管理的良好基礎。同時探索試行納稅人辦理涉稅事項“同城通辦”。
(四)積極穩妥地推進財稅庫銀橫向聯網,促進提高征管質量,降低稅收成本。按照省局統一部署,本著平穩推進、分步實施、突出重點、質量優先的原則,推廣財政、稅務、國庫、銀行間的橫行聯網,最終實現納稅人足不出戶即能完成稅款繳納,稅收收入“零在途”,稅款信息高度共享。
(五)深化信息數據增值應用,進一步加大對征管質量和數據質量監控力度。抓住稅收征管的重點、難點和熱點,切實提升數據分析應用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逐步完善數據分析應用管理機制,把數據分析應用工作融入稅收管理的各個方面。通過深化數據應用,找準管理上的共性問題、薄弱環節,制定完善相應的制度辦法和措施;推進基層工作人員通過各類微觀信息的查詢分析,掌握崗責履行情況,及時發現工作中的各種問題,制定相應的預警、整改措施,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種風險。確保我市征管質量和數據質量在全省繼續保持領先地位。
四、深化稅源管理,促進稅收管理質量和效率跨越發展
(一)全面提升征管基礎工作水平。一是加強納稅人戶籍管理,積極開展工商、地稅登記信息比對和戶籍巡查,明確稅源戶管責任,嚴格考核。二是進一步完善納稅人分級分類管理辦法,進一步強化失蹤納稅人管理,加大對失蹤納稅人的追蹤和查處力度。三是嚴格落實《欠稅管理辦法》和《欠稅公告管理辦法》及其實施辦法,加強對欠稅企業的發票控管,大力清繳欠稅,嚴格落實以欠抵退、以欠抵留抵、催繳等制度,最大限度減少新欠發生。嚴格延期繳納稅款的審批和后續管理。四是進一步完善征管基礎數據的運維責任、過錯追究及數據質量通報制度。建立規范完整的數據指標體系,統一數據標準和口徑,落實數據監控預警制度。五是強化納稅人涉稅資料管理,制定《涉稅資料電子檔案管理辦法》,在精簡數量的基礎上,簡化涉稅資料報送流程,探索建立縣區局一級的涉稅資料電子檔案管理系統。
(二)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地推進分行業納稅評估建模工作。結合稅收實踐不斷改進評估方法,逐步完善納稅評估指標體系,制定《分行業納稅評估建模工作實施方案》,建立和完善重點行業納稅評估模型庫,提高納稅評估準確性,使納稅評估成為強化日常管理、實現智能選案、做好信用等級評定的重要基礎。今年年底前,在市局相關科室的指導下,由部分縣區局選取10個有管理基礎好、行業管理特點突出的重點行業建立納稅評估模型。明年5月底前完成對全市所有重點行業逐一建立納稅評估模型工作,以有效解決納稅評估中測算依據不足、評估效率低下、評估質量不高等問題,有效破解基層稅源監控的瓶頸,提高評估和稽查工作針對性,到2009年年底,基本實現納稅評估工作的規范化、科學化,2010年全面實現“人機結合”式的納稅評估。
(三)進一步加強稅源監控體系建設。一是進一步完善重點稅源監控的組織網絡,在屬地管理的基礎上實行分類管理,建立“稅收管理員—分局—縣局—市局”四級重點稅源監控體系。依托評估建模,實行分類管理。在分行業建立納稅評估模型的基礎上,根據稅源管理的需要和納稅人的實際情況,合理確定分類管理的方法和標準,全面掌握不同行業納稅人的特點,分行業建立科學、實用的納稅評估辦法或操作規程,增強管理的針對性。二是實施規模分類管理,對不同規模的納稅人,實施不同的管理辦法和措施。對規模以上重點稅源戶實行重點管理,“零距離”監管,重點監控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和財務核算情況,加強重點稅源分析。對中小稅源戶采取納稅評估和日常檢查相結合的監控手段,加強戶籍巡查、申報核查和發票檢查,提高納稅申報的遵從度。對小型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推行參數定稅、民主評稅、強化定額管理。三是建立稅源管理講評制度。通過管理員按月自評,對‘點’的解剖、縣局(稅務分局)領導按季講評,對‘線’的分析和專業人員不定期點評,從‘面’上掃描,摸清本地區稅源管理的現狀,分析數據疑點,找準稅源管理的薄弱環節,明確階段性稅源管理工作的目標和責任,為稅源管理‘把脈’。
