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信訪工作意見

時間:2022-03-25 08:44:00

導語:新形勢信訪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形勢信訪工作意見

是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立五十周年,又是新修訂的《市信訪條例》頒布實施一周年,進一步正確認識人大信訪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依法做好人大信訪工作,促進人大工作整體水平的提高和區域民主政治建設的推進,是新形勢對我們提出的新要求。在市人大常委會及常委會信訪辦公室的指導幫助下,我們是著力從以下三方面去深化認識和探索實踐的。

一、在指導思想上,不斷深化對人大信訪工作地位和作用的認識。

通過近幾年來聯系工作實際的強化學習和深入探討,經過不斷統一思想、提升認識水平的過程,我們將人大信訪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概括為“四句話”來理解把握和貫徹實施。這四句話就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加強監督工作的重要內容,對外展示形象的重要窗口,評價整體水平的重要標準”。

前兩句話吳邦國委員長已有十分精辟的闡述,他多次在講話和批示中強調指出,做好信訪工作,是人大聯系群眾、了解社區民意的重要渠道,也是人大加強監督工作的重要內容。概念十分明確,不難理解,而引伸一點領會那就是人大要代表人民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力,依法對“一府兩院”工作實施監督,如不了解社情民意,必然陷于行使權力的盲目性;單純就信訪而抓信訪,可能會作很多無用功。這里的“人大”是否可以理解既是指人民代表大會,即重大的信訪內容、特別是反映帶重要傾向性和共性問題的,或極具價值的正面建議等,完全是人民代表大會都應予關注和了解的;更多的是指人大常委會,應多從信訪這個聯系群眾的主渠道,獲得各類重要信息,來及時調整階段性工作側重點,尤其是監督工作的重點,提高常委會工作實效;也應該包括人大代表,通過合適的方式積極參與信訪工作,更多了解群眾呼聲和“一府兩院”的工作,從而更自覺地履行代表職責。

后兩句話作為引伸理解,與前兩句話其實是相輔相成的。即既然是了解社情民意的渠道,反過來便是人大向群眾展示形象的窗口,既然是監督工作的內容,那必定是評價人大總體工作水平的標準之一。過去人大雖名貴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實質在群眾中形象并不高大,尤其是區縣一級人大既無立法權,在行使其它三項權力中也往往是徒有形式走過場,或力度不足威信低。而作為人大對外形象的重要窗口,人大的信訪工作更是單純就事論事,只管收發、訪談的中轉派發,與人大整體工作基本割裂,群眾反映的實際問題難以解決。久而久之,人大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自然成了政治擺設、“橡皮圖章”。近幾年隨著我國民主政治建設的加快推進,人大工作者的加倍努力,人大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越來越高,代表人民行使當家作主權力的作用發揮越來越明顯。在這樣的大好形勢下,進一步做好人大信訪工作,尤其注重將其與人大監督等重要工作聯系起來,將人大信訪工作的成效列為評價人大整體工作的重要標準之一,通過人大信訪工作的提高,提升人大工作的整體水平,相信人大在群眾心目中的形象會越來越高大,反過來也必能激勵人大的同志去更努力的開創工作新局面。

二、在具體工作時,力求辯證處理好一些重要關系。

在實踐與探索中,我們體會到依據人大的法律地位和工作特性,在具體信訪辦理中應當注重辯證地處理好以下三個重要關系:

(一)處理好人大信訪工作一般不直接處理具體問題,但應立足督促解決群眾實際困難的關系。這個立足督促解決,我認為既可以就一件信訪反映的具體事項,盯住不放,跟蹤催辦,直至政府或有關部門予以妥善解決;也可以是依據眾多信訪件集中反映出的共性問題,來調整人大常委會階段性監督工作的側重點,盡力從控制源頭上來解決問題;此外也不排斥人大工作者用自身的行動,包括鮮明的立場、細致的作風,可行的建議、藝術的方法來引導推動問題的解決。

去年人代會后我接待了康健地區一位居民來訪,其情緒激動地訴說相鄰的一家超市每日清晨送貨裝卸的噪聲嚴重影響他的睡眠,雖多方反映問題卻長期得不到解決。職能部門有的同志是這樣答復他的:超市是更多居民生活需要的,不可能為了你而關門或不進貨,對你或其他少數人有點影響希望諒解。你神經衰弱受不了,只能自己通過住房置換來解脫。似乎是冠冕堂皇為維護多數人的利益來開導教育他。我耐心聽了他關于造成噪聲的主要原因,并通過其它途徑作了進一步了解,然后在信訪批件上給超市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寫了語氣雖婉轉建議卻非常具體的意見,譬如針對送貨人在店外以猛敲鋁合金卷簾門的方式叫醒店內收貨人的問題,能否通過安裝一個門鈴來解決?卷簾門能否定期上油、運貨小推車能否換上橡皮輪、裝卸工能否教育輕裝輕卸文明施工?送貨時間能否綜合幾個點對周邊居民影響的大小作些先后順序上的調整?這封批示件對這個職能部門的負責人觸動很大,并馬上親自過問、逐一落實。一件本并不難解決而又偏偏久拖不決的信訪件很快得到解決。事后我還請信訪科的同志代我轉達了謝意,事實上是含蓄地去教育、促進這個部門該舉一反三,真正以民為本,改進工作。

