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局就業服務管理工作的意見

時間:2022-06-16 09:01:00

導語:就業局就業服務管理工作的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就業局就業服務管理工作的意見

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下,為貫徹落實國家和省的政策方針,想方設法促進就業,穩定我市就業局勢和保障民生,近日市政府下發了《關于做好促進就業工作的意見》,標志著我市新一輪促進就業政策正式實施。

一、《意見》起草的背景

一是貫徹落實國家、省法規政策的現實要求。《就業促進法》自20*年*月*日開始實施后,國家相繼出臺了《關于做好促進就業工作的通知》、《就業服務與就業管理規定》等政策法規,省政府也頒布了《關于進一步做好促進就業工作的通知》,新的促進就業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市迫切需要制定相應的配套政策予以執行落實。

二是現行政策延續執行的需要。我市現有的各項積極就業政策審批截止日期已于20*年底到期,因此必須根據國家、省的法規政策和我市就業工作的新形勢、新問題,盡快出臺我市配套性政策,以延續、調整和規范現有政策。

三是國際金融危機和國內宏觀經濟狀況對我市就業的消極影響逐漸顯現。近期我市人力資源市場求人倍率連續下滑,失去工作和尋找工作的勞動者逐漸增多,通過實施更加積極有效的促進就業政策來緩解就業壓力,幫助就業困難群體盡快實現就業,保持社會和諧穩定成為當務之急。

四是創建充分就業城市的需要。20*年市委市政府在《努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示范市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打造充分就業城市”的目標,因此在解決突出問題、重點問題單項推進層次上,必須努力創造促進就業的政策環境、機制環境、市場環境、執法環境和社會環境,擴大就業機會,提高就業質量,促進社會充分就業。

二、《意見》起草的原則

《意見》全文貫穿著擴大就業、促進就業和保障民生三大主題,通篇體現了為民、便民和惠民的執政理念。

一是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注重將政策措施具體化、普惠化、力求降低政策門檻,使老百姓得到更多實惠,特別注重突出對就業困難人員的扶持和援助。

二是堅持政策銜接的原則,在延續、規范原有政策的基礎上,注重了普惠性和可操作性,力求使用更多的勞動者得到實惠和就業扶持。

三是堅持改革創新的原則,按照解放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借鑒兄弟城市的先進做法,力求使我市就業制度建設和政策措施有所突破和創新。

四是堅持市場機制的原則,強調“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方針,繼續深化勞動就業體制機制改革,注重將工作措施制度化、長效化,完善市場導向的就業機制。

三、《意見》的主要內容

《意見》包括十一個方面共43條,概括為“十大體系”。

(一)政府責任體系。基本要點:一是提出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相互適應的概念,有利于改善我市就業結構。二是提出就業人口管理覆蓋率作為就業工作目標責任制的重要指標,有利于加強我市人口管理。三是提出建立促進就業的激勵機制。

(二)政策支持體系。基本要點:突出了產業政策、財政政策、稅收政策和失業保險政策“四大政策”在促進就業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人力資源市場體系。基本要點:一是提出了培育和完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人力資源市場發展方向,及統一市場服務規范、統一服務標準和統一信息制度的基本要求。二是注重區域勞務合作。因我市具有特殊的就業人口結構,加強勞務合作有特殊的意義,實現勞動力供求的信息對接和鼓勵校企業合作,有利于優化人力資源合理配置和加強*與各省市的合作關系。

(四)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基本要點:一是明確了體制機制方面的深層次改革方向,明確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是促進就業工作的載體、抓手和具體承擔者。二是在提高公共就業服務質量和效率方面有創新,《意見》提出建立績效管理機制和標準化模式。三是強化了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的長效工作機制。

(五)職業教育培訓體系。基本要點:《意見》將職業培訓與職業教育統籌考慮,提出要建立“政府統籌,市場導向,社會參與”職業教育培訓體系目標要求和探索校企合作教育培訓模式。

