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化政策工作意見
時間:2022-05-19 04:11:00
導語:產業化政策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年11月5日,*市長在市政府召開的食用菌產業素質提升行動座談會上,*要大力發展以食用菌為主的森林食品產業。食用菌產業素質提升行動的目標是提高質量、穩定數量、增加收入,措施是培育主體營銷渠道和龍頭企業,加強技術支持,實行標準化管理。為落實好王市長講話精神,促進食用菌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各地加強組織領導,針對當前新一輪食用菌生產的各項重點工作,搶前抓早,積極謀劃,緊緊圍繞食用菌生產提質增效展開行動。
一是切實加強領導,落實工作責任。會后各地及時向當地主要領導匯報了會議精神,引起高度重視。*縣組建了由縣級領導掛帥的黑木耳產業推進領導小組,建立縣、鎮、村三級責任網絡,實施“一把手”工程,層層簽訂目標責任狀,強化宣傳,加強引導,推進黑木耳標準化和規模化生產,培育一批有基礎、有潛力的龍頭企業。鐵力市成立了發展食用菌領導小組,制定了食用菌生產方案和工作目標,擬于近期召開食用菌生產工作會議落實生產任務,建立市、鄉、村三級食用菌服務網絡,開展食用菌生產技術培訓工作。上甘嶺區把發展食用菌生產作為今冬明春的重點工作,擺上重要日程,常抓不放。專題研究部署新技術、新經驗的推廣應用,分解量化指標,落實到各基層單位。該區成立了食用菌產業升級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各林場所主管農業多種經營的副場所長為專職聯絡員。要求各單位對食用菌生產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新典型、新經驗要隨時上報。金山屯局召開了局長辦公會,結合本局實際,制定了工作方案,落實各成員單位工作責任。確定豐麗林場、豐溝經營所為黑木耳示范林場(所),對食用菌產業素質提升工作進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并于11月14日組織召開了多種經營工作匯報會,聽取了各單位多種經營工作發展情況,針對食用菌產業素質提升工作進行了重點研究,確定了穩定生產規模,選用優良品種,推廣先進技術,拓寬營銷渠道,培育龍頭企業,增加職工收益的發展思路。*區將食用菌工作與基層領導干部獎懲掛鉤,提高了基層領導做好新技術、新經驗推廣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目前,團結經營林場、守虎山林場食用菌栽培戶把先進技術和成功經驗有機的結合起來,正制作二級菌。
二是制定優惠政策,提供便利條件。為鼓勵和扶持食用菌生產,各地積極創造條件,制定優惠政策,幫助職工群眾解決實際問題。五營區制定出臺了《發展黑木耳經濟12條優惠政策》,采取推大戶、幫聯戶、扶持困難戶的辦法,鼓勵養殖戶擴大規模,為養殖大戶無償提供閑置場房、閑置教室作菌室,提供常壓鍋爐用于菌室取暖。對以黑木耳加工為主的豐林山特產品、華誠、林城等龍頭企業,在廠房和資金上給予了優惠和扶持;雙豐局為木耳戶無償提供一部分伐區剩余物用作生產原料,從農業小額貸款中為木耳戶解決貸款100余萬元;*區委、區政府對各單位木耳種植戶每購進和改造1臺高效滅菌鍋爐獎勵扶持資金500元,目前已累計投入扶持資金9萬余元;友好區永青林場對發展黑木耳栽培戶免費粉碎枝丫材,降低生產成本;*縣出臺扶持政策,對建設生產廠戶每平方米給予10元補助,并對木耳種植區給予打井、架電扶持;金山屯豐麗林場出車組織40多名職工群眾到鶴崗及朗鄉等地考察香菇、滑子蘑項目;為到吉林通化考察人工種植榛蘑和豬苓的職工核銷旅差費4600多元。
