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區年度工作要點
時間:2022-01-26 04:30:00
導語:市區年度工作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加快工業發展步伐,做大全市工業規模
(一)完成經貿工作年度各項主要指標。(市經貿局負責,市統計局、科技局、外經貿局、工商局、質監局、城鄉規劃局、國土資源局、發展改革局配合)
(二)大力發展產業集群,促進石材、水泥、不銹鋼制品、紡織服裝等傳統產業保持較快增長。(市經貿局負責,市工商局、科技局、質監局、環保局、發展改革局、國土資源局、城鄉規劃局配合)
(三)組織現有企業技術改造和技術革新,實施品牌戰略,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積極支持省駐企業投資新項目,擴大生產,提高經濟效益。(市經貿局負責,市科技局、外經貿局、工商局、質監局、城鄉規劃局、國土資源局、發展改革局配合)
(四)抓好電廠三期、華潤西江發電廠、內河核電的申報立項和籌建工作,繼續做好粵瀧電廠二期、抽水蓄能電站等大項目的有關論證工作,力爭今年工作有新突破。(市發展改革局負責,市經貿局、外經貿局、環保局、國土資源局、城鄉規劃局、供電局、發電廠配合)
(五)切實落實項目工作責任制,進一步完善重點項目抓落實的臺帳管理制度,加快在建項目建設進度。(市發展改革局負責,市經貿局、國土資源局、城鄉規劃局、外經貿局、農業局配合)
(六)加快工業園區建設,重點推進都楊、新成產業轉移工業園區規劃、建設,跟蹤協調縣域、鎮域工業園區建設。加大園區招商推介力度,大力吸納珠三角產業轉移,落實好異地辦工業項目的利益分成政策,促進項目早進園區。(市經貿局負責,市外經貿局、國土資源局、城鄉規劃局、農業局、質監局、科技局、工商局、林業局、環保局、發展改革局配合)
(七)繼續跟蹤和落實市高新科技園區報批等各項工作。(市科技局負責,市經貿局、國土資源局、城鄉規劃局、農業局、質監局、工商局、林業局、環保局、發展改革局配合)
(八)加強對工業經濟的服務和協調,做好工業產業發展規劃及結構調整,協調解決企業用電、用煤、用油、用地和用工等實際問題。(市經貿局負責,供電局、市勞動保障局、市國土資源局、市安全監管局、市物價局、市發展改革局配合)
(九)加強對重點企業改制上市和股份制改造的指導,加快資本市場的開發利用,發揮好中小企業擔保機構效能,積極開展與市內外金融機構的合作,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市金融辦負責,市經貿局、人行市中心支行、銀監分局、市工商局配合)
(十)繼續推進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繼續加強科技服務體系、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培育和發展高新技術企業,為工業發展提供科技動力和智力保障。(市科技局負責,市經貿局、農業局、教育局、質監局配合)
(十一)完善招商引資工作層級責任制和考核獎懲制度,加大力度多形式多層次開展招商引資工作,今年力爭要引進一批新項目。加強已簽約項目的跟蹤落實,加強對外資引進項目的協調與服務。(市外經貿局負責,市經貿局、國土資源局、環保局、城鄉規劃局、農業局配合)
二、以農業產業化為龍頭,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十二)完成農業工作年度各項主要指標。(市農業局負責,市統計局、糧食局、林業局、水務局、畜牧水產發展中心配合)
(十三)推廣溫氏模式和經驗,利用我市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種養業、農產品深加工以及流通業、資源深加工及相關產業。(市農業局負責,市林業局、畜牧水產發展中心、工商局、質監局、科技局配合)
(十四)依托各地農林資源,加強農業招商引資,繼續引導龍頭企業到石灰巖苦旱鎮發展。(市農業局負責,市外經貿局、林業局、工商局、質監局、科技局配合)
(十五)加強名優農產品培育創建力度,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市農業局負責,市林業局、工商局、質監局、科技局配合)
(十六)發揮現有農貿專業市場的集散功能,搞活農產品流通;加快粵西瀧州農產品交易中心二期和思勞農產品交易市場建設。(市農業局負責,市經貿局、林業局、工商局、質監局、國土資源局、城鄉規劃局、供銷社配合)
(十七)積極發展羅非魚等水產養殖業,做大做強水產品牌產品。(市農業局負責,市畜牧水產發展中心、質監局、工商局、科技局配合)
(十八)發展林業產業、城市綠化苗木培植和林產品深加工等,提高林業經濟效益。繼續推進林業生態縣建設。(市林業局負責,市經貿局、水務局、公路局、交通局配合)
(十九)全面實施“百萬農村青年技能培訓”工程,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市勞動保障局負責,市財政局、教育局、經貿局、農業局、扶貧辦配合)
(二十)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大力實施“智力扶貧”,提高貧困地區和貧困農民的自我發展和到非農產業就業能力,提高扶貧效益。(市農業局負責,市扶貧辦、勞動保障局、財政局、教育局、經貿局、工商局、農業局、質監局配合)