(二)處理好人大信訪工作肯定不干預司法獨立,但應致力于共同宣傳法制及依法督促糾偏的關系。不干預司法獨立不等于對群眾涉及司法部門的來信來訪人大一律采取只轉不受理、光應付不作為的做法,而應視不同的情況,妥善地選擇不同的、盡可能積極的處理方式來促進問題的解決,尤其是針對一些矛盾激化、處置不當或不及時將嚴重影響社會穩定或造成惡劣影響的信訪件,更應注重運用人大所具有的法律地位和影響力等優勢,來主動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擴大應有的法律社會效果。也包括在已摸清情況、查實問題的基礎上,對由于司法機關等工作人員因失職、失誤等造成的偏差,依法督促處理、糾正或彌補,維護司法公正和司法為民。如,2005年我區試行了區人大代表參與信訪工作的辦法,3月17日上午,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桂驥敏和區人大代表邵世明、孫毅農一起接待了宜山路周沈巷被動遷居民褚女士。面對一面是建設方中祥集團因施工進度大受影響申請強制執行的頻繁集訪,一面是褚女士不惜拼死抗爭的激烈場面,三位代表冒著酷暑,走訪相關部門和知情人進行認真調查,在掌握情況的基礎上,既反復耐心地向褚女士開展法制宣傳,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另一方面也針對動遷辦和法院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召集區拆遷辦和區法院進行溝通商量,找到了一個各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實現了多贏。褚女士在事后給市人大龔主任、法工委及區委領導的信中寫到:“有這樣的人大代表是徐匯區的驕傲”,后又給區人大送來繡上“求真析疑案,務實解民憂”字句的錦旗。

(三)處理好人大信訪工作必須把握遵循特有規律,但應更好融入整體、服務全局的關系。人大信訪工作與“一府兩院”信訪工作相比,自然有其固有的個性和特點,由于人大的法律地位不同,人大信訪的接訪對象和內容肯定有所側重,處理方法也必然有所區別,我們應當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把握其中獨特的規律,依據憲法和法律的規定,按照人大常委會的運行機制尋找自己的工作支點。但我們也應該充分認識幾者之間存在的共性,來因勢利導地緊密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人大和政府等信訪工作的共性至少可歸納為“三個一”,即都是有中國特色制度的一項設計,都是加強公共權力與民眾聯系的一種途徑,都是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諧社會的一個目標。客觀地分析和辯證看待這些異同,面對當前經濟轉軌、社會轉型加快,各類新問題、新矛盾層出不窮,政治體制改革雖正在加速推進,但仍跟不上發展要求的現實,我們必然會經歷一個逐步理清思路、理順機制、明確責職、完善方法的過程。我個人認為,在這個過程中,人大信訪工作應當從融入整體、服務全局的高度出發,可以更大膽一點地、富有創造性地進行實踐與探索。從近幾年來我們相對主動的實踐來看,社會效果是好的,“一府兩院”也是予以認同、評價較高的。

三、在運作機制上,積極構筑有機聯系、合力顯現的大信訪格局。

為與人大信訪工作在新時期的地位和作用相適應,我們必須從組織領導、機構設置、力量配備、制度配套、多方配合等各方面著手,來努力構筑大信訪的格局,以整合資源更有效地應對面臨的任務和挑戰。

首先是領導必須重視。實踐證明,要做好人大信訪工作,認識上不去不行,責任不明確也不行,措施不得力還不行,而領導不重視更不行。我區區委、人大和政府的主要領導都非常重視信訪工作,尤其是對一些社會影響大、涉及面廣的重大或疑難信訪,都親自過問,明確指示,乃至掛帥督辦。如今年6月14日,我們接到全國人大信訪局和市人大信訪辦領導要求我區人大就周某某反映的某物業發展公司與浙江某市某建筑公司執行糾紛一案進行調查的指示,區委書記茅明貴、區長孫潮、區人大主任張賢訓都認真聽取了匯報,并作出指示區人大副主任桂驥敏同志親自帶領人大信訪科同志多次深入基層,各方了解情況,最終從塵封多年的檔案中找到原始資料,查清事實真相,向市人大信訪辦作了匯報。

其次是組織機構和人員力量配備落實。在區委的關心重視下,今年上半年我區在各街道設立了人大代表工作室,配備了專職干部,并在工作室的職責中明確了搜集地區社情民意、協助和服務代表參與信訪接待等內容;在編制很緊的情況下,將新分配進人大機關的碩士研究生先充實到信訪科工作;注重對信訪工作人員的培訓,讓他們參與市人大等組織的拆違工作研討、法院執行聽證及物業糾紛分析等活動,從理論與實踐結合上加強綜合能力的培養;同時繼續推進人大代表參與信訪工作的實踐,下一步將有意識、有重點地遴選典型信訪件開展分析研究,探尋提高監督實效,從源頭控制信訪數量的舉措。

此外,尋求制度配套、工作配合的保障。不單純就信訪抓信訪,在制度創新、機制完善方面,除了依據市信訪條例修訂充實原有的信訪制度外,去年和今年還探索制定了人大代表約見區長、試行常委會閉會期間的詢問工作及監督聽證等一系列制度,并付諸實施。不僅有利信訪信息渠道暢通,也有機地將信訪工作與常委會其它工作糅合起來。同時,在區人大、區法院、區檢察院、區公安分局、區委政法委、區府信訪辦、法制辦之間定期召開信訪聯席會議,共同研討重大信訪、疑難信訪、涉法信訪的成因與對策,初步形成信息反饋靈敏、多方合力顯現的網絡和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