三是典型示范引路,交流成功經驗。各地按照市農委“在大面積接菌前開展典型示范現場會”的要求,組織典型宣傳活動,擴大新技術、新經驗在種植戶中產生的社會效應。*區組織白樺河林場節能減排示范戶崔忠偉、石林林場小孔無根木耳示范戶黃國祥、二青河林場“食用菌生產聯合體”帶頭人陳金梅組成巡回宣講團,先后深入到全區各基層單位宣講,與種植戶面對面交流,用他們的生動經歷和鮮活經驗讓職工群眾耳濡目染,通過典型帶動,一些食用菌先進技術得到推廣,群眾在實踐中創造的經驗和技術革新也互相得到交流。黃國祥借鑒外地經驗,研制了木耳無根開口器和小型滾板開口器,了開口效率、木耳品質和售價;羅景權等種植戶改進接菌流程,采用開放式涼菌和隔離式接菌法;一些食用菌種植戶改進裝袋工藝,將人力接料革新為臥式開閉套筒接料,將平板篩改進成滾筒篩;泉石林場研制了機械化擰棍兒機,守護山林場李哲、周美山,峻嶺林場黨支部書記李士華等在崔忠偉節能鍋爐的基礎上認真總結經驗,揚長避短、趨利避害,通過技術創新,制作出更加節能的高效滅菌鍋爐,每鍋平均裝袋6000袋,用時8小時,耗材僅0.6立方米。截至目前,*區已完成“崔忠偉高效節能滅菌法”鍋爐95臺,普及率達到76%;推廣“黃國祥小孔無根木耳”開口器368個。金山屯局也在實踐中總結出了一些好的經驗和小竅門,并在群眾中傳播普及。比如,用木棍取代原來的塑料蓋,既加快了接菌速度又能減少雜菌的污染;用厚塑料圍成的蒸鍋取代了原來不安全的高壓鍋,不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蒸鍋連著工作間的“地龍”,坐在地上干活就跟坐在熱炕頭上一樣舒服。烏伊嶺區計劃在12月中下旬召開現場會,把各林場所的主管領導、種植大戶統一組織起來,由區食用菌典型示范戶、黑木耳協會會長劉立波同志和典型示范戶呂繼索做新技術推廣經驗介紹和現場示范。目前全市已舉辦各層次典型示范現場會13次,每個縣(市)、區、局至少都有1-2個典型示范村或示范林場,每個村或林場所都有1-2個典型示范戶。據統計,全市有典型示范村或林場所59個,典型示范戶130戶,木耳袋最高單產1.2兩。
四是加強科普培訓力度,推廣普及先進適用新技術。市農研中心正積極開展內部輪訓,對“袋用黑木耳機械化技術”、“猴頭栽培技術”、“平菇病蟲害防治技術”進行試講,現場討論充實完善講稿內容。與相關科研院所緊密結合,今冬明春突出抓好60個新農村、新林區試點村(場)的培訓,重點傳授食用菌菌種法規標準與生產檢測技術、黑木耳標準化栽培技術、香菇、金針菇、白靈菇等菇類栽培技術,印發《食用菌菌種管理辦法》、《*市無公害黑木耳生產技術規程》等,力爭使科普培訓收到預期理想效果。繼續抓好“無公害食用菌標準化生產技術”項目的推廣,啟動實施“有機木耳設施配套生產模式研究”。針對生產過程中常壓滅菌、噴灌、制孔、縮水進行配套技術研究與集成,達到優化栽培模式,提升產業素質的目的。圍繞裝袋、滅菌、接菌、養菌、開口等環節的先進技術開展科技入戶服務。通過12316服務熱線和伊農網平臺,為廣大農民群眾和務農職工解難答疑,實用技術信息、致富信息和工作動態信息。各局也在提質增效上下功夫,友好局積極推廣長袋仿生黑木耳和小眼打孔技術,提高了生產技術含量;金山屯局*年引進了黑龍江大學的“879Ⅱ”新菌種,今年還將繼續推廣。該菌種的特點是:菌絲生命力強,適應性強,萌發率高,抗逆性好,出耳齊,單片簇生,抗雜力強,增重率高,袋單產均在一兩以上,該場已成為黑龍江大學生命科學院黑木耳種植實驗基地,*青青實業有限公司豐麗黑木耳生產基地。
