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促進局工作總結
時間:2022-04-04 10:27:00
導語:工業促進局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20*年全市工業工作完成情況
20*年,全市工業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新*、新奧運”戰略構想,堅持以發展制造業高端產業為目標,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以推進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為主線,狠抓重大項目推進、創新能力培育、資源節約利用及開發區建設,積極推進首鋼搬遷調整改造,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突出進展,為“*”規劃的全面落實奠定了良好基礎。
1、全市工業經濟繼續保持健康發展勢頭
工業生產平穩適度增長。20*年1月至11月,全市工業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完成增加值1604.0億元,同比增長14.5%;累計完成現價工業總產值7103.7億元,同比增長16.9%。工業生產增速繼續保持較高水平。
工業經濟效益穩定提高。1月至11月,全市工業規模以上企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7677.2億元,同比增長21.9%;實現利稅587.6億元,同比增長14.4%;實現利潤324.8億元,同比增長15.9%;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85.57%,同比上升8.42個百分點;全員勞產率16.5萬元/人,同比提高1.1萬元/人。
產業結構高端化趨勢明顯。1月至11月份,現代制造業完成增加值661.3億元,同比增長22.9%,比工業平均增速高8.4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完成增加值419.4億元,同比增長29.8%,比工業平均增速高15.3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制造業帶動作用增強,產業結構調整的高端化趨勢明顯。
區域集聚效應進一步增強。1月至11月,首都功能核心區完成工業增加值126.7億元,同比增長5.2%;城市功能拓展區完成工業增加值480.5億元,同比增長7.2%;城市發展新區完成工業增加值686.4億元,同比增長21.8%;生態涵養發展區完成工業增加值111.8億元,同比增長11.1%。城市發展新區工業增加值總量和增速均排在各功能區首位,體現出明顯的區域聚集效應。其中亦莊開發區和順義區工業總產值全年預計將均超千億元,成為領跑全市工業增長的重要區域力量。
2、“*”規劃編制工作順利完成
在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基礎上,經反復修改完善,《*市“*”時期工業發展規劃》已上報市政府,近期將實施。同時配套編制完成了《“*”工業能源發展及節能規劃》、《“*”工業中小企業發展規劃》、《“*”工業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市裝備制造業“*”時期發展綱要》和《關于加快發展*裝備制造業的實施意見(討論修改稿)》,以及《*市“*”企業信息化發展規劃》。新規劃在認真總結“十五”全市工業發展經驗的基礎上,深入分析了“*”時期全市工業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確定了今后五年全市工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明確提出了六大產業和國防科技工業“*”時期的發展重點和空間布局,提出了相應政策措施,為“*”期間全市工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重要指導意見。
3、產業結構調整取得進一步突破
一批重量級項目建設進展順利。總投資17.5億美元的中芯國際一期擴建項目正式啟動,項目完成后產能將由目前的2萬片/月提升到5萬片/月;總投資7.3億元的京東方TFT-LCD生產線擴產項目完成,產能由6萬張基板/月提高到8.5萬張基板/月,四季度實現盈虧平衡;康寧玻璃基板生產線項目開工建設,將完善*TFT-LCD產業鏈,提升產業配套能力;*奔馳公司新工廠落成及300C投產,將大大提升*汽車產業的技術水平和市場知名度。
一批國際合作高端項目進展順利。*現代第二生產廠區暨研發中心項目正式奠基,*福田與美國康明斯公司發動機合資項目已經啟動,富士康三期項目順利開工建設,德國林克骨科醫療器械項目正式動工,美國瓦里安公司直線加速器生產項目正式奠基。
