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局保護建設工作計劃
時間:2022-05-28 05:49:00
導語:環保局保護建設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各區、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
為更好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黨的*大提出的“建設生態文明”的要求,切實把環境保護、節能減排作為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全力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以良好的生態環境迎接2010年*世博會,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現就實施*市2009年-2011年環境保護和建設三年行動計劃作出如下決定:
一、抓住世博契機,爭創全國一流,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城市
今后三年,是*“迎世博、辦世博”的重要時期,也是*加快實現“四個率先”、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攻堅階段。各級政府要切實把環境保護納入政府綜合決策,圍繞“以人為本、治本為先、城鄉一體、爭創一流”的總體要求,以污染減排和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堅持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并舉,更加突出源頭預防;堅持基礎設施建設和體制機制完善并舉,更加突出機制創新;堅持中心城區與郊區并舉,更加突出消除城鄉環境差異。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污染減排任務,優先解決老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環境問題,基本建成完善的環境綜合決策支撐體系、環境基礎設施體系和環境管理體系,努力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使*的環境保護繼續走在全國前列。
二、突出治本為先,城鄉一體,全力推進*大領域的環境保護和建設
(一)加快完善污水處理系統,全力保障飲用水安全
以保障飲用水安全為目標,加快建設青草沙水源地,推進郊區集約化供水,基本形成“兩江并舉、多源互補”的飲用水源格局。以完善污水處理系統為重點,繼續推進污水處理廠和配套收集管網的建設,進一步提升全市污水處理能力和水平。到2011年底,建成區實現污水收集管網全覆蓋,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83%(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超過90%),污水處理廠污泥得到安全處置。以太湖流域治理區域為重點,開展區域合作,進一步加強水環境綜合治理。以截污、疏浚和水系溝通為重點的河道整治,在鞏固現有成效的基礎上進一步向郊區拓展,全市河道基本消除黑臭。
(二)更加注重復合型污染控制,深入推進大氣污染治理
在強化控制傳統污染因子的同時,推動大氣污染治理與保護逐步向控制復合型污染深化。大氣污染物減排從二氧化硫向氮氧化物拓展,完成全市所有燃煤電廠機組的煙氣脫硫,同時啟動燃煤電廠氮氧化物控制工作。把機動車污染控制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09年,全市新車提前執行“國Ⅳ”排放標準;2010年*世博會前,全市所有出租車和中心城區公交車基本達到“國III”以上排放標準;全面實施在用車簡易工況法檢測/維護制度,機動車尾氣排放達標率達到90%以上。深化揚塵污染控制,基本實現長效、常態管理。啟動VOCs排放控制,對全市所有加油站實施油氣回收。綜合多種有效措施,確保本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穩定在85%以上,力爭達到90%。
(三)著力推進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有效緩解噪聲污染問題
進一步加快生活垃圾收集、轉運和處置設施建設,優化處理處置結構,實現市區生活垃圾集裝化密閉運輸,垃圾滲濾液基本做到達標處理排放。同時,完善一般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安全處置系統。到2009年底,全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率基本達到85%;到2011年底,工業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5%,危險廢物得到全面安全處置。針對當前突出的噪聲污染問題,全面推進高速公路、高架道路等交通干道噪聲敏感點整治,進一步理順噪聲污染防治機制,有效緩解噪聲污染問題。
(四)加快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完善工業區環境管理體系
聚焦郊區工業“三廢”污染問題,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加快重點區域環境綜合整治和淘汰環保劣勢企業,按照規劃完成吳涇工業區環境綜合整治任務,啟動杭州灣北岸化工石化集中區域產業、城鎮規劃調整和金山衛地區化工集中區域環境整治,推進寶山大場、奉賢塘外、金山第二工業區等區域的污染企業或生產線結構調整。按照工業區環境規范化管理要求,進一步加大郊區工業區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著力推進污水納管、集中供熱、綠化隔離帶建設等。到2011年,所有國家公告的工業區形成比較完善的環境基礎設施體系和環境管理體系,其他工業集中區域污水全部實現納管集中處理。
