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種工作意見

時間:2022-09-12 02:14:00

導語:秋種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秋種工作意見

秋種是全年農業生產的基礎和結構調整的起點,是奪取明年午季糧油豐收和農民增收的重要保證。抓好今年秋種工作,對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推進新農村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今年秋種工作的指導思想是: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關于發展糧食生產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提高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穩定面積,依靠科技,優化結構,強化管理,提高單產和品質,實現糧食及經濟作物產量、品質和效益同步提高;以實施良種推廣補貼和小麥高產攻關項目為抓手,以種子優質化、布局區域化、管理規范化、經營產業化為主要措施,進一步鞏固優質小麥生產基地建設成效,努力開創我縣夏糧生產的新局面。總體目標是:夏糧總播面積150萬畝,平均畝產395公斤,總產59萬噸。其中小麥面積145萬畝,平均畝產400公斤,總產58萬噸(建設小麥高產攻關田核心示范區16萬畝,單產450公斤;優質中強筋及弱筋小麥面積擴大到80萬畝,小麥優質專用品率提高到60%以上)。油菜面積10萬畝,平均畝產100公斤,總產1萬噸。秋冬菜播栽面積擴大到15萬畝。

一、狠抓種植結構調整

(一)優化種植結構。在穩定小麥面積的同時,擴大高產優質專用小麥、雙低油菜和優質精細菜面積,推進優勢農產品向優勢區域集中,形成產業規模。擴大甘藍型油菜面積和油菜移栽面積,提高油菜單產,培肥地力,為發展棉花、花生等高效經濟作物兩熟栽培提供較好茬口。要把越冬菜生產作為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增長點,加大擴菜力度,利用冬閑田擴種菠菜、蔥蒜、菊花心等露地蔬菜;利用設施栽培進行立體種植,擴種大棚黃瓜、辣椒、番茄等精細瓜菜。要積極發展市場前景較好的高產飼用大麥、蠶蜿豆、牧草等,推動畜牧養殖業健康、快速發展。

(二)優化品種和品質結構。進一步擴大優質專用小麥面積,加快發展中強筋、弱筋小麥,力爭全縣小麥優質率達到60%以上,油菜優質率95%以上。要進一步鞏固和完善徐圩、龍亢和淝河以北等西北部鄉鎮為重點的65萬畝優質專用中、強筋小麥及大河灣、茨淮新河沿岸等為重點的20萬畝優質弱筋小麥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積極發展訂單生產,搞好產銷銜接,進行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產業化開發、市場化運作。

(三)優化種植模式。要立足秋種,著眼全年,積極推行多種形式的立體多熟、高效栽培模式,提高種植業綜合抗災能力和土地的年綜合產出效益。努力擴大秋種預留行面積,全縣秋種預留行面積要達到25萬畝。大力推廣麥(油、瓜)—棉、麥(油、菜、瓜)—花生、麥—西瓜(冬瓜)—棉花(玉米)、麥+越冬菜+早熟玉米(毛豆)—夏大豆(夏玉米)、小麥+菊花心—蕃茄—玉米—秋菜等高效模式栽培,做到地不空、人不閑,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生產效率。每個鄉鎮要安排1—2個面積不低于500畝、集中連片的高效模式栽培示范點,提前做好插標定界,確定行政和技術負責人、種植模式、效益目標和技術方案等,于9月25日前將示范點實施方案報縣農委。

二、強化農業項目建設

(一)認真落實好小麥良種補貼項目。今年我縣小麥良種補貼面積45萬畝,安排在包集、淝南、龍亢、河溜、徐圩、荊芡6個鄉鎮。縣直有關部門和各項目鄉鎮要集中精力抓落實,層層建立責任制,精心組織,規范操作,確保政策宣傳到戶、面積落實到戶、良種供應到戶、技術服務到戶、補貼兌現到戶、訂單落實到戶;供種企業要認真組織好統一供種工作,保證種子貨源充足、質量合格、供應及時,服務到位,確保項目順利實施。推進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從株行圃抓起,建立健全株行圃—株系圃—原種圃—良種繁殖田的良種繁育體系。從今年秋種起,凡是沒有建立三圃田的,不作為良繁基地對待,不得參與統一供種招投標。

