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中醫發展工作安排

時間:2022-07-10 03:00:12

導語:全市中醫發展工作安排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市中醫發展工作安排

2012年我市中醫工作的主要任務是: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契機,認真貫徹落實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完善中醫藥醫療預防保健服務體系,提升中醫藥預防保健服務能力,加快推進基層中醫藥建設工作,引進和培養一批中醫專業技術人才,充分發揮中醫特色專科優勢,落實中醫藥特色優質服務促進工程,推動中醫事業健康和諧發展。

一、認真貫徹落實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完善中醫藥醫療預防保健服務體系

積極參與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省政府《關于扶持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意見》和市政府《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進一步細化實化相關政策措施,建立起中醫藥服務提供與利用的激勵機制和中醫藥工作的協調機制,并督導各單位落實相關政策。

按照《意見》和我市醫改的任務要求,依據《市鎮(街道)衛生院中醫科中藥房建設實施方案》,完成9所鎮衛生院中醫科和中藥房標準化建設,配備必要的中醫診療器具和中藥,完善基本的中醫藥服務功能;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普遍推廣20種“簡、便、廉、驗”的中醫藥適宜技術,完成1114名基層醫務人員的培訓任務,使所有的市級醫院、鎮(街道)衛生院、村衛生室都能開展中醫藥適宜技術,實現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服務全覆蓋。

充分發揮中醫藥在公共衛生服務中的作用,實施《養生保健“三進”(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工程》,大力推進中醫藥預防保健服務,開展第七個“養生保健宣傳月活動”;建設1個膏方服務示范單位、1個養生保健基地和18個養生保健指導門診,使市級醫院和鎮(街道)衛生院都能開展養生保健指導服務。鼓勵社會資本建立專門的“治未病”保健服務機構和中醫特色健康管理服務新模式,開發保健產品,拉動服務需求,構建起多元化的中醫藥預防保健服務體系。

二、推進中醫藥繼承與創新,著力打造品牌學科,培養引進優秀人才,促進中醫學術繁榮

推進中醫事業四名工程,進一步改善就醫環境和設備條件,將市中醫醫院建成中醫特色明顯、綜合服務功能較強的中醫“名院”;重點加強市“國醫堂”示范門診、市特色專科建設,成為特色優勢突出的“名科”;重點扶持優勢學科的中醫優勢病種研究、特色中藥制劑研究、中醫特色新設備研究和適宜于基層推廣應用的臨床研究項目,制定重點突出的年度中醫科研計劃,加強成果推廣,提高科研工作對提升中醫臨床水平的貢獻率。

高度重視并切實加強中醫人才的培養引進,做好市級優秀中醫人才和中醫骨干培養對象的集訓培養和考核;借助有利政策,力爭引進1名市級以上名中醫;鼓勵各單位采取聘請“市特聘中醫藥名家”的方式柔性引進高層次中醫藥人才來院工作,帶教指導;建立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做好鎮(街道)衛生院中醫臨床技術骨干培訓和鄉村醫生中醫專業中專學歷教育,對取得中醫學歷的鄉村醫生免費進行考前輔導,幫助其盡快過渡為執業(助理)醫師。

積極參加中醫藥優秀論文、優秀病案和優秀護理文書評選交流活動;做好包括“四大經典”在內的中醫藥繼續教育項目,嚴格證書管理,推出品牌項目,創造濃厚的中醫藥學術氛圍。

三、加強中醫內涵建設,實施中醫藥特色優質服務促進工程。

結合“以病人為中心,以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為主題”的中醫醫院管理年活動和創建人民滿意公立醫院活動,實施中醫藥特色優質服務促進工程。依據《市中醫(中西醫結合)醫院醫療質量監測考評標準》和《市綜合(專科)醫院中醫醫療質量監測考評標準》,做好全市中醫(中西醫結合)醫院和綜合(專科)醫院的中醫醫療質量日常監測考評和信譽等級評價工作,建立預警和警示制度,建立起覆蓋全行業、面向全社會的中醫醫療質量控制體系和醫療質量信譽等級評價體系,向社會全市中醫醫療質量信息,公布中醫醫療質量信譽等級。開展中醫單病種臨床路徑管理,提供中藥代煎、代炮制加工、傳統單劑小鍋煎藥服務、小包裝中藥飲片服務和中醫護理特色服務項目,推出一批知名中藥制劑(名藥)和示范中藥房,提升中醫藥特色服務水平。積極參與衛生應急工作,加強中醫醫院應急救治能力建設,開展重大傳染病的中醫藥防治研究,提高中醫藥應急救治和重大疾病防治能力。

加強中醫藥文化建設,要在中醫藥特色服務中融入傳統文化元素,通過宣傳傳統文化進一步加深群眾對中醫藥的理解和認識。組織開展“中醫中藥中國行·文化科普宣傳周”活動,開設中醫科普大講堂,在社區、鎮村、學校、干休所等單位舉辦10場中醫科普宣講活動。聯合有關媒體,舉辦中醫科普(養生)講堂、專欄等。市中醫醫院要建好一處集中反映中醫藥文化的亮點,重點培養3-5名中醫理論扎實、表述能力較強、儀表形象良好的中醫宣傳型人才,至少每年舉辦一次體現中醫藥文化的全院性活動,使中醫藥核心價值理念深入人心。

加強中醫藥信息化建設,充分發揮中醫藥網和中醫工作博客的作用,積極參入報道我市中醫藥工作新進展,對重點學科(專科)、重點研究室及名中醫進行重點推介,星級評價,推動中醫事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