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局全年紀檢總結范文

時間:2022-11-24 10:32:00

導語:糧食局全年紀檢總結范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糧食局全年紀檢總結范文

年市糧食局黨委委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省糧食系統紀檢監察工作會議和市紀委二次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廣泛開展“講正氣、樹新風”主題教育活動,堅持“抓重點,抓典型,抓創新,抓落實”的工作思路,突出“規范化、立體化、多元化、系統化、嚴謹化”的工作理念,扎實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的建立,全面加強黨員干部作風建設,為圓滿完成糧食系統各項工作任務、服務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證。

一、圍繞“四個確立”,突出規范化運作,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

局紀委發揮在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工作中的組織協調作用,從完善責任體系入手,確立四項工作原則,為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落實夯實了基礎。

(一)開好年度紀檢工作會議,確立全年工作重點。年初及時召開了市糧食系統年紀檢監察工作會議,傳達了全省糧食系統紀檢監察工作會議和市紀委二次全會精神,總結了我市糧食系統年紀檢監察工作,全面部署了年紀檢監察工作任務。同時,16名優秀紀檢監察干部和8個紀檢監察先進單位在會上受到隆重表彰。

(二)完善廉政建設內容,確立工作針對性。根據今年省、市紀檢監察工作重心,結合糧食系統的改革發展任務,修訂完善了《市糧食局年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進一步明確了全年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工作的指導思想、工作目標、中心任務和具體措施。

(三)明確權責歸一原則,確立條塊結合責任體系。按照“一崗雙責”、“誰主管誰負責”的要求,局黨委書記同志與直屬16個單位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工作第一責任人簽訂了《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建立起“一把手”負總責抓全面,班子成員抓分管單位和科室,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的責任體系。

(四)統一考核督查標準,確立嚴明的獎懲機制。年初,局黨委挑選思想過硬、作風扎實、業務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10名干部組成兩個考評小組,對局屬各單位上年度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工作情況以及領導干部廉潔自律情況,采取聽取匯報、查閱資料、群眾座談、民主測評等方式進行了專項考核。凡是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工作不達標的單位,在年終目標考評中一票否決;黨風廉政建設成績突出者,在年終目標考評中可獲加分獎勵。目前,年度局屬單位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情況的述職述廉工作正在進行中。

二、圍繞“五個結合”,突出立體化管理,不斷提高領導干部廉潔從政意識

局黨委把加強領導干部廉潔從政作為紀檢監察工作的永恒主題,從加強廉潔自律教育入手,注重四個結合,由單一性教育趨向立體化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把用規定約束領導干部與領導干部自我約束相結合。年初,局黨委制定了《市糧食局年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工作意見》和《市糧食局關于節日期間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嚴格執行廉潔自律規定的意見》,及時轉發了中紀委《關于嚴格禁止利用職務上便利謀取不正當利益若干規定》,進一步明確了糧食系統開展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工作的指導思想、原則、要求及責任追究規定,確立了工作重點和關鍵環節。我們在用文件、規定規范黨員干部從政行為的同時,還注重領導干部的自我約束能力。長期以來我們對全系統領導干部堅持實行公開廉政承諾制度,自覺接受黨內外群眾監督。全系統各級黨組織和名領導干部在局黨委的帶動下,全部公開實行了廉政承諾,并把承諾內容在醒目位置公布出來,以利于群眾的監督。

