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意見
時間:2022-11-03 03:02:00
導語: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各項部署,全面提升**市三個文明建設水平,不斷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特制定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意義
1、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堅持以人為本,注重人的全面發展,促進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人與自然之間和諧相處的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抓住和用好新世紀頭20年重要戰略機遇期,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必然要求,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更好地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舉措。不僅關系到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關系到鞏固黨執政的社會基礎、實現黨執政的歷史任務,而且關系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全局,關系到黨的事業興旺發達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全市上下必須切實增強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進一步明確構建和諧**的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
2、總體要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決響應省委“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奮力崛起”的號召,大膽破除制約發展的思想障礙,堅持以旅游經濟為中心,以工業經濟為支撐,正確處理好保護與開發、發展的關系,處理好速度與效益、質量的關系,處理好即期發展與長遠發展的關系,努力強化奮力趕超的發展意識;堅持以發展促進和諧,以改革推動和諧,以公正求得和諧,以穩定保證和諧,以道德素質孕育和諧,以黨的先進性引領和諧,全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
3、目標任務:以“443”行動計劃為抓手,依托旅游、生態、文化、物產四大資源,加快建設國際旅游度假基地、全國生態示范基地、華東綠色食品生產加工基地、全省文化產業基地,率先把**建成旅游大市、生態大市、文化大市;全面完成“三步走”發展戰略,即到2007年,人均GDP實現1200美元;到2010年,人均GDP實現1600美元;到2020年,人均GDP實現3200美元,基本建成特色鮮明、功能完善、文明富裕、國際知名的現代旅游城市,使**成為“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成為“全國最美、山區最富、生態最佳”的地方之一。
三、抓住關鍵環節,努力推動**的奮力崛起
4、發展“大旅游”,放大旅游功能。緊緊圍繞打造“安徽旅游龍頭、華東旅游中心、中國旅游名牌、世界旅游勝地”的總體要求,狠抓旅游資源整合,加快旅游產品結構升級,做大做強一批優勢景區景點,推出一批特色精品旅游線路。“突破狹義觀光旅游的觀念”,狠抓旅游休閑娛樂項目建設,重視徽文化的挖掘與傳承,積極豐富旅游文化內涵。同時,以大力發展旅游經濟為突破口,加快發展商貿、物流、信息、房地產和文化等現代服務業,放大旅游功能,帶動二、三產業。
5、實施“大開放”,加快融入進程。緊緊抓住**毗鄰長三角的區位優勢,深入貫徹落實省委提出的“東向發展戰略”,利用豐富的旅游資源、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文化人文優勢,堅持大開放戰略,加速融入浙江經濟帶和長三角經濟圈步伐,努力把潛在的優勢轉化為現實的優勢。
6、建設“大市場”,優化資源配置。堅持跳出**看**、謀劃**、發展**,打開“山門”,更新觀念,吸引市外人才、資本等發展要素開發**的旅游和山地資源,在更大范圍內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同時,充分發揮**的比較優勢,積極開拓國際、國內兩大市場,加快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使**成為長三角地區休閑度假的“后花園”和產業轉移的承接地,努力把**建成毗鄰區域的經濟中心。
7、構建“大交通”,突破瓶頸制約。按照構建交通“大網絡”的思路,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合銅黃高速公路建設步伐,力爭提前建成通車。爭取黃衢南(景婺黃)高速公路如期開工建設,抓緊做好屯景、溧黃等高速公路的前期工作。進一步完善市內交通網絡,優化國省道,提升縣鄉道路等級。同時,要千方百計改善鐵路、航空條件,努力提升火車站等級。
四、堅持科學發展、統籌發展,加速和諧**構建步伐
8、堅持大發展、大跨越,著力推進物質基礎建設。按照“經濟總量要上規模,運行質量要上水平,城鎮化建設要上臺階”的近期總體發展目標,大力實施“443”行動計劃,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力度,放大旅游功能,壯大工業實力。尤其要高度重視“三農”工作,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做強農業經濟,帶動農民致富,促進農村發展,努力為構建和諧**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9、堅持人民當家作主,著力推進民主法治建設。強化民主法制意識,堅持和完善民主政治制度,建立完善法治的市場經濟體制,大力實施依法治市。按照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要求,切實加強和改進黨對人大、政府、政協工作的領導;高度重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工青婦等群團組織的作用,積極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和制度化。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使各階層、各群體的意見和利益訴求都能得到通暢的表達,逐步形成能夠全面表達社會利益、有效平衡社會利益、科學調整社會利益的利益協調機制,最大限度地激發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活力。
