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避災工程建設計劃

時間:2022-06-13 11:51:00

導語:開展避災工程建設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開展避災工程建設計劃

"避災工程"建設是加強災害救助應急機制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根據省市有關要求,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的宗旨,進一步整合資源、科學規劃、合理定點,通過開展"避災工程"建設,切實保障災民的基本生活,確保災區社會穩定,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總體要求

堅持"分散安置和集中安置相結合,以分散安置為主、集中安置為輔"的原則。計劃用2個月時間,建成一批布局合理、功能完備、設施齊全、環境較好的鄉鎮避災中心和村級避災點。原則上要求每個鄉鎮建立1個以上避災中心,有辦事處的鄉鎮要在辦事處再另建1個,中心村或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村設立1個避災點。同時,編制災民轉移安置示意圖,制訂避災手冊,明確管理工作人員職責和避災人員守則。具體時間安排:月份組織人員開展情況調查,確定場所并開工建設;7月份完成鄉鎮避災中心和村級避災點建設,建立組織,并制訂各項規章制度。

三、具體措施

(一)深入調查,摸清情況。由縣民政局督促各鄉鎮分別組織進行摸底調查,一是摸清地質災害、低洼易澇等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威脅的災害點分布情況;二是摸清因受臺風等自然災害影響而需轉移安置人員的數量和結構,特別是老弱病殘人員情況;三是摸清可以整合利用的資源情況,包括鄉鎮閑置敬老院、學校、村會議室、大會堂等可以臨時安置人員的場所。

(二)因地制宜,科學規劃。一是本著相對集中、便于轉移、就近安置和以閑置房改造為主、以新建房為輔的原則,確定鄉鎮避災中心和村級避災點的建設布局、數量和建設規模;二是擬定各個避災場所改造和新建的具體方案;三是確定各村災民轉移至相應避災場所安置的最佳路線。

(三)籌措資金、搞好建設。以鄉鎮財政投入為主,縣民政適當補助,爭取社會各界支持,籌措建設資金,要建成"五有"避災場所,即有男女宿舍、有食堂、有廁所、有儲藏室和有管理人員辦公室;要根據計劃安置災民數配備一定數量的蚊帳、被褥、桌椅、碗筷等,并聯系好食品供應商;要完善通信設施,確保通訊暢通,有條件的要安裝有線電視。

(四)建立組織,明確職責。各鎮鄉建立避災工程建設領導小組,具體負責組織、協調和指導災民避災工作;各避災中心要組建由一名鄉鎮領導兼任主任,民政、公安、衛生、有關村干部等人員組成的工作班子;各避災點則由村支部和村委會負責。主要職責有:一是及時掌握災民思想動態,穩定災民情緒,維護避災場所的正常秩序。二是災害期間及時向災民提供食宿,確保災民基本生活。三是及時防治疾病。各避災中心和避災點啟用后,具體由民政助理員和有關村級聯絡員負責日常管理,平時工作則可通過組建志愿者服務隊伍解決。

(五)制訂制度,規范管理。各避災中心要制訂《避災中心規章制度》、《避災中心管理人員職責》和《避災人員守則》等規章制度,做到制度健全、管理規范、責任明確,運轉協調。

(六)組織培訓,開展演練。各避災中心啟用后,要組織開展業務培訓,明確相關人員的責任分工和工作要求。并適時組織開展緊急避災演練,摸索避災經驗,確保實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