(二)認真開展好優質小麥高產攻關。今年是小麥高產攻關活動的第二年。去年已建的16萬畝核心示范區要總結經驗,繼續鞏固和提高。今年的16萬畝高產攻關核心示范區建設與良種補貼項目結合實施,其中徐圩鄉5.0萬畝、包集鎮3.5萬畝、龍亢鎮3.5萬畝、荊芡鄉2.0萬畝、河溜鎮0.9萬畝、淝南鄉0.4萬畝、良種場(所)及小麥生產大戶0.7萬畝。小麥高產攻關示范鄉鎮要按照小麥高產攻關方案要求,加強領導,強化措施,精心實施,堅持主攻單產,切實調動農技人員和農民生產兩方面的積極性,突出大鄉鎮、大片和大戶三個建設重點,落實優良品種、科學播種、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四項關鍵技術,推進攻關活動與農民增收、結構調整、農業產業化、新農村建設和實現奮力崛起五個方面相結合,確保良種、良法等技術到位率100%,小麥優質品率100%,實現目標產量450公斤/畝以上。核心示范區鄉鎮和其它鄉鎮都要建立一個集中連片、千畝千斤以上的小麥高產攻關高標準樣板,于9月25日前將高產攻關實施方案、高產攻關田的實施區域、規模、行政與技術負責人上報縣農委。

(三)認真實施好國家農業基本建設項目。我縣正在實施的國家優質糧食產業工程、大型優質小麥商品糧基地建設和農業綜合開發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面積達29萬畝,實施好這些項目對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意義重大。有關部門和鄉鎮要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嚴格按項目管理辦法實施,對已建成的項目要進一步鞏固提高,對未建成的要抓緊完工,盡快發揮工程效益。要嚴格執行項目資金專款專用制度,堅持“三結合”、“三傾斜”,即項目建設與秋種工作、小麥良種補貼和小麥高產攻關活動相結合,投入資金向秋種項目傾斜,良種補貼向基地傾斜,技術力量向基地傾斜,積聚政策、資金投入和技術優勢,建設一批高標準優質小麥生產基地,推動全縣小麥生產再上新臺階。

三、強化秋種科技支撐

(一)選用高產優質品種。今年秋種小麥半冬性品種重點推廣煙農19、皖麥19、皖麥50;春性品種重點推廣偃展4110、豫麥18,擴大推廣弱筋小麥皖麥48,示范推廣皖麥56。油菜全面推廣皖油14、史力豐,示范種植皖油19、華皖油3號等“雙低”優質品種。要充分利用我縣80萬畝大豆、花生、玉米、雜交水稻等早中茬的資源優勢,進一步擴大抗性強、穩產性好、增產潛力大的半冬性小麥品種面積,力爭半冬性品種達55%,實現品種布局新突破。

(二)實行科學播種。小麥播種要著力改變過去播種量過大、部分春性品種播期偏早、半冬性品種播期偏遲和稻茬麥普遍撒播的狀況,推行適期播種、適量播種、適墑播種。適期播種:我縣半冬性小麥品種適播期為10月6—20日(高產攻關示范區10月6-15日),春性品種10月20—30日。全縣早中茬地應全部使用半冬性品種,力爭在10月20日前播種結束,晚茬小麥使用春性品種力爭在10月底前播種結束。適量播種:要嚴格控制播量,在適期范圍內機條播半冬性品種畝播種量8—10公斤,春性品種畝播種量9—11公斤,稻茬麥撒播田塊畝播種量不超過14公斤。適墑播種:在適期內要立足搶播,有墑搶墑、無墑造墑,提高整地播種質量,加快秋種工作進度,特別是要全面實行精細整地、機條播,大力推廣一次性旋耕機條播技術和規范化的免(少)耕栽培技術,示范推廣寬行(行距23-25厘米)條播,努力提高小麥播種質量。油菜要留足苗床,9月15—20日育苗,擴大育苗移栽面積。

(三)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抓住我縣作為測土配方施肥試點縣的有利時機,在測土的基礎上,根據需要進行配方施肥,扭轉盲目施肥、過量施肥現象,減少肥料環境污染,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投入效益。要堅持有機肥與無機肥相結合、大量元素肥料與微量元素肥料相結合、基肥與追肥相結合的原則,大力提倡施用農家肥,搞好秸稈還田,不斷培肥地力,增強農業發展后勁。要大力推廣節本增效的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強筋小麥“氮肥后移技術”和油菜“補硼、施蕾苔肥技術”。測土配方施肥的配方肥中標企業要認真履行合同約定,嚴格按照配方生產配方肥,確保肥料質量,并按給定的供肥區域和數量,進一步完善推廣網絡和服務手段,及時將配方肥供應到農戶,推動全縣測土配方工作的全面開展。