(二十一)積極配合省開展新農村建設試點和“百鎮萬畝、千村千畝改低示范行動”計劃,今年內完成4.3萬畝中、低產田改造任務。(市農業局負責,市建設局、城鄉規劃局、衛生局、糧食局、財政局、水務局、國土資源局配合)
(二十二)加快推進農村貧困戶危房改造計劃,今年完成3500戶貧困戶危房改造任務,確保在年前基本完成改造任務。(市農業局負責,市民政局、扶貧辦、婦聯、殘聯、建設局、城鄉規劃局、財政局配合)
(二十三)深化農村綜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實免征農業稅、種糧補貼、農機補貼、糧食最低收購價等各項政策。(市農業局負責,市發展改革局、財政局、糧食局、監察局、審計局配合)
(二十四)繼續推進生態文明村建設,加快發展農村沼氣。今年內完成600條生態文明村建設任務。(市建設局負責,市環保局、衛生局、城鄉規劃局、農業局、林業局、國土資源局配合)
(二十五)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植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市農業局負責,市畜牧水產發展中心、林業局、工商局、公安局、經貿局、郵政局、交通局、衛生局、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籌)配合]
三、繼續加強交通、城建、水利和環保等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改善經濟發展環境條件
(二十六)積極配合業主單位做好云梧高速公路建設施工的各項服務工作;加快至廣西岑溪高速公路(粵境段)申報立項等前期工作。今年內完成云梧高速公路12億元投入建設任務,完成投入2.12億元建設改造563.6公里通鎮、通村公路建設。(市交通局負責,市發展改革局、公路局、國土資源局、城鄉規劃局、水務局、林業局、財政局配合)
(二十七)加快六都至高要大灣沿江公路和云城城北至云安高村公路的申報立項工作,爭取盡快動工建設。(市交通局負責,市發展改革局、國土資源局、環保局配合)
(二十八)今年內完成投入9251萬元建設改造25.2公里國道、省道建設。(市公路局負責,市交通局、國土資源局、城鄉規劃局、水務局、財政局配合)
(二十九)抓好都楊碼頭的招商籌建。(市港務局負責,市發展改革局、交通局、城鄉規劃局、外經貿局、經貿局、國土資源局、財政局配合)
(三十)繼續推進羅定至岑溪段鐵路籌建工作,爭取早日動工建設。(市交通局負責,市發展改革局、城鄉規劃局、國土資源局、財政局配合)
(三十一)加快市城區道路改造步伐,重點開展興云中路、興云西路、城中路、城南路、建設路、河濱路等城區主要道路改造。(市公用事業局負責,市城鄉規劃局、國土資源局、發展改革局配合)
(三十二)開通河濱南路鳳凰橋至金華橋段、河濱西路鄧中至過境公路段。(市建設局、房地產開發總公司負責,市城鄉規劃局、國土資源局配合)
(三十三)繼續推進市委黨校、市迎賓館三期、市圖書館、博物館、檔案館和市老干部活動中心等項目建設。(市建設局負責,市國土資源局、城鄉規劃局、公用事業局、環保局、供電局、振云公司、老干部局、黨校、檔案局、文廣新局、房地產開發總公司配合)
(三十四)編制公共交通規劃,積極發展城市公共交通服務,做好農村客運發展規劃。(市交通局負責,市公路局、城鄉規劃局、公用事業局、汽車運輸集團公司配合)
(三十五)加快修編市城區總體規劃及“十一五”近期建設規劃,完善縣城和中心鎮控制性詳細規劃。(市城鄉規劃局負責,市建設局、國土資源局、環保局、公用事業局、房地產開發總公司配合)
(三十六)繼續推進市城區、縣城和中心鎮住宅小區建設。(市建設局負責,市城鄉規劃局、國土資源局、環保局、公用事業局、房地產開發總公司配合)
(三十七)切實抓好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南山河城區防洪工程、郁南縣城防洪工程等水利工程,要爭取在年內動工;完成5宗城鄉水利防災減災工程、23宗小型水庫除險加固等工程建設;解決15條水庫移民村的住房、飲水、道路等問題。從今年開始,啟動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分期分批解決全市121萬農村群眾的飲水安全問題,“十一五”期間解決其中的100.4萬人。(市水務局負責,市農業局、城鄉規劃局、建設局、國土資源局、財政局、衛生局、環保局配合)
(三十八)加快市區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等8個環保項目建設,年內要建成市區麻雞坑生活垃圾填埋場、羅定生活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市區南山河1至4號陂清淤工程和云城河口石材廢渣綜合利用建材廠等4個項目。(市環保局負責,市公用事業局、建設局、城鄉規劃局、國土資源局配合)
四、走“三化”路子,大力推進縣域經濟發展
(三十九)大力發展縣域特色產業,著力培育縣域優勢產業、優勢企業和優勢產品。(市經貿局負責,市發展改革局、國土資源局、科技局、質監局配合)
(四十)發展壯大商貿流通、交通運輸、餐飲旅館等各類服務業。(市經貿局負責,市交通局、供銷聯社、城鄉規劃局、國土資源局、工商局配合)