一批傳統產業改造提升項目進展順利。燕化煉油系統改造及配套工程建設項目基本完成;首創輪胎易地遷(擴)建項目預計三月份竣工投產;中麗制機工程技術公司自動換筒卷繞頭生產基地建設項目開始試生產;*中旺食品有限公司琉璃河生產基地一期工程、恩布拉科雪花壓縮機遷建等重點項目穩步推進。
一批落后生產能力淘汰取得突破。制訂了《*市關于加快工業結構調整有序退出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產業和淘汰劣勢企業的意見(征求意見稿)》。繼續開展清理整頓“五小”企業,重點是對上年關停的水泥機立窯生產線和平板玻璃平拉工藝生產線進行拆除,防止死灰復燃。此次清理整頓壓縮水泥生產能力140.6萬噸、平拉玻璃生產能力105萬重量箱。截止目前,全市行政區域內水泥機立窯和平拉工藝玻璃生產線全部淘汰。各部門密切配合,*焦化廠搬遷改造及停產轉型工作進展順利,20*年7月15日按計劃全面進入停產程序。
4、工業自主創新工作深入推進
加大對技術創新工作的引導支持。20*年對企業技術中心和技術創新項目的資金支持力度明顯加大,全年工業發展資金支持技術中心建設、技術創新項目和技術改造項目的總數量達到近百項,投入資金接近1.8億元。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認定申報呈現數量多、大企業和上市公司多等突出特點,有30家企業通過市級企業技術中心認定,其中大唐電信通過國家級技術中心認定。
加大對區域創新資源的整合力度。充分發揮與中科院共建的產業發展與技術促進平臺和與市教委共建的工業發展智力支撐平臺的作用,加強了對區域創新資源的整合利用,使產學研合作進一步深化。與中科院共建的平臺建立了跨所合作機制,通過舉辦企業與中科院各所的專場項目對接會、組織專家對重點企業進行技術診斷、建立專項子平臺等形式,促進了燕化、紅星股份、京東方、英超工貿、造紙七廠等一批企業技術難題聯合攻關及成果轉化項目,并有一批共建技術中心成立,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與教委共同認定的兩批共9個高校技術轉移中心積極開展工作,組織校企溝通、信息和項目推介,已30多項高技術產業化項目成功轉移。
大力推進工業名牌戰略的實施。《加強*工業品牌建設的措施》及實施細則的實施,加大了市、區縣兩級政府對品牌建設的支持力度,極大地調動了企業創名牌的積極性。20*年全市有14家企業16個產品獲中國名牌稱號,7個產品商標獲中國馳名商標稱號,是我市爭創國家級名牌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并通過舉辦名品展覽、開展品牌評選活動、組織名牌產品的系列宣傳和推介等形式,擴大了*工業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同時,與市知識產權局聯合啟動工業企業知識產權發展和保護戰略工程,也為企業技術創新和名牌戰略的推進搭建了服務平臺。
重大技術創新項目取得突破。一批國家重大專項和引進吸收消化再創新項目取得突破。國家863計劃集成電路制造裝備重大專項“100nm高密度等離子刻蝕機和大角度離子注入機”項目、集成電路關鍵材料重大專項12英寸硅單晶片研發項目通過國家驗收;海微公司成功研制集成電路關鍵設備8英寸等離子增強化學氣相淀積機,并開始研發12英寸系列產品;中信盟固利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和大容量錳酸鋰動力電池研究取得國際領先成果,并率先產業化;一機床收購德國科堡后實施消化吸收再創新,單臺設備銷售合同額達5120萬元,創國內機床價格之最;機床所“精密超精密加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開工建設;北人股份成功研制無軸傳動技術高速轉輪印刷機;二代軍車通過總裝備部設計定型審查;一批企業承擔了為“神七”配套的“921”工程等國家重點項目。
5、節能節水工作成效顯著
加強政府引導。制訂頒布了“*工業能效水效指南”,基本完成“*工業劣勢企業退出評價指標體系設計”,制定完成生態園建設指標體系及生態工業園建設試點申報審批與驗收程序,制定第一批“*工業能耗水耗指導指標”。組織了召開全市工業循環經濟研討會;運用工業發展資金支持一批清潔生產、再生資源產業化重點示范項目;推進了電力、水泥行業用能大戶能耗在線檢測平臺建設;空港工業區和林河工業區爭創國家級生態工業園區工作已經啟動。
積極探索廢舊資源的循環利用。*水泥廠處置城市工業廢棄物示范工程有5套預處理系統投入運行;*水泥廠和琉璃河水泥廠純低溫余熱電站建設項目完成設備安裝;化工集團廢舊丁基橡膠回收再利用、興青紅精細化工公司微電子行業廢棄電子化學品回收再利用、造紙七廠和燕京啤酒技改、生活垃圾廢塑料資源再利用、利樂包回收生產彩樂板等項目穩步推進;金運通輪胎翻修廠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發展勢頭良好;機電院形成系列化、成套化焚燒技術和產品體系,多用途焚燒爐被國家環保總局列為“最佳實用技術推廣計劃”,在2005年承建全國規模最大的上海醫療廢物處理中心工程的基礎上,20*年又成功中標新疆工業危險廢物處置中心項目。
