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局2021工作總結
時間:2022-01-05 15:24:08
導語:工業和信息化局2021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十三五”期間工業經濟發展情況
“十三五”以來,全縣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要求,堅定實施“生態立縣、工業強縣、文化興縣、特色靚縣”戰略,聚焦制造業優化升級、項目建設提質增效、科技創新提級賦能、服務企業平臺建設等重點任務,全縣工業經濟發展實現了新突破,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是工業經濟平穩運行。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016-2019年平均增長7.9%;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2016-2019年平均增長7.8%。2020年在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和國際貿易形勢變化雙重壓力下,全縣101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產值270.3億元,增長1.8%;實現工業增加值61.2億元,增長4.3%;營業收入266.5億元,增長3.6%;利潤總額30.5億元,增長15.9%;利稅40.1億元,增長14.1%,全縣工業經濟總體保持平穩健康運行態勢。二是產業轉型升級進一步加快。扎實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增強經濟發展后勁,2017-2020年實施新上技改重點項目282項,投資額超200億元。開展企業梯次化培育,截止到2020年底培育制造業單項冠軍工信部1家、省級1家、市級3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工信部1家、省級14家、市級30家,“瞪羚企業”省級5家、市級8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省級1家、市級2家,綠色工廠國家級5家、市級14家,省首臺(套)技術裝備企業1家,市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1家。三是創新發展能力不斷提升。2017-2020年326個技術創新項目列入省技術創新項目計劃;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從2016年末的50%增長到2020年末的70%;自2017年以來,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9家,總數達到50家;全縣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6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13家,省市眾創空間2家,省級院士工作站1家,市級院士工作站1家,海外研發機構2家,市級科技孵化器1家,2家國家級火炬特色產業基地通過科技部復審驗收,2家院士工作站獲得省市授牌;吸引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來建立研發機構5家;實施省級重點研發計劃3項,市級以上科技專項30多項,對上爭取資金總額達3600多萬元。通過搭建創新載體平臺、開展科技項目攻關、開展政產學研合作,取得了30多項填補國內空白的科技成果。積極打造農業科技示范項目,獲批2家農業科技特派員示范基地,紫金玫瑰基地與全縣15個村簽訂服務協議,在玫瑰鎮、東阿鎮推廣種植仁用酸棗展示田400余畝,輻射帶動了灘區特色產業發展壯大。道地藥材基地與安城西張營等6個村簽訂黃芩藥材種植合作協議,發展黃芩種植150余畝。示范基地與幫扶村簽訂協議,引進高校院所高層次人才,為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撐。四是兩化融合深入推進。創建智慧泉城示范工程1個,“互聯網+”示范工程1個,市級兩化深度融合示范企業1家,2017-2020年上云企業達到1046家,3家達到四星級上云企業標準,2家企業獲得上云標桿企業。對全縣重點扶貧村開展信息技術輔導近300人次。出臺《縣促進5G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1年)》、《關于開放公共資源加快5G基站建設的通知》等相關文件,截止2020年全縣共建設5G基站609個。
二、2021年工業經濟發展情況
(一)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
2021年1-9月份累計完成245.84億元,同比增長22.7%。預計到年底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爭取突破300億元,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2021年全縣在建工業投資項目124個,1-9月份累計完成工業投資38.77億,同比增長77.77%;完成技改投資22.27億,同比增長161.51%;預計到年底完成工業投資過40億元,技改投資過25億元。目前4家企業“小升規”入庫,預計到年底可完成9家入庫任務。
(二)突出服務企業,擦亮“服務至上、高效工信”服務品牌
一是建立企業發展服務平臺。將領導干部包掛“四上”企業、部門聯系中小企業等平臺整合,打造對上聯系省市業務主管部門,對下聯系服務縣內企業,橫向聯系縣級包掛領導、縣直部門和企業家協會的綜合服務企業平臺,由服務企業平臺牽總,各部門設立服務專員,統一受理、分類處置、限時辦結、督辦回訪、匯總考核的涉企服務“一網通”,目前,全縣已有70家部門走訪調研企業190家次,企業反映的問題,服務部門自行協調解決27項,提報企業發展服務平臺協調轉辦事項18項。
