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信用建設意見
時間:2022-11-22 05:50:00
導語:社會信用建設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各街道辦事處、鎮人民政府,****工業區管委會,區政府各部門、單位:
為加快推進我區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根據《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若干意見的通知》(皖政辦〔20****〕32號)、《合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若干實施意見》(合政辦〔20****〕41號),現結合我區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意義
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社會信用體系是市場經濟體制中的重要制度安排。建設社會信用體系,是完善我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客觀需要,是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治本之策。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方向和目標。我國“十一五”規劃提出,以完善信貸、納稅、合同履約、產品質量的信用記錄為重點,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20****年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進一步提出,以信貸征信體系建設為重點,全面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快建立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信用體系、基本框架和運行機制。
當前,惡意拖欠和逃廢銀行債務、逃騙偷稅、商業欺詐、制假售假、非法集資等現象屢有發生。加快建設社會信用體系,對于打擊失信行為,維護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保護群眾利益,推進政府更好地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對于優化發展環境、增強綜合競爭力,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加快打造“安徽浦東”、建設濱湖新區,具有重要的長遠意義。全區各級各部門必須進一步統一思想,明確任務,采取措施,加快推進我區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二、明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指導思想、目標和基本原則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法制為基礎,以信用制度為核心,以健全信貸、納稅、合同履約、產品質量的信用記錄為重點,堅持“統籌規劃、分類指導,政府推動、培育市場,完善法規、嚴格監管,有序開放、維護安全”的原則,加快建立全區范圍內信貨征信機構、聯合征信機構及社會征信機構并存,服務各具特色的征信機構體系,逐步形成體系完整、分工明確、運行高效、監管有力的社會信用體系基本框架和運行機制。
要結合我區實際,明確信用體系建設的長遠目標、階段性目標和工作重點,區別不同情況,采取不同政策,有計劃、分步驟地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加大組織協調力度,促進信用信息共享,整合信用服務資源,不斷調整完善企業和個人信用服務體系。堅持從市場需求出發,積極培育和發展信用服務市場,改善外部環境,促進競爭和創新。進一步優化信用體系法制環境,健全完善相關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理順監管體制,明確監管責任,依法規范信用服務行為和市場秩序,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積極引進各地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技術,促進我區信用服務行業發展,滿足市場需要,維護信息安全。
三、完善行業信用記錄,推進行業信用建設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涉及經濟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商品的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是社會信用關系發展的基礎,社會信用體系的發展要與生產力發展水平和市場化程度相適應。根據我區區情和現階段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針對我區經濟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借鑒各地先進經驗,進一步完善信貸、納稅、合同履約、產品質量的信用記錄,推進行業信用建設。行業信用建設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促進企業和個人自律,形成有效的市場約束,具有重要作用。要依托“金稅”、“金關”等管理系統,完善納稅人信用數據庫,建立健全企業、個人偷逃騙稅記錄。要實行合同履約備案和重大合同鑒證制度,探索建立合同履約信用記錄,依法打擊合同欺詐行為。要依托“金質”管理系統,推動企業產品質量記錄電子化,定期產品質量信息,加強產品質量信用分類管理。要繼續推進中小企業信用制度建設和價格信用建設。積極發揮商會、協會的作用,促進行業信用建設和行業守信自律。要積極探索,采取措施,抓好內部信息分類管理,逐步健全負面信息披露制度和守信激勵制度,不斷提高公共服務和市場監管水平,各有關部門要積極配合,及時溝通情況,建立信息共享制度,逐步建設和完善以組織機構代碼和身份證號碼等為基礎的實名制信息共享平臺體系,形成失信行為聯合懲戒機制,真正使失信者“一處失信,寸步難行”。
四、培育信用服務市場,穩妥有序對外開放
要加大誠實守信的宣傳教育力度,培育全社會信用意識,樹立良好的社會信用風尚。要鼓勵擴大信用產品使用范圍,培育信用服務市場需求,支持信用服務市場發展。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培育和發展種類齊全、功能互補、依法經營、有市場公信力的信用服務機構,依法自主收集、整理、加工、提供信用信息,鼓勵信用產品的開發和創新,滿足全社會多層次、多樣化、專業化的信用服務需求。
政府信息公開是信用服務市場發展的基礎。各級部門在保護國家機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前提下,要依法公開在行政管理中掌握的信用信息。要嚴格區分公共信息和企業、個人的信用信息,妥善處理好公開與依法保護個人隱私、商業秘密和國家信息安全的關系,切實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進一步推進全區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充分利用信貸、納稅、合同履約、產品質量的信用記錄,改善地方信用環境,減少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按照節約高效、量力而行的原則,積極探索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有效方式和途徑。
盡快制定信用中介服務機構管理辦法,促進全區信用中介服務業和規范發展。加快培育和發展各類信用調查、信用征集、信用評級等社會中介服務組織,適時組建征信企業行業協會,完善自律機制,維護社會中介秩序。在嚴格監管、完善制度、維護安全的前提下,循序漸進、穩步適度地開放信用服務市場,引進國內外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技術。根據世界貿易組織關于一般例外及安全例外的原則,基礎信用數據庫建設、信用服務中涉及信息保護要求高的領域不予開放。
五、加強組織領導,促進社會信用體系健康發展
高效透明的監管體制是信用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為加強統籌協調,區政府建立由區發展改革委員會牽頭、有關部門參加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聯席會議制度,指導推進我區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有關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區發展改革委員會。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公工,落實監督職責,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完善市場退出機制,維護市場秩序,防止非法采集和濫用信用信息,促進全區社會信用體系和信用服務市場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