組織推進新能源開發。圍繞太陽能、地熱能和生物質能等新型能源的開發利用,推動相關企業形成產業聯盟,有力地促進了太陽能技術和設備的產業化。中輕太陽能電池有限公司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片項目投產,世華創新科技非晶硅太陽能光伏發電板生產線一期工程投產,自動化技術研究院光伏發電項目投入奧運工程項目豐臺體育場,小湯山80千瓦光伏并網電站投入運行,七星華創、中科信已經具備制造太陽能成套生產線能力。
節能節水成效顯著。1月至9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能源消費量1761萬噸標煤(按當量熱值計算),萬元增加值(現價)能耗1.38噸標煤;按2005年可比價格計算,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1.34噸標煤,同比下降13.8%。1季度至3季度完成工業節水措施改造60項,預計全年工業可節水達1億立方以上。其中主要電力企業節水技術改造項目完工10項,年節水可達1000萬立方米。
6、工業開發區建設進一步加強
土地集約利用水平提高。《關于*工業開發區(基地)建設項目節約土地和資源的意見》的貫徹實施,強化了入區項目的篩選機制,促進了工業集中集聚集約發展。各開發區圍繞產業定位,在招商選資中突出土地集約利用,加強標準廠房建設。據對15個開發區的抽樣調查,20*年招商引入項目94個,協議出讓土地375公頃,單位土地面積投資密度3010萬元/公頃,土地利用率明顯提高。
盤活閑置資源力度加大。針對土地增量嚴格控制、供給不足的矛盾,各區縣及開發區紛紛下力量挖掘土地存量潛力,對企業閑置占地及長期不能正常運轉的不良占地,采用協議回購、合同到期回購、回購反租、招商替換、企業資產重組等方式盤活閑置資源。密云、通州等7家工業開發區共盤活土地683.5畝,收回廠房8.7萬平米。昌平區累計盤活閑置廠房場地項目124項,協議投資總額9.57億元,盤活閑置資產14640萬元。房山區累計盤活企業237家,20*年以來盤活企業42家,利用閑置土地1882畝,建筑面積11.7萬平方米。
特色招商初見成效。各開發區積極探索新的招商模式,優化引資項目,發揮產業集聚、技術創新和招商引資平臺作用,實施“零土地招商”、“以商引商”、“技術招商”等戰略,取得明顯成效。雁棲工業開發區通過引進“旗艦”企業,進行以商引商、產業鏈招商,使項目質量及總投資大幅提高,引進項目的平均投資強度達2611萬元,大大高于上年同期水平。星網工業園龍頭企業諾基亞以其年產手機突破1億部、同比增長66.65%、銷售收入超過700億的快速發展,帶動了威訊半導體、揖斐電子、貝爾羅斯等一批配套企業的增資擴股。中信盟固利依托技術優勢,吸引美國索伍德公司及其投資伙伴梧桐公司出資8500萬美元,與法國達索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合資成立純電動車和混合動力電動車研發中心。
7、首鋼搬遷調整改造有序推進
首鋼搬遷工作在黨中央、國務院領導的親切關懷和國家有關部門的支持幫助下,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領導下,經過首鋼搬遷協調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的共同努力,各項工作總體進展順利。按照分階段壓產計劃,首鋼二號焦爐正式停產。首鋼京唐鋼鐵公司鋼鐵廠項目的水資源評估報告、環境影響評價報告、項目用海預審意見已取得國家有關部門的批準。25萬噸級礦石碼頭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遷曹鐵路已建成通車;供水工程、供電一期工程、通訊工程已經完工;項目的初步設計、技術交流、設備招標采購和商務談判等工作正在加緊進行。圍海造地形成陸域面積16.27平方公里。
首鋼冷軋薄板項目廠房鋼結構和設備基礎正在施工;主軋機設備開始安裝。截止到20*年底已完成項目投資24億元。富余人員安置工作穩步推進,首鋼*地區在冊職工7.4萬人,比2005年凈減少4000人。13家外埠企業中9家基本實現屬地化管理,4家企業正在研究實施債轉股和計劃內破產的實施方案。市政府原則同意市規劃委提出的《首鋼工業區改造規劃》,進一步修改完善后將施行。
回顧一年來的成績,按照中央提出的又好又快的發展要求,*工業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一是重點產業內部結構不盡合理,重點發展的裝備制造業、電子信息產業和生物工程醫藥產業的比重還不夠大,高端產品尚不突出;二是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普遍較低,一部分企業對于創新方面的投入不足;三是節能降耗任務依然十分艱巨;四是各類社會資源缺乏有效的組織協調,支持工業發展的外部條件有待進一步改善。在新的一年中,我們必須按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按照市委九屆十三次會議精神,加深對工業存在問題的研究,堅持在發展中解決問題,努力提升工業發展水平。
- 上一篇:新聞出版局年終工作總結
- 下一篇:安全生產監督局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