(二)把加強全面監督管理與開展專項治理相結合。在注重防范,很抓源頭,加大全面監督管理力度的同時,我們又建立了專項治理制度,對重點工作、重點環節、重點人員,組織專門人員深入基層進行重點督查,很剎奢侈享樂、行賄受賄歪風。首先,對局機關及下屬單位繼續開展了落實領導干部不準收受有關單位和個人的現金、有價證券和支付憑證規定和領導干部配偶、子女從業有關規定的審查工作,共有名領導干部進行了登記。其次,加強公務用車管理。全市糧食系統堅持節日期間除值班車輛外,其它公車入庫封存制度;對新購進車輛嚴格按照規定審核把關,國有企業購買車輛必須經局紀委審核報市廉自辦核準后才能購買上牌照。第三,在各級領導干部中開展了落實中紀委《關于嚴格禁止利用職務上的便利謀取不正當利益若干規定》情況的自查自糾登記工作,維護了黨的紀律的嚴肅性。第四,重大節假日前夕,對全系統領導干部節日期間廉潔自律情況提出嚴格的紀律要求,并采取明查暗訪的形式走訪相關的企業、職工、群眾,掌握第一手資料,狠剎借節假日行賄受賄、公款消費、生活腐化惡風。

(三)把正面榜樣教育與反面警示教育相結合。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和引導作用,對于促進黨員干部廉潔從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在工作中培養和樹立了原省糧食儲備庫主任同志廉潔奉公、勤政為民的先進典型;國家糧油儲備有限公司技術能手同志苦練技術、愛崗敬業的先進典型;國家糧油儲備有限公司職工同志見義勇為、無私奉獻的先進典型等。采取多種形式,大張旗鼓地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弘揚新風正氣,使廣大黨員干部學有目標、趕有方向、見賢思齊。在加強正面教育的同時,我們還注重利用反面典型開展警示教育,促使黨員干部舉一反三,從中吸取深刻教訓,在思想上筑起拒腐防變的堅固防線。局紀委從市紀委等部門購置了大量教育光盤,如《懺悔與警示》、《蛻變》、《天鑒》等,在機關和局屬各單位播放70余場次,受教育的黨員干部和職工達4400多人次。

(四)把領導干部述職述廉與群眾民主評議相結合。年終,局紀委按照領導干部廉潔自律有關規定內容,制定《領導干部述職述廉登記表》,發放到各級領導干部手中,由本人親自填寫年度內落實領導干部廉潔自律有關規定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一崗雙責”執行情況,上報局紀委審查認定。局紀委在認定時,把本人的自評與群眾的民主評議情況有機結合起來,全面客觀地掌握每名干部的勤政廉政情況。一年來,糧食系統多名領導干部未發現違法違紀行為。

三、圍繞“三個到位”,突出多元化要素,廣泛開展“講正氣、樹新風”主題教育活動

在開展“講正氣、樹新風”主題教育活動中,局黨委高度重視,從求真求實入手,確保三個到位,教育內容突出了多樣化,教育形式突出了多元化,效果顯著。在活動結束驗收時,群眾滿意率達到100%,得到市委督導組的好評。

(一)學習動員階段,宣傳到位,為“講正氣、樹新風”活動打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4月3日,召開了全系統“講正氣、樹新風”主題教育活動動員會,成立了以局黨委書記同志為組長的領導小組,下發了《實施意見》,對活動的開展,提出了明確要求。在學習活動中,局黨委為每名黨員干部配備了讀書筆記本,購買了學習教育讀本、光盤等資料,并制定嚴格的學習紀律,做到人員、時間、內容、效果四落實。據不完全統計,全系統各級領導干部共組織集中學習96次,寫讀書筆記226篇,心得體會102篇;舉辦各類報告會32場,受教育人數4600余人次;組織到焦裕祿烈士陵園、紅旗渠、軍營參觀學習10余次;樹立先進典型3個。為營造宣傳氛圍,全系統懸掛宣傳標語16幅,編發信息48條,開辦各類宣傳欄16個,并做到周周有更新。

(一)查擺問題階段,認識到位,廣泛征求意見,深入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局黨委成員帶頭開展談心活動,誠懇征求意見,全系統各級領導干部共談心960余人次;召開座談會21場次;召開民主生活會17個;發放征求意見表375份,收回346份;設立意見箱16個,熱線電話17部,開通電子信箱6個,收集整理意見和建議39條。