(四)綜合防治病蟲草害。要建立健全病蟲害防治應急機制,防止重大病蟲害流行蔓延,重點抓好小麥“兩病兩蟲”(紋枯病、赤霉病、吸漿蟲、麥蜘蛛蟲)和油菜“一病一蟲”(菌核病、蚜蟲)的防治工作。要進行藥劑拌種和土壤處理,推廣種子包衣,預防地下害蟲和苗期病蟲害。在病蟲草害發生的關鍵季節要及時測報,準確預報,加強技術指導,推廣安全、高效、低殘留農藥,適期用藥,提高安全用藥水平和防效,力爭做到及時、準確、高效防治。

四、強化秋種工作保障

秋種是當前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重點,各鄉鎮和有關部門要從農民增收、農村穩定、農業發展的大局出發把秋種工作擺到重要位置,切實加強對秋種工作的領導,建立秋種目標考核責任制,重點落實好以下幾項措施。

(一)落實秋種工作責任制度。秋種期間實行縣級領導生產聯系點和領導分包鄉鎮制度(聯系鄉鎮按懷〔**〕77號文件執行),協調幫助各鄉鎮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有針對性提出意見和建議;帶領和組織廣大科技人員深入秋種第一線,科學指導農民搞好秋種。各鄉鎮要抓緊成立秋種工作組織,制定完善秋種方案,搞好規劃布局,把任務指標和工作方案細化、量化,明確職責,分工負責,行政干部和農技人員分片包干,抓好落實。要充分發揮農技人員的農技服務職能,糾正農技干部行政化傾向,并在農業試驗示范和病蟲測報等方面給予經費上的保障,讓他們集中精力抓好秋種技術指導和服務。

(二)強化秋種服務。涉農各部門要創新服務方式,認真履行職責,通力合作,為農民提供優質服務。農業部門要落實好農業科技特派員制度,組織技術人員劃片包干,駐點指導,責任到人,為農民提供全程技術服務。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廣泛開展技術宣傳。要組織專家講師團,開展秋種送科技下鄉活動,通過舉辦培訓班,發放明白紙,把技術送到千家萬戶、落實到田間地頭。要進一步加強對優質、高產、抗病新品種和配套栽培新技術的引進、試驗、示范工作,開展苗情、墑情、病蟲情“三情”監測,抓好良種繁育體系建設。每個農技綜合服務站都要建立一個1000畝以上的優質高產示范田,每個農技人員要建立1—2個科技示范戶,加大示范引導和帶動作用,推動服務方式的轉變。水利部門要及早制訂和完善水利建設規劃,維修保養電灌站及機井設備,指導完善水利工程,做好防災、抗災和減災準備。糧食部門要宣傳貫徹好國家糧油政策和市場信息,廣開銷路,積極發展訂單生產,搞好產銷銜接,鼓勵鄉村集體經濟組織、小麥購銷和加工企業進行產銷系列化服務。金融部門要加大對秋種的支持力度,增加小額貸款,盡可能滿足農民對貸款的需求。農資供應單位要及早備足農資,確保市場供應。農業、工商、物價、質監等部門要深入開展對種子、化肥、農藥等農資市場監督管理,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農資的不法行為。氣象部門要加強秋種期間的氣象服務,及時災害性天氣預報。廣電部門要大力宣傳國家有關農業政策和秋種等有關信息,為秋種做好宣傳服務,實行秋種情況通報制,通過典型宣傳,努力營造濃厚的秋種氛圍。

(三)及早做好抗災應變準備。要牢固樹立主動抗災秋種的思想,盡早制定秋種抗災預案,做好抗災搶種準備,對已收獲作物要早騰茬、早整地,播期一到,不等不靠,搶抓時機,適時、適墑、快速搶種,高質量地完成秋種任務。

(四)嚴格考核獎懲。把秋種工作、高產攻關、四大關鍵技術落實一并列入對鄉鎮年度考核的主要內容,縣政府成立秋種督查指導組,在秋種及生產關鍵時期巡回督促、檢查各鄉鎮秋種及田管工作進度和質量,夏收前對小麥高產攻關核心示范區、千畝高產攻關示范田組織檢查評比驗收。縣政府將拿出10萬元財政資金對在小麥生產中做出突出成績的單位和個人予以獎勵。對服務工作不深入、技術措施不落實,特別是病蟲害防治指導不及時,給農業生產造成嚴重損失的,將嚴肅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