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切實加強農業農村工作的政策意見

時間:2022-03-22 08:00:00

導語:關于切實加強農業農村工作的政策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于切實加強農業農村工作的政策意見

關于切實加強2005年農業農村工作的政策意見

為了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和中央、省農村工作會議及市委九屆五次全會精神,切實加強2005年農業農村工作,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前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特提出如下政策意見:

一、切實抓好糧食生產和安全。繼續堅持去年制定的扶持糧食生產政策,對種糧大戶實行直接補貼、水稻良種補貼,對種糧大戶及服務大戶購買大中型農機具實行以獎代補,充分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大力推廣優質高產水稻品種和省工節本增產技術,努力提高糧食單產。堅決制止耕地全年拋荒,千方百計減少季節性拋荒。加強地方糧食儲備管理,各級財政對地方儲備糧輪換用的“訂單”糧食給予價外補貼。

二、加大基本農田保護建設力度。今年將從土地出讓金凈收入中安排15%的資金用于農業土地開發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全市今年要完成5萬畝的標準農田建設任務。加強耕地地力建設,繼續執行市政府辦公室〔2001〕144號文件的規定,今年市財政安排100萬元,用于實施“沃土工程”。加大基本農田保護力度,堅決制止和嚴肅查處亂占濫用耕地行為。

三、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各級財政要專門安排專項資金,大力培育發展農業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市級財政今年繼續安排500萬元,用于扶持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其中300萬元重點用于50家農業“強龍工程”企業的貼息,200萬元用于扶持成長型的中小農業龍頭企業)。繼續安排農業導向性資金400萬元,用于農業品牌創建、農產品推介、國字號特色產業發展以及農業病蟲害預警體系建設。繼續安排100萬元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農產品行業協會發展。繼續安排300萬元資金用于市級重點種子種苗工程項目建設和鼓勵引進國內外名特優新品種,加快種子種苗產業化步伐。

四、加快農業標準化和農產品檢測體系建設。今年市財政安排100萬元,對獲得國家級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無公害農產品稱號的,給予適當獎勵,對通過市級以上無公害認證的特色農產品基地予以一定的補助。繼續支持農產品檢測體系建設,切實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

五、積極實施農業“走出去”戰略。大力發展外向型農業,加大農業利用外資和工商資本力度,大力支持農產品出口,優先實行對農產品出口退稅。積極鼓勵本市的種養業大戶和農業龍頭企業,實行跨區域承包經營,建立糧食和原材料基地。鼓勵發展遠洋漁業,市財政新安排100萬元予以扶持。

六、試行開通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對整車運銷本市生產的蔬菜、水果、水產、畜禽等鮮活農產品的車輛,減免包括高速公路在內的各類收費公路的過路(橋、隧道)等費用,具體按省有關規定執行。

七、大力支持農業保險體系建設。積極探索建立政策性和商業性相結合的農業保險制度,各級財政要設立專項資金,對開展農業政策性保險的機構和參保農民給予一定的補助。市財政今年繼續安排100萬元資金予以支持。

八、全面推行鄉鎮科技特派員制度。今年市、縣(市、區)的農業科研、推廣、教育等部門要派科技骨干到每個鄉鎮擔任科技特派員,各級政府要切實保障科技特派員的工作經費。

九、大力推進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和轉移就業。加大培訓投入,擴大培訓規模,健全培訓體系,提高培訓質量。今年市財政安排350萬元專項資金,重點用于“專業農民”、“轉業農民”和“打工農民”等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確保139個欠發達鄉鎮農民培訓工作的開展。減免收農民培訓證書工本費。各縣(市、區)要將農民培訓經費列入當年財政預算,確保今年15萬人培訓任務順利完成。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就業制度,改善農民進城就業環境。各地要結合勞務經濟,開展建設“民工公寓”試點,有關部門在土地供給、減免城鎮建設配套費等方面要予以支持。

十、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啟動“十萬農戶生活污水凈化工程”、“規模化畜禽養殖沼氣工程”,市財政今年新安排200萬元資金予以支持。加快實施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千庫保安”、“萬里清水河道”、“千萬農民飲用水”等工程,繼續安排400萬元資金用于支持“千庫保安工程”建設,新增100萬元用于“千萬農民飲用水”建設獎勵和補助。建設好市級重點生態公益林,市財政今年新增300萬元資金,用于建立生態公益林補償機制。切實加強對海洋污染的監測、整治,加快重點漁港建設步伐。市財政今年新增100萬元配套資金,支持國家級中心漁港和市級重點漁港配套建設。

十一、深入實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各級政府要加大投入,在抓緊做好規劃編制的基礎上,重點突出村莊整治,加快示范村建設步伐。今年全市要完成300個村莊整治和30個示范村建設任務。市財政今年繼續安排10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的補助和獎勵。

十二、全面實施欠發達鄉鎮奔小康工程。加大產業扶貧、下山脫貧、結對幫扶、山海協作工作力度,突出抓好偏遠山區、地質災害頻發地區、庫區困難群眾的整體搬遷脫貧。各級財政要加大投入,大力支持欠發達地區加快發展步伐。具體扶持辦法另行規定。

十三、進一步深化農村稅費改革。從今年開始,在全市范圍全部免征農業稅,取消溫瑞水系、瑞平水系、橋墩水庫等灌溉區的農業水費。各級財政要加大轉移支付力度,確保農村各項事業發展。

十四、建立“三農”工作考核制度。從今年開始,市里要把農民人均收入、扶貧開發、財政用于“三農”的投入、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千百工程”建設、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等作為重點考核內容,建立科學的“三農”工作考核體系,確保“三農”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