(四十一)開展創建全國優秀旅游城市活動,爭取年通過國家旅游局驗收。幫助各縣(市)發展旅游業,指導、推動旅游強縣的創建工作。(市旅游局負責,市府辦、財政局、統計局、建設局、城鄉規劃局、國土資源局、發展改革局、公用事業局、交通局及其他各創優工作責任單位配合)
(四十二)落實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優惠措施,依法放寬準入條件和領域;引導和支持民營企業創新經營機制實行股份制改造,推動民營企業資本合作,逐步培育發展主業突出、市場競爭力強的民營企業集團。完善民營經濟服務體系,積極為民營企業做好用地、用水、用電、招工、人才引進、科技引進、創立品牌等服務工作。(市經貿局負責,市科技局、勞動保障局、人事局、質監局、國土資源局、工商局、金融辦、工商聯、供電局、市自來水公司配合)
(四十三)繼續大力推進鎮域經濟發展,開展招商引資,重點引進各類資源加工型和勞動密集型企業;繼續加快專業鎮建設,發展和壯大鎮域特色產業。(市經貿局負責,市農業局、外經貿局、工商局、科技局、環保局、發展改革局、國土資源局、城鄉規劃局配合)
(四十四)抓緊建設和配套完善市區環衛設施。(市公用事業局負責,市建設局、城鄉規劃局、國土資源局、環保局配合)
五、進一步加強外經貿工作,做大外源型經濟
(四十五)完成外經貿工作年度各項主要指標。[市外經貿局負責,市統計局、市經貿局、海關、市外事僑務局、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籌)、市貿促會、市外管局配合]
(四十六)認真組織好第三屆中國()國際石材科技展覽會,積極參加省組織的粵港、中東、歐洲等經貿活動。(市外經貿局負責,市經貿局、外事僑務局、貿促會、工商局、環保局、國土資源局、物價局、文廣新局配合)
(四十七)進一步擴大我市產品出口規模,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獲取出口經營權,擴大出口。實施科技興貿,優化出口商品結構。[市外經貿局負責,市經貿局、海關、外事僑務局、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籌)、市貿促會配合]
(四十八)抓緊“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的籌建,加快建立石材和不銹鋼兩個保稅倉,優化口岸服務工作。[市外經貿局負責,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籌)、市港務局配合]
(四十九)鞏固和開拓國際市場,引導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到境外開設分支機構,拓展發展空間,擴大對外合作。(市外經貿局負責,市經貿局、外事僑務局、貿促會、工商局、環保局、物價局、文廣新局配合)
六、完善財政管理體制,進一步強化財稅工作
(五十)完成年度一般預算收入指標,力爭財政綜合增長率在全省的排位穩中有升。(市財政局負責,市統計局、國稅局、地稅局、監察局、審計局配合)
(五十一)繼續推進各類政府資源的開發和管理。(市國資委負責,市財政局、發展改革局、建設局、國土資源局、水務局、城鄉規劃局、房管局、公用事業局、振云公司配合)
(五十二)嚴格依法治稅,努力提高征管水平,完成年度稅務工作各項主要指標。(市國稅局、地稅局負責,市財政局、經貿局、工商局、海關配合)
(五十三)加強“收支兩條線”管理,進一步規范非稅收入管理。(市財政局負責,市監察局、審計局配合)
(五十四)進一步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財政對農業、科技、教育、文化、公共衛生、重點項目和就業、社保等方面的投入。(市財政局負責,市監察局、審計局配合)
(五十五)積極推進國庫集中支付改革,積極穩妥推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控制財政舉債規模,完善政府采購制度。建立健全與公共財政體制相適應的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體制。(市財政局負責,市監察局、審計局、國資委、建設局、招標采購中心配合)
(五十六)繼續深化預算執行審計,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資金的審計,以及開展效益審計,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市審計局負責,市財政局、監察局配合)
七、加強資源節約和環保工作,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
(五十七)以耗能行業為重點,大力推行清潔生產、節能降耗和資源綜合循環利用。支持創建循環經濟示范縣和示范企業。加快循環經濟相關技術的研發,逐步淘汰能耗高、效率低、污染嚴重的技術和設備。年度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上年下降3%。(市經貿局負責,市發展改革局、環保局、建設局、科技局、供電局、城鄉規劃局、國土資源局配合)
