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磷節能降耗意見

時間:2022-12-18 01:35:00

導語:黃磷節能降耗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黃磷節能降耗意見

為了推進黃磷產業結構調整,規范行業發展秩序,提高產業效益和企業競爭力,實現節能降耗的目標,現對黃磷行業節能降耗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黃磷行業節能降耗現狀

全省黃磷行業現有147臺黃磷爐,總變壓器容量194.6萬千伏安,總設計生產能力95.6萬噸,全省黃磷實際產能超過120萬噸。20****年黃磷產量達到37.84萬噸,在2005年的基礎上增長28.8%,超歷史最好水平,全年平均市場價格維持在10300元/噸。全年新增能耗近20萬噸標準煤,新增磷渣量380萬噸,向大氣排放尾氣近10億立方米,排放二氧化硫量5500噸,氟化物450噸,元素磷55噸。由于2007年電力供給形勢進一步好轉,有68.65萬噸已經公告淘汰的設計能力在豐水期期間開足生產,黃磷產量有可能在20****年基礎上進一步增長。在全球市場對黃磷需求逐年降低的情況下,我省黃磷產量快速增長,不僅將造成黃磷市場價格進一步下滑,而且對完成節能降耗的約束性指標造成更大的壓力。

二、發展目標和節能降耗指標

(一)2010年全省黃磷行業發展目標

1.繼續保持黃磷產能和產量、能耗和污染物排放、質量和效益全國領先水平。全省黃磷設計生產能力控制在80萬噸/年以內,黃磷實際產量約占國內總產量的45%以上。

2.下游產業鏈得到延伸。以黃磷為原料,進一步發展精細磷系列產品,黃磷就地加工量占實際產量的35%以上。

3.培育“****黃磷”統一品牌。通過調控、協調和行業自律,不斷規范市場競爭行為,促進統一品牌對外銷售,力爭實現統一品牌對外銷售比例達60%以上。

4.進一步提高生產集中度。推進行業重組和聯合集約式發展,逐步減少企業數量和黃磷生產裝置,促進黃磷生產逐步向大企業和具有比較優勢的區域集中。

5.進一步提高工藝裝備水平。全部淘汰關閉年設計生產能力5000噸以下的黃磷生產裝置;變壓器容量20000千伏安及以上,設計生產能力10000噸/年及以上的黃磷生產裝置數達到全省總量的30%以上;變壓器容量10000千伏安及以上,設計生產能力5000噸/年及以上的裝置逐步采用先進節能技術和資源綜合利用技術實施改造。

6.進一步降低能耗、物耗。黃磷產品單位綜合能耗降低到3.55噸標準煤;采用中低品位和高硅磷礦石生產黃磷的裝置達到70%以上;粉礦、收塵礦、黃磷爐尾氣、泥磷、磷渣和磷鐵實現綜合有效利用;污水全部實現零排放。

(二)2007年節能降耗指標

全省黃磷用電量控制在45.3億千瓦時以內,黃磷生產總量控制在35.3萬噸,調控增長性節約標準煤9萬噸以上。結構調整節能76萬噸標準煤,其中,淘汰類裝置節能47萬噸標準煤,限制類裝置節能29萬噸標準煤。

有關州(市)及重點企業調控指標分解為:

序號州(市)、企業用電量調控指標產量調控指標

(萬千瓦時)(噸)

1昆明市2318018901

2昭通市31962330

3曲靖市3549831285

4玉溪市148311108139

5楚雄州33638021

6紅河州4004237203

7文山州0.002000

8南磷集團9566669753

9馬龍產業集團10346575439

總計452721353071

三、政策措施

(一)實施差別電價政策,加強全行業產量和用電宏觀調控。列入限制類裝置的企業應當在調控產量指標內生產,列入淘汰類裝置的企業原則上不得生產。

(二)在現有黃磷生產能力的基礎上,控制增量,壓減產量。嚴格控制新建黃磷生產裝置;原則上不得對淘汰類裝置實施擴能技術改造,并在規定期限內予以拆毀;進一步加大對變壓器容量10000千伏安及以上、設計生產能力5000噸/年及以上裝置的考核公告管理,逐步淘汰能源消耗高、綜合利用低、環保不達標、具有嚴重安全生產隱患或者發生嚴重安全責任事故的裝置。

(三)省經委會同有關州、市經委在對上年度各企業落實調控措施情況考核的基礎上,測算并本年度調控指標。

四、工作要求

(一)明確責任。省經委對有關州、市的調控指標落實情況實施督查,并進行考核驗收。各州、市經委負責本轄區內黃磷生產企業調控指標的分解、落實、督促和考核。

(二)加強生產調度。各級經委要強化生產調度措施,及時掌握各企業的生產進度和調控指標進展情況。每月逐級向省經委報告一次生產進度情況,出現特殊情況應及時報告。

(三)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各級經委應采取措施堅決關停年設計生產能力5000噸以下黃磷生產裝置;未公告的年設計生產能力5000噸及以上的黃磷生產裝置中,不符合環保和安全生產監管要求的黃磷生產裝置,不得生產。

(四)密切配合協作。各級經委要會同環保、安全生產監管等部門通過生產在線檢測,及時關停淘汰裝置,限制排放不達標裝置的生產。要加強經常性節能現場檢測工作,堅決限制資源、能源消耗較高的裝置生產,積極開展節能降耗現場監察工作,確保工作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