(六)就業援助體系。基本要點:一是適當擴大了就業困難人員認定范圍。二是嚴格了就業困難人員援助的管理。三是加大臨近退休社保補貼力度。

(七)促進創業體系。基本要點:一是實施創業帶動就業發展戰略,打造國家級創業型城市。二是改善創業環境,全面加強政策扶持、創業培訓和創業服務力度。三是創新創業帶動就業工作機制,建立聯動機制和工作責任制。

(八)靈活就業鼓勵體系。基本要點:一是加強靈活就業人員管理,建立靈活就業的認定和登記制度。二是對靈活就業人員的就業服務工作提出具體要求。三是強化就業困難人員靈活就業的鼓勵政策,包括靈活就業補貼和社會保險補貼。

(九)就業管理基本制度體系。基本要點:《意見》對就業管理服務的就業登記制度、失業登記制度、統計分析制度和信息化建設等基礎性工作作了具體規定,有利于建立服務與管理相結合的機制,寓服務于管理,以管理促進服務。對于農民工的失業登記,《意見》提出逐步建立農民工失業登記制度的原則規定。

(十)社會責任體系

基本要點:一是強化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并強調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努力營造促進就業的良好氛圍。二是強化社會監督,這是確保政策執行力的要求。三是建立政策評估機制。

四、十大惠民政策

(一)稅費優惠政策

失業人員創辦企業的,可按國家規定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符合有關殘疾人就業優惠條件的,可以享受現行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稅收優惠政策。對從事個體經營的符合國家規定條件的失業人員、殘疾人以及高校畢業生免除規定的行政事業性收費。

(二)職業介紹補貼政策

失業人員通過中介機構推薦就業,用人單位與失業人員簽訂*年以上勞動合同且正常履行3個月以上的,按每人500元標準給予職業介紹補貼。畢業2年內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可享受同樣的職業介紹補貼。

(三)職業培訓補貼政策

本市戶籍在職職工及在我市工作并連續參加養老保險2年以上的來深建設者,參加政府公布的補貼目錄內職業(工種)培訓并在*參加職業技能鑒定,取得規定證書的,可享受一定的培訓補貼。失業人員和畢業2年內未能就業的本市高校畢業生參加定點培訓機構技能培訓和崗位適應性培訓的,每年享受一次技能培訓補貼和崗位適應性培訓補貼,一年內參加同一工種上一等級技能培訓合格的,可再次享受技能培訓補貼。本市未能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可參加3個月以上、*2個月以內的預備制培訓,培訓期間取得相應職業資格的給予培訓和技能鑒定補貼。

(四)青年見習政策

對30周歲以下、持有相應職業資格證書的失業人員和本市新成長勞動力,提供3個月以上、6個月以內免費見習培訓,見習期間每月按800元標準給予生活補貼,同時購買人身意外保險,對接收見習的企業,按每人每月300元的標準給予實訓補貼。

(五)崗位援助政策

充分發揮投資和重大建設項目帶動就業的作用,增加就業崗位;機關事業單位內部的輔助性工作崗位,優先安排招用失業人員;鼓勵建設和發展再就業基地,重點解決“零就業家庭”等特殊就業困難群體就業;政府開發臨時性公益性崗位安排就業困難人員,工資按每人每月*650元的標準發放。

(六)崗位補貼政策

用人單位招用本《意見》規定的以下就業困難人員并與其簽訂*年及以上勞動合同的,按每人每月800元的標準對就業困難人員給予崗位補貼,包括:女40周歲(含40歲)、男50周歲(含50歲)以上失業人員;撫養未成年子女的單親家庭失業人員;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失業人員;供養患有重大疾病直系親屬的失業人員;夫妻雙方均失業且年齡都在35周歲(含35歲)以上的失業人員;已進行失業登記的原基建工程兵及其配偶;已進行失業登記的隨軍家屬;以及經市勞動保障部門認定的其他就業困難人員。

(七)社保補貼政策

用人單位招用本《意見》規定的就業困難人員和“3545”(即女35、男45周歲以上失業人員)準就業困難人員,按勞動保障部門公布的當年企業最低繳交社會保險費標準的80%(四舍五入取整數)給予用人單位社會保險補貼,個人應繳交的社會保險費部分仍由其本人負擔。