(二)整改提高階段,措施到位,促進了黨員領導干部作風的全面轉變。針對征求到的39條意見和建議,局黨委高度重視,先后3次召開黨委會,逐條分析研究,制定整改措施94項,完善各項規章制度22項,辦順民意、得民心的實事好事18個,受到群眾的一致好評。通過“講正氣、樹新風”主題教育活動的開展,全系統各級黨員干部的思想覺悟得到進一步提高,黨性修養得到進一步加強、理想信念得到進一步堅定,宗旨意識得到進一步鞏固,工作作風得到進一步改善,有力促進了糧食系統各項工作的發展。

四、圍繞“三個加強”,突出系統化特色,扎實推進政風行風建設

去年,在開封市政風行風評議活動中,我市糧食系統雖然在全市所有參評單位中得分情況位于中游,但在綜合部門的得分排序中卻處于落后位次。這極大地震撼了全系統的干部職工,局黨委召開專題會議,從廣泛征求意見入手,圍繞“三個加強”,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改措施,扎實推進政風行風建設,力爭今年打個翻身仗。

(一)加強組織領導,完善管理體系,大力開展“主題實踐活動”。根據省糧食系統紀檢監察工作會議、糾風和信訪工作會議和市民主評議行風工作會議精神,局黨委進一步加強了對政風行風評議工作的領導,完善了加強糧食系統政風行風建設的方案和措施。根據省糧食局的統一部署,面向廣大農村,市糧食局及時制定了《關于深入開展“轉變工作作風,正確履行職能,服務新農村建設”主題實踐活動工作方案》,在全市糧食系統轟轟烈烈掀起了服務“三農”,為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做貢獻的活動高潮。針對企業和廣大群眾,市糧食局又下發了《關于在全市糧食系統廣泛開展服務企業、服務群眾活動的實施意見》和《關于服務企業、服務群眾實行責任分工的意見》,既明確提出了為企業和群眾服務的10項主要內容,又對市、縣糧食局機關、局屬糧食企業為基層企業、群眾辦實事好事情況做了量化規定,在定性的同時又有定量要求。還圍繞為企業和群眾辦實事好事活動,制定了7項工作制度:企業聯系制度、重大服務制度、綜合協調制度、定點督查制度、社會走訪制度、社會監督制度、服務臺帳制度。

(二)加強工作督導,發現問題及時整改,認真規范從業行為。今年以來,市糧食局在政風行風建設工作中,先后4次召開專題會議,討論、研究、部署此項工作。召開各類座談會21場次,發放征求意見表820份,設立了意見箱和熱線電話,征求到意見和建議236條,全系統提出整改意見94條,完善各項規章制度22項。夏糧收購期間,市糧食局制定了《關于夏糧收購期間嚴明工作紀律,加強政風行風建設的通知》,明確規定了10條工作紀律,成立了6個小麥托市收購工作督導小組,分別由局長、局黨委書記等領導同志帶隊,深入到全市多個收購網點監督檢查收購工作,共發現問題個,發出整改通知書多份,有效規范了小麥收購市場秩序。年底,局黨委書記同志親自帶領局紀委、局監督檢查科有關人員來到五縣糧食局和一些企業開展政風行風建設專題調研督察,及時總結好的經驗,對行動遲緩者也提出了批評。年的行風評議活動馬上就要拉開序幕,從10月份開始,市糧食局又開展了社會走訪活動,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大中型企業及有關單位發出征求意見函,廣泛征求社會各界意見,以便進一步改進我市糧食工作。目前,通過統計反饋情況,社會滿意率達97%以上。