(五十八)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繼續加強西江、南江河、新興江、南山河綜合治理,加強農村水資源污染治理,切實保護飲用水源。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的環保準入制度,加快建立重點污染源信息動態管理系統和重點企業環保信用檔案。加強環保監督和執法,嚴厲查處違法排污行為。(市環保局負責,市經貿局、建設局、城鄉規劃局、國土資源局、林業局、水務局配合)
(五十九)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加快生態公益林體系建設,切實糾正因發展經濟而破壞林業生態建設行為,繼續開展綠色城鎮、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生態示范區等綠色創建活動,營造綠色生態屏障。(市林業局負責,市財政局、民政局、農業局、國土資源局、城鄉規劃局、文廣新局、教育局、公用事業局配合)
(六十)實施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作。(市國土資源局負責,市環保局、建設局、城鄉規劃局配合)
(六十一)加強地質災害調查、監測、防治工作。(市國土資源局負責,市環保局、水務局、科技局、建設局、城鄉規劃局、氣象局配合)
(六十二)提高氣象預警預報能力。(市氣象局負責,市文廣新局、日報社配合)
(六十三)廣泛開展節能、節水、節材、節地等資源節約活動。廣泛宣傳和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節約型機關、企業、學校、社區創建活動。(市文廣新局負責,市經貿局、市環保局、市國土資源局、市城鄉規劃局、市教育局、市公用事業局、日報社、市自來水公司配合)
八、努力解決好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問題,推進和諧建設
(六十四)擴大城鄉就業門路,今年要努力創造3萬個以上新增就業崗位;落實就業再就業扶持政策,幫助國有集體企業下崗人員實現再就業;統籌做好大中專學校、職業技術(技工)學校畢業生和復退軍人以及城鄉新增勞動力就業工作。抓好市技工學校和羅定技工學校的擴建工作。完成年度就業工作指標。(市勞動保障局負責,市民政局、財政局、經貿局、國稅局、地稅局、工商局、農業局、扶貧辦、質監局配合)
(六十五)加大勞動監察力度,規范企業用工行為,堅決制止和查處拖欠工資、侵犯勞動者權益等行為。(市勞動保障局負責,市建設局、經貿局、外經貿局、總工會、婦聯、工商聯配合)
(六十六)加快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完善城鄉特殊困難群眾的社會救助體系。確保養老統籌金當期收支平衡和社保待遇按時足額發放。健全對被征地農民的合理補償和安置機制,認真解決失地農民的就業、養老保障和生活出路問題。(市勞動保障局負責,市經貿局、外經貿局、財政局、工商局、國土資源局配合)
(六十七)加強住房公積金管理。(市住房公積管理中心負責,市財政局、人事局、審計局、監察局配合)
(六十八)抓好廉租房建設,逐步解決全市城鎮住房困難戶住房;加強城區經營場所房屋安全和出租房屋管理。(市房管局負責,市建設局、財政局、審計局、監察局、民政局、婦聯、殘聯、公安局、文廣新局、城鄉規劃局、工商局、公用事業局配合)
(六十九)加強社保費征收和管理。(市地稅局負責,市勞動保障局、社保基金局、財政局、工商局、經貿局、外經貿局配合)
(七十)進一步鞏固和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建立健全低保、五保對象醫療救助制度,推進醫療救助工作,解決低保、五保對象“醫療難”問題。(市衛生局負責,市財政局、審計局、農業局、民政局配合)
(七十一)認真落實好推行農村免費義務教育政策。(市教育局負責,市財政局、公安局、審計局、監察局配合)
(七十二)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嚴格執行安全生產許可制度;加大投入改善安全生產條件,強化企業安全主體責任,強化安全生產執法,加大對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消防、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領域的安全監管工作力度。(市安全監管局負責,市經貿局、市交通局、市公路局、市公安局、市公安消防局、市國土資源局、市建設局、市農業局、海事局、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市質監局配合)
(七十三)繼續深入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市經貿局負責,市工商局、公安局、科技局、金融辦、國土資源局、建設局、農業局、食品藥品監管局、質監局配合)
(七十四)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嚴懲無照經營、抽逃出資、虛假出資、制假售假、商業欺詐、走私販私、偷逃騙稅、金融詐騙和侵犯知識產權等行為,以及傳銷和變相傳銷活動。(市工商局負責,市經貿局、公安局、科技局、金融辦、國土資源局、建設局、農業局、國稅局、地稅局、食品藥品監管局、質監局配合)
(七十五)嚴厲打擊商業賄賂。(市監察局負責,市工商局、公安局、經貿局、財政局配合)