(八)招用失業人員獎勵政策。

用人單位按本《意見》規定招用就業困難人員的,按每人每月200元的標準給予用人單位獎勵。招用“3545”準就業困難人員的,按每人每月*00元的標準給予用人單位獎勵。

(九)臨近退休補貼政策

距離法定退休年齡不滿5年(含5年)、個人自愿到個人窗口繳交社會保險費的就業困難人員,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每月按勞動保障部門公布的當年最低繳交社會保險費標準給予社會保險費全額補貼,補貼期限直至法定退休年齡,期間不再享受其他就業援助。失業人員在享受失業救濟金期間不享受以上社會保險補貼。

(十)靈活就業補貼政策

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靈活就業的,在其辦理就業登記手續并在個人繳費窗口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每人每月按照400元的標準給予靈活就業補貼,同時按勞動保障部門公布的當年最低繳交社會保險費標準給予社會保險補貼。

五、新聞會問答提示

(一)現在的政策和原有的政策相比,具有怎樣的特點?

*、目標更具長期性。《意見》明確了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和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戰略的長期工作任務。在具體指標方面以比例標為主,如登記失業率保持在3%以下,失業周期不超過6個月,新增失業人員就業率80%以上,新成長勞動力就業率80%以上,就業困難人員就業率80%以上,零就業家庭動態歸“0”。

2、體系更具全面性。在整體框架上,《意見》由十個體系組成,包括政府責任體系、政策支持體系、人力資源市場體系、公共就業服務體系、職業教育培訓體系、就業援助體系、促進創業體系、靈活就業鼓勵體系、就業管理制度體系和社會責任體系,涵蓋了促進就業的方方面面。

3、政策更具創新性。一是在指標設計上,在全國大中城市中首次提出“平均失業周期控制在6個月以下”的指標,這是衡量充分就業的重要指標之一;二是根據全省的“雙轉移”戰略,首次提出建立勞動力轉移就業應急機制;三是以群眾滿意度為標桿,明確規定要推行公共就業服務標準化模式;四是擴大現行的失業人員和農民工技能培訓補貼政策,率先提出建立面向所有勞動者的在崗培訓激勵機制;五是首次提出完善就業管理基本制度,將就業登記、失業登記、統計分析、信息化等基礎工作全部納入政策規定之中;六是首次提出了發放靈活就業補貼的政策,規定就業困難人員實現靈活就業的,除了社保補貼外,還可享受靈活就業補貼;七是擴大了非就業困難人員的扶持力度,首次出臺了符合條件的非就業困難人員可享受社保補貼的政策;八是首次將創業帶動就業政策體系化,并納入到市政府的主體文件中。

(二)能不能把現在的政策和原有的政策進行比對,列舉出幾條變化較大的款項,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改變?

*、取消了《再就業優惠證》;

2、培訓的范圍擴大到所有勞動者;

3、增加了靈活就業補貼;

4、增加了達不到就業困難條件的35、45人員社保補貼;

5、社保補貼標準普遍提高,取消300元補貼上限;

6、職業介紹補貼統一為500元;

7、青年見習學員條件放寬到30周歲以下(原為25周歲),生活補貼標準提高到800元;

8、臨近退休人員條件放寬到距離退休年齡不滿5年;

9、畢業2年內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可享受職業介紹補貼、技能培訓補貼。

(三)預計未來三年政府投入在促進就業方面的資金包括失業保險金在內將達到多少?

目前我市市級及區級財政每年共投入促進就業資金約4個多億,今后還會加大這方面的投入。

(四)政策里面的很多補貼措施具體的實施時間是什么時候?

各項政策自之日起執行,操作性與原有政策不大的很快就會實施。變化比較大需配套文件出臺后實施。具體實施按常規有*至3個月的緩沖期。

(五)新政策實施后,一個失業員工能夠獲得的幫助在哪些方面增多了,能否舉例說明?

