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構建我市小康社會計劃及總結

時間:2022-06-03 10:30:00

導語:關于構建我市小康社會計劃及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于構建我市小康社會計劃及總結

“全面小康六大行動計劃”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省、市黨代會精神、全面建設惠及全市人民小康社會的重大舉措,也是實現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工作抓手。根據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全面小康六大行動計劃檢查考核辦法的通知》(浙政辦發函〔2010〕129號),結合我市實際,我局領導高度重視,措施得力,根據年度目標任務逐條逐項付諸實施,采取了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舉措,養老服務建設和農村社區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現將具體情況總結如下:

一、加強組織領導,行政推進全面小康行動計劃

(一)健全組織機制。建立領導機制,由一把手親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各相關處室負責人任成員,專門協調解決“全面小康六大行動計劃”中的重點目標任務。建立局務會議制度,每季度召開局務會議,回顧總結當前一季度工作完成情況,協調解決重大問題,研究部署下季度推進重點和任務要求。建立結對幫扶機制,結對三門和臨海的兩個行政村,下派了兩名農村指導員,幫助解決結對村在生產、生活、建設中的實際困難。建立專題協調制度,根據任務完成的具體情況,適時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協調具體任務推進和建設實施中的問題。

(二)落實責任機制。把實施行動計劃的責任分解落實到相關處室、直屬單位,并制定年度實施計劃。年度計劃要突出抓落實,每個項目都要有明確的年度工作目標,特別是每年都要有一定的增長比例,確保工作任務有序推進。

(三)完善扶持機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方面:自市政府出臺《實施意見》以后,各縣市區結合當地實際積極出臺養老服務相關政策,切實加大扶持力度。黃巖、臨海、仙居等地相繼出臺了扶持政策,仙居縣探索開展養老機構健康評估辦法,得到了陳加元副省長的批示肯定。農村社區建設方面:提請市委、市政府連續下發了《市關于開展社區建設年活動的實施方案》、《關于進一步加強社區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社區建設年的總體目標、工作步驟、主要任務和工作重點,細化落實責任部門,著力解決社區建設中的“人、房、錢”等薄弱環節。2010年,通過多方努力,以市委、市府的名義起草的《關于進一步加強社區建設的若干意見》已經市長辦公會議審議通過。

(四)建立督查機制。有督查才有鑒別力,有考核才有執行力。加強考核督查,建立季度報送和年度考評制度,把養老服務建設和農村社區建設年度實施計劃的考評列入市政府部門年度工作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建立市民政局救災救濟資金規范使用監督小組和市民政局民主理財監督小組,加強了民政資金的監管使用。

二、落實重點工作,扎實推進全面小康行動計劃

根據省、市部署,我局始終按照“六大行動計劃”的要求,緊緊圍繞“全面改善民生”工作主線,把著力點放在增進民生福祉上,努力為構建覆蓋城鄉、區域均衡、全民共享的基本公共服務供給體系作出應有貢獻。

(一)社會福利體系建設不斷深化。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發展老年福利事業,市政協專題聽取養老服務體系工作匯報。現全市已建成10個縣級養老服務指導中心,66個鄉鎮(街道)養老服務中心,84個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站,1075個農村“星光老年之家”,新增養老服務機構床位3003張,超過預定目標50%,全市基本形成了以縣級養老服務指導中心為龍頭,以鄉鎮(街道)養老服務中心和城市社區服務站為骨干,以農村敬老院、村級老年公寓和星光老年之家為延伸的養老服務網絡。

一是切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根據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提請市委市政府加大資金投入,加大政策扶持,構筑覆蓋全市城鄉的養老服務網絡體系。自去年市政府出臺《實施意見》以后,各縣市區結合當地實際積極出臺養老服務相關政策,切實加大扶持力度,黃巖、臨海、仙居等地相繼出臺了扶持政策。仙居在全省率先出臺了《仙居縣老人入住養老機構健康評估辦法(試行)》建立了縣、鄉鎮(街道)、村三級評估網絡,得到了省政府陳加元副省長的批示肯定。今年,仙居縣被評為全國養老服務示范縣。

