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移民開發工作計劃3篇
時間:2022-03-24 09:55:59
導語:扶貧移民開發工作計劃3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篇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及《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若干意見》和《中共縣委縣政府關于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的實施意見》文件精神,進一步加大扶貧開發工作力度,不斷深化改革、創新機制,著力推進開發、開放和開拓式扶貧,努力構建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為加快推進統籌城鄉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伐作出積極貢獻。
二、目標任務
(一)工作目標。圍繞省“十二五”扶貧開發規劃綱要提出的目標任務,2014年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9850元,比2012年增長16.7%;實現2.1萬人脫貧目標;
(二)工作任務。2014年完成納入國家規劃4個重點村、納入省級規劃12個重點村和納入市級規劃的6個重點村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工程任務,以增加貧困群眾收入為核心,把扶貧資金到戶、發展產業作為工作重點,以建設基礎設施和社會公益事業項目、改善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為重點,把整村推進與美好鄉村建設,勞動力轉移培訓、產業化扶貧、互助資金扶貧、農業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社會扶貧有機結合,確保重點村實現“六通”“十二有”目標;完成勞動力轉移培訓300人,實用技術培訓1500人次,資助貧困家庭在冊在校大學生200人;創新工作機制,提高互助資金使用效率;積極爭取扶貧信貸貼息資金,支持扶貧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和貧困戶生產發展;協調縣政府各部門支持貧困重點村基礎設施建設,動員全社會參與全縣扶貧工作;嚴格年度扶貧開發工作考核;加強財政扶貧專項資金監管;完成上級主管部門和縣委、縣政府交辦各項任務。
三、工作重點和措施
(一)抓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項目實施工作。以列入規劃的重點村為對象,以增加貧困群眾收入為核心,以建設基礎設施和社會公益事業項目、改善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為重點,把整村推進與美好鄉村建設,勞動力轉移培訓、產業化扶貧、互助資金扶貧、農業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社會扶貧有機結合,進一步強化領導,落實責任,細化工作目標任務,協調相關部門,整合資源,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確保16個重點村完成“六通十二有”目標。
(二)抓好互助資金試點工作和產業化扶貧工作。一是積極推進互助資金試點工作。積極穩妥推進農村互助資金試點,探索互助資金使用新途徑,進一步健全互助資金試點工作各項機制和制度,堅持以產業發展為支撐,以農民合作組織為平臺,推廣“1+1”模式(合作組織+互助社),鞏固一批,發展一批,調整一批試點村,計劃爭取100萬元以上,重點扶持10個試點村。加強互助資金試點工作監管、業務指導和培訓,強化風險防范意識,確?;ブY金的高效運轉、可持續發展,切實提高互助資金使用效益,穩步推進互助資金試點工作。二是大力開展產業扶貧。積極爭取貼息資金120萬元,利用貼息政策發展產業,將財政貼息資金向國家和省扶貧龍頭企業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勞動密集型企業和生產基地及貧困農戶傾斜,做大“公司+合作組織+互助社+農戶”利益共同體,促使擴大生產經營規模,提高集約化生產經營水平,提高產業扶貧效益,加快貧困戶脫貧致富步伐。三是大力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計劃爭取扶持6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立與農戶有機結合機制,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帶動,在技術、信息、銷售等方面為農民提供服務,拓寬專業扶貧領域,開辟貧困農民增收門路,讓貧困農民從產業化經營中得到更多實惠。