二是打造惠企政策洼地。開展“點菜單式”“送政策上門”服務,舉辦7次“助企發展科技政策培訓”系列活動,“點對點、一對一”打通服務企業“最后一公里”。今年以來,對上爭取申報資金超5500萬元,目前到位資金3192.17萬元,其中5家企業申領技術裝備投入普惠性獎補資金918萬元;齊發藥業獲得促進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專項資金581.89萬元;52家企業獲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兌付資金771.35萬元;24家企業獲得高企補助610萬元;鑫貝西獲國家重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240萬元;發放企業穩崗穩產5萬元,兌付655名外來留濟過年人員補貼56.93萬元;9家小升規企業獎勵資金9萬元。同時,近期將兌付《關于加快工業強縣步伐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中對企業各項獎勵扶持政策。
三是切實做企業的“娘家人”。充分發揮工信在政企對接中的橋梁紐帶作用,做服務企業的橋頭堡。針對企業資金運轉困難、新冠疫情影響融資難等問題,為海麗管道等4家企業申請科技股權投資、金融貸款3800萬元。為全縣50家在營加油站辦理年檢初審,新批復成品油網點規劃1家。聯系大學、青島科技大學等高校到企業開展產學研精準指導,組織企業參加中科院成果對接會,幫助玫德集團、海麗管道、擎雷科技建立了建筑大學、中國海洋大學、齊魯工業大學等研究生見習基地,為20多家企業紓解技術難題30多項,促成青島橡膠研發基地建設、活性肽研發等20余項技術合作項目。會同人社等相關部門組織縣內10家鑄造企業參加中鑄協年會、博覽會,玫德集團獲得中國鑄造行業單項冠軍企業稱號,玫德集團李新太、縣瑪鋼廠張進軍兩人獲得第五屆“興業杯”中國鑄造大工匠榮譽稱號。會同相關部門組織召開首屆省鑄造行業職業技能競賽暨第七屆全國鑄造行業職業技能競賽賽區選拔賽。強化服務企業和企業家意識,組織召開了2021年企業家座談會暨政府第二批經濟咨詢聘任儀式,組織了企業家協會換屆,選舉出新一屆企業家協會領導班子。
(三)突出科技創新,提升創新驅動發展能力
一是持續優化科技創新體系。牽頭制定《縣關于加快“科創”建設全面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實施意見》、《縣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管理工作指引》《縣各級科技計劃項目管理辦法》等文件,強化項目管理,優化實施細則,推動科技工作標準化、規范化運作。
二是深入推進創新載體平臺搭建。開展高成長性科技企業梯次培育工作,25家企業完成了三批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申報工作,申報率同比實現翻番,48家企業納入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庫。做好高質量研發平臺的儲備培育,指導玫德集團申報省技術創新中心、省級新型研發機構及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區典型應用場景。推薦齊發藥業申報省級重點實驗室,推薦錦水眾創空間升級省級眾創空間。
三是大力開展科技項目攻堅。推薦博科生物申報省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引導齊發藥業等7家企業申報市揭榜掛帥項目,錦水環保申報中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競技計劃;積極開展新冠疫情防控科研項目攻關,鑫貝西開展的“集成核酸提取技術”及“快速檢測核酸站”項目申報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項目及市級社會民生專項;強化對基礎科研課題的引導支持,幫助縣醫院和齊發藥業申報了臨床醫學及社會民生專項。截止目前,技術合同交易額登記達到1380萬元。
四是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助力鄉村振興。引導東潤種業、華玫生物、惠農等3家企業申報了示范基地。發動39名省級科技特派員利用全國科普日、科技活動周等關鍵時間節點,深入企業、村居及黃河灘區開展科技成果示范推廣、技術培訓、現場指導等服務,今年以來培訓技術人員500多人。
五是大力引進高層次創新人才。積極申報泰山領軍人才、泉城產業領軍人才、泉城特聘專家(“5150”引進人才)等高層次人才服務我縣重點產業,玫德集團獲批泉城產業領軍人才創業類支持,儲備7個項目申報年度人才計劃。引導21個企業(項目)參加了“第四屆中國·新動能國際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17個項目進入決賽,其中白澤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申報的“基于物聯網架構的全智能型環保設備”項目榮獲大賽三等獎,入選泉城5150引才倍增計劃;上海交大王天富教授的“玫瑰大健康項目”在上海市創新創業大賽中獲獎。
(四)突出綠色低碳,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一是深入推進兩化融合和企業上云工作。組織全縣規上工業企業全部進行兩化融合評估,目前我縣已有6家企業獲得兩化融合貫標證書,推薦5家企業申請市級兩化融合貫標獎勵。打造典型示范引領項目,玫德集團與浪潮集團進行平臺企業生態簽約,弘正科技與聯通公司進行重點項目的簽約。玫德集團的基于標識解析的產品追溯平臺,被評為2021年市工業互聯網應用創新示范推薦項目。推薦北秦物理網技術有限公司北秦城市安全管理平臺、北秦能源管理平臺、北秦物聯網數據平臺3個平臺納入黃河流域數字同城超高速樞紐工程產業大數據項目。
二是加快推進5G基礎設施建設。截止9月底,全縣共開通5G基站252個,通信基礎設施建設76處,其中新建16處,存量改造60處,完成5G通信建設32處,其中新建6處,存量改造26處,縣城區域實現5G全覆蓋,并逐步推進鄉鎮全覆蓋工作。加大農村弱電線纜整治工作,確定6月份為“農村弱電線纜整治工作月”,集中人力物力,特別是6個樣板村的弱電整治,按照要求,起早貪黑、不分節假日,緊密鑼鼓地進行線纜入地、捆扎整齊、廢線剪除等工作,當前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