二是大力推廣農村養老新模式。我局結合經濟社會發展特點,堅持創特色促發展,不斷創新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和現實樣板。路橋、溫嶺、三門等地根據當地實際,建設了一批集居住、休閑、康復于一體的農村老年公寓,創造了農村養老新模式,其中農村新型養老模式,即實惠型(勝北)、休閑型(康樂山莊)、福利型(良一、邱家岸)、寄托型(塢根)四種模式,受到民政部、省民政廳的一致肯定,并在全省、全國推廣。

三是加大綜合性養老機構建設。今年各縣(市、區)民政局積極爭取當地政府領導支持,綜合性國辦養老機構建設取得明顯進展。臨海市老年樂園、三門香山托老中心(個人投資)、天臺綜合福利中心等項目工程都在籌備動工,玉環楚門養老服務中心已經完成一期項目。同時積極聯系建設、國土等有關部門,力爭早日啟動本級老年公寓工程。

(二)農村社區建設全面推進。根據市中心城市會議精神,特別是今年市委、市政府確定為社區建設年,專門召開全市社區建設年活動視頻會議,圍繞“五個有”(即“有人管、有場所、有規章、有經費、有活動”)保障機制,繼續以創建和諧社區為載體,進一步強化政府推動,全面深化社區體制改革,夯實社區基礎設施,提升社區服務水平,穩妥推進農村社區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年內,全市已建成鄉鎮社區服務中心36個,超額5個,村級社區服務中心679個,超額72個。

一是完善社區發展政策體系。提請市委、市政府連續下發了《市關于開展社區建設年活動的實施方案》、《關于進一步加強社區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社區建設年的總體目標、工作步驟、主要任務和工作重點,細化落實責任部門,著力解決社區建設中的“人、房、錢”等薄弱環節。市委已將我市的社區管理體制創新的做法納入到市社會體制創新的內容之一。

二是開展城鄉社區布局規劃。探索“網格化布局、全方位管理”模式,全面完成了以縣(市、區)為單位的農村社區布局規劃編制工作,全年共調整設置城市社區155個,農村社區2531個。全市已建成鄉鎮社區服務中心54個,村級社區服務中心1293個。

三是加強社區民主自治建設。各地積極推進社區黨組織“三有一化”(即有人有錢有場所、構建城市區域化黨建格局)建設,已基本形成條塊結合、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駐共建的社區黨建工作格局。椒江區在今年居委會換屆選舉中首次探索采取登記選民的方式進行直選,居民參選率超過了94.5%,效果明顯。

三、創新多種載體,大力推進新社會組織創先爭優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了由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任組長,市科協等新社會組織掛靠較多的單位任成員的市新社會組織創先爭優活動指導小組。指導新社會組織黨組織和黨員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制訂了實施方案,建立了聯絡員制度,組織召開了創先爭優活動動員會和匯報會。目前,建立新社會組織創先爭優聯系點63個。

(二)搭建爭創平臺。市本級以實施“三打造、三促進”工程為抓手,即打造社會組織孵化基地,促進社會組織能力提升;打造基層社會組織創新實驗區,促進社會組織服務功能完善;打造社會組織黨建示范點,促進社會組織科學發展。

(三)探索黨建管理新體制。椒江區在全省率先設立了社會組織黨工委,并配備專門的工作班子,為全省理順社會組織黨建管理體制提供了范例,并得到了省民政廳領導的充分肯定。市組織部和市民政局于12月上旬在椒江召開社會組織黨建現場推進會,推廣椒江經驗。確定白云街道為基層社會組織創新示范實驗區,將新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納入街道黨的建設總體規劃,設立了新社會組織發展服務中心黨總支,建立協會黨組織9個,派駐黨建指導員14個,組織10多支黨員志愿者服務隊廣泛開展社會組織進農村、進社區、進企業“三走進”服務民生活動。

(四)嘗試黨建工作新模式。黃巖區積極探索“行業協會黨支部+會員單位黨支部”和“協會黨支部+會員黨員”的黨建工作模式,不斷擴大黨的工作覆蓋。特別是黃巖果品產銷協會以支部為平臺,充分發揮全體黨員的作用,形成支部黨員為核心向會員黨員輻射的工作格局,被省民政廳推薦為全國社會組織創先爭優典型,民政部部長李立國在全國社會組織創先爭優推進會上給予充分肯定。

(五)加強工作指導和典型宣傳。加強工作指導和典型宣傳,我市的創先爭優信息報送工作列全省首位,受到省廳的通報肯定。年內全市新建社會組織黨組織54家,比上年增加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