(三)抓好“雨露計劃”培訓工作。加強與承擔培訓任務的縣農委、教育局、人社局等部門的溝通聯系,做到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共同做好全縣勞動力轉移培訓、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和貧困大學生資助工作。2014年力爭完成轉移培訓300人,農業實用技術培訓1500人次,資助貧困大學生200人。
(四)抓好社會扶貧工作。落實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對貧困重點村的包聯幫扶工作,啟動我縣“十二五”社會扶貧“萬戶脫貧計劃”,推動機關黨員干部結對幫扶貧困戶工作,實現重點村“村村有幫扶”、貧困戶“戶戶有結對”,形成全社會參與扶貧工作的強大合力。
(五)抓好移民后扶工作。堅持民生為本、移民至上,創新工作思路,精心組織實施,做好水庫移民直補和資金管理工作,確保水庫移民資金安全運行,及時將直補人口資金通過“一卡通”平臺打卡發放到戶。在尊重移民村群眾意愿的基礎上,按照“自選、自建、自管、自用”原則,扎實開展項目規劃建設工作,突出重點、適度集中、把好事辦好。通過直補資金的發放和移民項目的實施,逐步改善庫區移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使移民安置區社會和諧穩定。
(六)抓好扶貧(移民)開發項目實施監管工作。一是對扶貧及移民開發項目實施情況進行督促檢查,同步開展考核評比,切實提高專項資金使用質量和效益。二是嚴格扶貧項目資金的監管,繼續實行“五制”,(項目公示制、項目招投標制、資金報帳制、決算審計制、竣工驗收制)。依托項目管資金,通過資金理項目,建立經常性的項目督查機制,公開督查和暗訪檢查相結合,發現問題及時整改,確保工程質量。
(七)抓好扶貧開發項目編報及資金爭取工作。加強與國家及省市扶貧部門的溝通交流,積極編報項目,爭取更大資金支持。爭取縣級財政配套資金達到省、市年度扶貧資金績效考評相關要求。積極組織有關人員赴重點扶貧和移民村開展調研,掌握第一手資料,切實做好扶貧及移民項目資金的整合,提高項目資金效益。
(八)抓好行業部門扶貧工作。認真貫徹執行省、市、縣有關文件精神,進一步明確各行業部門扶貧任務。督促有關行業部門切實把加快貧困地區的發展放在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位置,在安排農村民生工程等項目、資金時盡可能向2014年扶貧開發整村推進村傾斜。明確有關部門的扶貧開發責任,將行業扶貧職責納入縣政府目標管理考核。
(九)落實扶貧開發工作考評機制。一是研究制定2014年扶貧開發工作考核細則;二是做好2012年“兩項制度”有效銜接貧困農戶建檔立卡工作的總結評比表彰和2014年扶貧開發建檔立卡的動態管理工作。
(十)做好扶貧開發研究和宣傳工作??偨Y扶貧開發工作經驗,不斷提高扶貧開發實際成效。利用多種信息媒體,廣泛宣傳扶貧開發政策、成就、經驗和典型事跡,營造全社會廣泛參與扶貧的良好氛圍。
第二篇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指導思想:2014年我縣扶貧開發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省委、省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文件精神,按照“一個加大、兩個提高”扶貧開發工作的新要求,圍繞扶貧開發“十一五”規劃,堅持開發式、開放式、開拓式扶貧方針,牢固樹立“大扶貧”的觀念,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強化管理,狠抓落實,努力把扶貧開發工作提高到新水平,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任務。
目標任務:全年減少貧困人口0.85萬人;完成25個重點村實施整村推進工程,全面完成“三個確?!贝宓恼逋七M任務;“雨露計劃”轉移培訓800人,實用技術培訓1200人,教育資助貧困大學生200人;組織開展好社會幫扶和移民后扶工作;大力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推進產業化扶貧;做好國家在我縣開展的連片開發和互助資金試點經驗總結工作,形成“特色”。
二、工作重點
(一)編制“十二五”扶貧開發規劃
開展“十二五”扶貧開發規劃編制調查研究工作,認真“十一五”期間扶貧開發經驗,把握新的形勢和機遇,科學編制縣“十二五”農村扶貧開發規劃,2014年底前完成規劃編制工作。
(二)著力實施八項專項扶貧計劃
1、積極爭取,增加項目資金計劃規模。一是爭取財政扶貧資金,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二是爭取信貸扶貧資金,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進一步推進產業化扶貧工作;三是爭取各級村民生產發展互助基金,投放到扶貧重點村、選派村,支持貧困戶發展生產;四是爭取科技示范扶貧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資金,幫助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專業協會快速發展;五是爭取各級社會幫扶資金,擴大受益面。