*、更多的培訓補貼,除每年享受一次技能培訓補貼和崗位適應性培訓補貼,一年內參加同一工種上一等級技能培訓合格的,可再次享受技能培訓補貼。

2、更多的社保補貼,取消300元補貼上限。

3、增加了靈活就業補貼。

(六)溫總理曾說過,今年大學生就業是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請問我市新政策對促進大學生就業有何有效措施?

*、實行職業介紹補貼政策。失業人員通過中介機構推薦就業,用人單位與失業人員簽訂*年以上勞動合同且正常履行3個月以上的,按每人500元標準給予職業介紹補貼。畢業2年內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可享受同樣的職業介紹補貼。

2、實行職業培訓補貼政策。失業人員和畢業2年內未能就業的本市高校畢業生參加定點培訓機構技能培訓和崗位適應性培訓的,每年享受一次技能培訓補貼和崗位適應性培訓補貼,一年內參加同一工種上一等級技能培訓合格的,可再次享受技能培訓補貼。本市未能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可參加3個月以上、*2個月以內的預備制培訓,培訓期間取得相應職業資格的給予培訓和技能鑒定補貼。

3、實行青年見習政策。對30周歲以下、持有相應職業資格證書的失業人員和本市新成長勞動力,提供3個月以上、6個月以內免費見習培訓,見習期間每月按800元標準給予生活補貼,同時購買人身意外保險,對接收見習的企業,按每人每月300元的標準給予實訓補貼。

4、大力扶持高校畢業生創業。將高校畢業生納入創業扶持重點對象,高校畢業生創辦企業的,可按規定享受稅收優惠、收費減免、創業資助、場租補貼、社保補貼、小額擔保貸款等扶持政策。

5、加強公共就業服務。全市人事、勞動部門舉辦的公益性專場,全部免費向高校畢業生開放。“零就業家庭”畢業生可按規定享受就業援助政策。

其他請人事部門解答。

(七)對促進農民工就業方面有何新措施?

*、加強農民工公共就業服務。*月*日前,全市市安排了300場免費專場招聘會,全市全年安排1000多場免費專場招聘會。

2、加強農民工培訓服務。完善農民工技能培訓補貼制度,2009年農民工培訓補貼方面包括四大項:中央財政農民工培訓補貼、市本級財政外來勞動者培訓鑒定補貼、緊缺工種職業培訓補貼、省“雙轉移”農村勞動力培訓補貼。2009年,*擔負省外在*就業農民工技能提升培訓5.2萬人,省內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2萬人。

3、加強欠薪墊付工作,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依托街道社區對轄區企業進行動態監督監控,迅速掌握企業欠薪信息,做好預防欠薪工作。實施簡易快速程序、依法快速墊付農民工工資,減少農民工等待時間。

4、減輕企業負擔,穩定農民工就業崗位。轉變勞動監察執法模式。推行以教育整改為主的執法模式;加強調解,全面推行勞動信訪、勞動監察、勞動仲裁的“三合一”、“一站式”調解模式,最大限度地運用調解這一柔性處理方式;對企業實行穩定崗位補貼等制度。對困難企業提供穩定崗位補貼、社保補貼、在崗培訓補貼,鼓勵企業穩定員工,不裁員或少裁員;實行階段性降低社保費率政策,著力降低企業成本。

5、加強勞務合作和對口幫扶。全面推進農民工工作,確保省委省政府“雙轉移”戰略目標的實現;繼續抓好對甘肅省“三縣一區”的對口援助工作;擴大勞務合作領域,提高勞務合作水平。

(八)政策中提到*要打造國家級創業型城市,請問我市在鼓勵創業方面有何重大舉措?

*、建立政策體系。力爭用三到五年的時間,基本形成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政策體系,綜合運用產業政策、稅費政策、金融政策、財政政策和勞動保障政策等促進創業。

2、完善服務體系。發展創業孵化基地、示范基地、培訓基地、實訓基地和見習基地;推行院校創業培訓、公共創業培訓、社會創業培訓和網上創業培訓;在公共服務、社會化服務上實現創業服務全覆蓋;扶持一批創業典型;開展創建創業社區活動的試點工作。

3、創新促進創業工作機制。建立市、區、街道和社區創業服務體系。建立促進創業工作的部門聯動機制。