(五)以點帶面推進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按照“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的原則和“先試點,后推廣”的思路,大力推進各個領域的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選擇一批工業園區、企業、社區等開展不同層面的循環經濟試點,推進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創建,重點發展舊瀝青、脫硫廢渣、電子廢物、廢舊物資等資源回收利用產業,進一步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到2011年底,本市循環經濟在重點領域形成特色,并發揮一定示范作用,清潔生產從試點逐步轉向推廣。
(六)加大農村環境保護力度,逐步縮小城鄉環境差異
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快發展生態農業和循環農業,采取種養結合、畜禽糞尿還田、化肥農藥減量等措施進一步削減農村面源污染。整合各方面資源,以行政村為單位,以村溝宅河整治、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收集轉運、“四旁林”建設等為重點,全面推進農村和城郊結合部環境綜合整治,逐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質量。
(七)發揮綠色世博示范效應,加快生態型城市建設
按照“低碳世博”的理念,建設環境友好型世博園區。在世博園區展示節能減排最佳實踐,推廣使用清潔能源和技術,推行“零排放”公共交通,倡導綠色出行和綠色參觀,發揮“綠色世博”的示范和帶動作用。以建設現代化生態島為目標,以崇明生態島建設指標體系為引導,推進崇明島生態保護和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崇明縣創建成為國家生態縣。按照“完善布局、增強功能,注重民生、提升服務”的要求,進一步推進綠地林地建設。到2011年底,全市建成區人均公共綠地達到13.1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38.2%。
三、健全環保責任體系,進一步完善工作推進機制
按照“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原則,不斷完善市和區縣環境保護和建設協調推進委員會工作機制,進一步強化專項工作組組長單位牽頭制和責任單位負責制,更好地落實責任和形成合力。進一步落實環境質量行政首長負責制,完善環境績效考核機制和環境問責制度,切實把環境保護指標納入各級政府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體系,并將考核結果作為干部選拔任用和獎懲的依據之一,評優創先活動實行環境保護“一票否決”。推進企業環保誠信體系建設,督促企業自覺承擔環保社會責任。
四、深入開展環境宣傳教育,進一步增強全社會環保意識
強化“環境保護,人人有責”的公民意識,結合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積極推進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等創建工作,通過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手段和引導措施,把清潔生產、綠色消費、綠色生活落實到每個單位、每個家庭,促進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的觀念。進一步健全信息公開制度,創新和完善公眾參與機制,強化社會輿論監督作用,形成全社會關心重視環境保護、自覺參與環保實踐的良好氛圍。
五、創新環保政策機制,綜合運用各種手段推進環境保護
進一步強化污染源頭預防,完善戰略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從規劃和決策源頭嚴格環境準入,協調、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進一步加大環保投入力度,重點向污染減排、環境質量改善、環境監管能力建設等方面傾斜。進一步強化經濟政策引導,通過市場激勵、排污收費、排污交易和以獎代補等經濟手段,著力完善“污染者付費,生產者回收,開發者保護,得益者補償”的環境經濟政策體系。進一步強化環境法治,加強飲用水源保護、輻射環境、污染防治等領域的立法研究,通過區域與行業限批、限期治理和聯合執法等手段,嚴厲打擊各類違法行為。同時,進一步強化環保科技支撐,開展前瞻性環境問題研究和環保實用技術攻關。
六、加強組織領導,確保環境保護工作取得實效
各級政府要切實加強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領導,堅持“三重三評”的原則,明確責任,聚焦力量,組織推進好第四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的實施。各有關部門要加強規劃統籌、行業指導和跨行業、跨部門的協調與合作;各區縣政府要結合實際,創造性地開展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各責任單位要按照計劃節點,加快推進各項工作,確保環境保護和建設取得實效。
- 上一篇:政府退役士兵工作的通知
- 下一篇:政府防迅抗旱工作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