(三)加強服務意識,主動為企業和群眾排憂解難,樹立糧食行業的良好形象。在局黨委的帶領下,全市各級糧食部門和單位全面開展了為企業和群眾辦實事好事活動。今年以來全市糧食行業為企業和群眾辦實事好事多件。在眾多的實事好事中,既有為企業爭取政策支持,解決企業難題的實事,也有幫助企業維護合法權益的法律援助;既有幫助企業改革發展的宏觀指導,也有為企業招商引資牽線搭橋;既有發揮糧食行政職能,維護糧食市場秩序的執法監察,也有服務“三農”,為農民傳授儲糧技術、“安全糧油進萬家”的民心工程;既有幫助企業解決矛盾糾紛,做好穩定工作、構建和諧社會的政策調解,也有關心職工,獻愛心、送溫暖行動;既有開展擁軍慰問、幫助社區創建文明單位的舉措,也有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所做的貢獻。一年來,據不完全統計,市糧食局及局屬企業為社會和困難職工捐款8萬8千元;局黨委為使困難企業擺脫困境,多方協調、爭取資金193萬元;局里通過法律途徑,幫助糧油購銷公司挽回經濟損失2萬3千元;在駐村幫扶工作中,為支持縣鄉村發展沼氣事業,改善農村生活環境,局黨委在資金十分困難的情況下,仍拿出2萬元,為每家農民補貼200元沼氣建造款;市軍供中心慰問駐汴部隊物品折合人民幣近4萬元;國家糧食儲備有限公司籌措資金近1萬元,為縣鄉村組建了盤古隊,活躍了農村的文化生活;國家糧油儲備有限公司投入資金2千多元,并組織幾十名職工,出車23輛次,苦戰數日,幫助區社區清理了長久積壓的垃圾,美化了周邊環境,贏得了群眾的一致贊譽......這一件件服務社會、服務企業、服務群眾的典型事例,體現了我市糧食系統在政風行風建設中的工作實績,大大提升了糧食行業的整體形象。

(四)嚴格執行市委“六條規定”,整肅機關紀律,加強機關政風建設。上半年市委出臺了旨在加強機關作風紀律的“六條規定”,市局黨委高度重視,結合萬人評議機關反饋情況,在局機關認真開展了紀律整頓,重新修訂了局機關工作紀律,細化了責任,實行檢查、考評制度。同時加強機關工作人員的思想教育,局領導多次在機關會議上強調加強紀律的重要性,教育大家提高執行紀律、遵守紀律的自覺性。在局黨委的重視下,局機關的紀律明顯增強,前來辦事的單位和群眾普遍感到糧食局服務態度非常熱情,辦事明了、順心、效率高,糧食局政風建設取得了實效。

五、圍繞“兩個基點”,突出嚴謹化原則,努力做好案件查處的各項工作

在案件查處工作中,我們以公開、公正、嚴謹、規范為原則,從源頭治理入手,圍繞兩個基點,堅持從嚴治黨,努力做好案件查處的各項工作。

(一)以信訪舉報工作為基點,把好源頭排查關。我們把信訪舉報與查辦案件緊密結合起來,高度重視并切實改進信訪工作,變上訪為下訪,暢通訴求渠道,及時發現案件線索,做好預防和妥善處理群體性事件,認真解決群眾反映的合理合法問題。

(二)以治理商業賄賂工作為基點,把好案件查處關。認真落實今年關于繼續深入開展治理商業賄賂工作的指示精神,進一步明確糧食系統治理商業賄賂的重點部位、關鍵環節。加大對糧食執法檢查、執行糧食政策、企業重組改制、糧食市場監督檢查等項工作的監督力度。年全市糧食系統各級紀檢部門共接到舉報案件件,均做了處理,共中初核件,立案件,辦結件,處分6人,其中受到司法追究人。

年,我市糧食系統的紀檢監察工作,在省紀委派駐省糧食局紀檢組和市紀委的直接領導下,在全市糧食系統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為我市糧食經濟的發展及和諧社會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確保了大局的穩定。但是,我們在工作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是查處案件力度不夠,需要創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二是紀檢監察干部做事務性工作多,對紀檢監察工作前瞻性、規律性的理論研究欠缺;三是個別單位的領導抓業務經營工作多,抓黨風廉政建設少,對一些違紀違法案件有漏報、瞞報的現象。這些問題的存在,既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因素。為此,我們要繼續努力,認真貫徹上級部署的紀檢監察工作任務,全面加強和改進工作方法,為我市糧食系統的改革和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證、組織保證和紀律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