2、加大力度,實施整村推進脫貧工程。按照制定出臺的2008—2014年實施整村推進工程規劃,進一步強化領導,落實責任,細化工作目標任務,協調相關部門,整合資源,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選準項目,堅持整村推進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嚴格扶貧項目的監管。加大扶貧工作督查力度,加快項目實施進度,確保70%以上的財政發展資金投向整村推進村,小額貸款扶持到戶,勞動力轉移培訓到人,力爭2014年整村推進25個重點村,基本達到省政府規定的“8+1”工作標準,確保推進一個村、穩定脫貧一個村。
3、提升素質,開展貧困勞動力轉移培訓。2014年,一要繼續督促各鄉鎮緊緊抓住初、高中畢業生就學或外出打工前的有利時機,協調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和縣相關部門,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瞄準貧困人口,積極組織生源,嚴格審核參訓對象和補貼標準,確保完成年度貧困勞動力轉移培訓任務800人。二要把貧困勞動轉移培訓工作重點轉移到貧困家庭子女教育資助,實施“貧困家庭子女教育資助行動”,配合縣財政、教育部門做好2009年入學的貧困家庭大中專在校學生情況,按照公平、公開的原則審查核定資助對象,教育資助扶貧對象200人。三要加大科技培訓推廣力度和創業培訓力度,著重在重點村開展農業適用技術培訓,發放科技資料,把農業科技知識送到田間地頭。培訓農業實用技術1200人次。四要繼續做好農村退伍軍人培訓的組織報名和宣傳工作。五要做好各級扶貧干部、整村推進村干部的培訓和能力提升工作。
4、創造特色,著力抓好互助資金固定擴面和產業化扶貧工作。一是完善互助資金扶貧機制,對現有的互助資金試點村分析不足,找出差距,及時改善。對新增試點的30個村,計劃安排資金450萬元,新增入社農戶1000戶,搞好培訓,建章立制,完善手續,加強領導,調研指導,規范高效運轉,全力監管,爭取這項工作在全省創造“特色”。二是產業扶貧,按照“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的原則,以市場為導向,優先扶持發展區域性支柱產業、特色產業、農業產業后化生產基地和農產品精深加工的龍頭企業及與貧困村、貧困戶增加收入密切相關的項目。利用財政扶貧資金以獎代補、小額貼息扶貧貸款和互助資金支持貧困戶發展種、養、加項目,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方式,帶動貧困戶增收。支持扶貧對象開展政策性農業保險。適當支持與扶貧相關的中小型基礎設施及社會公益事業項目。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扶持力度,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扶貧作用。
5、統籌各方,協調做好社會扶貧工作。一是抓住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組調整中央國家機關對縣的定點扶貧的機遇,積極爭取國家部委和重點企業定點幫扶我縣;二是配合鄉鎮和縣直對口單位爭取省直單位的傾斜幫扶;三是協調督促縣直單位聯村包扶工作。加大對社會幫扶實績的考核評價宣傳力度,每半年召開一次協調會,配合縣直單位深入到村開展工作;四是督促享受扶貧政策支持的農業企業履行扶貧義務;五是鼓勵各種社會力量參與扶貧開發,動員各類企業參與參與扶貧開發工作,促進產業開發,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不斷發展扶貧公益事業,在全社會形成扶貧濟困的良好氛圍。
6、全力以赴,做好“縣為單位、整合資金、整村推進、連片開發”試點項目的實施工作。根據國開辦〔2009〕69號文件精神,我們會同財政部門組織編報了《縣2009年“縣為單位、整合資金、整村推進、連片開發”試點項目實施方案》。項目選擇在楊廟鎮,試點項目區轄十井、大程、雙塘、四樹四個行政村,規劃試點項目總投資1663萬元,其中:整合國債項目資金125萬元、安全飲水工程資金60萬元、小農水補助資金510萬元等涉農資金695萬元,試點扶貧資金400萬元及整合資金己到位,試點項目實施方案已經省批準同意,現已進入實施階段,加快項目實施與管理,提高試點成效。
7、移民至上,做好移民開發項目管理工作。一是做好水庫移民后期扶持人口核查,直補人口資金復核發放工作,以及項目規劃、編報及向上爭取工作,加強水庫移民項目實施檢查、督查、驗收工作,做好水庫移民信訪調查、處理工作;二是為三峽移民做好服務工作;三是結合新農村建設,做好瓦埠湖移民建房掃尾后續工作。