(七十六)加快農村藥品監督網和供應網建設,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市食品藥品監管局負責,市工商局、經貿局、公安局、農業局、質監局、衛生局、畜牧水產發展中心配合)
(七十七)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維護社會穩定。嚴厲打擊“雙搶”、“雙盜”等多發性侵財犯罪、有組織犯罪、犯罪以及嚴重暴力犯罪。加強娛樂場所管理,深入推進城市社區和農村治安防范工作,營造良好治安環境。(市公安局負責,市司法局、法制局、綜治辦、文廣新局配合)
(七十八)深入貫徹實施《信訪條例》,完善領導信訪接待和包案責任等制度,切實解決群眾信訪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有效預防和處置群體性突發事件。(市信訪局負責,市法制局、公安局、司法局、民政局配合)
九、全面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加強精神文明建設
(七十九)繼續推進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現代公民教育。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市文廣新局負責,市總工會、市婦聯、團市委、日報社配合)
(八十)重點發展職業教育,抓好市職業技術學校、羅定市電子工業學校的新建和羅定職業高級中學、郁南縣中等職業學校、新興縣理工學校的擴建工作。大力發展普通高中教育,抓好新興慧能中學和郁南實驗中學的建設。繼續抓好中小學布局調整。積極實施農村中小學校生活設施改造工程和農村中小學“新裝備”工程。繼續深化“一機兩語”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市教育局負責,市財政局、發展改革局、城鄉規劃局、國土資源局、建設局、勞動保障局、環保局配合)
(八十一)努力營造良好的干事創業環境,加強人才的引進和培訓工作。(市人事局負責,市科技局、教育局、衛生局、經貿局配合)
(八十二)加強農村基層文化建設,全面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繁榮文化事業,加強文化市場管理,促進文化產業發展。整合文化資源,加大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實施有線電視數字化轉換工作,擴大廣播電視無線發射覆蓋面。(市文廣新局負責,市工商局、公安局、民宗局配合)
(八十三)推進醫療體制改革,規范醫療服務項目和收費,規范藥品和醫療器械集中招標采購行為;加強疫情監測,嚴控人禽流感、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狂犬病和艾滋病等重大疾病發生。加強農村衛生工作,加快發展中醫藥事業。做好迎接全省衛生城市檢查工作。抓好紅十字會體制改革。完成80條省級衛生村創建工作。建立社區衛生服務網絡,突出解決群眾“看病難”問題。(市衛生局負責,市糾風辦、監察局、建設局、國土資源局、城鄉規劃局、財政局、民政局、審計局、工商局、公用事業局、招標采購中心配合)
(八十四)深入開展全民健身活動,今年內完成全民健身廣場健身綜合樓建設;做好省“十二運”、省第五屆殘運會和省第三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備戰參賽工作(市體育局負責,市財政局、城鄉規劃局、建設局、發展改革局、環保局、教育局、公安局、衛生局、文廣新局、機關事務管理局、殘聯、民宗局配合)
(八十五)堅持完善人口和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和利益導向機制,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失衡,開展創建“無政策外多孩生育鎮(街)和無政策外生育村(居)”活動,開展創建計生優質服務先進縣活動。完成年度各項計生指標。(市人口計生局負責,市農業局、監察局配合)
(八十六)支持和加強國防建設,大力推進創建省雙擁模范城工作。(市民政局負責,市雙擁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配合)
十、以提高行政能力為重點,建設人民滿意政府
(八十七)加強民主法制建設,推進依法行政。(市法制局負責,市司法局、監察局配合)
(八十八)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規范行政審批程序,加快電子政務建設,建立健全各種突發事件應急機制。(市府辦負責,市法制局、監察局、信息產業局、政府行政服務中心配合)
(八十九)全面貫徹實施《公務員法》,加強政風建設,提高公務員隊伍素質。(市人事局負責,市監察局、審計局、財政局配合)
(九十)深入開展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嚴肅查處損害群眾利益行為。(市監察局負責,市糾風辦、審計局配合)
- 上一篇:市五年發展工作報告
- 下一篇:加大創新力扶支柱產業化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