五是加強菌種管理,開展專項檢查。市農委加強了《食用菌菌種管理辦法》的宣傳,積極組織菌種生產單位和各級農委管理人員參加省菌種法規標準與生產檢測技術培訓班,全市共有36人參加培訓。為保證菌種使用安全,市農委全面安排和部署了菌種專項檢查工作。抽調業務骨干組成專門工作組,分別于10月和11月開展了專項檢查和抽查,對檢查中發現的不合格單位及時要求整改。積極組織各地以縣、區為單位對本行政區內的菌種生產經營單位進行自檢自查,重點檢查持證生產、檔案建立、品種引進推廣等情況。從全市檢查情況看:*市林業科學院食用菌開發中心和*市雪林菌業有限公司作為*市菌種生產的龍頭單位能按《食用菌菌種管理辦法》的要求,規范地生產和經營菌種。生產檔案和經營檔案建立健全詳實細致,生產技術人員和檢測人員齊備合理,菌種來源清晰、銷售去向清楚,標簽標識較為規范,菌種留樣完備齊全,無擅自擴大生產經營許可證品種范圍的現象。*市宏達北藥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沒有建立生產和經營檔案,已要求其限期整改。除以上三家菌種生產經營單位已持有母種菌種生產經營許可證外,絕大多數食用菌種植戶的母、原種菌種都從各級食用菌研究所購買,自繁自育自用原種和栽培種。這些生產廠點較多、規模大小不等,都沒有辦理生產經營許可證,生產經營檔案也沒有建立。對這部分菌種生產廠、點將盡快進行規范,使之達到菌種生產的技術要求。還有一少部分生產單位基本具備辦證條件,已督促健全儀器設備,改善生產經營場所、生產場地環境衛生等生產條件,盡快達標。
六是各部門密切配合,圍繞食用菌生產開展工作。*市農委按照*市長關于大力發展森林食品產業的講話精神,對《*市食用菌產業素質提升行動方案》進行了補充完善,提出了可持續發展能力、基地建設水平、龍頭企業實力、生產組織化程度、標準化作業水平、品牌影響力、產品質量安全水平7個方面的提升工作目標。下發了《關于組織開展食用菌典型示范現場會的通知》,要求發揮典型示范村(林場所)及典型示范戶的作用,大力開展現場培訓活動。同時,組成4個調查組深入各縣(市)、區局對食用菌等森林食品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印發了《*市食用菌滅菌鍋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對轄區內在用的常壓蒸汽滅菌設備和承壓蒸汽滅菌設備開展專項治理,要求各地監察到位、依法查處、完善管理檔案、做好宣傳工作,確保食用菌生產安全;11月21日,*技師學院舉辦了為期二天的食用菌技術培訓班,培訓干部和職工100余人;*林校正進行食用菌替代料開發和珍稀品種研發,目前已進行了稻殼、豆秸、玉米芯、樹葉等替代料的栽培試驗,并從山東引進白靈菇、茶樹菇、雪茸、珍姬菇、金柳菇等6個新品種;市林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積極對上爭取,350萬元食用菌研發基地項目已獲批準,*年將落實資金100萬元,開展食用菌綜合配套技術的研究。目前,院方正在與有關部門溝通商洽研究所改擴建事宜。
七是招引營銷龍頭,扎實推進合作項目。市政府為支持食用菌產業發展,招引集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營銷型龍頭——大連新世紀食品公司落戶*,籌建工廠化金針菇廠,引領食用菌栽培戶調整種植結構,開發杏鮑菇、白菇、褐菇等珍稀菇類出口創匯增加收入。10月26日,林管局與大連新世紀食品有限公司舉行合作開發食用菌生產項目簽約儀式。該公司將在*市工業園區建設日產30噸金針菇廠,建設日產1噸珍稀食用菌示范基地,進行花菇的對外出口銷售。為推進合作項目落實,我市食用菌產業素質提升行動座談會后,何忠海副市長親自帶隊就花菇生產赴朗鄉林業局等地進行現場辦公。朗鄉局對花菇生產者免費提供生產用小桿,對架子菇生產者以每立米100元價格提供小桿。現已落實架子菇100萬袋、花菇10萬袋。烏馬河、翠巒、友好等局也落實了花菇生產任務。目前,大連新世紀食品有限公司正進行香菇二級菌生產。
- 上一篇:組織黨建工作交流材料(省)
- 下一篇:農村教育發展工作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