(四)深入落實稅收管理員制度。一是進一步深化主協管制度。在現行的基礎上,在全局范圍內進行深化發展。各稅務分局可根據實際情況采取“一主一協”或“一主多協”的形式,制定主協管劃分辦法和評定程序,劃分檔次,明確職責,從制度上進一步發揮稅收管理員在稅源管理中的基礎性作用,提升基層稅務人員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年內,還將根據《納稅評估講評制度》和《首席納稅評估員評審辦法》,積極開展市局、縣區局、分局以及專家四級講評活動,在稅收管理員中選拔命名首席評估員。二是進一步完善北戴河區局研制的稅收管理員平臺工作用表應用模板,并在全市推廣。對稅收管理員日常管理工作進行梳理細化,研究制定《稅收管理員工作提醒制度》,實行稅源管理事項事前提醒,以督促稅收管理員按規定開展稅源管理工作。三是制定《稅收管理員工作績效考核辦法》,建立稅收管理員崗位工作質量標準、績效考核標準和獎勵激勵機制,在全市推行稅收管理員能級管理,將考核與獎懲緊密掛鉤,在物質獎勵上拉開檔次,在干部使用上體現差別,有效改變稅收管理員干多干少一個樣、工作積極性差的現狀,充分調動稅收管理員主動學習、提高自身素質的積極性,使干部隊伍業務素質和能力水平得以快速提高。四是,對調查核實和納稅輔導事項進行梳理合并,切實加強兩項工作的業務統籌,以全面提高工作效率,減輕納稅人負擔。
(五)進一步加強普通發票的管理。以新發票管理辦法的出臺為契機,制定《關于加強普通發票管理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提高發票管理水平。一是探索發票分類管理,在實行網上報稅的納稅人中推行電腦發票,不斷提高以票控稅管理水平。二是加大發票管理的宣傳和培訓力度,不斷提高廣大公民和納稅人自覺遵守發票管理法規的意識,以及納稅人和稅務人員識別假發票的能力。三是加強發票管理資源和流程的整合,優化發票窗口服務。四是加強發票的日常管理,堅持實行發票限版限量管理。加強對使用大額版本發票納稅人的監督檢查,繼續選擇對發票使用不規范的重點行業及地區開展專項整治,不斷凈化稅收經濟環境。
五、創新納稅服務理念,健全納稅服務體系,促進納稅服務工作跨越發展
(一)整合服務資源,優化服務環境。一是認真貫徹落實市局《關于加強納稅服務工作意見》,細化、分解并落實各個崗位的納稅服務工作職責,建立科學、規范、明確、具體的納稅服務崗責體系。通過加強組織領導,建立起組織完備、指揮順暢、運轉有序、反應靈活的納稅服務長效工作機制,推進納稅服務科學化、專業化進程;二是加強辦稅服務廳、市局外網、稅務短信平臺建設,整合服務資源,加強納稅服務機構建設,進一步完善納稅服務手段;三是依照辦稅服務廳規范化建設要求,進一步完善辦稅服務廳功能設施,統一辦稅服務廳的規劃建設、為納稅人創建布局合理、設施齊全、整潔美觀、寬敞明亮、優雅大方、溫馨舒適的一流辦稅環境,最大限度地為納稅人提供人性化服務;四是組織“最佳辦稅服務廳”評選活動,認真開展爭創“最佳服務窗口”、“辦稅服務廳服務明星”和“辦稅服務標兵”等活動,提高服務質量,改善服務態度,不斷提高納稅人滿意度;五是以落實“兩個減負”為關鍵點,最大限度減輕納稅人負擔,實現納稅成本最小化。
(二)豐富服務內涵,創新服務載體。一是依托內部考核、社會監督和第三方機構納稅服務滿意度調查等手段,建立一套內外結合、效果評價、信息反饋、服務監督、業績考評和責任追究的納稅服務考評和納稅服務獎懲激勵機制;二是創新服務理念,打造個性化服務優秀品牌。改變服務理念,拓展外延納稅服務,根據納稅人的具體情況和不同需求,有針對性地提供特色服務。著力打造“雙向三性四化”的納稅咨詢輔導服務品牌,有針對性地對不同納稅人提供個性化、特色化、專業化、綜合化的納稅服務。三是積極推進辦稅公開,充分保障納稅人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維護納稅人合法權益。完善辦稅公開目錄,及時公開涉稅事項的決策、執行、結果等主要環節工作內容,定期公開納稅人咨詢或反映的稅收熱點、難點問題,不斷和諧征納關系。四是創新服務方式,建立納稅服務聯系卡制度;大力推行“首問責任制”、“導稅服務”、“上門服務”、“預約服務”、“限時服務”、“延時服務”、“納稅提醒服務”、節假日、中午“不間斷服務”等形式,在空間上貼近,實行零距離接觸;在方式上貼近,實行“零障礙”推進;在時間上貼近,實行“無縫隙”銜接;在情感上貼近,實行“人性化”服務。建立起平等、和諧、互信的新型征納關系。
(三)拓展服務渠道,提升服務水平。一是依托市局外網網站,拓展網站服務功能,強化在線咨詢互動服務,完善稅收法規庫,實行網上送法、發票真偽查詢、網上開票、網上遠程購票等多元化稅收服務;二是充分利用報紙、電視、網絡等現代傳媒,加大稅法宣傳力度,增強稅收宣傳工作的主動性、針對性和實效性;三是在不違反稅收法律、法規的前提下,鼓勵會計師、稅務師、律師及高校財稅專業師生等具備一定稅收知識和服務技能的志愿者,為需要涉稅幫助的特殊群體無償提供稅收援助服務;四是積極引導和規范稅務工作,進一步探索有效發揮稅務作用的方法和途經,形成稅務機關和機構、專職服務與社會服務、無償服務與有償服務互為補充的多層次納稅服務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