三是推動產業綠色發展。我縣海麗管道、黃河特鋼等5家企業被評為第三批市綠色工廠;孔村鎮作為炭素產業聚集區被評為第一批市綠色環保標桿產業集群(集聚區);我縣經濟開發區被認定為市綠色發展工業園區;我縣邁克管道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鋼塑復合鋼管產品被評為綠色(生態)設計產品。全力做好第二輪環保督察自查梳理、督促落實和案件整改工作,成立縣工信局保障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工作協調聯絡組,切實做好對我縣工業企業督察期間的聯絡、保障、協調工作。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攻堅克難,搶抓發展機遇
瞄準“五個”建設,搶抓新一輪發展機遇,堅持存量崛起和增量激活相結合,在全力培育壯大高端五金、醫藥食品、炭素電極、綠色建材、節能環保五大傳統特色產業的基礎上,圍繞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先進材料、生命科技及大健康等新興產業,加大產業鏈垂直整合力度,構筑集聚集群集約、高端高質高效、專業專注專長的現代工業產業體系,實現產業核心競爭力和影響力質的提升。培育新增長點上再發力,對標全省十強產業、全市十大產業和“新基建”領域,加大雙招雙引力度,力爭引進一批技術含量高、發展潛力大、帶動能力強的優質項目。
(二)加大投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
一是加大資金投入。加大對我縣轉型升級資金投入力度,發揮科技專項對企業自主創新的作用。二是推進平臺提能。樹立平臺思維,依托龍頭企業在本行業的承接帶動力量,建立八大發展平臺:以玫德集團為龍頭打造科創研發和信息化平臺;以山水為龍頭打造綠色建材平臺;以福膠為龍頭打造康養食品平臺;依托澳海炭素打造石墨新產品研發平臺;依托華玫生物打造高端玫瑰發展平臺;依托鴻瑞新材料打造功能高分子材料平臺;依托博科生物打造高端醫療裝備平臺;依托琦泉熱電建設清潔能源平臺。
(三)優化升級,推動高質高效發展
一是啟動規劃引領。以《產業結構調整目錄》為指引,以規劃引領產業發展,細化產業發展趨勢。二是推進產業提檔。鼓勵扶持精密鑄造、智能電氣業、鋁加工壓延、新型炭制品、高端水泥等制造產業發展。三是推動企業提效。實施領軍企業培育工程,梯次化培育專精特新、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單項冠軍”、“隱形冠軍”和行業“小巨人”;實施中小企業培育工程,積極引導推動企業“小升規”。四是加快技術改造。確保專項獎補資金用于支持企業技術改造,推動高端五金、炭素電極、醫藥食品等產業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改造。
(四)細化措施,增強內生動力
一是進一步推動項目建設。重點服務好我縣山水水泥5000t/d水泥熟料生產線項目、泰德包裝年產2萬噸EPP發泡塑料珠粒項目、瑪鋼鋼管智能化工廠項目、歐萊博智能制造產業園項目等8個列入市先進制造業和數字經濟的重點項目。積極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切實讓企業享受到工業技改的普惠獎勵政策,進一步激發企業家投資的動力和熱情,真正發揮新投產項目對工業增幅增加的拉動作用。二是緊盯工業經濟運行調度和升規入庫工作。切實抓好工業經濟運行監測分析和調度,確保應統盡統。積極做好上規入庫,對年內竣工投產的新建工業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有望達到2000萬元的規下工業企業篩選建立重點培育入統企業庫,實施動態管理、重點監測,不斷增加工業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三是校企合作加大智能制造人才培養。加快對高技能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依托的大專院校職業技術學院等,加強校企合作,建立智能制造專業人才培訓平臺,打造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四是實施企業梯次培育工程。梯次化培育專精特新、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單項冠軍”、“隱形冠軍”和行業“小巨人”。
(五)做優環境,強化服務保障
強化服務企業和企業家意識,建立完善務實精準高效的制度體系,在要素保障、投資激勵、企業培育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無事不擾、有求必應,打造企業發展的一流生態。一要專業精準指導。強化工業運行監測,寓服務于管理之中,確保有效預警、及時分析、建議有力、指導有方。二要學懂弄通宣傳。對惠企政策加強學習,做到心知肚明。指導企業用足用活用好國家和省市的各項惠企政策,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真正讓企業享受到政策紅利,借勢發展。三要用心用情服務。堅持把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努力方向,完善政企直通車和領導干部聯系包掛“四上”企業制度等服務制度,著力用好企業發展服務平臺,弘揚“店小二”精神,叫響工信局“服務至上、高效工信,做一個奔跑著的有情懷的工信人”的黨建服務品牌,立足“建制度、立規矩”,瞄準建設學習型機關、提升干部能力素質,舉辦“工信講堂”,真正做到“在,您放心”。四是鍛造本領業務。加強業務學習,積極“走出去”,充分利用外出學習考察的機會,認真學習外地產業規劃,企業升級改造、兩化融合發展等經驗,做到知行合一,學思結合,不斷提升業務工作能力。加強對新業態、新模式的學習。圍繞縣委、縣政府新要求、新標準,開拓創新,銳意進取,用新思維、新手段、新方式來破解難題,堅定不移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
- 上一篇:高校科研經費標準化管理對策
- 下一篇: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計劃及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