8、加強宣傳,做好扶貧開發基礎性工作。辦好一個簡報,建好一個網站,積極向國家、省扶貧辦雜志、簡報投稿,及時宣傳報送我縣扶貧戰線上典型的先進人物和積累的工作經驗,充分發揮廣大貧困戶在扶貧開發工作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宣傳扶貧開發尤其是近年來扶貧開發工作成效,力爭做到“電視有影、廣播有聲、報刊有文”,積極擴大社會關注度,營造扶貧開發的良好局面。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加強扶貧項目、資金管理,建立健全公告公示制、招投標制、建設工程監理制、項目竣工驗收制、審計制、資金報帳制、項目后續管護制等,提高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益。
2、加強督促檢查。加大扶貧項目、資金的檢查力度,組織開展扶貧項目互查活動;完善鄉鎮和縣直單位扶貧開發工作綜合評價考核制度,建立激勵約束機制;加強審計監督,提高扶貧開發項目成效。
3、做好統計監測工作。進一步加強貧困人口的建檔立卡和統計監測工作,建立全縣扶貧統計報表制度,掌握貧困人口和扶貧工作的動態變化,準確把握扶貧開發的新動向。
4、強化扶貧隊伍建設。一是開展扶貧干部政策與業務知識培訓,提高全縣扶貧干部的宏觀思考和實際指導能力。二是加強學習,提高扶貧辦職工自身素質和能力,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三、四中全會精神,增強全體干部職工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保持奮發進取的精神狀態;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不斷改進工作作風,樹立正確的戰績觀、利益觀,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在狠抓工作落實、務求實效上下功夫;大力加強機關黨風廉政建設,增強拒腐防變能力,真正做到自重、自警、自勵、自省,建設和諧機關;積極開展效能建設,努力建設一支政治過硬、業務精通、作風正派的扶貧隊伍,確保各項扶貧開發工作的順利開展。
第三篇
(一)繼續抓好“兩項制度”有效銜接工作。認真做好總結評比表彰、數據成果運用和動態管理工作,組織縣直相關單位和鄉鎮到“兩項制度”有效銜接工作先進地區參觀學習,完善落實好對不同類型貧困戶幫扶措施,逐步做到“五個到戶”(基礎設施項目輻射到戶、社會事業項目補助到戶、主導產業項目覆蓋到戶、能力培訓項目直接到戶、金融服務項目鏈接到戶)。
(二)繼續抓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項目實施工作。一是進一步強化領導,落實責任,細化工作目標任務,協調相關部門,整合資源,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確保16個重點村完成“六通十二有”目標。
(三)繼續抓好扶貧開發項目實施監管工作。一是對扶貧及移民開發項目實施情況進行督促檢查,同步開展考核評比,切實提高專項資金使用質量和效益。二是嚴格扶貧項目資金的監管,繼續實行“五制”,(項目公示制、項目招投標制、資金報帳制、決算審計制、竣工驗收制)。依托項目管資金,通過資金理項目,建立經常性的項目檢查機制,公開檢查和暗訪檢查相結合,發現問題及時整改,確保工程質量。
(四)繼續抓好產業化扶貧工作。積極探索互助資金使用新途徑,赴省內外互助資金試點工作先進地區進行考察,學習他們的先進經驗,結合我縣實際,進一步健全互助資金試點工作各項機制和制度,切實提高互助資金使用效益。堅持以產業為支撐,以農民合作組織為平臺,推廣“1+1”模式(合作組織+互助社),鞏固一批,發展一批,調整一批試點村,穩步推進互助資金試點工作。積極將財政貼息資金向國家及省、市、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生產基地傾斜,做大“公司+合作組織+互助社+農戶”利益共同體,提高產業扶貧效益,加快貧困戶脫貧致富步伐。
(五)繼續抓好“雨露計劃”貧困人口培訓工作。加強與承擔培訓任務的縣農委、人社局等部門的溝通聯系,做到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共同做好全縣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確保全面完成年度全縣各項培訓任務。
(六)繼續抓好扶貧開發項目編報及資金爭取工作。加強與國家及省市扶貧部門的溝通交流,積極編報項目,爭取更大資金支持。爭取縣級財政配套資金達到省、市年度扶貧資金績效考評相關要求。積極組織有關人員赴重點扶貧和移民村開展調研,掌握第一手資料,切實做好扶貧及移民項目資金的整合,提高項目資金效益。
- 上一篇:現代企業經濟管理改革之思考
- 下一篇:公路經濟管理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