10、堅持以社會穩定為前提,著力推進“平安**”建設。以政治更加穩定、社會更加安定、經濟更加發展、人民生活更加安康為目標,牢固樹立執政為民思想,實踐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努力促進人的和諧。建立健全人民內部矛盾化解機制、社會治安防控機制、社會輿情匯集分析機制,疏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堅持和完善信訪領導工作責任制,充分發揮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的綜合作用,努力把矛盾解決在基層、化解在內部、消除在萌芽狀態。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堅持和完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長效機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深入開展“嚴打”整治斗爭,依法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經濟犯罪和“”等邪教組織的破壞活動,加大對治安突出問題的重點整治力度,促進社會治安狀況的進一步好轉。
11、堅持統籌兼顧,著力推進社會事業建設。繼續深入抓好科教興市戰略的實施,積極深化科技、教育體制改革,大力發展各類教育事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形成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現代教育體系和科技創新體系。認真搞好徽文化的研究整理和推陳出新,加快建設安徽省徽州文化博物館、東方紅影視城、**報業大樓等一批基礎設施,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推進文化大市建設。
12、堅持發展循環經濟,著力推進生態環境建設。牢固樹立“保護第一”的思想,切實加強**旅游資源、人文資源和生態環境的保護,決不上一個破壞生態、污染環境的項目。加快山區生態體系建設,堅定不移地推進退耕還林、封山育林、荒山造林和水土保持工作,改善山區生態環境,維護山區生態平衡。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大力抓好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生態城市、生態文化的建設,率先在全省建成穩定、和諧、高質量的生態環境體系。積極開展創建綠色家園、綠色村莊、綠色機關、綠色城鎮活動,努力營造青山永駐、碧水長流、清新宜人的良好人居環境,全面加快生態大市建設步伐。
13、堅持以弘揚文明促和諧,著力推進文明**建設。高度重視公民思想道德建設,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努力在全社會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道德規范。重點圍繞“三大工程”(育人工程、爭創工程、基礎工程)建設,進一步推進文明城市、文明區縣、文明景區、文明行業、文明村鎮、文明單位的創建和軍民共建活動,力爭躋身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市行列。加快建立和完善各類信用制度,著力打造誠信**,營造有利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信用環境、法制環境、政策環境、市場環境,全面樹立**人干事創業、開拓進取、誠信友愛、文明禮讓的良好形象。
五、堅持以黨的先進性引領和諧,全面提高構建和諧**的能力和水平
14、扎實開展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不斷增強廣大共產黨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的使命意識、發展意識、為民意識、創新意識和效能意識,把先進性教育的成果轉化為“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奮力崛起”的具體行動。緊緊圍繞“崛起的目標、改革的深度、開放的程度、創業的環境、發展的效果”,進一步加大解放思想力度,把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引向深入,讓一切有利于發展的潛能充分涌流。大力倡導“敏謀快敢實”的工作作風,堅持用實際效果、實際速度、實際成本衡量各項工作的成效,奮力開創**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
15、堅持以正確的政績觀規范從政意識,正確把握好發展熱情與科學精神、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近期效益與長遠效益的關系;以牢固的群眾觀指導從政意識,從群眾最關心、最現實、最直接的問題入手,扎實做好維護社會公正工作,堅決糾正侵害群眾利益的行為,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全市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堅持把發展經濟與造福百姓結合起來,進一步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努力擴大就業再就業,切實幫助弱勢群體解決生產生活上的困難。高度重視山區、庫區和貧困地區的發展,依靠工業化、城市化、產業化,加速山區經濟發展,盡快使全市走上區域協調發展、城鄉共同富裕的道路,真正做到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
16、繼續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重、注重預防的方針,加快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繼續抓住“用人、用錢、用地、用權”等關鍵,進一步制定和完善相關制度,加強監督,努力從源頭上防治腐敗,以黨風廉政建設的實際成果取信于民。
17、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質的干部隊伍。堅持以提高素質、優化結構、改進作風、增強團結為重點,進一步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建設,努力使各級領導班子成為朝氣蓬勃、奮發有為、銳意創新、干事創業的領導集體。堅持德才兼備、群眾公認、注重實績的用人導向,積極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完善干部能上能下、能進能出、進退有序的用人機制,全面調動和激發廣大黨員干部的積極性、創造性。
18、切實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努力夯實執政基礎。繼續堅持以“三級聯創”活動為載體,扎實推進“雙培雙帶”先鋒工程,加強鄉村兩級班子建設,選好配強“領頭雁”。繼續堅持把社區黨建作為城市基層組織建設的重中之重,擴大城市社區黨建示范點建設,進一步鞏固黨在城市的組織基礎和群眾基礎。進一步加大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力度,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加強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新路子;切實抓好機關、學校等領域的黨建工作,使黨的基層組織不斷拓展工作新領域,擴大工作覆蓋面,提高凝聚力、戰斗力,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構建和諧**進程中的堡壘作用。
- 上一篇:當事人行政訴訟提出要求
- 下一篇:商標案件行政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